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城园区1号道路拓宽工程--岩土结构施工图设计说明.docx
《港城园区1号道路拓宽工程--岩土结构施工图设计说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港城园区1号道路拓宽工程--岩土结构施工图设计说明.docx(38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4号挡墙K0+521.43-K0+603.7(道路左侧)82.222.1边坡岩土质混合级重力式挡墙否5号挡墙K0+207.60KO+273.36(道路右侧)65.652.1边坡岩土质混合级重力式挡墙否6号挡墙K0+273.36K0+330(道路右侧)56.57边坡岩质级钻孔枇否7号挡墙K0+420-K0+521.55(道路右侧)101.57边坡岩质级钻孔枇否8号挡墙K0+521.55K0+603.7(道路右侧)82.272.1边坡岩土质混合级重力式挡墙否洞口段基坑AB51.35/29.5深,.l;坑岩质级钻孔桩否B、E19.5/1.59.5深深坑岩,文级钻孔桩否D、E51.65/1.510深深
2、坑岩,文级钻孔桩否BC38.43/29深基坑岩,文级钻孔桩否EF38.55/1.59深族坑岩质级钻孔机否1工程概况1.l项目建设背景港城园区1号道路拓宽工程为城市主干路,路线呈南北走向,南与五里坪立交顺接,北与港城西路北延伸段顺接,全长1959.881m,双向六车道,设计时速50kmh,设计高程245.323-268.942m,道路纵坡O.3%65%,路幅宽32.5m,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一级。场地交通位置图港城园区1号道路拓宽改造工程主要包括一般道路段和下穿道。下穿道(含敞开段)桩号范围为K0+207.6K0+603.7,全长400m,下穿道入口K0+330,下穿道出K0+420,于桩号K0+3
3、78.637处下穿港城南路,埋置段采用闭合框架结构形式,敞开段采用U型结构和路基挡墙形式,采用明挖法施工。1.2工程规模边坡编号起讫里程长度/直径最大高度基坑/边坡类型基坑性质安全等级支护形式是否超限(m)(n)1号挡墙K0+207.6K0+273.64(道路左(M)662.1边坡岩土质混合级重力式挡墙否2号挡墙K0+273.64KO*330(道路左侧)56.57边坡级钻孔桩否3号挡墙K0+420-K0+521.43(道路左侧)101.57边坡级钻孔桩否(22)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标准GB50497-20192.2其它文件依据(1)港城园区1号道路拓宽改造工程工程地质勘察报告(详细勘察)(重庆
4、市高新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2023年1月编制)及审查合格报告(2)建设工程勘察设计合同(3)渝建发2010166号文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高切坡、深基坑和高填方项目勘察设计管理的意见(4)建设方提供的已竣工的厂房及管网资料(5)渝建发201927号危险性较大得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实施细则(2019年版)(6)建设方提供的用地红线、规划资料及地形图(7)港城园区1号路道路拓宽改造工程支挡方案设计可行性评估报告3上阶段论证及审查意见的执行情况港城园区1号路道路拓宽改造工程支挡方案设计可行性评估报告意见及回复1、 复核基坑边坡使用年限和安全等级。回复:己根据意见重新复核基坑边坡的使用年限及安全等级,因
5、该项目为改造项目,周边环境复杂,故定义为安全等级为一级。2、 核实边坡坡顶已建建、构筑物情况,充分考虑其与边坡的相互不利影响,合理控制边坡位移。回复:已复核边坡坡顶已建建、构筑物情况,并合理控制边坡位移,桩的位移满足设计规范要求。3、 核实场地地上、地下管线分布情况,做好迁建及保护工作。2设计依据及采用标准规范2.1设计采用的规范规程(1)工程结构通用规范(GB55001-2021)(2)建筑与市政工程抗震通用规范(GB55002-2021)(3)建筑与市政地基基础通用规范(GB55003-2021)(4)建筑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18)(5)建筑基坑工程技术规范(GB5
6、0330-2013)(6)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I20-2012)(7)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2015年版)(8)混凝土结构通用规范(GB55008-2021)(9)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年版)(11)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1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13)铁路路基支挡结构设计规范(TB10025-2019)(14)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I20-2012)(15)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16)(16)混凝土结
