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茶艺 文徽明.docx
《中华茶艺 文徽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华茶艺 文徽明.docx(6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文徽明,原名璧,字征明。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因先世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土”,长州(今江苏苏州)人,文征明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文徽明求仕路途颇为坎坷,他称自己一生“凡十试有司,每试辄斥”,这令出身书香世家,时称“吴中四才子”的文徽明备受打击。直至五十四岁,由巡抚李充嗣举荐,文徽明才以岁贡待诏翰林院。因官至翰林待诏,故称“文待诏”。他为人谦和而耿介,他不事权贵,尤不肯为藩王、中官作画,文徽明的立春相城舟中留有诗句:未裁帖子试芳草,且覆茶杯觅淡欢,表明他看清世道不愿宦海沉浮,只求清茶一杯的乐趣。任官三年便辞官归乡,放舟南还,过起了真正的闲居生活
2、。在悠闲的光阴中赏泉、煮茶、品茗是他平静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因而有了大量茶诗的诞生。他写的茶诗约一百多首,为明代写茶诗最多的诗人。爱茶之人对水的品质多有讲究,文徽明常派人进山汲取宝云泉来烹茶,但他又怕挑夫图便利而取近,用其它的水源来敷衍,于是他就以“竹符”为信物交给泉边寺中的僧人,待挑夫来汲泉时,将竹符随水一起带回。这就是竹符调水,相传为宋代苏轼所创。他在诗中写道:“竹符调水沙泉活,瓦鼎燃松翠鬣香。”“白绢旋开阳羡月,竹符新调惠山泉。”等等,可谓好茶配好水的用心良苦。有一次,宜兴之友吴大本送来新茶阳羡月,文徵明喜出望外,他本来打算竹符调水,不料连日大雪,山路难通。他正为好茶难觅好水烦恼时,另
3、一位好友郑太吉雪里送炭,为他送来号称天下第二泉的惠山泉。恰恰好的情态让文徵明喜不自禁,应景的写下雪夜郑太吉送惠山泉:有客遥分第二泉,分明身在惠山前,两年不挹松风面,百里初回雪夜船。青箸小壶冰共裹,寒灯薪茗月同煎那夜,他即以名泉烹新茶,好不快哉!文徽明偏爱阳羡茶,阳羡茶产于江苏宜兴,以汤清、芳香、味醇的特点而誉满全国。它历史悠久,自古享有盛名,不仅深受皇亲国戚的偏爱,而且深得文人雅士的喜欢。“天子须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宜兴阳羡紫笋茶历来与杭州龙井茶、苏州碧螺春齐名,被列为贡品。文徽明和宜兴当地的茶友吴纶交往频繁,品茗作画,都是不乐仕进,雅志山水之人。每年新茶初采,吴纶总要给朋友寄上一些,
4、文徽明有两首诗就是写收到吴大本所寄新茶后的心情。一曰谢宜兴吴大本寄茶:“小印轻囊远寄遗,故人珍重年乐题。暖含烟雨开封润,翠展枪旗出焙齐。片月分明逢谏议,春风仿佛在荆溪。松根自汲山泉煮,一洗诗肠万斛泥。”另曰是夜酌泉试宜兴吴大本所寄茶:“醉思雪乳不解眠,活火砂瓶夜自煎。白绢旋开阳羡月,竹符新调惠山泉。地毋残雪贫陶谷,破屋清风病玉川。莫道年末尘满腹,小窗寒梦已醒然。”还有“茶博士”王德昭偕弟王用昭来宜兴品茶,巧遇文徽明。于是同到吴家煮茶品茗,兴之所至,文徽明当即画了扇面清荫试茶图,题诗因宜兴王德昭为煮阳羡茶曰:“地罐相对语离离,旋洗砂罐煮涧撕,邂逅高人自阳羡,掩留残夜品枪旗”。文徽明和家兄同喝阳羡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华茶艺 文徽明 中华 茶艺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0827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