《从艺术心理学浅析林风眠画作《仕女与莲花》.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艺术心理学浅析林风眠画作《仕女与莲花》.docx(4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从艺术心I鳄得斤林网IB三作仕女与i花摘要:20世纪的中国处于社会变革中,与此同时,在艺术方面,中西方艺术的相互冲撞与相互交融也成为当时中国画在艺术变革发展中最为突出的特点。在这场变革中,涌现出一批杰出的改革中国画的艺术家。林风眠作为“中西融合”的倡导者,发挥自己强大的力量,为中国画的变革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使中国画的革新向前迈进了一大步。从艺术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艺术家在进行艺术创作时,其本人必然会受到当时文化环境、社会状况、经济水平的影响和制约。林风眠的艺术风格与他自身的人生经历有着密切的联系,正是由于受到中西方文化的影响,他在艺术创作中致力于调和中西方艺术。在林风眠的众多艺术作品中,除了画山
2、水、花鸟、静物之外,值得注意的是,他还创作了许多仕女题材的艺术作品。这些仕女画对女性之美的描绘尤为热爱,其中,仕女与莲花就是林风眠诸多仕女题材的代表作品之一。本文将从艺术心理的范畴对林风眠的仕女与莲花进行分析,探讨艺术心理在艺术创作中的作用。关键词:林风眠;中西融合;仕女与莲花;艺术心理由于不同时代下社会环境、政治环境、文化环境的不同,艺术家的艺术格调、艺术品位和艺术修养的不同,以及欣赏者的审美意味和艺术素养的不同,各个时代的艺术风格也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改变。20世纪的中国,中西方艺术相互碰撞和相互交融使中国画处在变革的浪潮中,迫切需要赋予中国画以新的生命力。在此浪潮中,一批改革中国画的艺术家闪
3、亮登场,为艺术的革新奉献自己独特的光芒,其中,林风眠就是改革中国画的倡导者和主要的代表之一,为中国画的革新作出了杰出的贡献。虽然艺术家在进行艺术创作时会受到许多方面的影响和制约,但艺术心理往往是决定一个人艺术创作最重要的因素。因此,本文从艺术心理学角度来对林风眠仕女与莲花这幅作品进行探究,探究林风眠的创作动机,深挖林风眠的艺术本质,以便我们更好地进行艺术创作。一、林风眠所处时代及其艺术风格林风眠,字凤鸣,后改名为风眠。20世纪中国著名的画家、艺术教育家,创办了中国美术学院,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艺术家,为中国画的革新作出了杰出的贡献,被称为中国现代美术先驱。由于受到社会变革的影响,林风眠致力于开拓
4、出一条调和中西方艺术之新的表现道路。回观林风眠一生的艺术历程,在西方留学的人生经历使他在艺术方面着力于探索出一条改革中国画的道路。他继承中国画的表现技法,在利用传统中国画题材的同时,结合西方油画的光线表现形式,以国画为基础,融入西方绘画,调和中西方艺术,赋予中国画新的表现形式,是最早进行中国画改革的画家之一。林风眠除了花鸟、人物、山水静物画题材外,对仕女题材的描绘也尤为热爱,代表作品有鸡冠花仕女与莲花江畔等。在林风眠的艺术生涯中,他创作了许多仕女题材的画,仕女与莲花就是林风眠诸多仕女画的代表作品之一。艺术家个体在复杂多变的社会中,自身的艺术风格也是十分多变的,林风眠作为艺术家,他的思想和心理以
5、及情感上的变化都会宜接影响到他的艺术创作。抗战时期,社会动荡,林风眠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非常艰苦,每天能做的事情就是画画。纵观林风眠的一生,命运多舛,却始终坚持画画,坚持改革中国画。在创作过程中,他在调和中国画和西洋画的同时,极力反对一味地模仿前人、一成不变、墨守成规,他主张以中国画为基础,吸收其他优秀文化,取长补短,使中国画得到新的发展。他的作品致力于意境的表达,讲究意韵、技巧、形式,强调真实性与装饰性的统一。画面多用明亮的色彩,对比既强烈又柔和,画面既对立又统一,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晚年时期的林风眠依然坚持艺术创作,他的绘画色彩更加热烈、笔墨更加恣意、韵味更加浓厚。正是由于他丰富的人生
6、经历和创作经历,以及对艺术极大的热爱,才促使他创作了如此多优秀的艺术作品,成为一代艺术大师。二、仕女与莲花作品分析在仕女与莲花的画面中,人物纤瘦,身材修长,手持莲花,双目低垂,黑色的长发挽在脑后,眼睛用两条线表现,似乎在看向手中的莲花,又似乎在低头沉思,让人引起无限的遐想。画面运用黑色、灰色、蓝色三个大的色块,让本来就低头向下看的人物显得更加深沉,整幅画仿佛沉浸在静谧且悲伤的情绪中。画面中人物穿着深蓝色衣服,衣服上的衣纹用白色的线勾勒,弧形的衣纹在蓝色的衣服上显得非常柔和,女性的温婉与婉约跃然纸上。她手中持着一朵洁白的莲花,背后是灰色的墙和窗户,运用弧形的窗户使画面显得更加柔和,右侧是黑色的墙
7、,墙前放着一个花瓶,花瓶里插着几朵莲花,使黑色的墙面显得不再沉闷,多了些许的生机。整幅画面既淡雅又清冷,色彩的运用给人传达出一种静谧与孤寂的意境。而画面中多次运用弧线,又显得非常的柔和。衣服的蓝色和发饰的蓝色,以及手持莲花吊坠的蓝色相呼应,薄纱的白色跟白色的线条相呼应,画面色彩和谐统一。画面中,构图饱满,打破了传统的人物构图方式,相较于传统的人物画,视觉冲击力更强,情感更加强烈,整幅画作显得含蓄又得体。三、从艺术心理分析仕女与莲花艺术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在进行艺术创作的过程中,艺术创作者长期以来形成的艺术心理定势以及观赏者体会和深入感受艺术作品的心理活动的过程。仕女题材在中国魏晋时期就已出现,历