7、构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17)建筑基坑工程检测技术规范(DBJ50/T-137-2012)(18)市政工程基坑及挡护结构施工质量验收规范(DBJ50-126-2011)(19)建筑基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T51351-2019)(20)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21)重庆市市政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编制技术规定(2017年版)4.3 材料来源(或供应)工程地点位于重庆市江北区港城工业园区,场地交通方便。场地材料供应充足,施工条件完备,混凝土采用商品混凝土,所有材料均从重庆市采购。4.4 气象与水文沿线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具冬暖春早、雨量充沛、夜雨多、空气湿度大、云雾多、
8、日照偏少等特点。多年平均气温18.3C,月平均最高气温是8月为28.1,月平均最低气温在1月为5.7,日最高气温43.0C,日最低气温-1.8C。多年平均降水量1082.6mm左右,降雨多集中在59月,其降雨最高达746.1mm左右,多年平均日最大降雨量122.9mm,小时最大降雨量可达62.1mm。全年主导风向为北,频率13%左右,夏季主导风向为北西,频率10%左右,年平均风速为1.3ms左右,最大风速为26.7ms另据现场调查,在拟建道路范围内地表未见池塘、河流等地表水体。公路路基地表水主要受大气降水补给,考虑场地内降水主要集中在510月,占全年降雨量的80.6%,水量受季节影响较大。参考
9、区域水文地质调查资料(重庆幅)1:20万水文地质普查报告中的有关数据结合地形地貌特征、地表覆盖层、裂隙发育情况,场地区域汇水面积小。4.5 地形地貌该场地属构造剥蚀丘陵地貌,场地周边人类工程活动强烈,原始地貌被破坏,已不可辩。沿线地形呈现舒缓起伏,场地内最低标高约244.86m,最高标高约271.53m,相对高差约26.67m,总体地形坡角约5-15,场地现状填方土质边坡坡度30。-34o受到人类工程建设影响,勘察场地周边因为平场作业,在K1+120-K1+420段右幅存在高约7.0-10.Om的填方土质边坡,坡度约30-34;在K1+420-K1+620段右幅存在高约ll.0-13.0m的填
10、方土质边坡,共分两阶,第一阶近直立,第二阶坡度约回复:已复核场地地上、地下管线分布情况。4、 完善边坡破杯模式分析内容,复核边坡岩土参数及边坡稳定性。回复:已细化边坡破坏模式分析内容,并复核边坡岩土参数及边坡稳定性,边坡经支护后处于稳定状态,详见施工图设计说明第8.2章节及计算书。5、 完善施工顺序、方法和工艺要求。完善截排水设计,包括施工中的截排水。强调执行“逆作法、动态设计、信息化施工”原则,施工期应加强巡视和监测。回复:已完善施工顺序、方法和工艺要求,详见设计说明第11章节;已完善截排水设计并强调执行“逆作法、动态设计、信息化施工”原则,详见8.1章节及11章节。6、 明确危大工程范围,
11、要求施工单位按建办质(2018)31号文及渝建安发(2019)27号文的要求,编制安全专项施工方案并组织专家论证。回复:已在设计说明中明确危大工程范围,并要求施工单位按建办质(2018)31号文及渝建安发(2019)27号文的要求,编制安全专项施工方案并组织专家论证。4建设条件4.1 场地现状拟建港城园区I号道路拓宽改造工程起于五里坪立交,终点接港城西路北延伸段。有市政道路可到达场地,交通便利,用地属江北区港城工业园区辖区范围。场地交通位置示意图4.2 进出场条件工程位于重庆市江北区港城工业园区辖区范围,本次设计时已考虑施工时交通组织,保证工程施工时交通便利。1.I:265o/65,间距1.0
12、4.0m,走向延伸2.06.0m,倾向延伸l.O-3.Om,微张,裂面较平直,结合程度差,压扭性裂隙,属硬性结构面。L2:10/78,间距2.03.0m,走向延伸0.32.0m,倾向延伸1.03.0m,微张,裂面较平直,结合程度差,压扭性裂隙,属硬性结构面。L3:1800/85,间距0.53.0m,走向延伸3.010.0m,倾向延伸1.03.0m,微张,裂面较平直,结合程度差,压扭性裂隙,属硬性结构面。场地内未见其他构造迹线,构造作用对拟建场地影响小,地质构造简单。4.7 地层岩性经地质调查和钻探揭露,地层由新到老依次为:第四系全新统素填土层(Q4ml)、粉质粘土(Q4el+dl),基岩为侏罗
13、系中统沙溪庙组泥岩(J2s-Ms)、砂岩(J2s-Ss)组成,现将各层分述如下:1、第四系全新统(1)素填土(Q4ml):杂色,主要以砂岩、泥岩碎块石为主,含粉质粘土,局部地段含碎砖和建筑垃圾等。松散-稍密,稍湿,粒径一般6-80cm,含量约20-55%。大部分为原压实路基,局部地段钻进中垮孔,回填时未经分选分层碾压夯实,系无序抛填,厚度变化较大,均匀性差,时间大于5年。钻探揭露厚度0.2m45.5m,普遍分布于道路全线。(2)粉质粘土(Q4el+dl):红褐色,主要为粉粒、粘粒组成,夹少量砂岩和泥岩碎石块和碎屑,可塑状,韧性中等,干强度中等,稍有光泽,无摇震反应,为坡残积层。钻探揭露厚度0.
