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付款项的会计账务处理.docx
《预付款项的会计账务处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预付款项的会计账务处理.docx(42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预付款项的会计账务处理问:某事业单位职工预借差旅费,借款发生时,在财务会计下通过其他应收款科目核算,能否同时在预算会计下借记事业支出”等科目、贷记资金结存科目?答:根据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报表(财会(201725号)规定,该单位在借款发生时,在财务会计下,按照实际发生的金额,借记其他应收款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预算会计可不作处理。单位根据管理需要,也可以在借款发生时即在预算会计下进行相应会计处理,按照实际发生的金额,借记事业支出”等科目,贷记资金结存科目。根据政府会计准则制度解释第1号(财会201913号)规定,年末结账前,单位应当对暂收暂付款项进行全面清理,并对纳入本年度
2、部门预算管理的暂收暂付款项进行预算会计处理。问:某事业单位因工作需要为公务用车的加油卡充值,报销时财务会计是做预付账款还是库存物品?答:根据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报表(财会(201725号)规定,预付账款科目核算单位按照购货、服务合同或协议规定预付给供应单位(或个人)的款项,以及按照合同规定向承包工程的施工企业预付的备料款和工程款;库存物品科目核算单位在开展业务活动及其他活动中为耗用或出售而储存的各种材料、产品、包装物、低值易耗品,以及达不到固定资产标准的用具、装具、动植物等的成本。单位为加油卡充值时,并未实际取得油料,在财务会计下应当记入预付账款科目,后续在使用加油卡加油时,根据
3、加油凭证将预付账款转入相关费用。问:某事业单位与网络服务公司签订了为期一年的服务器租赁合同。合同约定,该单位在服务期内可使用网络服务公司的服务器资源,服务器使用费按季缴纳,于每季度第1个工作日结算。合同签订后,该单位向网络服务公司支付了首期费用,请问支付时该笔费用在财务会计下应记入“预付账款科目,还是待摊费用科目?答:根据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报表(财会(201725号)规定,待摊费用科目核算单位已经支付,但应当由本期和以后各期分别负担的分摊期限在1年以内(含1年)的各项费用。网络服务公司提供的服务器资源在合同履约期内持续向该单位提供服务,支付的该笔费用应当在支付当月和本季度剩余月
4、份内平均摊销。故支付该笔费用时,该单位在财务会计下应当记入待摊费用科目,并按月予以摊销。在实务中,如果单位不要求编制中期财务报告,对于未跨年的服务费用,简化起见,单位在财务会计下可以于支付款项时直接计入相关费用。问:某事业单位与供应商签订合同购买一批物资,合同约定,供应商负责将该批物资运送至指定地点并承担运输费用,物资发出后单位支付全部货款。合同签订当日,供应商发出该批物资并提供了发货单,该单位据此支付了全部货款,请问是记入“预付账款科目,还是在途物品科目?答:根据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报表(财会(201725号)规定,预付账款科目核算单位按照购货、服务合同或协议规定预付给供应单位
5、(或个人)的款项,以及按照合同规定向承包工程的施工企业预付的备料款和工程款;在途物品科目核算单位采购材料等物资时货款已付或已开出商业汇票但尚未验收入库的在途物品的采购成本。本问题中,供应商已经发货,该事业单位也向供应商支付了货款,但物资尚未验收入库,该事业单位应当记入在途物品科目。关于无形资产的会计处理问:在政府会计核算中,政府网站域名是否应当单独确认为一项无形资产?答根据政府会计准则第4号无形资产兴财会201612号,以下简称4号准则)规定,无形资产是指政府会计主体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资产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符合无形资产定义中的可辨认性标准:(1)能够从政府会计主体中分离
