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6路海绵城市专篇设计说明.docx
《Z6路海绵城市专篇设计说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Z6路海绵城市专篇设计说明.docx(22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一期)、Z6路工程,6路海绵城市专篇设计说明八大”报告明确提出“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海绵城市建设”的讲话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2013年12月,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耍求,“建设白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在此背景下2014年11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出台了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同年12月,住建部、财政部、水利部三部委联合启动了全国首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申报工作。新华社北京2015年10月16日电国务
2、院办公厅近日印发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部署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工作。指导意见指出,建设海绵城市,统筹发挥自然生态功能和人工干预功能,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发展方式,有利于修豆城市水生态、涵养水资源,增强城市防涝能力,扩大公共产品有效投资,提高新型城镇化质量,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指导意见明确,通过海绵城市建设,最大限度地减少城市开发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将70%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到2020年,城市建成区20%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到2030年,城市建成区80%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2.2海绵城市建设必要性2.2.1 政策必要建
3、设“海绵城市”是党中央国务院的玳要决策部署,也是城市建设领域的调结构、转方式。中央层面,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性,是落实国家十三五绿色发展的重要措施;住建部、财政部等多部委也出台多项指导意见及通知,推进海绵城市试点工作,以期指导地方优化城市建设理念,让海绵城市建设修复城市水生态环境,给城市和居民带来更加综合的生态环境效益。相关媒体透露,省市级政府也已开展海绵城市相关政策、机制的研究制定工作,统筹协H5路、Z4路第十八分册W分区:1工程概述1.1 项目区位W分区道路网呈网格状,形成本片区七纵十横的路网结构,七纵自西向东依次是新森大道、呈祥路(Zl路)、呈洋路(ZI路)一期、Z3路
4、、Z4路、Z5路、Z6路,十一横从北往南依次是2号路、昌林路(HI路)、欣祥二路(H2路)、欣祥一路(H3路)、H4路、H5路、昌瑞支路(H6路)、H7路、坪山大道、智通路(H8路)、H9路。根据建设单位进度安排,本次设计为W分区Z6路。1.2项目(况本次设计Z6路,道路等级为城市支路,标准路幅宽度为16m,双向两车道,设计时速为30knh,设计桩号K0+000-K0+627.415,道路全长627.415m工程实施范围:KO+O1758KO601.284。01.3设计主要内容本次施工图设计主要内容包括:道路工程、交通工程、给排水工程、电力工程、照明工程、海绵工程。全册共二十分册。本册为第十八
5、分册W分区Z6路海绵城市专篇,2海绵城市1.1.1 城市建设背景城镇化是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强大引擎,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有力支撑,也是促进社会全面进步的必然要求。然而,快速城镇化的同时,城市发展也面临巨大的环境与资源压力,外延增长式的城市发展模式已难以为继,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明确提出,我国的城镇化必须进入以提升质量为主的转型发展新阶段。为此,必须坚持新型城镇化的发展道路,协调城镇化与环境资源保护之间的矛盾,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党的“十在对暴雨带来的洪水和污染事件加以控制的同时乂要把暴雨看成重要的水资源加以利用,已成为目前城市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1.1.2 海绵城市的功
