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行为影响因素实证分析.docx
《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行为影响因素实证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行为影响因素实证分析.docx(6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行为影响因素实证分析一、前言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工作,是“六稳”“六保”之首。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强调落实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的就业政策,把高校毕业生就业作为重中之重,强化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李克强总理多次强调,要持续重视并抓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促进高校毕业生自强自立、就业创业。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政策措施,提供不断线就业服务,促进高校毕业生市场化社会化就业。这一系列部署和指示为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2022届毕业生人数首次突破千万,达到1076万人。高职毕业生人数新增115万,主要以
2、农民工、失业人员和退役军人为主,加上留学回国人员和往届未就业毕业生,市场上需要求职的毕业生人数将再创新高。可见,2022届毕业生就业形势非常严峻,就业任务非常艰巨。在这一背景下,分析研究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行为的影响因素,不仅有利于提高就业率和就业质量,而且有助于把中央决策部署落到实处,有针对性地谋划、部署和开展就业工作。二、文献综述就业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政府工作的重点、学术研究的热点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问题呈现出日趋严峻的态势,成为学术研究的重点。当前国内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的研究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每年都会出台新
3、的法律法规和就业政策,力图推动高校毕业生实现充分就业。以北京市高校为例,毕业生可参与的主要就业项目有“三支一扶”计划、“特岗教师”计划、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大学生应征入伍、国际组织实习项目和北京市“科研助理”岗位等;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政策有创办小微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北京市创业担保贷款政策和北京地区高校大学生优秀创业团队评选政策等。钟云华等1通过研究我国19492020年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政策,发现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政策变迁历经了政策孕育期、起步探索期、规范建设期和继承完善期四个阶段,提出完善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绩效监督评估机制的发展思路。(二)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的研究赵剑辉2认为,以提升高职教育
4、发展质量为主线,拓宽多源性就业渠道,建立全程化就业指导机制,拓展多元化职业实践,可以提升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能力。陈勇等3将社会网络学习分为模仿学习和交流学习,研究社会网络学习行为对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形成的关系及高校毕业生职业认知的中介作用,认为大学生通过社会网络学习行为对毕业生就业能力的形成有正向促进作用。祝智庭等4基于在华德企对中国高校毕业生的期望及实现情况调研,从国际化人才需求视角研究中国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发展,认为加快提升我国职业教育的育人水准,加快高校课程改革的进程,构建有利于综合素养提升的校园生活环境,提升大学生就业指导的专业水准,可以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三)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行为
5、的研究秦艳龙等5认为,求职者的就业偏好对于求职者的就业有显著的影响,不同的就业偏好因子对求职者就业行业、地域和起薪有不同的影响,并提出加强毕业生求职观念的教育,合理引导学生的就业选择偏好,鼓励学生降低心理预期,到艰苦行业和地区工作。李琦6基于灰色模型,以全国9所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为例,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地域选择进行实证研究,发现高校毕业生赴一线城市就业的比例整体稳定,不同地区毕业生就业聚集趋势的特点不同,工科专业毕业生在这些区域就业比例呈上升趋势;根据灰色模型预测,未来高校一线城市学生就业比例整体平稳。综上所述,大量文献对毕业生就业的研究聚焦在就业政策、就业能力及就业地区选择上,更多关注的是
6、毕业生生源地、高校所在地和就业区域的流动以及我国东部、中部、西部地区或一线城市本科院校的就业成效。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对职业教育的就业问题进行实证研究很有必要。本文基于问卷调查,在分析高职毕业生就业特征和规律的基础上,构建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各因素对高校毕业生就业行为的影响,并尝试给出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的对策和建议。三、研究方法(一)研究对象调查对象选取北京市四所高职院校(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和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的2022届毕业生。每所学校随机发放调查问卷135份,共发放问卷540份,收回问卷520份,问卷回收率为96
7、.29%。剔除重复数据、缺失数据、异常值等进行全面清理后,最终得到有效问卷514份。(二)研究工具及变量设定本研究使用四所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行为数据探究哪些因素影响毕业生的就业行为,以是否已就业或已实习为因变量。通过梳理文献,结合北京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中心编写的2018至2021届北京地区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报告(高职高专院校),筛选出职业声望、职业兴趣、应聘能力、技能证书、工作稳定性等22个影响因素。经深度访谈调研后,将专业知识技能、职业兴趣、应聘能力、技能证书、实习经历、企业性质、薪资待遇和工作地点8类核心因素作为自变量,以生源地、家庭背景为控制变量建立二元Logistics回归模型:Y
8、=F(I,S,F)模型中Y代表学生是否已就业或已实习;I为学生个体变量,如生源;S为家庭背景变量;F为影响毕业生就业的核心因素变量,如企业性质、薪资待遇等。核心变量包括两大类:一类是学生具备的职业能力与兴趣,包括专业知识技能、职业兴趣、应聘能力、技能证书和实习经历;另一类是工作的吸引力,包括企业性质、薪资待遇和工作地点。模型1为放入控制变量后的回归模型,其对数似然值为259.992;将学生具体的专业知识技能、职业兴趣、企业性质影响程度(五个等级:非常大、大、一般、小、较小)加入后,模型2的对数似然值降到241.858,Cox&SnellR2和NagelkerkeR2均有所提升。这说明核心变量的
9、加入使模型拟合更优,有统计学意义。由模型2可知:专业知识技能对毕业生就业有显著正向影响,即毕业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越丰富,越有可能找到工作或者实习单位;实习经历对毕业生就业影响不显著,即实习频次高并不代表实习内容丰富;薪资待遇对毕业生就业有显著负向影响,即如果毕业生认为薪资待遇对自己找工作影响越小,则找到工作的可能性越大,可见“务实型”“不以薪资为最佳衡量标准”的求职态度有利于毕业生找到工作;职业兴趣、应聘能力、技能证书、企业性质和工作地点对毕业生找工作没有显著影响。四、讨论(一)职业兴趣对毕业生就业影响不显著分析职业兴趣是一个人对待工作的态度、工作适应能力,表现为从事某项工作的愿望和兴趣,拥有
10、职业兴趣将增加个人的工作满意度、耿业稳定性和职业成就感。00后大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在家娇生惯养,比较以自我为中心,他们都有各自的个性、性格、兴趣爱好和多元化的课余生活,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和网络文化也逐渐导致他们思想上的多元化7。因此,当代大学生性格差异鲜明,兴趣爱好广泛,这些特点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大学生职业兴趣的产生和建立,职业兴趣将会对大学生职业选择产生一定的影响。职业兴趣对毕业生就业影响不显著,这个结果说明一个问题,即大学生的职业生涯教育欠缺。大学时期是职业生涯教育的关键阶段,大学生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和性格特点,通过课堂学习、校内外实践实习活动,发现自己的职业兴趣,确立自己的职业目标,并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职 院校 毕业生 就业 行为 影响 因素 实证 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1061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