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4册名词解释.docx
《古代文学4册名词解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文学4册名词解释.docx(7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诸宫调1、是宋元时流行的说唱文学形式之一。它取同一宫调的假设干曲牌连成短套,首尾一韵,再用不同宫调的许多短套连成长篇,说唱长篇故事,因此被称为“诸宫调”或诸般宫调”。2、又因为它用琵琶等乐器伴奏,故又称“弦索”元杂剧1、元杂剧是在金院本和诸宫调的直接影响下,融合各种表演艺术形式而成的一种完整的戏剧形式。并在唐宋以来的话本、词曲、讲唱文学的根基上创造了成熟的文学剧本。2、作为一种成熟的戏剧,元杂剧在内容上不仅丰富了己在民间传唱的故事,而且广泛的反应了当时的社会现象,成为广阔人民群众最喜爱的文艺形式之一。3、构造上一般是一本四折演一完整的故事,杂剧剧本主要由宾白、曲词、科范组成。4、代表作关汉卿?
2、窦娥冤?。折1、元杂剧的剧本体制之一,是剧情长度的单位,相当于现在的“幕。2、折是音乐组织的单元,也是故事开展的自然段落,每一折大都包括了较多的场次。3、一般由一个套曲和宾白组成。楔子1、是杂剧的剧本体制之一,指在一本四折之外的起交代或过度作用具有相对独立性的一段戏。2、楔子大都放在全剧开头,起序幕作用,有时在两折戏中间起过度作用。3、其特点是短小精悍,不用套曲常用两支单曲,且楔子里的单曲不限制一人主唱,任何人都可以唱。宾白1、杂剧剧本体制之一,唱为主,白为宾,故曰宾白。2、包括人物的对白和独白,由白话和局部韵语组成。3、对白和话剧的对话相似,独白兼有表达的性质,在情节的开展和人物的塑造上起着
3、重要的作用。科1、元杂剧剧本中规定的主要动作表情和舞台效果,叫科范,简称科。如“把盏科”、“做掩泪科”等。王西厢1、西厢故事起源于唐代元稹?莺莺传?,经宋秦观、毛滂的?调笑令?,赵令时的蝶恋花鼓子词,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的一系列演化。2、元代王实甫把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改写成戏曲,虽然故事基本一样,但题材却更集中,反封建思想倾向更加鲜明,又改写了曲文,增加了宾白,剔除了一些不合理的情节,艺术上也有所提高,王西厢更喊出了“愿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的主题思想。3、因为主题鲜明艺术成就高,所以一直以来一直受到群众的好评,是西厢故事题材的最高成就。戏曲创作上的影响很大,与它同时的作品和明清的爱情
4、主题的小说创作受其影响。如?牡丹亭?,?红楼梦?等。南戏1、是宋元时南戏演唱的戏曲形式,也称“戏文。因其最早产生于浙江温州(旧名永嘉),故又称“温州杂剧”、永嘉杂剧”。2、南戏最初是在民间歌舞的根基上形成的,所谓“即村坊小曲而为之。元末受到文人关注,艺术上趋于精致。产生了许多优秀的南戏作家如高明、施惠,著名的剧本有?琵琶记?拜月亭?等。有学者认为南戏是中国戏曲最早的成熟形式。3、南戏在南方民间广为流传,明代时进一步开展演变为“传奇,对明清两代的戏曲有很大影响。荆、刘、拜、杀1元末明初在民间流行的戏剧,分别是?荆钗记?、?刘知远白兔记?、?拜月亭?、?杀狗记?。他们都属于世代累积型创作。2、?荆
5、钗记?王十朋以荆钗作聘,娶人民币玉莲为妻,王十朋中状元后拒绝丞相的逼婚,人民币玉莲因富豪孙汝权和继母的迫害,投江自尽,经种种曲折,终于夫妻团圆。?刘?刘知远被逼参军,入赘岳帅府,享尽荣华,妻子李三娘受兄嫂折磨,磨坊中产子,送至刘知远处抚养,十五年后因儿子猎兔见母,一家团圆。?拜?蒋世隆、王瑞兰、蒋玉莲。?杀狗记?孙华、孙荣兄弟因人挑拨失和,孙华妻子杨月真设计杀狗,假作死尸,揭露柳龙卿、胡子传二人的欺骗,使兄弟重归于好。3、这些戏都有局部符合人民愿望、反映现实的描绘,但也有不少宣扬了封建道德和迷信思想的地方。?白兔记?拜月亭?的成就较高。南北合套1、最初南北曲不能出现在同一个套曲里,元中叶以后,
6、成规逐渐被打破,南戏开场兼用北曲。2、南北合套一般有三种情况:在一个套曲里穿插一两个北曲的曲牌;用南北合套,将北曲曲牌与南曲曲牌依次相间连成一套;在全剧的多套南曲之间,夹用一出整套的北曲。3、明代以后,杂剧开场吸收南曲音乐,此外明清传奇也兼用北曲和北套。4、明嘉靖间昆山腔兴盛以后,形成南北合流局面。南曲1、南曲是宋元时南方(长江以南,以温州为中心)戏曲、散曲所用各种曲调的统称,盛行于元、明。2、用韵以南方(江浙一带)语音为准,有平上去入四声。音乐上用五声音阶,声调柔缓婉转,以箫笛等伴奏,明代初期也用筝、琵琶等弦索乐器。3、宋元南戏和明清传奇都以南曲为主。北曲1、北曲是宋元时北方戏曲、散曲所用各
