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第一章教案.docx
《教育学第一章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学第一章教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皖西学院教案20072008学年第2学期第一本(共一本)课程名称教育学授课专业、班级数学与应用数学0501、0502、0601授课教师王忠玲所在系(部)教育学院编写时间2008年2月一6月学期授课计划说明本课程学时已授学时本学期教学周周课时本学期课时分配课时余(缺)总学时其中讲授作业实验考查考试实习小计481834848教学大纲名称、版本教育学教学大纲(06年修订)选用教材教育学根底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主要参考书名称、版本略需实验器材及设备多媒体教室实习场地备注皖西学院单元教案课程名称教育学课型理论教学授课时间8学时章节(课题)名称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教学内容(摘
2、要)第一节教育概述第二节教育学的历史与价值授课方式课堂讲授与学生讨论相结合教学目的1、掌握教育的定义、内涵和相关范畴2、明确教育的根本构成要素3、了解教育的起源重点教育的定义、内涵、构成要素及教育的起源难点辅助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教学后记:教育学内容介绍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8第二章教育功能3第三章教育目的5第四章教师与学生(含学校教育和学生生活)9第五章课程5第六章课堂教学8第七章班级管理与班主任工作5第八章教师的教育研究5(注:1、课型指理论教学、实验、实习、设计等;2、本表按教学单元或课题填写)寸?时时?时寸? H H Hn H 学学学学学学学学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学习目标:1、掌握教育的定义、
3、内涵和相关范畴;2、明确教育的根本构成要素;3、了解教育的起源;4、明确20世纪五种主要的教育学流派的代表人物、代表著作及主要观点5、掌握教育的三个要素及它们之间的关系。6、把握当代教育学的开展趋势。问题思考:“什么是教育?”请大家根据自己的理解谈谈。有人说:教育就是接受与创造。教育是在基因之外改造人的一切手段。教育好象是让别人小于等于自己。教育是什么?高考说:教育就是分数!教育就是考试!教育就是做题!教育就是把考纲的知识点讲透!教育是什么?教育就是带学生走出生命沼泽,进入心灵绿洲。教育是什么?教育就是给人一条鱼当午餐,进而给他一跟鱼竿去寻找每天的午餐。教育就是使自然人获得人的本质属性的过程。
4、摘自K12中小学教育科研网教育怎么可以这样解释,它还是科学概念吗?原因一:教育可以是个日常概念,也可以是个科学概念。作为一个日常概念,人们只要在自己能够理解的根底上解释它,就可以了。(无论是正确的认识,还是偏激的看法,甚或是错误的谬论)作为一个科学概念,就需要超越日常经验,进行理论上的提升,需要揭示其内涵、外延,需要比拟深入地系统地分析它,需要区分这个词的本质属性、特定涵义,准确地指出这个词与其它词的根本区别。原因二:教育有应然状态,也有实然状态。教育学上教育定义,所陈述的往往是好教育的概念,往往是一种应然状态。教育工作者(包括理论的或实践的)总认为教育能怎样,应怎样(包含了很多假设)然而,在
5、实际中,它还有一种实然状态,实际上教育怎样(很多假设在实际上未必都成立)应然:侧重于理想的、系统的、理论的,反映人们的期望。实然:侧重于现实的、未必系统、未必理论的。人们眼见的、耳闻的,贯彻的、落实过程中实际状态。原因三:教育定义可以有多种方式。教育定义的方式美国分析教育哲学家谢弗勒(IScheffler)在教育的语言(theLanguageofEducation,1960)中探讨了三种定义的方式。规定性定义(即作者自己所创制的定义,其内涵在作者的某种话语情境中始终是同一的。也就是说,不管他人是如何定义某个词的,我就是这么定义的,并且我始终在我定义的意义上来使用这个词。)(一)规定性用法注意,
