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攻坚行动规划实施方案(2024).docx
《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攻坚行动规划实施方案(202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攻坚行动规划实施方案(2024).docx(85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印江自治县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攻坚行动(2023-2025)规划实施方案为进一步优化我县义务教育学校布局,合理配置义务教育资源,突出义务教育发展重点,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实现教育公平和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依据教育部关于印发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办法的通知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省教育厅关于印发贵州省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攻坚行动工作方案的通知印江自治县创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助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当前义务教育发展工作实际,特制定本规划实施方案。目录第一部分发展基础与形势分析一、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基础二、优质均衡发展基础三、形势分析及存在问题第二部分总体要求与发
2、展目标一、指导思想二、总体目标三、发展目标第三部分指标现状分析与巩固提升措施一、资源配置二、政府保障三、教育质量四、社会认可度五、负面清单第四部分推进策略与实施步骤一、推进策略二、实施步骤第五部分保障措施一、组织保障二、资金保障三、政策保障第一部分发展基础与形势分析一、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基础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位于贵州省东北部、铜仁市西部,地处武陵山脉主峰,世界自然遗产地一一梵净山西麓。印江历史悠久,文化氛围浓厚,旅游资源丰富。素有“中国书法之乡”“中国名茶之乡”“中国长寿之乡”美誉。全县面积1969平方公里,总人口45.5万,辖1个乡13个镇3个街道办事处377个村(居、社区)。2023年全县
3、生产总值135.38亿元,财政总收入50.6878亿元,地方财政收入3.323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3579元。二、优质均衡发展基础县委、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工作,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坚持小财政办大教育,穷财政办美教育,实施用地、经费、项目“三个优先”,确保教育经费“三个增长”。学校布局日趋合理,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学校管理更加规范,教育质量持续向好,全县义务教育正从“有学上”到“上好学”转变。2017年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验收,2022年被列为全省第二批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创建县,2023年被省、市列为申创全国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重点支持县,国家认定年度计划为2026年
4、。三、形势分析及存在问题(一)学龄人口分析(数据1是2023年全县文化户口摸底数,数据2是2023年计生部门人口出生统计数,数据3是2021年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推算数)年龄段012345678数据1153718731989293933464108495045904717数据2308733373671448047254918541855035203数据3310033003390381440304463417139604373年龄段91011121314数据1516658876310590158025941数据2571159646921663563116597数据347445359498147505
5、0374869以数据1推算2025年,全县有小学6-11周岁适龄儿童为26877人,初中1214周岁适龄少年为18098人,6-14周岁适龄儿童少年44975人。按现有实际在校生推算2025年,全县有小学在校生26582人,初中在校生15743人,义务教育学生42325人。较2023年秋季学期实际在校生小学27437人、初中15221人相比,小学减少855人,初中增加632人,小学下降3.1%,初中增加4.4%。从学龄人口分析得出,出生人口总体呈波动下降趋势,学龄人口不断递减,初中学龄人口小规模增加,学龄前儿童出生人口逐年下降幅度大,义务教育办学规模正经历从峰顶逐渐到峰谷的过程。(二)学校布局
