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3地块西侧道路项目方案设计说明.docx
《H13地块西侧道路项目方案设计说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H13地块西侧道路项目方案设计说明.docx(48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H13地块西侧道路项目方案设计说明.工程概况1.l项目背景1.2 项目区位项目区位图1.3 项目规模H13地块西侧道路为城市次干路,设计速度30Kmh,全长366.94m,双向四车道,标准路幅宽32.5m。1.4设计依据(1)建设单位与我公司签订的设计合同(2)大渡口区规划道路交通图(3)项目周边地块红线及已发件资料;(4)项目区1:500的地形图1. 5采用的规范标准1.5. 1国家标准1)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城市建设部分)(2013年版)2)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3)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4)城市道路交通工程项目规范(GB55011-202
2、1)5)城市道路交叉口规划规范(GB50647-2011)6)城市道路交通组织设计规范(GB/T36670-2018)7)建筑与市政工程无障碍通用规范(GB55019-2021)1.6. 2建设部标准1)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2016年版)2)城镇道路路线设计规范(CJJ193-2012)3)城市道路路基设计规范(CJJI94-2013)4)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CJJ152-2010)5)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169-2012)6)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1.7. 3交通部标准1)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2
3、)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JTGTF20-2015)1.8. 4地方标准1)城镇道路路基设计规范(DBJ50-145-2012)2)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及路线设计规范(DBJ50/T-064-2022)3)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DBJ50/T-078-2016)4)重庆市城镇道路平面交叉口设计规范(DBJ50/T-178-2014)5)重庆市市政公用工程方案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3版)国家及部(委)发布的其它有关法律、法规、规程、规范。1.9. 次设计内容根据合同约定,本项目方案设计内容包括道路部分及综合管网部分。项目所在区域多年平均相对湿度79%左右,绝对湿度17.7hPa左右
4、,最热月份相对湿度70%左右,最冷月份相对湿度81%左右。项目所在区域全年主导风向为北,频率13%左右,夏季主导风向为北西,频率10$左右,年平均风速为1.3ms左右,最大风速为26.7mso根据对项目区域气候条件进行分析,建议项目最佳施工时间为10月至次年4月。2. 2.3工程地质拟建项目沿线主要出露地层为第四系全新统和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2S)O第四系地层主要由素填土、粉质粘土组成。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地层主要由泥岩、砂岩组成。现将场区内岩性特征分述如下:(1)第四系土层(Ql)素填士(Q1nl):色杂,以紫红色、黄灰色为主,稍湿,结构松散稍密,主要由粉质粘土、砂泥岩块碎石组成,块碎石径3