8、经各代的发展,仕女题材无论是工笔表现形式还是写意形式,都已发展成熟。而林风眠的仕女画则打破了原来的艺术表现手法,创新出了一种“新仕女图,将中国的汉唐艺术和民间传统艺术与西方油画的表现形式相结合,开拓出了一条新的艺术道路。艺术创作来源于艺术家的艺术体验,正是由于林风眠当时的人生经历,使他萌发改革中国画的想法,并且一生致力于调和中西方艺术。他在传统仕女题材的基础上,加入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通过笔墨与色彩相结合的表现形式,再融入自己对仕女题材的主观感受,创造出了一种前所未有的艺术表现形式。中国的画家在进行艺术创作时喜欢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将自身的主观思想和现实生活相交融,融入到画面当中。中国画的画面
9、讲究意蕴,正如爵中有画、画中有诗。林风眠在仕女画的画面中,融入诗意化的表达,并通过笔墨、色彩、构图表现出来,传达给欣赏者以诗意化的感受。在林风眠的诸多作品中,仕女题材的艺术作品是所有题材中占比最多的,可以说他尤为喜爱,直至晚年,依然孜孜不倦。林风眠的仕女画,在借鉴传统的基础上,不仅加入西方油画重色彩和重光线的表现技法,并且给画面加入诗意化的表达。仕女与莲花正是运用了“中西融合”这一表现形式。创作的显在动机即文学艺术家创作的直接心理驱动力。在日常生活中,艺术家由于自身所处的社会背景、文化环境、自身修养引起内心的波动,从而产生某些情感,因而表现在自己的艺术创作中,并通过艺术形式和技巧表现出来,这在
10、众多的文学作品中都有迹可循。林风眠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动荡的时代,在艺术上,西方艺术强烈地冲击着中国的传统艺术。在社会动荡之际,林风眠远离家乡,踏上前往西方的求学之路。在西方求学时,由于受到西洋画强烈的影响,他回国后,在艺术的道路上致力于将油画里的一些技法融入到中国传统绘画当中,对笔墨和色彩的艺术表现形式加以变革,打破了古人一贯的构图形式。人物处于画面的正中心位置,构图一改之前的传统,用色大胆,运用浓墨和重色使画面富有层次和深度,奔放热烈的色彩与西洋画中光色的艺术表现技法相互交融。林风眠对仕女题材始终抱有一种与其他题材不一样的情感,直至晚年,他依然精力充沛地创作出大量的仕女题材作品,而他对此的独特
11、情感,大部分源自于他的母亲。按照艺术心理学的理论,艺术家创作的潜在动机是艺术家潜在意识里感觉到了某种朦胧意识和心理因素,这种心理因素往往促使艺术家开始进行艺术创作。正如林风眠创作的仕女画一样,虽然仕女题材在我国魏晋时期就已经开始出现,但由于林风眠所处的时代背景及其自身的人生经历,赋予了仕女画以新的表现形式,融入了其自身的情感,运用中西融合的艺术手法,使作品充满着独特的情感。画面中常用浓重的色彩组织画面,运用艳丽的彩色使画面显得更加厚重,与传统国画的精致细腻形成鲜明的对比,这种表现技法源自于印象派之后的色彩冷暖转折规律。在仕女与莲花中,蓝色与黑色形成强烈的对比,画面中带着隐隐约约的忧郁,似在向母
12、亲诉说自己的情感,这份情感含蓄而又浓烈,像是在对欣赏者娓娓道来。林风眠笔下的仕女画擅长使用自己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通过线条和色彩巧妙地抒发自己的情感。画面中的仕女题材多样,人物或站或坐,衣服颜色鲜艳明丽,风格迥异,无一雷同。在绘画中,他多运用浓墨、彩墨、水墨三种表现形式,其中,彩墨的浓厚鲜艳、水墨的清新典雅、浓墨的大气磅礴,组合在画面中给欣赏者以不同的美感体验。不同的艺术表现技巧和艺术表现形式传达出不同的画面意蕴,同时也带给艺术欣赏者以不同的艺术体瞬。林风眠的绘画技法突破了当时中国艺术的表现形式,丰富了中国画的表现技法,为中国画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向,打开了中国画的发展格局,为中国现代美术增
13、添了无限生机。四、结语艺术心理学是艺术学与心理学的交叉学科,主要是从艺术创作和艺术欣赏两个角度去研究和分析人类在进行艺术活动时的心理机制。艺术心理是艺术家在进行艺术创作时最深刻、最复杂的行为,它时刻影响着艺术家的艺术创作。艺术创作离不开艺术家对现实生活的细心观察,艺术家将自己在现实生活中观察到的感人瞬间,经过主观的处理,从而创作出优秀的艺术作品。林风眠画笔下的仕女题材作品构图饱满,人物大多位于画面中心,大胆用色,浓墨与重色相呼应,画面效果十分强烈。林风眠开创了中国画一个新的时代,不仅在当时有巨大的影响,而且影响到之后的画家。可以说,中西融合的艺术创作方法给当时改革中国画提供了新的方向。本文通过运用艺术心理学的范畴来分析林风眠及艺术作品,有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中国画的发展,从而更好地进行艺术创作,进而更好地去创新。参考文献:郎绍君.林风眠M不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73.2乌力吉.艺术心理学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15:02.网丁宁.美术心理学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20:01.4王宏建.艺术概论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10:10.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0789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