14、3m0.4m,零星分布于ZK21、ZK24、ZK28。2、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2s)(1)泥岩(J2s-Ms):紫红色、暗紫色,主要矿物为粘土矿物,泥质结构,中36-40;在K1+620-K1+959.881段右幅存在高约10.0-13.0m的填方土质边坡,近直立。综上所述,勘察区地形、地貌条件中等复杂。4.6地质构造据区域资料与现场调查,区域地质构造位置属南温泉背斜东翼,岩层呈单斜状产出,无区域性断层通过,构造地质条件简单(见图)。根据现场调查结合周边项目勘察资料,本次港城园区1号道路拓宽改造工程岩层产状分为两段:(1) K0+000KI+060段岩层产状为105。N36,砂泥岩层面裂隙平
15、直,微张,局部有钙质薄膜或粘士充填,延伸长度10.015.0m,裂隙间距1.03.0m,贯通性好,层面结合很差,为软弱结构面。经工程地质调查及钻探揭露,岩体中主要发育3组构造裂隙,为共挽“X”裂隙:1.I:12oZ78o,间距L87.0m,走向延伸2.05.0m,倾向延伸1.03.0m,微张,裂面较平直,结合程度差,压扭性裂隙,属硬性结构面。L2:2950/25,间距1.02.0m,走向延伸2.06.0m,倾向延伸1.03.0m,微张,裂面较平直,结合程度差,压扭性裂隙,属硬性结构面。L3:93/59,间距204.0m,走向延伸7.020.0m,倾向延伸1.030m,微张,裂面较平直,结合程度
16、差,压扭性裂隙,属硬性结构面。(2) K1+060-K1+959.881段岩层产状为95/40,砂泥岩层面裂隙平直,微张,局部有钙质薄膜或粘土充填,延伸长度10.035.0m,裂隙间距0.22.5m,贯通性好,层面结合很差,为软弱结构面。经工程地质调查及钻探揭露,岩体中主要发育3组构造裂隙,为共枕“X”裂隙:向在低处排泄。第四系孔隙水以上层滞水为主,主要赋存在覆盖层较厚第四系土层内,形成原因多是排泄不及时或者本身排泄条件不好,导致雨后积水的渗积,不具有稳定的地下水位,水量相对较小,分布零散,受降雨天气的影响较大。勘察过程中钻探施工完毕后,对钻孔进行简易提水试验,提干钻孔内的积水,24小时观测大
17、部分孔内水位基本不恢复。(3)场地内地下水运动(排泄)规律场地内的含水介质赋水性差异明显,覆盖层素填土渗透性相对较大,粉质粘土及下伏基岩则相对隔水,故在接受大气降雨后多沿原始地形或岩土界面径流排泄。场地在接受大气降雨后,多沿现状地表进行排泄,排泄单元受主要微地貌地形控制,各微地貌之间通过山脊等分水岭间隔形成相对独立水文地质单元,不同水文地质单元之间影响相对较小。受地形条件控制,其地下水往地势低洼处排泄,一般与其他含水层无水力联系。在垂直方向,受素填土下部的第四系残坡积层(隔水层)控制,素填土中地下水微量顺着第四系残坡积层向沙溪庙组强风化基岩径流、补给;在纵向,绝大部分地下水受原始地形地貌条件所
18、控制,顺着素填土中的径流通道,向地势低洼处排泄。综上所述,勘察区水文地质条件简单。4.9地震效应评价根据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A1及中国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区划图B1划分,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场地峰值加速度值为0.0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反应谱特征周期0.35s,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值I类场地为0.25s,11类场地为035s,W类场地为0.45s结合地区经验和利用资料,第四系人工填土剪切波波速113ms,为软弱土;基岩剪切波波速大于800ms,为稳定岩石。厚层状构造,局部含砂质较重,夹砂质条带、灰绿色团块。强风化层风化裂隙发育,岩芯呈碎块状,岩质较软;中风化层岩芯较完整,呈短柱