6、我知道当前对教育有许多时尚的界说和看法,但为了顺利起见,我在整个探讨(演讲、论文、著作,等等)中,将“教育”这个词用来表示社会为了通过有目的的教和学来保存其文化的某些方面,而创造和维护的那种社会制度。描述性定义(即指对被定义对象的适当描述或对如何使用定义对象的适当说明J(二)描述性用法作为一种机构的教育;作为活动的教育;作为内容的教育;作为结果的教育。米亚拉雷著,郭元祥、沈剑平译:“教育”一词的多种含义,瞿葆奎主编,瞿葆奎、沈剑平选编:教育学文集教育与教育学,第66-75页。我上小学六年级时,暑期布置的读书作业是南方来信。那是一本记述越南人民抗美救国的读物,其中充满了处决、拷打和虐杀。看完以后
7、,心里充满了怪怪的想法。那时正在青春期的前沿,差一点要变成个性变态了。总而言之,假设对我的那种教育完全成功,换言之,假设那些园丁、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对我的期望得以实现,我就想象不出现在我怎能不嗜杀成性、怎能不残忍,或者说,在我身上,怎么还会保存一些人性。一一(王小波:我的精神家园,文学艺术出版社1997年版,第123-124页。)纲领性定义(即一种有关定义对象应该是什么的界定。)(三)标准性用法我相信,唯一真正的教育,来自儿童感受到自己所处的那种社会情境的各种需要对儿童能力的刺激。(JDewey,MyPedagogicCreed,1897.)谢弗勒有关定义方式的区分为我们研究纷繁多样的教育定义提
8、供了一个逻辑的视角。“什么是教育”与“教育是什么”一样吗?第一节教育概述一、教育的词源(西方)education-拉丁文educare(名词)*-educere(动词)在西方,教育就是引出、导出的意思(从人固有的本质本性中引出、导出变为现实)。柏拉图:“什么是教育?教育是为了以后的生活所进行的训练,它能使人变善,从而高尚地行动。”“我们可以断言教育不是像有些人所说的,他们可以把知识装进空无所有的心灵里,仿佛他们可以把视觉装进盲者的眼里J教育乃是“心灵的转向。”夸美纽斯:“我们已经知道,知识、德行与虔信的种子是天生在我们身上的,但实际的知识、德行与虔信却没有这样给我们。这是应该从祈祷、从教育、从
9、行动中取得的。实际上,只有受过恰当教育之后,人才能成为一个人。”西方“教育”一词,是采用一定的手段,把某种本来就潜藏于人身上的东西引导出来,从一种潜质转变为现实。西文中“教育”一词含有“内发”之意,强调教育是一种顺其自然的消极活动,旨在把自然人所固有的或潜在的素质自内而外引发出来,成为现实的开展状态。教育的词源(我国)在我国,“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者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作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但这两个字在当时不是一个有确定含义的词,在后来的一两千年时间里,没有成为思想家们论述教育的专门语汇。大多使用“教”与“
10、学”。20世纪初(1906年),从日文转译过来的“教育”一词取代“教”与“学”,并成为一个根本概念。“修道之谓教”(中庸);“以善先者谓之教”(荀子);“教也者,长其善救其失者也”(学记);“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许慎说文解字)汉语中“教育”一词暗含“外银”之意,强调对人施教是一种积极的陶冶和塑造,旨在从外部向人的内心输入个体本没有而该有的各种品质。二、教育的定义(一)从广义上说,但凡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其涵义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段)的要求,有目的、有方案、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全他们培养成
11、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教育这个词,有时还作为思想品德教育的同义词使用。(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二、教育的定义(二)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根本途径。(袁振国当代教育学)二、教育的定义(三)教育常常被看作是对人从生到死的全部感化的总和,是对人的开展的价值限定。(孙喜亭教育原理)二、教育的定义(四)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十二院校教育学根底)1教育是实践活动2、教育是个体社会化与社会个性化的耦合过程3、教育具有动力性特征4、强调教育行为发生的社会背景思考与讨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独立的学习
