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色市隆林各族自治县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规划(2023—2030年)》.docx
《《百色市隆林各族自治县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规划(2023—2030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百色市隆林各族自治县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规划(2023—2030年)》.docx(126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百色市隆林各族自治县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规划(2023-2030年)(报批稿)隆林各族自治县人民政府2023年12月目录规划背景与意义1-3第一章建设基础与形势分析1第一节建设基础1第二节形势分析20第二章规划总则27第一节指导思想27第二节基本原则27第三节规划依据30第四节规划范围36第五节规划期限36第六节规划目标36第七节规划指标体系38第三章规划任务与措施52第一节健全完善的生态制度52第二节维护良好的生态安全59第三节构建合理的生态空间76第四节发展绿色的生态经济81第五节践行绿色的生态生活89第六节弘扬独特的生态文化95第四章规划重点工程与效益分析101第一节重点工程101第二
2、节效益分析102第五章规划保障措施106第一节组织领导107第二节监督考核108第三节资金统筹109第四节技术创新110第五节社会参与Ill附表1重点规划建设工程113视攵。背要与痣义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提出把中国建设成为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党的十七大正式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力度空前增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和五中全会相继出台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发布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关于加快推动生活方式绿色化的实施意见、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等一系列文件,将生态文明
3、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要求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地位。党的十九大明确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并提出要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的战略部署。党的二十大对新时代下生态文明建设提出新要求: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决策部署,生态环境部(原环境保护部)先后出台和印发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意见(环发(2008)126号)、关于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工作的意见(环发(2013)121号)、关于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环办(201
4、4)110号)等一系列文件。2016年,生态环境部(原环境保护部)制定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管理规程(试行)和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市指标(试行)(环生态(2016)4号)。2019年,生态环境部印发关于印发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区建设指标X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区管理规程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管理规程(试行)的通知。2021年,生态环境部制定并印发关于印发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规划编制指南(试行)的通知、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建设指标(修订版)。2021年7月,生态环境部发布关于开展第五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遴选工作的通知(环办生
5、态函(2021)353号)。广西于2005年做出建设生态省(区)的重大决策,并相继出台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广西的决定、生态广西建设规划纲要(20062025年)、广西壮族自治区生态功能区划、关于推进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的决定、全面推进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总体实施方案等相关决定与方案。2022年4月17日中国共产党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十二届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关于厚植生态环境优势推动绿色发展迈出新步伐的决定。百色市人民政府印发百色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百色市创建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工作方案的通知(百政办发(2023)15号),对各县(市