7、种曲调的统称,同南曲相对。2、用韵以中州韵为准,无入声。音乐用七声音阶,声调遒劲朴实,以弹拨乐器伴奏,有“弦索调之称,亦有鼓、笛者。元杂剧都用北曲。元曲四大家永乐大典戏文三种1、是明代?永乐大典?中搜集的比较可靠的南戏剧本。2、具体有?张协状元?、?宦门子弟错立身?、?小孙屠?。?张?讲的是书生富贵抛弃糟糠妻的故事,类似?赵贞女?。?宦?讲子弟完颜寿马与江湖女子王金榜相爱的故事。?小孙屠?中开场出现了南北合套曲。3、表达了早期南戏的特点,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散曲1、中唐时流行社会上的曲子,进过中晚唐,到宋金对立时期,吸收了一些民间兴起的曲词和女真、蒙古等少数民族乐曲,经金末元初文人的介入,形成
8、的一种新的诗歌形式。因为是流传在北方的散曲,也叫北曲。2、散曲包括小令和套数两种主要形式。小令是独立的只曲,原是流行于民间的词调和小曲,句调长短不齐,有一定的腔格。每句都要押韵,且有平上去三声互叶。其次是没有双调或三叠、四叠的调。最后,可以在本调之外加衬字。套数沿自诸宫调,是由两首以上同一宫调的曲子相联而组曲,一般有尾声且一韵到底。散曲里还有介乎小令和套数之间的“带过曲,由两或三支曲子按一定的规律组合起来。3、散曲开展经两个时期,前期作家关汉卿、马致远,风格质朴自然,有较大社会内容。中后期的代表是张可久和乔吉,语言愈来愈工丽典雅。此外还有雎景臣、张养浩和刘时中。4、现存散曲多是咏史、述怀、歌唱
9、山林隐逸和了些男女风情的作品,也有少数出色到重大的社会问题,还有一些写景咏物的小令,清丽生动。书会1、宋元时戏曲作者、说话人的行业社团组织。2、随着宋元话本和戏曲的兴盛,书会不仅初具规模,组织也叫严密,成员有明确的分工。其特点大致有:一、民间组织;二、它的任务就是编撰话本、戏曲、曲艺作品;三、它的成员有“先生”、才人、名公、老郎之分,不同的称谓是伎艺人对编纂者的专称;四、这些成员出身比较复杂,有艺人,有下层文人,社会地位低贱是一样的;五、他们的活动场所在同一个勾栏瓦舍里,混迹于诸伎艺人之中便于随时交流。3、这些下层文人编纂的作品具有民间集体创作的鲜明痕迹,带有世代相传的显著烙印。他们的创作在中
10、国戏曲史,小说史上处于承上启下的重要环节。诗话、词话1、即说经,原意是演说佛经。“诗话”一体,王国维在所作“跋中说:“其称诗话,非唐、宋士大夫所谓诗话,以其中有诗有话,故此得名。2、就诗与话的关系看,话是主体,演说蕴含佛理的故事,诗是一种辅助手段,便于读者或听众加深对故事的理解。3、现存的说经宋元话本,只有无名氏的?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平话1、是宋元时的讲史话本.指以平常口语讲述而不加弹唱,作品间或穿插诗词,只用于念诵,而不施与传唱。2、之所以称之平”是强调讲史话本虽然脱胎于史书,而语言风格那么摆脱艰深的文言而趋于平易。3、现存宋编元刊或元人新编的讲史话本,大多标明平话,如?三国志平话?、?武
11、王伐纣平话?。拟话本1、明代出现的供案头阅读的文人模拟的话本。2、因群众的爱好,书商的大量刊行引起了文人的注意,他们于是对话本编辑加工或模拟话本写作。3、拟话本的体制可分为六个局部:题目、篇首、入话、头回、正文(包括韵文和散文)、篇尾。4、现存最早的拟话本是?清平山堂话本?。章回小说1、由宋元讲史话本开展起来的,是我国古典长篇小说的唯一形式。2、元末明初出现了一批章回小说,如I?三国志通俗演义?、?残唐五代史演义?、?平妖传?、?水浒传?等,都是时代累积型创作这批小说的特点是人物和故事的核心是历史的,内容却是后人创造的。他们篇幅比讲史长,明确分成假设干卷,每卷分假设干节,每节前加一个单句的目录
12、。3、明中叶以后,章回小说开展更加成熟,出现了?西游记?、?金瓶梅?等作品,因为社会生活的丰富,这些章回小说故事情节更加复杂,描写细腻,内容上与讲史没有联系,只在题材上保持讲史的痕迹,小说不分节,而是明确分成多少回,回目由单句开展成工整的对句。三言二拍1、天启年间,冯梦龙在广泛收集宋元话本和明代拟话本的根基上,经加工编成了?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三部短篇小说集,简称“三言”。2、此后,拟话本的专集大量出现。凌濠初在“三言”的直接影响下,写成?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这两个拟话本集,简称“二拍。3、三言二拍代说明代拟话本的成就。由于拟话本专集的出现,为了便于流传,明末清初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古代文学 名词解释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1045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