5、35cm,呈棱角状次棱角状,含量约占30-40%,系新城区施工时期堆积,堆积时间约35年。粉质粘土(Q):黄灰色、黄褐色,多呈可硬塑状,刀切断面较光滑,有少量光泽,粘性一般,韧性中等,摇振无反应,干强度中等。(2)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2S)泥岩:暗紫红色、紫红色,成分以粘土矿物为主,泥质结构,中厚厚层状构造。局部含砂较重。强风化泥岩厚0.75.95m,岩质软,岩芯破碎,岩芯多呈碎块状、短柱状,力学性能差,有风化裂隙发育。中风化层岩质相对较硬,岩芯较完整,岩芯多呈短柱状、柱状,局部呈长柱状,有少量层间裂隙发育,力学性能较好。泥岩土石等级为IV级,土石类别为软石。砂岩:灰色,主要由长石、石英及岩
6、屑组成,细粉粒结构,中厚厚层2.建设条件2.1 沿线土地利用现状与规划情况项目周边区域处于在建或者未建状态。本次设计道路周边以居住用地,商业用地为主。项目南侧约15Om已经建设完毕。用地规划示京图2.2 建设区域自然条件2. 2.1地形地貌大渡口区地处四川盆地,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水热丰富,雨热同季,日照少,无霜期长。春早多倒春寒,夏热多伏旱,秋多绵雨,冬多雾常年平均气温16cC-18tC,全年无霜期340天左右。3. 2.2气象水文项目所在区域属亚热带温湿季风气候区,具雨量充沛、夜雨多、空气湿度大、云雾多、日照偏少等特点。根据重庆市气象局的气象观测资料,调查区内的气象特征具有空气湿润,春
7、早夏长、冬暖多雾、秋雨连绵的特点,年无霜期349天左右。项目所在区域多年平均气温18.3t,月平均最高气温是8月为28.1C,月平均最低气温在1月为5.7C,极端最高气温43t(2006年8月15日),极端最低气温为T.81(1975年12月15日)。项目所在区域多年平均降水量1082.6mm左右,降雨多集中在59月,其降雨最高达746.Imm左右,日降雨量大于25mm以上的大暴雨日数占全年降雨日数的62%左右,小时最大降雨量可达62.1mm。1998年为降水量最多年,年降水量1615.80mm,2001年为降水量少,年降水量813.90mm。多年平均最大日降雨量约90mm。2007年7月17
8、日,遇百年不遇的特大暴雨,日降雨量达266.7mm。状构造,钙质、泥钙质胶结。岩层局部含粘土矿物较重。强风化层厚0.581.90m,多呈浅黄色,岩质较软,岩芯多呈短柱状、碎块状,有风化裂隙发育;中风化砂岩岩质较硬,岩芯完整,岩芯多呈柱状、柱状,局部呈长柱状,有少量层间裂隙发育,岩芯采取率普遍较高。砂岩土石等级为V级,土石类别为次坚石。4. 2.4地震评价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2001),桥位区抗宸设防烈度V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VO.05g,反应谱特征周期0.35s。其具体抗震设计建议按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GB02-2013和城市桥梁抗震设计规范CJJ166-2011执行。5. 2.
9、5不良地质现象及特殊性岩土通过工程地质测绘及本次钻探揭露,拟建场地范围内未见滑坡、危岩、崩塌、泥石流和地下采空区等不良地质现象,场地整体稳定。拟建场地范围内边坡未见失稳现象,边坡处于稳定状态,但场地局部区域存在临时边坡,施工时应主要安全,或采取临时防护措施。场地局部存在土层潜在变形体和块石堆积体,建议施工开挖时应清除。2 .3项目沿线既有及规划的设施情况拟建项目四周道路有西城大道、兴盛路、金桥路等。道路设计根据现状开展设计。本次设计范围内有现状电力、燃气、通信、给水、排水管网。3 .对规划的理解3.1 路网结构分析片区对外出行的道路主要有西城大道,金中大道,福溪大道。片区规划路网分别以西城大道
10、构成南北向主干轴线,以金中大道、福溪大道构成东西向主干轴线,形成“双轴多射”的干道体系,双轴分别是西城大道与金中大道,多射分别是指金中大道南侧福溪大道、西城大道东侧金桥路,钢城大道等。3. 2用地规划分析项目周边区域处于在建或者未建状态。其中本项目拟建场地四周多为未建商住小区。本次设计道路周边规划以居住用地、商业用地为主。4. 3道路功能定位本项目功能定位为:片区南北向服务功能的城市次干路。对其交通特征定义为:服务周边地块、兼具交通功能。4 .交通量分析及预测4.1 项目影响区划分根据项目对各地区经济和交通的影响程度以及区域内物流和车流集散的特点,结合各地区社会经济、交通运输现状和路网状况,将