6、)生态文明规划编制和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申报提出明确时间节点。全国共建成468个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187个“两山”基地,广西已成功创建16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百色市建成凌云县和乐业县两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隆林各族自治县境内生态环境良好,风俗民情独具特色,生态经济初显成效,隆林各族自治县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助力百色市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为进一步改善隆林各族自治县生态环境质量,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实现生态隆林建设目标。隆林各族自治县县委、政府提出了建设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决定,开展百色市隆林各族自治县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规划(20232030年)(以下简称“规划
7、”)编制相关工作。第一章建言基础与影方分析第一节建设基础一、区域概况(一)自然环境状况隆林各族自治县位于广西西北部,云贵高原东南边缘,地处桂、滇、黔三省(区)交界处,地理位置处于北纬2422,至2459,东经10447,至10541之间。隆林区位优势明显,东与田林县相连,南与西林县接壤,北与贵州省安龙县、册亨县毗邻;县城距首府南宁487公里,距云南省会昆明500公里,距贵州省会贵阳450公里;G78高速公路、324国道贯穿境内,是桂西次中心城市。隆林各族自治县地处云贵高原的东南边缘,境内海拔较高,以中山为主,无平原,素有山高谷深,“地无三里平”之称。地势是南部高于北部,自西向东倾斜。金钟山山脉
8、自西向东横贯全县,南部的斗烘坡顶峰海拔高程1950.8米,为全县最高峰,西南部蚂蚊高坡高程1826米,西部金钟山高程1819.4米,东部沙梨河与南盘江汇合处高程380米,为全县最低处,最高与最低处垂直落差1570.8米。隆林属于广西日照时数较多的县之一,年日照达1763.9小时,境内是起伏丛山地区,各地日照时数不一,东西向的田坝、坡地得日照较多,受南北方向山脉阻挡阳光的田坝和坡地日照较少。南坡和东坡的日照时数比北坡和西北坡多。日照时数的空间分布有低地多,高山少的特点。隆林境内河流属珠江流域西江水系,以金钟山山脉为南北分水岭。北侧属于南盘江水系,南侧属于右江水系。流入南盘江水系的河流流域面积29
9、59.62平方公里,占总流域面积的83.3;流入右江水系的河流流域面积593.34平方公里,占总流域面积的16.7%o流域面积在50平方公里以上的地表河有25条,其中注入南盘江水系的有坡西河、领好河、祥播河、新州河、北楼河、那东河、金钟山河、挂白河、岩牙河、蒙里河、那前河、塘房河、冷水河、马雄河、三道河15条。流入右江水系的有冷平河、龙英河、周邦河、岩茶河、介廷河、平利河6条。隆林共有6个土类,16个亚类,31个土属,68个土种,土壤构成主要是砂页岩发育的红壤、黄红壤和黄壤,其次是石灰岩发育的棕色石灰土。隆林各族自治县境内土地肥沃,雨量适中,气候温和,适宜各种植物生长,植被遍布山峦,林木苍翠,
10、种类繁多,生长旺盛。主要植物群落有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针阔混交林,人工针叶林,人工经济林,竹林,禾草群落,以壳斗科的标类为优势种类,主要有麻栋、栓皮栋、青刚栋、白栋、大叶栋、山板栗。隆林各族自治县境内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贵州苏铁、叉抱苏铁、云南穗花杉、南方红豆杉、掌叶木5种,国家二级重点野生植物有香果树、红椿、大叶棒树、任豆、地枫皮、蛇足石杉、福建莲座蕨、大叶黑杪楞、中华杪楞、金莱麦等44种。广西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51种,包括沉水樟、蝴蝶果、青钱柳、白及、钩状石斛、流苏石斛、细叶石斛、美花石斛、石斛、丛生羊耳蒜、见血青、长茎羊耳蒜、钗子股、叉唇钗子股、芸香竹、红花木莲、葫芦叶马兜铃、顶
11、果树、广西青冈、白桂木、舌柱麻以及兰科植物30种。隆林境内野生动物众多,主要有虎、豹、野猫、野猪、野狗等兽类,鹰、猫头鹰、乌鸦、鹑等鸟类,蟒蛇、青蛇、舟山眼镜蛇、眼镜王蛇、三线蛇等蛇类,狗鱼、青鱼、草鱼、大鳞第等鱼类,蚂蚁、蟋蟀、娱蚣、螳螂等昆虫。隆林境内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有黑颈长尾雉、金雕、穿山甲、云豹、大灵猫、小灵猫、林麝、黑叶猴8种;国家二级保护的有猫猴、中华鬣羚、山瑞鳖、白鸭、红原鸡、白腹锦鸡、红翅绿鸠、虎纹蛙、蟒蛇、三索蛇、眼镜王蛇、赤腹鹰、画眉等69种。属于广西重点野生动植物的有八声杜鹃、蓝喉拟啄木鸟、鼬推、豹猫、黑框蟾蛛、棘胸蛙、滑鼠蛇、赤腹松鼠、舟山眼镜蛇等85种。(二)经济
12、社会发展状况隆林各族自治县2022年末户籍总人口440678人,其中城镇人口94020人,乡村人口346658人,2022年末常住人口350500人。隆林2022年末城镇常住人口95406人,城镇化率27.22%。隆林为多民族聚居地,居住苗、彝、伍佬、壮、汉5个民族,2022年全县人口440678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81.2%,是全国仅有的两个各族自治县之一,也是百色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县。2022年隆林生产总值(GDP)完成86.7246亿元,同比增长13.9%,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19.8426亿元,同比增长5%,占比22.9%;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32.1654亿元,同比增长42
