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荒原》的“荒原意识”分析研究 汉语言文学专业.docx
《浅析《荒原》的“荒原意识”分析研究 汉语言文学专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荒原》的“荒原意识”分析研究 汉语言文学专业.docx(8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浅析荒原的“荒原意识”摘要摘要:荒原是英国诗人托马斯斯特恩斯艾略特的代表作,是象征主义的顶峰之作,也是20世纪西方现代诗歌的里程碑式的作品,在西方文明的长河中,虽然物质生活充裕,但精神十分贫乏,西方文明走向了精神死亡。荒原表现出现代人过着堕落与死亡的生活,情欲横流,必然糟至毁灭,西方文明己经变成了精神的荒原。从荒原中了解托马斯艾略特在面对西方精神文明世界堕落和停滞时期,是如何以鲜明的形象并借以暗示联想以及用典与神话原形引用来表达揭示西方精神文明世界荒原的“荒原意识”。【关键词】艾略特“荒原意识”绪论TS艾略特(TSEliOLI888-1965)是英国非常著名现代派诗人和文学评论家,1948年凭
2、借诗歌创作而荣获诺贝尔文学奖。一直以来,荒原被大家视为20世纪西方现代诗歌文学的里程碑式的作品。全诗一共434行,由五个部分构成:第一部分为“死者的葬礼”;第二部分为“弈棋”;第三部分为“火诫”;第四部分为“水里的死亡”;第五部分为“雷霆的话”共使用了七种文字和大量的典故,它的包容性不可谓不广。诗人笔下的“荒原”满目荒凉:土地龟裂,石头发红,树木枯死;荒原人们精神恍恍惚惚,死气沉沉,显示了现代世界中的精神文明危机,现代人类精神文化的灭亡及拯救。荒原在文学艺术上的成就超过了现代派的其他诗作,是一首非常具有借鉴价值,值得认真探究的作品。本文将从诗歌“荒原意识”在文中的展现、“荒原意识”形成的原因及
3、影响、“荒原意识”为后世的影响,三个方面入手,分析诗歌荒原复杂晦涩的主题内涵及其意义,以展示诗歌的更杂性,和“荒原意识”的重要意义。一、荒原创作的时代背景(一)英国所处的时代背景托马斯艾略特1914年到伦敦,在英国生活了很长时间。他于1927年成为英国公民。因此,在文学史上对他是英国人还是美国人有不同的看法。托马斯艾略特定居伦敦后,结识了美国意象派诗人庞德,并从事诗歌创作,庞德帮了艾略特很多忙。荒原恰逢诗人托马斯艾略特所处的时代,表现了诗人在精神文明世界中的失败。春去秋来,日复一日,周而复始,大自然的循环在“荒原”中杂乱无章。时间的倒转对自然系统造成了严重的创伤和破坏,很难延续拯救与重生的神话
4、。为什么诗人如此失望?为什么春天的四月在诗人的作品中成为“最残酷的月份”?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无数的生命变得不完整,无数的家庭变得支离破碎,战争不仅使人们缺乏物质,而且使人们的良知和精神上的噩梦枯萎。20世纪初的欧洲,人们的情感枯萎,精神空虚,前途渺茫,宗教信仰缺失。世界变成了物质和精神的无边广阔的“荒原”。所以在荒芜的土地上,诗人不仅向人们展示了失落的精神,而且也展示了崩溃的精神。诗人把这种绝望和悲伤的心情融入荒原季节的逆转之中,使滋养灵魂的源泉不可能出现。但同时,诗人希望战后的人类能在死后重生。故而也曾叩问世界,叩问自己:“去年你种在花园里的尸体/抽芽了吗?今年它会开花吗?”口(二)艾略特创
5、作荒原的个人原因托马斯艾略特1888年9月出生于密苏里州圣路易斯的一个清教徒家庭。他的祖父创立了华盛顿大学的前身。他父亲是个成功的商人。他母亲出身名门,喜欢文学。他的家庭有很高的文化修养。1906年,他进入哈佛大学,专攻哲学、英语和法国文学,并接受新人文主义者欧文巴比特的教育。1909年大学毕业后,他继续在研究生院学习哲学。他于1910年获得哈佛大学的硕士学位,后来他在牛津大学学习,并在法国和德国学习。艾略特成年后的经历和信仰实际上是对带有浓厚美国特色的家庭宗教的背叛。他对现实很敏感,特别是对文化和世界精神状态很敏感。他不希望看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欧洲的文明危机,但是不仅反映在现实生活中,也反
6、映在人类的灵魂中。915年,他出版了阿尔弗雷德普鲁弗洛克的情歌,这是一首描述当时危机感的长诗。它以一位中年资产阶级男子求爱途中的复杂心理思想来表达当代西方人对现代文明生活的幻灭和困惑。但是他早年的生活的足迹却在他后来的作品中留下了深深浅浅的痕迹。他在四首四重奏之三把密西西比河比喻为“强壮棕色芙的神”2,它“神情阴郁”而又“桀瞥不驯”。荒原里有这样的诗行:“哦哦哦哦这莎士比亚的拉格一一/多么文雅/多么聪明。”3二、对“荒原意识”文本内容的分析(一)荒原的诗歌主体内容1 .死者的葬礼第一部分“死者的葬仪”可分成5小节。(1)第一节:败落的贵族玛丽对昔日浪漫史的回忆:四月是残酷敢月份,不毛之地长毛之
