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阅读中的表现手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诗歌阅读中的表现手法.docx(6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古代诗歌阅读中的表现手法一、动静结合诗人描写景物非常注重景物动态与静态的相互映衬,可以以静写动,以动写静,以动衬静,还可以化动为静或化静为动。动静的结合往往和衬托相关。如王维的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中,用花落、月出、鸟鸣突出了春涧的幽静。二、虚实结合在景物描写中,虚是联想想象之景,如回忆想象未来或幻想幻觉之景,实指当前视听之景。如柳永雨霖铃想象别后之景。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的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中,雕栏玉砌是回忆中的景物。姜夔扬州慢淮左名都中的虚景春风十里,实景尽荽麦青青,昔盛更显今衰。想象是虚写的关键,虚是为实服务的。三.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景物描
2、写可以从正面入手,直接描写景物的特点,使人一目了然;也可以用侧面描写的手法,通过对其他事物的描写,来揭示该事物的特点,而且还能给读者提供丰富的想象空间。两种方法结合运用,可以使被描写景物的特点更加鲜明、更加突出。如白居易杨柳枝词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第一、二句运用正面描写的手法,描写了春天柳树的娇美形态。四、对比两种不同事物的比较。如张继枫桥夜泊中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天、残月是冷色,江枫、渔火是暖色,这是色彩的对照;霜天透明的明亮与渔火鲜艳的明亮是光质的对照。通过对照写出作者的孤寂飘零之感。五、用典用典,是古诗词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方法,其
3、主要特点是借助一些历史人物、神话传说、寓言故事等来表达自己的某种愿望或情感。如李白行路难(其一)中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两句暗用典故。姜太公(姜子牙)曾在渭水的磺溪上钓鱼,得遇周文王,助周灭商;伊尹曾梦见自己乘船从日月旁边经过,后被商汤聘请,助商灭夏,这两句表示诗人自己对从政仍有所期待。姜夔在扬州慢淮左名都中或明用,或暗用,或化用杜牧的诗,形成了虚实对比,表达了物是人非、今非昔比的凄凉。(1)明用典故古典诗词在使用典故时,如果能使读者从字面一看便知使用了某个典故的就是明用典故。这种现象在古典诗词中是常见的,如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是明用史记冯唐列传中的故事。东坡居士在
4、这里明用这个典故,意在以魏尚自况,希望有一个像冯唐那样识才敢谏之人,为自己在宋神宗面前保荐,派人将自己召回,委以重任。抒发了忧国忧民的思想情感。在皖南事变后,周恩来奋笔疾书:同室操戈,相煎何急。这里明显化用了曹植七步诗里的句子: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2)暗用典故古典诗词在使用典故时,有时表面上看用典处似乎与上下文句融合为一,不细察则不知为用典,这就是暗用典故。例如江城子密州出猎的末句是: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表面看来好像是写出猎,描写猎人弯弓射狼的情形。其实这是暗用了楚辞东君中举长矢兮射夭狼的典故。天狼,是星名,古代用以代表贪残掠夺,作者在此代指辽和西夏统治者;射天狼则表明自己御
5、敌保国的决心。(3)正用典故李白的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中有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以典代人,通过文章既赞李云,也自赞。蓬莱,为海中神山名,传说仙府中难得的典籍,均藏于此。后汉书窦章传言:是时学者称东观(后汉政府的藏书机构)为老氏藏室,道家蓬莱山。这首诗中的蓬莱,是借指校书郎李云。建安骨为建安风骨之简称。东汉末建安时期,以曹操父子和建安七子为代表的诗歌,风格清新刚健,被后人称为建安风骨。小谢,指谢眺,区别于大谢(谢灵运)。李白非常推崇谢眺,这里有自比的意思。这两句中,上句称赞李云文章得建安风骨,清新刚健;下句谓自己的诗歌应像谢眺那样清新隽永。(4)反用典故有的词人取典故所述之人事而反其意
6、用之,如辛弃疾的满江红送李正之提刑入蜀,极力鼓励李入蜀做一番事业,首句化用李白蜀道难中的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将其概括为蜀道登天。本来,李白在蜀道难中要突出的是蜀道的高危艰险,辛弃疾却强调通过艰苦的攀登可以上达青天,这就是典型的反用典故了。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绪和愿望等等,属于借古抒怀。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目的是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辛弃疾永遇乐凉口北固亭怀古除了回顾作者43年前南下经历外,全是用事。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写的是刘裕当年北伐抗敌的英雄气概,作者借赞扬刘裕,讽
7、刺南宋王朝主和派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表现出作者抗金的主张和恢复中原的决心。古诗很讲究用典,这既可使诗歌语言精练,又可增加内容的丰富性,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可收到言简意丰、耐人寻味的效果,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六、衬托.烘托烘托、衬托是指通过侧面描写,使所要表现的对象鲜明突出的表现手法。如李煜忆江南多少恨一词云: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以昔日游上苑时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的繁华美丽景象反衬出羁留汴梁的亡国之君内心的无限悲怆:乐只在梦中。(1)正衬正衬就是用类似的事物作为陪衬。例如崔护题都城南庄中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桃花与美女容颜皆
8、是美好之物。作者用桃花的鲜艳来衬托女子的容颜,更显女子容颜像花一样美艳。(2)反衬反衬就是用反面的事物来作陪衬。例如王籍入若耶溪中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中,蝉噪、鸟鸣都是声音,山林寂静清幽是无声,二者状态相反。整个林子里只听见蝉叫鸟鸣而无其他声音,作者通过蝉叫鸟鸣(客体)来反衬山林(主体)的寂静清幽,以动衬静更见其静。对比和衬托(反衬)的区别:对比是表明对立现象的,一般来说,两种对立的事物并无主次之分,而是相互依存的。通过对比,相得益彰,两者更加鲜明突出。反衬就不一样,甲乙两个事物之间,是乙衬甲,甲为主体,乙为衬体,有主次之分,陪衬事物是说明被陪衬事物的,使被陪衬事物更加鲜明、突出。这是对比与
9、反衬的主要区别。另外,对比的事物必须是同一性质、同一范围、同一角度的不同侧面,而反衬既可以是不同性质事物也可以是同一性质事物。七.托物言志托物言志即作者借助对某种事物的刻画来含蓄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或某种品格志向,诗中的物带有了人格化的色彩。王安石孤桐:明时思解愠,愿斫五弦琴。托物言志,表达了自己正直向上、虚心扎实、坚强不屈的人生追求以及甘愿为解救百姓而献身的精神。李商隐蝉: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作者借咏蝉以喻自身的高洁。宋代哲学家周敦颐的名篇爱莲说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借荷花这一形象表达了自己洁身自好、保持高尚节操的人生追求。八.借古讽今借评论古代的人和事来影射讽刺(评论)现实。杜甫在登楼中借古讽今,以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说当今的皇上同刘后主一样重用宦官,昏庸无道,可惜还没有诸葛亮那样的良相辅佐,大批有才能的人士只能像诗人一样空空地吟诵梁甫吟了。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0913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