6、或者划分出来,并能单独或者与相关合同、资产或负债一起,用于出售、转移、授予许可、租赁或者交换。(2)源自合同性权利或其他法定权利,无论这些权利是否可以从政府会计主体或其他权利和义务中转移或者分离。政府网站域名是政府网站的基本组成部分和重要身份标识,按照国家有关政府网站域名管理的规定,政府网站主管单位统一审核把关政府网站域名的注册、变更和注销工作,政府网站主办单位要按照谁开设、谁申请、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管理政府网站域名,不得将已注册的政府网站域名擅自转给其他单位或个人使用。因此,政府网站域名不符合无形资产定义中的可辨认性标准,在政府会计核算中不应单独确认为一项无形资产。问:某事业单位委托一家公
7、司设计开发一款应用程序并由该公司负责后期维护,合同约定开发期限为1年,后期维护期限为5年。该事业单位支付了相关款项,公司开具了发票,发票内容为技术服务费请问开发该应用程序支付的款项是直接计入费用还是计入无形资产?应如何进行账务处理?答根据政府会计准则第4号无形资产兴财会201612号)规定,政府会计主体委托软件公司开发的软件,视同外购无形资产。如果合同能够明确区分开发价格和后期维护价格,且后期维护可以作为公司一项单独服务对外出售的,该事业单位应当按照合同确定的开发价格,借记“无形资产科目,按照合同确定的后期维护价格,借记长期待摊费用科目,按照合同总金额,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如果合同无法明确区
8、分开发价格和后期维护价格,或虽然区分了开发价格和后期维护价格,但后期维护与该应用程序高度相关、无法作为一项单独服务对外出售的,单位应当按照合同价格,借记“无形资产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关于公共基础设施的会计处理问:某市政府将本级政府部门管理的部分公共基础设施交由相关国有企业运营,这些基础设施是应该由本级政府相关部门作为会计主体进行确认,还是由运营企业作为会计主体进行确认?答:按照政府会计准则第5号公共基础设施(财会C2017)11号)等相关规定,通常情况下,政府会计主体控制的公共基础设施,应当由按规定对其负有管理维护职责的政府会计主体予以确认;负有管理维护公共基础设施职责的政府会计主体通
9、过政府购买服务委托企业或其他主体代为管理维护公共基础设施的,该公共基础设施应当由委托方予以确认。对于政府将其特许经营权授予企业的公共基础设施,政府方应当按照政府会计准则第10号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合同(财会201923号)及其应用指南的相关规定确定记账主体;对于企业控制的公共基础设施,由企业按照企业会计准则制度进行核算。对于公路水路、水利等公共基础设施记账主体的确定,还应遵循关于进一步加强公路水路公共基础设施政府会计核算的通知(财会2020】23号I关于进一步加强水利基础设施政府会计核算的通知(财会2021】29号)等规定。问:某事业单位负责城市绿化管理,购买了一批用于绿化储备的林木,养在林
10、场,单价每株几千元到几万元不等,其购买的林木是否记入公共基础设施科目?如果林木被用于公园、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及市政道路应记入什么科目?答:负责城市绿化管理的事业单位购入的用于绿化储备的林木,养在林场,不应记入公共基础设施科目,可以参照政府会计准则第6号政府储备物资(财会(201723号)相关规定,作为政府储备物资进行会计核算。储备的林木用于公园、市政道路绿化的,应当由公园、市政道路管理部门作为公共基础设施(市政基础设施)进行会计核算;储备的林木用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绿化,符合固定资产入账条件的,应当由相关行政事业单位作为固定资产进行会计核Mo公共基础设施应用案例关于存量航道公共基础设施的会计处理一
11、、案例材料(一)基本情况2019年1月1日,按照政府会计准则制度相关规定,某省将尚未入账的A、B两条航道补充登记入账。相关情况如下:A航道为内河航道,航道等级四级,途经甲、乙两个县级市,2009年建成投入使用。B航道为内河航道,航道等级六级,途经丙、丁两个县级市,1996年建成投入使用。省航道管理局对以上两条航道进行管理和维护。航道养护费用纳入省航道管理局预算,资金来源为财政拨款。(二)建设成本A航道竣工财务决算金额900万元,各组成部分资产情况如下:B航道建设及交付使用相关资料已在水灾中毁损,无法取得与其初始建设成本有关的原始凭据,且B航道未进行过资产评估。(三)会计科目调整。2021年1月
