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卡奇与他的中国印象-LukácsandHisImpressionofChina_1.docx
《卢卡奇与他的中国印象-LukácsandHisImpressionofChina_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卢卡奇与他的中国印象-LukácsandHisImpressionofChina_1.docx(16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卢卡奇与他的中国印象1.uk6csandHisImpressionofChina作者:王银辉作者简介:王银辉,河南大学,开封475001王银辉,男,河南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副教授。原文出处: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昆明)2018年第20182期第70-77页内容提要:卢卡奇的中国印象,零星辐射中国的政治、革命、戏剧、舞蹈艺术、天文学等诸多方面。文化发展层面上,其对中国的印象明显带有落后与禁欲主义的符号印记,社会变革层面上,又流露出对中国革命与社会主义发展的向往之情。出于解决匈牙利等东欧国家社会主义发展道路问题的需要,卢卡奇对中国的了解和认识,往往局限于其革命理想产生的驱动力,其印象中的中国文化
2、,更多的归属甚至等同于对东方的整体想象。其对与中国相关的“亚细亚生产方式”的认识中,则明显存在欧洲优于亚洲、西方优于东方的认知倾向。GeorgLukacs,SincompleteimpressionofChinaextendstopolitics,revolution,drama,dance,astronomy,etc.ItrevealsasymbolicimprintthatobviouslyexpressesonekindofbackwardnessandasceticismofChinaintermsofculturaldevelopment;onthecontrary,italsosh
3、owshisyearningforthedevelopmentoftheChineserevolutionandsocialismintermsofsocialtransformation.HisknowledgeandunderstandingofChinaisoftenlimitedduetothedrivingforceofhisrevolutionaryideal,andhisimpressionoftheChinesecultureisalmostequaltohisimaginationoftheOriental,whiletryingtosolvetheproblemsofsoc
4、ialistdevelopmentinEasternEuropeancountrieslikeHungary.ThereisobviouslyacognitivetendencythatEuropeissuperiortoAsiaandthattheWestissuperiortotheEast,whichfindsexpressioninhisunderstandingofChinaspecific“Asiaticmodeofproductiony7.期刊名称:文艺理论复印期号:2018年06期关键词:卢卡奇/中国记忆/文化/革命/GeorgLUk6cs/IlnPreSSiOnOfChina