6、效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海绵城市建设应遵循生态优先等原则,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应统筹自然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系统性,协调给水、排水等水循环利用各环节,并考虑其复杂性和长期性。透水铺装、F沉式绿蓄水池、雨水罐、地、生物滞留设能等湿塘、雨水湿地等图2-1海绵城市转变传统排洪防涝思路海绵城市是实现从快排,及时排、就近排、速排干的
7、工程排水时代跨入到“渗、滞、蓄、净、用、排”六位一体的综合排水,生态排水的历史性、战略性的转变。1.1.3 海绵城市的建设途径(1)对城市原有生态系统的保护最大限度地保护原有的河流、湖泊、湿地、坑塘、沟渠等水生态敏感区,留有足够涵养水源、应对较大强度降雨的林地、草地、湖泊、湿地,维持城市开发前的自然水文特征,这是海绵城市建设的基本要求;调,因地制宜地确定海绵城市的假设思路;“海绵城市”的建设需要全社会转变观念、形成共识,特别是地方政府作为城市建设的凫接责任人,更需要充分认识到“海绵城市,建设的必要性、紧迫性并付诸实际行动,各个相关部门和行业也要同步推进,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积极推进海绵城市建设
8、。2.2.2 生态发展的必要海绵城市建设应遵循生态优先等原则,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减少城市开发对自然冲击的需要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应统筹自然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系统性,协调给水、排水等水循环利用各环节,并考虑其复杂性和长期性。海绵城市建成后,能够有效减少雨水外排、净化雨水水质、促进雨水入渗,并充分利用雨水资源,从而有效缓解目前城市突出的内涝灾害、雨水径流污染、水资源短缺等问题。不仅如此,对于城市居民而言,海绵城市通过城市植被、湿地、坑塘、溪流的保存与修第,可以明显增加城
9、市绿地,减少城市热岛效应,调节城市小气候,改善城市人居环境。因此为实现生态、宜居发展的理念,进行海面城市项关建设是非常有必要的。2.2.3 经济效益的必要性构建海绵城市的经济效益不可小觑。海绵城市建设非常注重对天然水系的保护利用,大大减少了建设排水管道和钢筋混凝土水池的工程量。调蓄设施乂往往与城市既有的绿地、园林、景观水体相结合,“净增成本”比较低,还能大幅减少水环境污染治理费用,降低城市内涝造成的巨额损失。可见海绵城市建设并非仅有投入没有产出。2.3海绵城市建设理念2.3.1 当今城市水环境面临的问题雨水是城市水循环和区域水循环系统中的重要环节,对调节、补充地区水资源、改善生态环境起着极为关
10、键的作用。中国目前正处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阶段,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雨水问题就愈发凸现出来。主要表现为:雨水径流污染严重;城市洪涝灾害风险加大;雨水资源大量流失;城市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等。由于城市中各种不透水面积大量增加,使得城市地表径流量增加,峰流量增加同时峰流量提前,城市雨水问题不仅是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而且是威胁人民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的严重社会问题,一定的地下水补给,对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一些升级改造项目也可用LID技术设计,将其作为改进性措施,可降低改造区域的降雨径流流量、径流污染物负荷以及改造区域对受纳水体的影响。目前该方法已被美国、瑞典、
11、日本、新西兰、澳大利亚、加拿大等有较久城市雨水管理传统的发达国家采用。位于美国西北部的波特兰市的SW12th和NESiskiyou绿色街道,是基于低影响开发(LlD)理念设计的道路降雨径流控制技术应用的典范。The NE Siskij1Ou Grccn Street Project图2-3NESiSkiyoU绿色街道与传统雨水管理方法相比,IJD有明显的环境效益优势,LlD措施能有效地从源头上去除雨水径流中的病原体、营养物质、重金属离子等,而且能最大程度地削弱土地开发给周围生态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LID还有节省施工、运行、管理等费用的优势(见表2-1)。表2“LID与传统暴雨径流控制措施技术的
12、比较传统暴雨径流控制措施技术LlD技术降低径流的峰值流量,但径流总量增通过渗沌等措施可降低峰流流量和水量控制加,河流基流无法得到补充径流总量,补给河流璃流主要通过沉淀作用去除污染物,污染可通过沉淀、过滤、吸收等作用去除水质控制物负荷高污染物,污染物负荷低建设费用高低运行管理史杂简单主要目标降低开发区域雨水径流的峰流流量保护受纳水体生态完嫩性(2)对生态恢复和修夏对传统粗放式城市建设模式下,己经受到破坏的水体和其他自然环境,运用生态的手段进行恢熨和修复,并维持一定比例的生态空间:(3)低影响开发建设按照对城市生态环境影响最低的开发建设理念,合理控制开发强度,在城市中保留足够的生态用地,控制城市不