12、1日,按照财政部交通运输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公路水路公共基础设施政府会计核算的通知X财会202023号)要求,对A、B两条航道基础设施明细科目进行了调整,并将相关信息在备查簿中登记。二、案例分析分析:航道属于交通公共基础设施,按照政府会计准则第5号公共基础设施(财会201711号)的规定,该省应以2019年1月1日为初始入账日,将A、B两条航道基础设施登记入账。(一)确认记账主体。分析:根据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做好政府会计准则制度新旧衔接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核算的通知(财会201834号)一(三)关于尚未入账的存量公共基础设施入账的相关规定,按照谁承担管理维护职责、由谁入账的原则,A、B两条航道基础
13、设施记账主体为省航道管理局。(二)确定入账成本1.A航道入账成本分析:根据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做好政府会计准则制度新旧衔接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核算的通知一(三)关于尚未入账的存量公共基础设施的相关规定,单位应当首先按照公共基础设施的初始购建成本确定存量公共基础设施的初始入账成本。对于初始购建投入使用后至执行政府会计准则制度前发生的后续支出,无需追溯确认为公共基础设施的初始入账成本。因此,A航道基础设施入账成本为其竣工财务决算金额900万元。2.B航道入账成本分析:根据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做好政府会计准则制度新旧衔接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核算的通知一(三)关于尚未入账的存量公共基础设施中对于无法取得与
14、存量公共基础设施初始购建有关的原始凭据且在首次入账前未要求或未进行过资产评估的,单位应当按照重置成本确定存量公共基础设施的初始入账成本的规定及确定存量公共基础设施重置成本的参考步骤,省航道管理局通过重置成本法确定B航道基础设施入账成本为786.90万元。具体步骤及方法如下:第一步,确定B航道为省管六级内河航道。第二步,经调研走访、实地踏查和查找相关资料,确定B航道投入使用时间为1996年,航道里程15公里,护岸3200平方米,导流坝1座35米在丁市。第三步,由水运工程造价人员、设计人员、建设人员、航道养护人员、日常管理人员及财务人员组成专家组,确定了如下事项:一是B航道基础设施中的航道成新率为
15、100%,护岸和导流坝成新率均为90%;二是以航道定额标准为基础,结合航道技术等级、维护尺度、护岸和导流坝的结构类型、规模,确定现行条件下B航道基础设施中的航道价值35万元/公里护岸价值0.08万元/平方米导流坝价值35万元。第四步,根据第二步和第三步的结果,计算确定B航道基础设施的入账成本。航道入账成本=35万元/公里*15公里*100%=525万元护岸入账成本=0.08万元/平方米*3200平方米*90%=230.40万元导流坝入账成本=35万元*90%=31.50万元B航;道基础设施入账成本=525+230.40+31.50=786.90万元第五步,经省航道管理局领导班子会议研究决定,同
16、意B航道基础设施入账成本为786.90万元。(三)折旧(摊销)鉴于国务院财政部门尚未对航道公共基础设施折旧(摊销)年限作出规定,根据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做好政府会计准则制度新旧衔接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核算的通知中“在国务院财政部门对公共基础设施折旧(摊销)年限作出规定之前,单位在公共基础设施首次入账时暂不考虑补提折旧(摊销),初始入账后也暂不计提折旧(摊销T的规定,A、B两条航道基础设施入账时暂不考虑补提折旧(摊销)0三、账务处理(一)初始入账会计处理。分析:A、B两条航道基础设施入账适用政府会计制度一一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报表与有关衔接问题的处理规定X财会20183号)第二条(二)将原未入账
17、事项登记新账财务会计科目”的相关规定,即单位在新旧制度转换时,应当将2018年12月31日前未入账的公共基础设施按照新制度规定记入新账。登记新账时,按照确定的初始入账成本,借记公共基础设施科目,贷记累计盈余科目。2019年1月1日,省航道管理局账务处理如下:(单位:万元)财务会计借:公共基础设施一A航道900B航道786.90贷:累计盈余1686.90预算会计不做账务处理(二)明细科目调整会计处理。分析:根据关于进一步加强公路水路公共基础设施政府会计核算的通知三(三)公路水路公共基础设施的构成中航道公共基础设施主要包括航道、通航建筑物、航道整治建筑物、航标、其他助航设施、五(九)水路公共基础设
