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范文.docx
《关于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范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范文.docx(15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关于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范文2018年,教育部决定在部分高校实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后备人才培养专项支持计划”,这是从源头上确保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不断发展壮大的重要举措。2019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要高度重视思政课教师队伍后备人才培养,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统筹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本硕博一体化培养工作,不断为思政课教师队伍输送高水平人才。”思政课教师后备人才培养计划实施以来,相关高校结合实际情况积极探索,取得了显著成效,积累了宝贵经验,同时也面临一些问题。全面总结思政课教师后备人才培养计划实施以来所取得的
2、成效,认真剖析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进一步优化思政课教师后备人才培养路径,对于持续推进思政课教师后备人才培养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一、主要举措与成效教育部在部分具有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的高校实施思政课教师后备人才培养专项计划,是一项全新的人才培养要求。思政课教师后备人才培养专项计划实施以来,承担这一计划的高校陆续为全国高校培养和输送了数千名硕士和博士,充实了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与此同时,相关高校在积极探索思政课教师后备人才培养的过程中,积累了一些可供借鉴、推广的经验。(一)坚持把筑牢学生政治信念放在首位。思政课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对未来教师的培养必须具有特殊要求。“后备人才的角色定位,
3、既要符合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在要求,又要遵循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的培养规律,还要体现高校教师的职业导向。”培养新时代思政课教师,必然要在政治素质、理论素养、教学能力、人格品质等方面比其他培养类别的学生具有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思政课教师后备人才培养计划实施后,各高校特别强调要把筑牢学生的政治信念放在首位,坚持以提升学生的政治素质和品德修养为首要任务,以培养学生专业综合能力为核心,不断推进课堂教学、科研训练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融合。一些高校构建了专业课教师和学生工作队伍协同育人机制,通过党团组织建设、校园文化活动、网络育人平台、志愿服务、社会实践活动等载体,坚定学生的理想信念,厚植学生乐教情怀
4、,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理论、在科研中深化理论、在实践中宣讲理论、到社会中运用理论。(二)注重打牢学养基础与提高教学实践能力相结合。对于思政课教师来说,具有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是提高教学思想性和学理性的基础,拥有扎实的教学实践能力是提高教学针对性与亲和力的关键。高校在思政课教师后备人才培养过程中,聚焦打牢学养基础与提高教学实践能力两个重点环节。在打牢学养基础方面,高校在课程设置中积极构建全学科的课程体系,融贯史论著课程,增加原典、原理、通史性课程的比重;健全核心课程体系,强化一级学科通开课程在总学分中的占比;重点强化学生对经典文献研读能力的培养和考核,注重学生的学术训练和理论积淀。同时,还着
5、力加强对当代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和研究,建立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的课程群。在提高教学实践能力方面,各高校积极探索提升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举措。比如,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研究”、“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重难点问题教学研究”等课程;河北师范大学等高校为学生配备理论导师和教学导师;广西师范大学等高校持续举办思政课教师后备人才教学技能大赛;等等。实践表明,坚持打牢学生学养基础与提高教学能力相结合,既夯实了他们的理论基础,又增强了他们的教学底气。(三)坚持本硕博一体化和全学科培养有机结合。教育部的相关文件都强调要“加强思政课
6、教师队伍后备人才培养,统筹推进本硕博一体化人才培养工作”。为此,许多高校通过本科直博、硕博连读、本硕推免等方式重点招收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专业学生,建立了本硕博一体化的弹性化选拔和连续性培养机制。如果说本硕博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是从纵向上确保思政课教师后备人才培养具有较好的生源和学科基础的关键,那么,建立全学科的人才培养体系,则是从横向上把思政课教师后备人才培养好的关键。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一块“整钢”,“整体性是马克思主义的内在规定性和本质属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生存的基础、合理存在的条件”o以帮助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为重要任务的思政课,各门课程之间的联系性和所涉及知识的广泛性是不言而喻的,它要
7、求思政课教师后备人才培养必须建立全学科相贯通的培养机制。为此,一些高校建立了贯通本科专业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各二级学科的培养机制,构建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一体化、全学科专业课程教学体系,探索后备人才全学科培养机制。坚持本硕博一体化和全学科培养相结合,形成了一个纵横贯通的立体化培养体系,大大增强了人才培养的针对性、衔接性和系统性,打牢了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四)注重思政课改革创新与后备人才培养相融合。思政课改革创新和后备人才培养具有鲜明的价值同构性和过程统一性。一方面,思政课改革创新能为后备人才培养搭建实训平台;另一方面,后备人才培养的目的在于造就越来越多的具有改革创新意识的思政课教师。后备人