6、分析2023年全县义务教育学校共计66所,其中小学46所、初级中学16所、九年一贯制学校3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200人以下初中有罗场中学、中兴九贯校、杉树中学、博才学校4所;200399人初中有紫薇九贯校、板溪中学、朗溪中学、缠溪中学、洋溪中学5所;400500人初中学校有新寨中学、沙子坡中学、天堂中学、刀坝中学、合水中学、杨柳中学6所;100O人以上初中学校有木黄中学、印江二中、印江三中、思源实验中学4所。乡镇所在地均设有中心完小1所,50人以内学校有13所(村小7所、教学点5所、一贯制学校1所),50200人小学有14所(乡镇中心完小有杉树小学、中兴九贯校,其余12所为村完小),2005
7、00人小学有8所,5001000人小学有8所,大于100O人小学有6所(其中2000人以上小学有5所)。从学校布局分析来看,城区学位紧张,杉树镇、中兴街道等乡镇(街道)初中人数越来越少,村小和教学点生源巩固难。如:杉树中学每个年级只有1个班,中兴街道九年级47人分成2个教学班,教学成绩近几年一直处于全县同级同类学校挂末位置。(三)教育质量分析2023年,小学教育教学质量在全市排名靠后(第七名)、初中教育教学质量处于中上水平,各初中、小学质量发展不均衡。初中总体呈南部中部高北部低的趋势,城区3所初中教育质量较好,乡镇杨柳中学、洋溪中学、朗溪中学、新寨中学、紫薇九贯校初中部教育质量较好,但乡镇沙子
8、坡中学、刀坝中学、合水中学、缠溪中学教育质量有提升空间,尤其是天堂中学和规模较小的杉树中学、中兴街道九年一贯制学校教育质量较差。小学教育质量较好的都集中在城区,教学点教育质量总体水平不高。(四)教师队伍分析2023年全县义务教育学校共有专任教师3326人,其中:小学1789人,初中1525人,特校12人。教师学历高于规定学历(小学大专以上,初中本科以上)已全面达标。现有小学专任教师总体超编,部分初中学科教师结构性缺编。县级以上骨干教师470人,其中国家级1人、省级20人、市级96人、县级353人,覆盖初中、小学各学科教师,但骨干教师分布不均衡,特别是村小、教学点骨干教师缺乏。部分学校教师配备不
9、达标,如实验小学生师比为1:21.2、印江三小为1:22.8、木黄小学为1:209而青碇、花园、官家小学等学校生师比都在1:1.7以内,严重超编。导致农村总数超编主要原因是学校规模小,班额小,尽管如此,但仍存在部分学科教师短缺。全县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赋能教学教研能力总体水平还有待提高。(五)教育资源分析一是城区学校大班额、大校额严重。如:印江二中学生58个班3353人,平均每班58人;印江三中学生53个班2832人,平均每班53人;实验小学92个教学班两个校区5099人,成为少有超大规模学校;印江一小、印江三小平均班额67人。二是有13所学校生均体育活动场地不足。如:印江一小生均2平方米,距
10、生均7.5平方米标准相距甚远。三是有13所学校生均辅助用房不达标。如:印江一小1.2平方米。四是有26所学校教学仪器配置不达标。如:桶溪小学为每生仅392.2元,印江一小每生仅702.4元,印江三小每生仅452.6元。五是学校音乐、美术教室不达标。六是资源配置城乡、校际差异较大,城区挤、乡镇松。(六)社会发展分析随着我县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对高质量教育的需要明显增强,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外来人口大量向城镇集中,城区学校数量明显不足,而农村学校生源逐步减少,乡镇中小学因班级、人数少,部分学科教师严重超编,教学质量不高。城区建设新学校增加学位,巩固集镇所在地中小学办学,建好必要的乡村小规模学校
11、,积极稳妥撤并小规模学校已经成为优化资源配置、推进教育公平的必然趋势。第二部分总体要求与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大力实施素质教育,按照“总体规划、城乡统筹、因地制宜、分步实施”的总体思路,完善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保障机制,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切实缩小县域城乡、校际间差距,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占比,办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努力实现印江教育强县目标。二、总体目标用3年时间(2023年2025年),巩固全县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成果,全面补齐补足义务教育发展短板,明显缩小城乡间、校际间差距。到2025年,
12、完成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创建任务,所有义务教育学校资源配置、政府保障程度、教育质量和社会认可度四个方面全部达到评估标准,顺利接受市级初检、省级督导评估,国家认定评估。全县义务教育向更高水平、更高质量迈进。三、发展目标(一)学校布局更加优化根据全县人口变化情况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同城镇化建设和乡村振兴建设结合起来,长远规划,坚持够用、适用的节俭建设原则,初中向城镇集中,小学向乡镇集中,教学点向行政村委办公地集中。2024年,稳妥撤并20人以下小规模教学点5所,实现印江七小秋季招生开班,加快印江二小迁建工程建设,快速启动印江四中、印江九小用地协调和规划建设,利用老职校校区办成实验二小,化解城区