18、施的明细核算中航道公共基础设施应当按航道名称、资产类别进行明细核算、五(十)明细核算其他要求中对于已按财会201834号文有关规定入账的存量公路水路公共基础设施,其明细科目应当自2021年1月1日起按照本通知规定予以调整的规定,结合公路水路公共基础设施资产构成表和公路水路公共基础设施会计明细科目及编码表,省航道管理局对A、B两条航道基础设施明细科目进行了调整。2021年1月1日省航道管理局账务处理如下(单位万元)财务会计A航道基础设施明细科目调整:借:公共基础设施一交通基础设施一航道公共基础设施一A航道一航道一内河航道500一交通基础设施一航道公共基础设施一A航道一航道整治物一防护工程(护岸)
19、370一交通基础设施一航道公共基础设施一A航道一航道整治物一坝体(丁坝)30贷:公共基础设施一A航道900B航道基础设施明细科目调整:借:公共基础设施一交通基础设施一航道公共基础设施一B航道一航道一内河航道525一交通基础设施一航道公共基础设施一B航道一航道整治物一防护工程(护岸)230.40一交通基础设施一航道公共基础设施一B航道一航道整治物一坝体(导流坝)31.50贷:公共基础设施一B航道786.90预算会计不做账务处理(三)备查簿登记分析:根据关于进一步加强公路水路公共基础设施政府会计核算的通知五(十)明细核算其他要求中各有关记账主体在做好公路水路公共基础设施明细核算的同时,还应做好备查
20、簿登记,详细记录资产组成部分的名称、建设时间、资产价值等规定,结合公路水路公共基础设施会计明细科目及编码表,省航道管理局在备查簿中登记了A、B两条航道基础设施相关信息。A航道基础设施在备查簿中登记信息如下:B航道基础设施在备查簿中登记信息如下:一、公共基础设施核算主体的确认在新制度中,公共基础设施被明确定义为行政事业单位占有并直接负责维护管理、供社会公众使用的工程性公共基础设施资产。从中我们可以明确核算主体是占有并直接负责维护管理的行政事业单位,但我们发现实务操作仍让不少行政事业单位无所适从。譬如笔者所在县域的某条公路,建造时涉及住建、交通、乡镇政府、国有独资公司等各类主体,建成后的管护分属不
21、同的交通部门、乡镇政府,还存在跨乡镇维护情形,再加建设资金来源复杂,现状是公路核算主体难以确认,多方核算同一公路资产,各个不同的会计主体在建设、维护阶段重复记账,形成资产虚增。又如普遍存在的临时建设指挥部,往往只管建设,不管后续管理,甚至直到解散也不办理移交手续,从而产生了一系列后续产权权属不明、管理职责不清的问题。总之由于现在各级行政事业单位对公共基础设施的核算管理缺乏应有的重视,不能准确厘清公共基础设施在各阶段的产权归属,只是登记核算,数据不全、失真严重。因此,准确客碘确认公共基础设施的核算主体,分类分情况作出具体的操作性实务指导,统一会计处理是保障新制度下公共基础设施核算顺利实施的重要前
22、提。例如对同一公共基础设施多个核算主体的情况下,可以考虑在财政部门资产信息化管理的前提下,由政府主导确认负主要责任的部门为核算主体,对其他负次要责任的部门确认的部分发生的资本性支出采用适当的方法汇总到核算主体入账,从而避免多头记账造成的信息失真的弊端,但这种方法又与政府会计准则第5号一公共基础设施第四条有关政府会计主体确认各自部分的规定有一定背离,还要认真探讨分析其利弊以便取舍。二、存量公共基础设施的清查入账财政部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做好政府会计准则制度新旧衔接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核算的通知X财会201834号)中对分三种情况存量公共基础设施的入账成本做出了明确规定:一是按照历史成本原则确定存量
23、公共基础设施的初始入账成本。二是对于无法取得原始凭据、不适用历史成本原则的存量公共基础设施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资产评估,再按照评估价值入账。三是对于无法取得原始凭据又未进行过资产评估的,按照重置成本原则来确定入账成本。规则是清楚的,但在实务中,由于2019年1月1日前的公共基础设施存量巨大,投资主体多,时间跨度长,加之以前重建设、轻管理,历史资料不全,导致存量公共基础设施的清查入账工作变成了新制度下会计核算的难点。笔者所在县域并未组织对公共基础设施进行专项清产核资,基层行政事业单位等会计主体既无动力也无经费保障开展资产清查、资产评估等工作,所以大量公共基础设施资产仍然游离于账外,至今未得到有效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预付 款项 会计 账务 处理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1036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