19、状、柱状,岩质较硬。岩体结构类型为层状结构,互层规律为不等厚层,结合程度差。该层广泛分布于整个场地,为本场地主要岩层。(2)砂岩(J2s-Ss):暗灰色、灰白色,主要矿物为长石、石英、云母等,中细粒结构,中厚层状构造,局部含泥质较重,钙泥质胶结。强风化层风化裂隙发育,岩芯呈碎块状:中风化层岩芯较完整,呈短柱状、柱状,岩质较硬。该层零星分布于整个场地,呈夹层状和透镜体状,为本场地次要岩层。4.8水文地质条件(1)场地内各地层赋水性场地地层结构覆盖层为人工填土及粉质粘土,下伏基岩为砂岩及泥岩组成。人工填土松散稍密,属透(含)水层;泥岩、粉质粘土属相对隔水层;砂岩岩体较完整,裂隙不发育,属弱含水层。
20、场地的岩性主要为泥岩,其中,泥岩为相对的隔水层,而砂岩构造裂隙不发育,加之泥岩隔水作用,不利于地下水的富集,地下水赋存条件总体较差。根据地区经验,素填土为中等透水层,渗透系数K=1.7X10-2cms,粉质黏土为微透水层,渗透系数K=4.0X10-6cms,泥岩为微透水层,渗透系数K=LOXlo-6cms,砂岩为微透水层,渗透系数K=3.0X10-5cms(2)场地内地下水类型及发育特征按照含水介质类型划分场地的地下水类型为孔隙水、裂隙水。第四系孔隙水赋存于第四系土层中,受大气降水,地表水侧向补给,季节性明显,沿土层孔隙进行径流,由于勘察区第四系土层厚度较大,分布连续,土体较松散,孔隙发育,有
21、利于地下水的赋存,因此,在连续降雨补给时,将在覆盖层较厚所在地段赋存一定量的地下水。浅部基岩裂隙水赋存于基岩裂隙中,受上部第四系孔隙水的补给,顺坡3、下穿道开挖过程中,将对港城印象、小时代、港城南路造成一定影响,在不利工况或施工工艺不当等情况下可能造成已有建构筑物发生位移、坍塌等破坏。4、由于场地按设计高程整坪后,局部地段土层较厚,若采用人工挖孔桩或旋挖桩施工时,填土层有可能产生垮孔等现象,施工期间应做好护壁等工作。5、人工挖孔桩属危险性较大的分项分部工程,应根据渝建发(2012)162号文要求,组织专家进行人工挖孔桩成桩可行性论证及施工方案安全专项论证。6、拟建场地位于城市建成区,周边有市政
22、道路和居住区,施工期间造成的泥浆等有可能影响道路交通和行人安全。7、K0+280K0+420段左侧道路开挖形成顺向坡,岩质边坡不合理施工,扰动岩体可能诱发坡体失稳,导致边坡失稳,建议采用自上而下逆作业法开挖支护,开挖高度小于3m。在开挖过程中,做好变形监测工作,建议对边坡施工时采用动态设计、信息法施工,施工开挖后及时进行地质查验工作。4.11拟建工程对周边建(构)筑物的影响拟建项目周边为城市建成区,场地内部存在地下管线及高架电线,建议在施工图设计前,应进一步查明其位置分布、埋深等,施工前应做好迁移等相关工作,避免对管线造成破坏。K0+040-K0+160段右幅为港兴小区(碎18和砖6),建筑距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港城园区 道路 拓宽 工程 岩土 结构 施工图 设计 说明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1031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