13、中小学大班额。启动对不达标校按标准进行改建、扩建,对因条件限制无法通过改建、扩建达标的学校,实行限制招生、分流。2025年,稳妥撤并50人以下小规模教学点8所和对200人以下初中学校实施布局调整。实现各中小学校学生人数不超过2000人(省标:2010年前建成学校不超过2400人),小学班额不超过45人、初中班额不超过50人。(一)教育质量更加优质全面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整体提升工程,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实现初中三年巩固率达到95%以上,全县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到97%以上。中小学校章程办学,狠抓教学信息化,提高现代化教学设备使用率。抓好学生德育和校园文化建设,强化教学视导,改革教学评价,
14、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建立义务教育质量监测体系,全县学校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逐年提高,各学科质量监测结果达到良好以上等级。加强公办强校培育,认真实施校校合格,有序推进集团化办学改革,强强联合、强弱互补、城乡结合,不断提升各学科人均分、优良率、及格率,控制低分率。大力实施素质教育,逐步补足薄弱学校教学质量短板,缩小城乡、校际差异。(三)师资保障更加有力持续推进“强师工程”,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教师教研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力争通过3年的努力,实现全县义务教育教师学历水平全面达标、体艺教师配备全面优化、骨干教师数量均衡配置。建立合理、规范的教师交流轮岗机制,建立后备人才库,培养学校管理干部,加强校长队伍
15、建设,努力建设一支数量够用、结构合理、爱岗敬业、师德高尚的专任教师队伍。(四)学生发展更加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实施五育并举,实施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课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破除“唯分数论”“唯升学论”顽瘴痼疾,认真落实国家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开齐开足开好国家课程,有序实施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大力开展心理卫生教育、体育与健康教育、科学教育、劳动实践教育,促进学生发展更加全面,综合素质明显增强。(五)教育发展更加公平深入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进程,努力办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建设标准统一、教师
16、编制标准统一、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统一、基本装备配置标准统一。健全完善儿童关爱体系,保障城区和镇区公办小学、初中(不含寄宿制学校)就近入学比例达到100%、95%,进城务工随迁子女100%就读公办学校,全县优质高中名额分配不低于50%并向农村初中倾斜。围绕教学辅助用房、体育活动场馆、音乐美术教室、教学仪器设备、网络多媒体教室等办学条件要求,校校全面达标、校校全面过关。(六)人民群众更加满意构建校家社协同育人体系,抓好家长学校建设、教学开放活动,组织开好家长会、家庭教育培训。严格落实双减政策,加大校外培训机构和民办学校管理及治理力度,做好五项管理,做到老师“教好”、学生“学好”、学校“育好”、家
17、长“管好”新格局,实现从“有学上”向“上好学”转变,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促进我县教育全面提质,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第三部分指标现状分析与巩固提升措施一、资源配置(一)每百名学生拥有高于规定学历教师数:小学、初中分别达到4.2人以上、5.3人以上指标现状分析:小学专任教师中专以上学历合格率100%,小学专任教师大专以上提升学历合格率为99%,小学教师未达大专学历教师18人分布在8所学校,小学每百名学生拥有高于规定学历数已达4.2人以上;初中专任教师大专以上学历合格率100%,初中专任教师本科以上学历合格率为91%,初中教师未达本科学历教师137人分布在16所学校,初中每百名学生拥有高
18、于规定学历数已达5.3人以上。巩固提升措施:一是加强高层次人才及急需紧缺人才、特岗计划等多渠道招聘教师力度,招聘教师高于规定学历要求。二是通过函授、自学考试等对在职教师学历提升。三是通过自然退休或转岗方式,逐渐提高高于规定学历教师占比。进一步巩固提升小学、初中每百名学生拥有高于规定学历数指标。(二)每百名学生拥有县级以上骨干教师数:小学、初中均达到1人以上指标现状分析:全县现有义务教育阶段县级以上骨干教师470人。其中,国家级1人、省级20人、市级96人、县级353人。其中:中共党员占45.2%,覆盖初中、小学各学科教师。按照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办法,小学、初中每百名学生拥有县级以