13、.2%,占比37.1%;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34.7165亿元,同比增长2%,占比40.0%。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同比增长2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0.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230元,同比增长3.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899元,同比增长6.9%o隆林境内共有隆林各族自治县金钟山乡平流壮寨古村落、隆林各族自治县德峨镇田坝村张家寨苗族古村落、隆林各族自治县猪场乡那伟村洞沟屯苗族古村落3处古村落遗址。隆林各族自治县着力推动自治县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重点“创建一批A级景区”、“打造一批民俗品牌”,将文化旅游与规模化农业、特色民俗庆典活动、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现代休闲服务等融合
14、,提升隆林各族自治县旅游产业,目前隆林有国家3A级景区3个,自治区五星级农家乐1个,自治区四星级乡村旅游区1个,自治区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点1个,自治区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2个。“十三五”以来隆林鹤城新区建设顺利推进,城区面积不断扩大,“向东”不断扩容;推进进城大道工程和迎宾路路面改造工程、轻工业园区入园大道改造工程以及兴民路、新兴路、民族路、迎宾路人行道改造工程等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有效改善城区进城容貌。2022年末县城建成区供水普及率100%,燃气普及率99.87%,供水管道密度8.94公里/平方公里,路网密度10.01公里/平方公里,排水管道密度14.17公里/平方公里,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
15、96.29%,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县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0.29平方米,绿化覆盖率38.62%,绿地率34.10%o隆林各族自治县结合脱贫攻坚、新农村建设、乡村振兴建设,积极推进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新增农村公路2340公里,完成农村电网改造项目1321个,新建改造1245处集中供水项目、3561座家庭水柜,受益总人口30.79万人,改造农村危房8450户,易地扶贫搬迁贫困人口4403户19174人。隆林2022年集中供水覆盖156个行政村,供水管道管网629.36公里,全县农村村内道路长962.05公里,其中硬化道路819.38公里,无害化卫生厕所户数79148户。隆林2022年
16、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205元,同比增长5.3%o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230元,同比增长3.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899元,同比增长6.9%。百色市人民医院隆林分院成功创建二级甲等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联体实现全覆盖。城镇职工社保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应保尽保,城乡居民医保参保率99.97%;稳步推进“双减”工作,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培训机构实现清零,新建、改扩建8所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升,三考综合质量排全市同类学校前列;壮族花肖布制作技艺(传统技艺)等7个项目列入百色市第八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目录。隆林成立生态文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和环境保护委员会,建立环境保
17、护机制,出台相应的文件,纵深推进碧水蓝天净土保卫战,重拳综合整治万峰湖库,全面推行河长制,落实林长制,有序推进“美丽隆林生态乡村”。隆林境内地表水考核断面水质达标率100%,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到98.1%,森林覆盖率达到72.05%,完成滇东南山地石漠化综合治理和水源涵养生态修复面积3.81万亩,建成2座绿色矿山。二、工作基础(一)自然资源丰富生物资源多样性。隆林各族自治县生物资源丰富,有广西金钟山黑颈长尾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广西大哄豹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2个自然保护区。广西金钟山黑颈长尾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范围内已记录到陆生脊椎动物共423种,分别隶属于4纲31目100科,其中两栖类1目
18、6科22种,占广西两栖动物种数105种的21.0%;爬行类3目13科50种,占广西爬行类种数177种的28.2%;鸟类295种,占广西鸟类种数687种的42.9%;兽类56种,占广西兽类种数148种的3L1%。广西金钟山黑颈长尾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维管束植物共1911种(含种下单位),隶属于209科806属,其中蕨类植物35科64属163种;裸子植物4科5属10种;被子植物170科737属1738种(含种下单位)。广西金钟山黑颈长尾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黑颈长尾雉、贵州苏铁等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的重要栖息地,保护区内有贵州苏铁24170株,占广西区分布数量总数的99%。大哄豹自然保护区共有维管束植