11、本项目的直接影响区确定为中梁山组团和大杨石组团片区;间接影响区为直接影响区周边的其他区域。4.2 交通量预测本设计采用“四阶段”法对本项目的交通量进行预测。其总体思路是在机动车起迄点(OD)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分析社会经济与交通运输发展两者之间的相关关系,把握未来交通量的增长趋势,研究区域未来的交通生成和交通分布情况及客货流量和流向特点,考虑了正常增长的趋势型交通量,并考虑本项目德成后对区域形成的交通诱增,最后得出交通量的预测结果。在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中规定:次干路交通量达到饱和状态时的设计年限为15年,支路为15年。预测年限为项目建成通车后15年,预测基年为2021年
12、。3页共25页量,分别要立出行产生和吸引分类回归模型。模型形式如下:Gj=GJ+X巴+%XE1Ai=C+aPj+aEi式中:Ji交通小区的出行产生量;Ai交通小区的出行吸引量;c,G为常数;p一一i交通小区人口数;Ei交通小区就业岗位数;%,%,外,%偏回归系数。本次各交通小区的发生、吸引交通量预测,主要是项目所在地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城区综合交通大调查时确定的各类用的发生吸引率,采用土地利用类别生成率模型计算出各交通小区的发生、吸引交通量。4.2.2出行方式预测城市居民出行采用的交通方式包括步行、自行车、公交车、出租车、私人小汽车、单位车、摩托车等。比较各种方式的出行特征,分别对步行、自行车
13、、公共交通和自用车(包括私家车、单位车、摩托车)等出行方式进行预测。交通方式的选择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包括出行方式自身特点、拥有条件、人口出行目的、出行距离、出行服务水平要求等。因此,对不同的出行方式,采用不同的模型、方法进行预测。其中步行属于自由类出行方式,影响步行选择的重要因素为距离,通过建立步行与距离的关系曲线进行预测。自用车主要由私人小汽车、单位小汽车(包括企业所有和机关、事业单位所有)、摩托车组成。交通IKlKEZIH J交通测工作流程图本次预测分析采用传统的“四阶段法”建立影响区交通预测模型,即交通生成(发生、吸引)预测、交通方式划分预测、交通分布预测、交通分配预测。在具体研究时采用
14、综合交通规划时标定的重力模型参数,以软件TransCAD作为操作平台,进行道路交通量的预测。4.2.1出行生成预测出行生成模型的建立综合考虑了社会经济特性和人口岗位分布,采用双变量分类回归分析法。通过对居民出行调查数据、交通小区土地利用性质分类和多因素相关分析,选择各交通小区人口数和就业岗位数作为全方式出行生成变Qr直到满足人其中:段一一第k次迭代后j小区调整的吸引量,当k=o时,考=4Qj第k次迭代后由小区i至小区j的出行量预置精度阻抗函数取如下形式:FLL其中:%i小区至j小区的出行时耗(分钟)a待定系数,对该规划区域的机动车出行分布进行预测,本次经过参数标定,a取值为0.0502o4.2
15、.4出行分配预测在已知各小区之间的出行分布量,以及各阶段的道路要设情况,可利用机动车分配模型在路网上得出各路段和路口的交通流量,同时还可以得到行程车速和交通延误的数值,并计算得出道路的v/c。本次交通分配模型建立在TranSCAD上,采用的是平衡分配法。平衡分配法是基于以下原理进行的:每位出行者都要寻找适合它出行的最短路径;当某一路径由于所经路段上的流量增加而导致行程时间加长时,就会有一部分出行者去寻找新的最短路,而产生路径之间的流量转移,当所有出行者都使用最短路时,流量的转移就停由于单位车为具体私人使用,可以分摊到家庭中去。同时由于在单位可用车的人,也大多数购买私家车,故私家车的保有量水平可
16、用有车的家庭占城市家庭总数的比例来表示。自用车发展水平预测主要从购买政策与使用调控手段两方面考虑。同时公交的出行比例主要参考城市总体规划中公交的发展目标。随着经济发展,居民收入增加,出行距离拉长,出行机动化程度将提高。受道路资源有限性约束以及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政策的实施,公共交通将是未来居民的主要出行方式。对该规划区域交通方式的划分,主要结合综合交通规划的相关指标,同时考虑该区域特殊的用地性质,结合未来车辆发展政策和未来城市交通可能的发展趋势,得到特征年的出行方式结构。4.2.3出行分布预测由出行生成预测及方式划分得到规划年各个小区的机动车出行总量。然后对机动车出行进行分布预测。任意两个交通分区