19、上骨干教师均达到1人以上。但从单个学校来看,目前小学29所学校缺61人、初中6所学校缺IO人,多数集中在村级小学和乡镇初中。巩固提升措施:按照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学校县级骨干教师培育与管理实施方案,实施“五个一批”解决策略。即:针对骨干教师总量不足的问题,采取对“十三五”已到期的骨干教师重新考核恢复一批,及时评选认定一批的办法解决。针对校际间骨干教师不均的问题,采取支教一批、交流一批的办法解决。针对村小骨干教师短缺的问题,采取培养选拔一批的办法解决。(三)每百名学生拥有体育、艺术(美术、音乐)专任教师数:小学、初中均达到09人以上指标现状分析:从综合情况来看,全县公办义务教育学校共有体育艺
20、术教师413人,其中音乐教师139人、美术教师122人、体育教师152人。全县15所学校每百名学生拥有体育、艺术(美术、音乐)专任教师未达到指标要求。分别是印江二中、印江三中、思源中学、兰克小学、印江三小、塘池小学、农场小学、新场小学、印江一小、印江四小、实验小学、曹门小学、印江二小、刀坝小学、木黄二小。巩固提升措施:2024年、2025年新招录体艺专业教师解决总量不够的问题,通过在职教师交流一批解决城区学校间配置不均衡的问题,通过城区学校支教一批解决乡镇体艺教师短缺的问题,通过落实专业教师上专业课要求统筹校内体艺学科教师资源。按标准足额配备新建学校体艺教师数量。(四)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
21、小学、初中分别达到4.5平方米以上、5.8平方米以上指标现状分析:全县14所学校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未达到指标要求。分别是印江二中、印江三中、思源中学、紫薇九年一贯制学校、板溪小学、印江三小、合水小学、印江一小、印江二小、印江四小、印江五小、印江八小、缠溪小学、曹门小学。巩固提升措施:一是通过用好用足创建专项经费,2024年建成印江七小,启动新建印江四中、印江九小建设。2025年迁建印江二小,实施一小改扩建,建成实验二小,增加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新增义务教育学位。二是通过科学划分片区、规范招生,控制城区学校规模和班额,实现城区学校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达标。三是通过统筹中央长效机制资金,重点
22、维修改造未达标或条件急需提升的30所乡镇中小学,补充教学辅助用房面积。四是通过激发学校自身动力,合理优化现有房屋资源,调整整合达标。(五)生均体育运动场馆面积:小学、初中分别达到7.5平方米以上、10.2平方米以上指标现状分析:全县13所学校生均体育运动场馆面积未达到指标要求。分别是印江二中、印江三中、缠溪小学、印江三小、印江六小、印江一小、印江二小、印江四小、印江五小、木黄小学、实验小学、曹门小学、紫薇九年一贯制学校。巩固提升措施:一是通过新建城区学校(同上),化解大班额、大校额,解决城区学校生均体育运动场馆面积不达标的问题。二是通过运动场馆项目建设,对未达标学校予以补短。三是通过优化学校空
23、间布局,整合屋顶、地下车场、空地等空间资源,增加体育场馆面积。四是合理使用附近安全距离内体育设施、运动场馆。(六)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小学、初中分别达到2000元以上、2500元以上指标现状分析:全县有小学10所,初中3所仪器设备不达标或需要补充。主要表现在部分学校班班通设备、一师一机设备损坏,可调节课桌椅覆盖面不大,音乐、美术、书法器材投入不足,图书生均册数不达标,新增图书数量不足。巩固提升措施:“四个一批”策略解决:一是针对新建、迁建学校分年度采购补充一批。二是按标准校额人数直接达标一批。三是对设备富余学校调配达标一批。四是指导学校应统尽统达标一批。(七)每百名学生拥有网络多媒体教室数:小
24、学、初中分别达到2.3间以上、2.4间以上指标现状分析:全县7所学校每百名学生拥有网络多媒体教室数未达到指标要求。分别是印江二中、思源中学、印江三小、印江一小、印江二小、木黄小学、实验小学。巩固提升措施:通过学校间调配,2024、2025年集中采购,维修维护变废为宝,“三个渠道”确保2025年校校达标。资源配置7项,每所学校至少6项指标达到上述栗求,余项不能低于要求的85%;所有指标校际差异系数,小学均小于或等于0.50,初中均小于或等于0.45。二、政府保障(八)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规划布局合理,符合国家规定要求指标现状分析:随着我县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外来人口大量向城镇集中,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义务教育 优质 均衡 发展 攻坚 行动 规划 实施方案 2024
![提示](https://www.desk33.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0877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