8、才培养计划实施以来,高校在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的同时,积极鼓励和支持学生深度参与其中。有的高校创建了后备人才培养计划的教学实践体系,制度性保障学生参与集体备课和课堂研讨,指导学生用好“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网络集体备课平台”、北京高校思政课高精尖创新中心资源,定期组织学生参加“周末理论大讲堂”、“青椒论坛”等教学实践研修,全方位提升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有的高校在创新思政课教学的过程中,要求教师积极吸纳学生加入助教团队,让学生深度参与教师的课堂教学环节,在做助教过程中体悟思政课教学;还有的高校积极鼓励学生参与思政课“大练兵”活动;等等。这一系列举措,将教师的思政课改革创新工作投射到后备人才培养
9、中,“教”与“学”二者有机结合,形成了“教”、“学”一体化的互动机制,使后备人才得到了“教学”实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五)注重顶层设计和具体探索相结合。思政课教师后备人才培养计划在建立高校思政课教师的快速补充机制的同时,又能从源头上培养一批思想政治素质过硬、专业化水平高的后备人才。对于如何实施这一规划,教育主管部门既坚持顶层设计,又注重发挥高校的主观能动性。一方面出台一系列政策规定,引领后备人才培养计划的建设方向,另一方面又积极鼓励各高校结合实际大胆探索。各高校结合自身的学科优势、师资优势和资源条件,积极探索人才培养的路径与方法。比如,中国人民大学、山东大学探索形成了宽口径、厚基础、多选择、
10、强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弹性选拔、贯通培养、研学融合的人才培养体系;南开大学提出了“师生同学、师生同研、师生同讲、师生同行”的“师生四同”人才培养模式。众多高校将政策的方向性要求与学校的资源和学科优势相结合,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发展样态,为持续推进思政课教师后备人才培养计划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自思政课教师后备人才培养计划实施以来,各高校在强化学生理论素养、提高学生教学能力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思政课教师后备人才特色培养的创新力度有待进一步提高。受重科研轻教学观念的影响,一些承担思政课教师后备人才培养的高校在育人方面,也存在重学术研究训练、轻实践能力提高的倾向
11、,尚未针对后备人才未来特殊职业发展要求,确立明确的培养目标和要求。有研究者指出:“尽管承担专项计划的高校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办学方面具备一定基础,但缺乏针对培养教学能力的顶层设计,是一个共性问题。”第一,从学校和学院看,存在重学生学术研究训练、轻实践能力培养的问题。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要培养理论功底深厚、科研能力强的人才,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人才培养的客观需要,后备人才培养不仅需要提高学生这方面的才能,而且还要接受作为思政课教师后备人才的特殊才能的培养,即在提高学术水平的同时还要特别重视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第二,从教师来看,受学校重科研轻教学的观念的影响,教师普遍存在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这种倾
12、向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对思政课教师后备人才的培养。第三,从学生来看,存在重学术成长、轻职业技能发展的倾向。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一是受到学校重科研轻教学的传导性影响;二是一些高校对纳入后备人才培养计划的学生与其他培养类别学生的毕业条件实行统一要求;三是与高校招聘教师重科研成果有关。对此,高校要聚焦胜任思政课教师应该具备的素质和能力,平衡好科研和职业能力的权重,科学设定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要求,进一步彰显人才培养特色,着力培养更加优秀的思政课教师。(一)思政课教师后备人才的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特色不够突出。由于思政课教师后备人才是同其他专业学生共同培养的,虽然一些高校也认识到二者培养目标的不同,但从总体上看
13、来,对后备人才培养的特殊性认识不足。反映在培养目标上,就是没有处理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普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多向性与后备人才专项培养目标的单向性之间的差异,导致针对思政课教师后备人才的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特色不突出。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的培养目标具有多向性特点,既为科研院所、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培养理论研究者、理论宣传者和党务工作者,又为高校、党校、中小学培养思政课教师、辅导员等。培养目标决定课程体系和培养方案,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培养目标这种宽出口特性决定了其专业课程的广适性。但是,后备人才培养计划是培养思政课教师,具有单向性特点,决定了其课程体系和培养方案必须符合思政课教师的职业要求。这就造
14、成了思政课教师后备人才计划在培养目标上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培养目标的差异性。从课程体系看,思政课教师后备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设置未能充分体现培养目标的特殊性。虽然部分高校开设了思政课教学论等方面课程,但尚未建立起面向思政课教师培养的系统的课程群;从培养方案来看,体现教学实践能力和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环节尚不突出。一些高校针对思政课教师后备人才的培养方案特色不明显,甚至对“担任一年或半年助教”的要求落实不到位,同时对于思想政治素质和教学实践能力培养环节的设计不够精细,存在标准不高和措施不细等问题。总之,破解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宽泛性与专项人才培养目标单向性的内在矛盾,构建特色鲜明的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于思 教师队伍 建设 情况 调研 报告 范文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0891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