17、之间的出行分布量与这两个分区各自的出行生成量和区间出行阻抗相关。出行分布的预测即对各交通区之间及各交通区内部的出行量进行预测。常用的出行分布模型有增长系数模型、重力模型和机会模型等,根据实际情况,本次分布采用双约束重力模型。双约束重力模型形式如下:出行分布采用双约束重力模型,阻抗采用马小区之间的自由流行驶时间。函数形式:心分举4j用下式迭代消除误差:取值,重庆市主城区路段通行能力推荐值如下表所示:重庆市主城区典型路段通行能力推荐值道路等级可能通行能力(pcuh)设计通行能力(PCUh)快速路车道12000单向3车道4050车道21800车道31600单向4车道5100车道41400主干路车道1
18、1500单向2车道2280车道21350单向3车道3240车道31200次干道车道113001976车道21170支路车道11100880特殊道路超过规范的道路车道1500-900350630Ng道路可能通行能力(pcuh);cr:机东车通行能力的道路分类系数;九:车道宽度修正系数;力:交叉口间距修正系数;:平曲线修正系数;九:道路纵坡修正系数;力:沿途条件修正系数。多车道的总通行能力多N可以写成下式:=MEK(pcuh)止,此时所有出行者得到的出行时间最短,路网系统的总出行时间也达到最小,出行者与路网系统之间达到平衡。确定了交通分配算法后,在路网上对OD矩阵进行分配时首先需要计算路径的阻抗,
19、即路阻。路阻函数(Iinkperformancefunctions)采用的是BPR(BureauofPublicRoads)函数,函数的形式为:Tc=式中:Te一分配流量所属路段上的行程时间7一一零流量时的行程时间,为路段L与自由行驶速度VO之比V分配后的路段流量C路段通行能力B标定差数参照重庆市综合交通规划研究报告的相关理论成果,并代入路阻函数的相关计算参数,得到目标年高峰小时道路网流量分配结果。4.2.5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计算(1)通行能力分析依据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和重庆地方规范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及路线设计规范中设计通行能力的计算方法,一条车道的设计通行能力修正计算
20、公式如下:N14计=生Nt)J能=%-N基本力/Z/式中::道路基本通行能力(PCUh),依据重庆市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延误。4.2.6预测结果根据上述四阶段的交通需求预测结果,运用TransCAD进行交通流量分配预测,得到预测年路网流量分配结果。颈测年路网流量分配表道路名称道路等级车道数(双向)设计通行能(pcuh2025年2035年饱和度高峰小时交通量(pcuh)饱和度高峰小时交通量(pcuh)本项目次干路442630.5222350.6828964.2.7节点交通量预测根据片区路网规划,得到沿线所有路段各特征年高峰小时交通量预测结果的基础上,主要对起点节点分方向交通量进行预测分析,得到各
21、方向高峰小时交通流量如下图:目标年平交口服务水平如下表:式中,M第一条车道的通行能力(PCUh);相应于各车道的折减系数。通常以靠近路中线或中央分隔带的车行道为第一车行道,其通行能力为1(即100%),第二条车行道的通行能力为第一条车道的0.9,第三条车道的通行能力为0.80.9,第四条车道的通行能力为0.70.8。(2)道路服务水平服务水平是描述交通流之间的运行条件及其对汽车驾驶者和旅客感觉的一种质量测定标准。服务水平一般由下列要素反映,即速度、行程时间、驾驶自由度、交通间断、舒适和方便以及安全等。所以,服务水平的好坏在设计车速确定的前提下,主要与路段上的交通量大小即负荷度v/c有关,在达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H13 地块 西侧 道路 项目 方案设计 说明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0860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