5、/Culture/ReVOIUtion标题注释:本文是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20世纪西方文论中的中国问题研究”(项目号:16ZDA19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影响与重构:20世纪中国对卢卡奇文艺理论的接受研究”(项目号:15YJC75104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卢卡奇文艺思想中的人民性转向研究”(项目号:2018-ZZJH-06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河南大学2017年度基本科研业务费科研专项种子基金项目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中图分类号:口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7511(2018)02-0070-08卢卡奇作为具有国际影
6、响的T立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他的文艺思想自20世纪20年代后期进入中国以来,对学界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时至今日,已有几代学者先行后续关注探讨卢卡奇对中国文艺的影响,并取得了可喜成绩。然而,关于卢卡奇本人5(寸中国的认识,尤其是其文艺论著中对中国问题的探讨,在中国学界的关注与研究范围内,仍可谓稀缺。卢卡奇才智超人,自幼接受良好的教育,精通西方的政治、历史、文学、哲学、美学等,相较而言,其著作中对东方,尤其是对中国的论述较为鲜见,可见其对东方及其文化问题的关注相当有限。然而,若仔细研读卢卡奇的论著,亦可发现其对“中国”问题的涉及散见其间,借助这些零散而微小的坐标,恰可尝试勾勒卢卡奇中国印象的一些轮
7、廓。据本文统计,在历史与阶级意识小说理论民主化的进程存在主义还是马克思主义?青年黑格尔中,卢卡奇并未直接提及“中国;而在审美特性理性的毁灭卢卡奇自传卢卡契文学论文集卢卡契文学论文集文选论德语文学关于社会存在的本体论等论著中,卢卡奇直接提及中国”一词的次数共计17次,涉及中国的政治、革命、戏剧、舞蹈艺术、天文学等方面。从这些内容中,可以看到卢卡奇对于中国所存在的不同层面的认识,而这些认识则能在不同程度上映射出西方思想界对中国的解读。一、想象中的中国文化为了阐述其现实主义文学理论和美学理论,卢卡奇在其论著中运用了众多有关东西方文化的事例,其中涉及到有关中国文化及审美的一些问题。在审美特性中,卢卡奇
8、将中国文化与苦行(禁欲主义)相连接。探讨巫术模仿与艺术模仿的过程中,他在分析巫术时代的祭仪、宗教惯例等内容与迷狂产生的关系,以及其与苦行(禁欲主义)的联系与对立时,指出这些内容是与巫术时代的认识与伦理密不可分的,是巫术时代的残余,曾提到在印度和中国等地可以看到一种静观的苦行.1(P246)在卢卡奇看来,苦行略等于禁欲主义,二者可以互换,1(P246)并且,它与迷狂都曾在欧洲文化与亚洲文化的发展中起到过显著作用。然而,卢卡奇严厉谴责像叔本华?暗为禁欲主义正名,并使之略具几分趣味、甚至“趣味化”的克尔凯郭尔,批判克尔凯郭尔的相关理论主张“这个时代将由于缺乏禁欲主义并追逐欢乐而受到极大的伤害反省禁欲
9、主义而没有认识到它的特点,并且为它在体系中留有一席之地。2(P180)对卢卡奇而言,克尔凯郭尔所谈论的宗教的道德与实践,其中包含的禁欲主义等主观特征”在克尔凯郭尔那儿是一种自我欺骗。2(P180)卢卡奇强调现代艺术的问题通过伦理的中介转化为政治,2(P540)而文艺有力地促成了这一转化,其中“放纵本能”作为艺术的内容逐渐流行,充斥于电影、广播、报刊杂志等现代媒体之中。侦探电影和犯罪电影,各种类型的色情文艺,连环漫画中的超人,体育中的残忍搏斗等,已为文学中肯定并颂扬本能的放纵开路在先,这类社会教育学”的内容使社会文化突显出寻欢作乐的特征。在卢卡奇眼中,一个“寻欢作乐”的时代可能是危险的,因为毫无
10、拘束地放纵最恶劣的本能,将导致这类“社会教育学”的不利结果一少年犯罪的不断增长。2(P540-541)不难发现,卢卡奇对禁欲主义的认识并非简单化,为了批判中世纪基督教文化给人和社会发展所带来的不利影响,谴责叔本华、克尔凯郭尔等人为禁欲主义正名的理论主张,论证其人道主义美学思想,为其批判现代主义,彰显现实主义文学奠定基础,而将中国和印度等国文化中的禁欲主义引作其批判的佐证。在外来理论的传播过程中,理论接受者的前理解结构不仅直接影响着接受者的期待视野,也制约着理论接受者在选择接受对象时的立场、倾向,从而影响着主体选择的对象和结果。卢卡奇论著中提及中国文化之处为数不多,更鲜有对中国文化具体内容的论述