7、地长出香花来.?暗示了上流社会生活中的空虚寂寞和西方文明的衰落。(2)第二节:借圣经中的典故来描写荒原景象:什么么树枝牢牢抓着大什么什么从这这片乱石的垃圾可州的人子呵,枯树树没有阴凉,蟋蟀叫声也不让声也不i干石间石间没有流水的只是在这这块红岩下有影子我要让要让您在把便到恐惧。(3)第三节:描写了纯洁爱情的诗。写了一次失败的爱情故事我不死,也不活,什么都不知道,空虚而荒凉是那大海。(4)第四节:写柯斯脱里斯夫的疑惑。她是能用纸牌算命的预言家,著名的千里眼,但她占卜的结果是:找不到那痛不到那被害怕水里的死亡,这年头人必须得小心啊(5)第五节:写“并无的实际存在”伦敦城。在冬日拂晓冬日拂晓的一群人流
8、过群人流过那么么多人我没想到死亡毁没想到多人,每个人的目光都固定在g己脚前。这里展示了当今西方世界的荒芜镜像:人们鼠目寸光,虽死犹生,他们的生存并没有什么实际意义。诗中的我追问“去年你在花园里种下的尸体抽芽了吗?”一事,暗示了寻求重生的努力。2 .弈棋第二部分“对弈”可分成两节:(1)第一节写上流社会中一对夫妇的生活场景:两人一直死缠硬磨、无法相互沟通。“我今晚今晚的情绪很坏的,很坏,别,很坏,同我说我说话。你为何话?说呀。你在想什么?想什么?什么么我不知道你不知道你在惧呀J“现在我该做什么?我该故什么什我就这样冲出去,冲到街后,将头头发这样放下来。天我做什么我我今后究竟该今后究竟他们不知所措
9、,精神空虚、生活无聊。(2)第二部分:在伦敦的初级酒吧里,写一段两个女人之间的对话:一个叫利埃的女人背叛了她在军队服役的未婚夫,并与他人通奸。她已经流产五次了。她荒诞的生活使她年老颓废。现在她在担心如何向丈夫隐瞒自己的感情。这一幕发生在酒吧关门的时候,暗示着这是临死前的最后一刻。3 火戒.第三部分,火灾警戒,可分为四个部分。(1)第一节:在泰晤士城的狼的背景下,出现了“我”作为捕鱼之王的形象,意味着对拯救和复活的追求。(2)第2节:写下顾客和妓女之间的性关系,然后写下女打字员和公司雇员的乱来过程。这里,希腊神话中的双性人物瑞西士视角来讲述。(3)第三节:随着泰晤士河女儿因失去黄金宝藏而悲伤的歌
10、声,她写下了一段奢华而神圣的过去记忆,暗示着今天的萧条。(4)第四节:最后,这首短诗以一个简短的句子结尾,谴责东方圣人的“欲望之火”。艾略特指出,只有通过宗教,我们才能启迪那些沉迷于荒野的人们;只有摒弃一切世俗的误解,我们才能过上有意义和神圣的生活。4 .水里的死亡第四部分是“水里的死亡”,仅仅只有10行。昔日腓尼基水手由于纵欲而投身跳入大海。叙述者用悲哀的语气告诉他的同胞:想想弗莱伯斯他曾经曾经同你们一样和高大暗指出现代人因为纵情作乐,已经离死亡不远了,含蓄地对他们进行规劝。3.雷霆的话第五部分为“雷霆的话”,先描绘出荒原凄凉景象:(1)引圣经典故,耶稣死后,只有山,没有水,只有雷,没有雨,
11、“死了的山满山都是龈齿吐不出一滴水”。(2)东欧和俄国革命后,倒悬的城堡里钟声在空的水池、干的井里歌唱;(3)寻找圣杯的武士走后,空的教堂仅仅是风的家。荒原上没有水,人们在恐怖和绝望中仰望头顶的乌黑浓云,等着雨来O在荒地里,诗人故意渲染了“荒地”的腐朽和荒芜景象:没有水、干枯的树木、龟裂的土地。“荒地”上的人们没有信仰,失去希望,沉溺于肉欲,醉生梦死,就像行尸走肉。这些诗歌高度概括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西方社会生活,表现了西方文明的困窘和信仰危机。他们相信只有皈依宗教,我们才能得到生命之水和重生之水。因此,这首诗的主题是拯救荒原,在荒芜的社会中重振道德、精神和文明。二、“荒原意识”在诗歌中的体现
12、就像波德莱尔对巴黎的描绘一样,艾略特的作品也融合了城市中的丑陋和邪恶。有老年男女,厚颜无耻的同性恋者,歌词和妓女,患重感冒的女巫,迷路的女孩,不忠的妻子,欺骗的男女,充满鬼魂的梦境街道和尸体和骨头。然而,与邪恶之花中对城市环境的描述不同,艾略特的作品显示了人物生活在一片可怕而令人沮丧的荒地中。在这片荒原之上,土地干涸、杂草滋生,骄阳直射、枯树无荫。这里没有水只有岩石岩石无水只见石无水人在这在这里既不能货能卧卧也不能山中甚至连中甚至连宁有的只是无雨的干雷地描写我们通常所看到的外部世界,而是着意来描绘一个他所能体会到、所能感觉到的内心很明显,诗中所写的不是现实中的伦敦景象。艾略特似乎也并不刻意“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荒原 浅析荒原的“荒原意识”分析研究 汉语言文学专业 浅析 意识 分析研究 汉语言 文学 专业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0995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