13、透水面积比例,最大限度的减少对城市原有水生态环境的破坏,同时,根据需求适当开挖河湖沟渠、增加水域面积,促进雨水的积存、渗透和净化。图2-2低影响开发水文原理示意低影响开发(LoWImpactDevelopment,LID)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由美国马里兰州提出的一种新型的暴雨管理方法,与传统的雨水管理方法不同,它是一种典型的以源头分散式管理为主,包括场地开发设计的管理体系。LID通过对雨水源头控制、过程削减、末端处理等方式,达到雨水在降雨源区促渗减排、削减暴雨洪峰流量、控制径流污染等目的.1.ID主要提倡模拟自然条件,通过在源头利用一些微型分散式生态处理技术使得区域开发后的水文特性与开发前一
14、致,进而保证将土地开发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减到最小,其设计理念融合于整块目标开发区域的规划设计过程之中。主要目标有:保护水质、减少径流量、削减洪峰、补充地下水、减小土地侵蚀等,最终目标仍是修复由于土地开发对生态系统造成的破坏,尽可能将其恢夏到开发前的水平,进而实现降低降雨频率、保护水体和补充河流基流的目标。同时LlD提倡因地制宜,通过采用绿色屋顶、浅草沟、下凹绿地、缓冲带、透水铺装等一系列措施对降雨径流进行生态化和低能耗处理,整体效果上尽量模拟雨水的自然循环过程。LID能有效控制雨水冲刷带来的污染物对受纳水体的污染,渗入地下的雨水还可为河湖提供3.2.23 重庆市海绵城市建设管理办法(试行)(
15、渝府办发2OI8I35号)3.2.24 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贯彻落实重庆市海绵城市建设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渝建2018558号3.2.25 重庆市海绵城市监测技术导则(试行)(渝建人居(2020)16号)3.2.26 重庆市海绵城市建设绩效评价细则(试行)(渝建人居(2020)24号)3.2.27 建设工程海绵城市建设效果专项评估技术指南(试行)(渝建人居(2020)25号)3.3设计基础资料、工程资料3.3.1 建设单位与我公司签订的合同3.3.2 重庆市城市总体规划(20182035年)3.3.3 重庆市西永组团W、V、U标准分区部分地块控制性详细规划修编(2018.11)【重庆市规
16、划设计研究院】3.3.4 重庆市高新区改革发展局关于W分区昌瑞路(H6路)工程立项的批复渝高新改投(2022)65号3.3.5 重庆市高新区改革发展局关于W分区昌瑞路(H6路)工程可行性研窕报告的批M渝高新改投(2022)117号3.3.6 W分区Z3路施工图【林同楼国际工程咨询(中国)有限公司2021.12】3.3.7 W分区H4路施工图【林同楼国际工程咨询(中国)有限公司2020.123.3.8 W分区Z5路施工图【林同楼国际工程咨询(中国)有限公司2020.12339本项口周边1:500地形图【重庆市勘测院2022.04】3.3.10 西永微电园W分区道路工程H5路、Z4路(一期)、Z6
17、路、H4路(二期)、昌瑞支路(Z2路)、昌瑞路(H6路)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直接详细勘察)【重庆六零七工程勘察设计有限公司2022.083.3.11 周边其他项目阶段性设计资料升级改造史杂简单3.设计依据及采用技术标准和规范3.1 设计依据建设单位与我公司签订的委托合同3.2 设计规范、标准3.2.1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2014年10月3.2.2 建筑与小区雨水控制及利用工程技术规范(GB504(X2016)3.2.3 室外排水设计标准(GB514-2021)3.2.4 给水排水工程管道结构设计规范(GB5O332-2OO2)3.2.5 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G
18、B50069-22)3.2.6 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2016)3.2.7 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3.2.8 园林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82-2012)3.2.9 透水路面砖和透水路面板(GBb25993-2010)3.2.10 透水砖路面技术规程(CJJfT188-2012)3.2.11 砂基透水砖(JG/T376-2012)3.2.12 硅砂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程(CECS381:2014)3.2.13 透水水泥混凝土路面技术规程(CJJZT1352009)3.2.14 城镇道路路基设计规范(DBJ50-145-2012)3.2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Z6 海绵 城市 设计 说明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0866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