11、。当其论述涉及中国艺术(中国戏),亦是将其用作批判工具,从而批判现代文艺中的颓废派。卢卡奇认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文艺中出现的颓废派以异国情调为题材的创作追求,为后来帝国主义时期此类题材的文艺创作追求做出了铺垫和实践准备。他明确指出:对中世纪奇迹剧、尼格罗人雕塑和中国戏的崇拜,是现实主义全部瓦解的象征。4(P315)对此方面创作题材的追求,破坏了伟大现实主义的艺术基础,如自然主义作家福楼拜、左拉和莫泊桑等(尽管他们深谙什么是伟大的艺术,其作品亦达到了伟大艺术的水平),资产阶级现实主义危机的出现,致使只有极少数资产阶级作家作品能够接近现实生活问题。鉴于此现状,卢卡奇主张保护伟大现实主义的创作追
12、求,保护现实主义艺术家,推崇恩格斯提出的由巴尔扎克、托尔斯泰等优秀作家开启的现实主义优秀传统,谴责资产阶级作家非艺术、反艺术的创作倾向,抨击当时艺术家所热衷的“纯艺术,脱离生活的不良艺术导向。卢卡奇为强化现实主义的艺术追求,将对中国戏的崇拜”视为现实主义全部瓦解的一种象征,有关中国戏的具体内容,却是只字未提。卢卡奇在探讨社会存在本体论的过程中,分析实践劳动中的”作为目的论设定”中的手段与目的时,同样将中国天文学作为一个符号化内容,且只是作为间接事例而提及的。关于因果关联的获知与运用方面,在对某个现实的因果性的设定上,卢卡奇认为某个个别目的的手段在劳动中被实践,并取得结果,这种因果关联性在纯粹的
13、实践中被意识到,当把这种具有因果关联性的某一手段成功地运用于某一新领域时,该过程中进行了许多科学的抽象概括,这种抽象本身已经具有了科学思维的内在结构。现实的因果性的设定,是人关于手段与目的的长期思考,在实践中为满足实际需要和明确如何满足这种需要,而进行极其抽象的、一般的规律性的概括与总结。关于目的(为满足某个实际需要)与手段(如何满足这种需要)之间的因果性的设定,在许多劳动成果中经进一步的抽象之后,是可以并且已经成为纯科学的自然考察的基础的。为了更好地证实以上内容,卢卡奇不仅列举了几何学形成过程的事例,而且曾以贝尔纳研究中的中国古代天文学为例证。”我们只要指出贝尔纳在李约瑟的专门研究的基础上所
14、援引的关于中国古代天文学的那个有趣的事例就足够了。贝尔纳说,只有在发明了轮子以后,才有可能准确地模仿天空围绕极点的旋转运动。看来,中国古代天文学就是从这种旋转运动的观念出发的。而在这以前,中国天文学把天上世界和我们的地上世界是同样对待的。”5(P23)这里暂且不谈卢卡奇所举这一事例的科学性问题,单就此论述而言,卢卡奇三次提及中国”,而他并未介绍“关于中国古代天文学的那个有趣的事例”具体是什么,却从贝尔纳的言论中贝尔纳说,只有在发明了轮子以后,才有可能准确地模仿天空围绕极点的旋转运动,得出如此确切的结论看来,中国古代天文学就是从这种旋转运动的观念出发的就是二字的绝对化意味流露出卢卡奇对中国天文学
15、认知的主观臆测成分。从以上论述中进一步得出“中国天文学把天上世界和我们的地上世界是同样对待的论断,而有关中国天文学对天上世界”的理解,从卢卡奇的论述中,亦未可知之后,在此之后,其论著中也再未提及中国天文学及相关方面内容。卢卡奇以上关于中国天文学事例的援引,是在探讨贝尔纳关于李约瑟的专门研究中间接所获,并非第一手材料。从以上论述中不难发现,卢卡奇为抵制现代文艺将“放纵本能”作为内容,批判中国、印度古代文化中的禁欲主义;为彰显现实主义文艺,批判”对中国戏的崇拜;为论证作为目的论设定中的手段与目的关系,间接援引中国古代天文学的事例,均不同程度地显现出卢卡奇对中国认知的朦胧与缺失,在文化发展层面上,仅
16、仅涉及禁欲主义(苦行)色彩,全面深入更无从谈起。卢卡奇论著中,存在将中国、印度等国文化,略等同于东方文化的倾向,几乎见不到针对中国文化具体内容展开探讨,如在印度和中国等地可以看到一种静观的苦行”的表述,以及对中世纪奇迹剧、尼格罗人雕塑和中国戏的崇拜,是现实主义全部瓦解的象征的内容等,也从侧面显现出将中国、印度和中世纪视为落后之代名词的思想倾向。止匕外,在表现主义与现实主义之争中,卢卡奇之所以肯定海涅对德国进步文学浪漫派的批评,不仅因为浪漫派文学太抽象,缺乏具体的批判内容,更是由于当时德国浪漫主义在政治与社会上所具有的反动倾向,及其暗含的奴性,浪漫主义要使穷困的、被奴役的德意志小国林立的状态永存