12、活动(如读书看报)是教育吗?母亲给孩子喂乳是教育吗?教人偷窃是教育吗?教学生考试作弊是教育吗?教学生造假以应付外部检查是教育吗?劳动改造是教育吗?“教育”这个词为什么可以作为“思想品德教育”的同义词来使用?这只是“教育”的一种偶然的特殊用法吗?三、教育的要素(一)教育者:从事教育活动的人,是教育实践活动的主体。根本特征:主体性;目的性;社会性根本属性:指导:一是定向(为教育活动的进行提供方向;为学习者的努力提供方向);二是选择(确定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管理:通过对教育活动特别是课堂和班级的管理,创造一种教育秩序,以使教育者的指导更富成效。三、教育的要素(二)受教育者:教育实践活动的对象;教
13、育过程的主体和自我开展的主体。人具有接受教育的可能性和必要性人的原始特性是:生理机制上的未特定化,反响机制上的未确定化,生存功能上具有不完备性。正是这一原始本性,赋予了人类巨大的潜能和可塑性。(1)人的生理机制的未特定化使人产生教育的需要性。(2)人对外界影响的开放性使人受教育成为可能。三、教育的要素(三)教育影响: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一切中介的总和。包括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手段、教育组织形式、教育环境等,是教育者主观目的与受教育者客观开展规律的结合和统一。问题思考:是不是什么样的内容、什么样的手段都可以成为教育影响?判断标准:看教育内容、教育手段等是否具有较高的社会价值?看教育内容、教
14、育手段等是否具有较高的教育价值?三、教育的要素(四)三要素间的关系:1、教育者是教育影响和受教育者间的中介2、教育影响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施加作用的桥梁。3、受教育者是教育者选择和使用教育影响的依据。傅道春教育学一情境与原理案例分析:案例一一位语文老师在开学初的自我介绍“我的耳朵很灵,眼睛特别尖,你们的一举一动,说过的每一句话,我都知道得非常清楚。所以你们最好老实点,别想耍把戏。”“我教了这么多年书,你们的心理我早摸透了,甭给我玩什么猫腻。我治人的方法有的是,一招比一招损,有不怕死的就试试。”一北京一位中学生1998、3、22给北京晚报的一封信案例二如此家长会一到开家长会的时候,某实验小学的局部
15、家长便开始惴惴不安起来,因为家长会开得非同一般,开得新颖别致,开得惊心动魄。前10名学生的家长,胸前挂着大红花坐在最前排。孩子的成绩决定家长的位次倒也罢了。后面总站着一排家长和他们那些“不争气”的孩子一起“面壁思过”。四、教育的形态非制度化教育制度化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农业社会教育工业社会教育信息社会教育思考:教育产生的条件?五、教育的起源与开展(一)教育的起源神话起源说(教育和万事万物一样都是由人格化的神所创造的,服从神的意志)生物起源说(人类的教育只是对动物界业己存在的教育形式的演进、改造罢了)心理起源说(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的模仿)劳动起源说(教育起源于生产劳动)教育的生
16、物起源论,其倡始人是19世纪末期法国的社会学家、哲学家利托尔诺(CharlesLetourneau),利托尔诺在他的著作各人种的教育演化中首先明确提出了教育这种现象不仅存在于人类社会之中,而且超越于人类社会的范围之外,甚至在人类产生以前,教育就早已经在动物界存在的观点。他把生物竞争的本质说成是教育的根底,而人类只是继承了这种教育形式,并不断的改变和演进,虽然人的教育有一些新的性质,但本质上依然和动物界的教育一样。这一教育生物起源论的观点也曾为不少的教育学家所接受。如20世纪20年代英国的教育学家沛西能(PerCyNUnn)就持教育的生物学起源论,认为人与动物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区别,在其所著的教育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育学 第一章 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0927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