19、物170科583属1022种(含亚种、变种、栽培变种和变型,下同),其中蕨类植物20科30属69种,裸子植物9科12属14种,被子植物141科541属939种(其中双子叶植物119科433属759种,单子叶植物22科108属180种);保护区陆生野生脊椎动物174种,分布隶属19目67科,其中兽类22种、鸟类129种、爬行类15种、两栖类8种。丰富的水能资源。隆林境内的水能资源丰富,境内年径流量16.57亿立方米,其中南盘江河系年径流量占全县的71.4%。南盘江属西江上游干流河段,是珠江的源头河段,1985年被确定为“珠江源”,珠江一西江流域作为国内仅次于长江的第二大流域,上接云贵、纵贯两广、
20、下通港澳,被称为连接西南和华南的“黄金水道”。隆林境内在南盘江拦坝建成万峰湖和平班水库2座大型的水库,总装机292.5万千瓦。除在南盘江的县境界河段国家已建成天生桥一级、天生桥二级和平班水电站总装机292.5万千瓦外,全县流域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上共25条河流水能理论蕴藏量17.65万千瓦。独特的民族文化。隆林各族自治县为多民族聚居地,居住苗、彝、伍佬、壮、汉5个民族,是全国仅有的两个各族自治县之一,也是百色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县,各民族各具特色,有彝族火把节、苗族跳坡节、伍佬族尝新节、壮族三月三歌会、高山汉族袍汤节等风俗独特的节庆,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誉为“活的少数民族博物馆”形成。境内共有隆林各
21、族自治县金钟山乡平流壮寨古村落、隆林各族自治县德峨镇田坝村张家寨苗族古村落、隆林各族自治县猪场乡那伟村洞沟屯苗族古村落3处古村落遗址,金钟山乡平流壮寨古村落录入第一批国家级传统古村落名录,德峨镇田坝村张家寨苗族古村落和猪场乡那伟村洞沟屯苗族古村落2017年获评为自治区级传统村落。(二)生态文明制度系统日臻完善基本建立党政实绩考核制度。隆林各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乡镇和县各部门绩效考核,作为领导和乡镇部门考核的重要参考,成立生态文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和环境保护委员会,出台印发隆林各族自治县环境保护局“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责任制实施办法、隆林各族自治县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考核办法、隆林各族
22、自治县环境保护局生态文明建设实施工作方案等系列文件,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的要求,建立生态文明“责任链条”。隆林建立健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部门联席会议制度,自治县党委政府每个季度不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学习贯彻落实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方针政策,研究部署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形成党委政府对生态文明建设重大目标任务研究部署的工作体系。隆林各族自治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规划期要强化生态文明制度落实,构建党政主导、部门协调、社会参与的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格局,为规划期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力支撑。逐步构建以河长制、湖长制、林长制为核心的监管体系。2017年隆林各族自治县全
23、面推行河长制,实现县、乡镇、村“三级”河长制组织体系全覆盖,按照“建立管理机构、明确工作目标、落实管理责任、严格管理考核”的要求,成立河长制工作领导小组,落实三级河长责任体系,实行党政同责。隆林逐步建立健全河长会议制度、工作监督制度、考核问责和激励制度、信息报送制度等工作制度、“河长+检察长”协作机制,落实河长制APP巡河工作模式,实现掌上巡河护河。以生态文明建设为主线,以发展林业产业为突破口,着力推行林长制,成立县级林长制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完成隆林各族自治县各族自治县林长制十二项配套制度的修订,结合上级要求制定林长制考核办法,强化林长制考核评价,推行林长制长效发展。(三)生态保护修复与环境治
24、理扎实推行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生态保护修复成效显著。隆林各族自治县以万峰湖为重点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工程项目,构建生态廊道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提升生态系统质量。按照桂、滇、黔三省(区)联合编制的万峰湖生态环境保护总体方案要求,以全国第二批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为契机,在万峰湖沿岸、领好河流域、蒙里河流域、乌冲河流域等重点区域大力实施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完成天生桥镇污水处理厂、万峰湖流域5个乡镇配套垃圾处理设施、农村污水处理站、流域农业面源治理等一批项目。积极推进隆林绿色矿山建设和矿山修复工程,截止2022年底,隆林各族自治县建成3座市级绿色矿山,完成长发金矿地质环境综合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百色市隆林各族自治县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规划20232030年 百色市 隆林各族自治县 国家 生态 文明 建设 示范区 规划 2023 2030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0870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