17、。它推崇德意志的历史,就是推崇德意志发展的历史鄙陋性。它美化中世纪和天主教教义,后来又美化东方,以树立一个思想和诗歌的样板4(P216)当然,卢卡奇的此论述虽然是要表达其对德国浪漫派并非真正想消灭专制主义、封建特权和封建残余这一社会本质的揭示,然而却未阐明中世纪天主教教义和“东方分别指代什么,而是将它们置于并列位置。对中世纪天主教教义,卢卡奇通常以批判的眼光来审视,认为中世纪基督教文化对泛灵论的推崇,推行禁欲主义思想,是专制与压迫的一种支柱J6(P49)具有奴役人并摧毁自由与人类尊严的作用,阻碍了人的发展与社会进步。而东方(中国或印度)的文化艺术,时常被他视为落后或禁欲主义的代名词(当然是卢卡
18、奇无意识的),在批判德国浪漫派的反动倾向时,其以印度女魔为喻,揭露瓦格纳作品中所呈现的反动的浪漫派意图对夜与死、疾病与枯朽的偏爱,对健康的事物、对在明朗的白天积极活动事物的贬低,刀(P95-96)最终将“一切都会失败,一切都将毁灭,新世界同旧世界一样糟糕都是一片虚无,印度女魔在招手刀(P95)“印度女魔这一触目的字眼,更为直观地暴露出卢卡奇对东方(中国或印度)文化的认知偏颇与主观化情感态度倾向。须指明的是,除以上对中国文化不全面、消极或负面的认识之外,卢卡奇亦能对中国艺术中的可取之处有所发现,尽管这方面的论述少之又少。在对舞蹈艺术问题的研究中,他发现了东方舞蹈,尤其强调了中国舞蹈艺术的价值与魅
19、力。卢卡奇坚信,舞蹈表情语言必须存在一种强烈的普遍性倾向,如由宫廷文化形成的芭蕾舞,这种舞蹈表情的激发力量极度缺乏,几乎丧失殆尽,已经不能成为它的普遍性。而在这个问题上,东方舞蹈可以提供某种线索,“较多地保留了古代的固有传统。例如,中国舞蹈演员可以在一个照明良好的舞台上,完全通过运动和表情在观众中唤起一种感受,好像表演者是在一个全黑的房间里活动,他们什么也看不到,只有通过声响才能感觉到对方。或者可以完全没有布景和道具,只是通过表情激起观众的印象01(P277)借此示例,卢卡奇分析并总结出中国舞蹈艺术通过模仿形象、表情(表情体现一种情感、情绪或行动)的普遍性,实现激发的普遍性这一特点,对中国舞蹈
20、艺术在模仿形象方面较为强烈的艺术效果予以肯定。二、向往中的中国政治革命如果说卢卡奇对文化层面的中国的认知多是停留在消极的、落后的与禁欲主义方面,而他对政治层面的中国,尤其是对中国现代革命与社会发展的认知,则更多的是赞扬、期许和向往。早在1937年历史小说中新人道主义发展的远景中,卢卡奇清算资本主义政治、思想和艺术的遗产的斗争过程中,已经注意到中国的哲学?口解放斗争,并且予以辩证的区别对待。他明确指出:到目前为止,在资产阶级文学中近东的题材必然带有异乡的性质。给资产阶级的堕落的意识形态输入印度的或中国的哲学,只能加强这种异乡情调。现在相反,因为我们是中国、印度等国人民的英勇的解放斗争的同路人,所
21、以所有这些发展都具体地,因而在艺术上能够描写地汇入人类解放历史的共同的洪流。8(P165-166)从此言论中不难发现,卢卡奇为了抵制、消弭资产阶级文学中出现的异乡倾向,反对将印度的或中国的哲学输入资产阶级文学及其意识形态之中;出于批判资产阶级文学中的历史小说未能同当时现实问题紧密结合,未能同人民命运与内在精神相结合的创作弊病的需要,他主张应该将这些民族人民的英勇斗争融入艺术创作之中,汇入人类解放历史的洪流之中。此外,在上段表述中,中国印度仍是并列出现,二者在哲学与文学层面是相似、相近的(对卢卡奇而言),可略等同于东方,泛指东方的异域文化性质或异乡,情调,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卢卡奇的首次表述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卢卡奇 中国 印象 Luk csandHisImpressionofChina_1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1020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