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时报:欧阳修编撰《新五代史》.docx
《学习时报:欧阳修编撰《新五代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习时报:欧阳修编撰《新五代史》.docx(6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欧阳修编撰新五代史欧阳修(1007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江西吉州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年)中进士,后以太子少师致仕,赠太子太师,谥“文忠”。欧阳修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名列“唐宋八大家”和“千古文章四大家”,影响了宋朝一代文风。他在经学、史学、金石学等方面也成就卓著,苏轼称他“事业三朝之望,文章百世之师”。在史学方面,他与宋祁合撰新唐书,独撰新五代史(原名五代史记,以下简称“欧史”)。一个朝代有两部正史,在二十四史中只有唐和五代。与新唐书官修不同,新五代史是唐宋以后唯一的一部私修正史,因而独具特色
2、。缘起与成书:修史鉴今唐末五代,天下纷扰,割据势力迭兴迭废。五代“五十三年之间,易五姓十三君,而亡国被弑者八”。由于战争频仍,导致经济凋敝,民生困苦,社会秩序大乱,用欧阳修的话来说,“于此之时,天下大乱,中国之祸,篡弑相寻”“礼乐崩坏,三纲五常之道绝,而先王之制度文章,扫地而尽于是矣”。关于这一段历史,先是有宋初宰相薛居正(912-981年)监修旧五代史(原名五代史,又称梁唐晋汉周书,以下简称“薛史”)O宋初修五代史,意在探寻治乱之道,正褒贬、资治鉴。修五代史诏云:“唐季以来,兴亡相继,非青编之所纪,使后世以何观?近属乱离,未遑纂集。将使垂楷模于百代,必须正褒贬于一时。”旧五代史开纂于开宝六年
3、(973年)四月,至次年(974年)闰十月书成,历时一年半便成150卷。薛史诞生60余年,欧阳修又独撰新五代史,欧史成书和出版后,薛史的关注度逐渐降低。缘何欧阳修要凭一己之力重修新史?其一,薛史成书时过速且出于众手,其重在拾掇典故旧闻,义理上“垂楷模”“正褒贬”的追求难以完全实现,且当时还存在部分割据政权,北宋统一后,国家政权才逐渐稳定,时人渐渐对仓促成书的薛史不满,建议重修五代史。其二,欧史的诞生源自作者更为明确而迫切的现实关切。欧阳修于景祐元年(1034年)任馆阁校勘,面对北宋政权内忧外患的严峻现实,他曾感慨,“一切苟且,不异五代之时,此甚可叹也”。正是基于这种认识,欧阳修认为旧五代史多有
4、繁猥失实,起不到“垂劝戒、示后世”的作用。为革时弊,他一方面与范仲淹等人积极倡导新政,同时极力推动经学“变古”,试图扭转宋初以来学界的守旧风气,以为政治变革之羽翼。故重修五代史有很强政治功用,是其政治理念的集中体现。欧阳修自景祐年间修撰新五代史,直至其晚年,历时30余载,可谓苦心孤诣、耗尽心血。皇祐五年(1053年),欧阳修在写给友人梅尧臣的信中谈及“整顿了五代史,成七十四卷”。同时又叮嘱友人,“此小简立焚,勿漏史成之语”o欧阳修深知“笔削旧史,褒贬前世”,斯事体大,疏忽不得。他慎之又慎、精益求精,还要再精加考定,才愿意公之于世。欧阳修去世后,宋神宗始诏取其书,后付国子监刻印。欧史一出,就大为
5、流行。北宋亡后,金章宗泰和七年(1207年),下诏“新定学令内削去薛居正五代史,止用欧阳修所撰”。至于南宋,更是独尊欧史。体例与内容:推陈出新虽然欧史的一些内容也取材于薛史,但无论体例还是内容,两史都有较大不同。薛史将五代各朝断代为史,独立成书。各书之中,先本纪后列传。传主死于某朝则列入某朝传中,且不设类传。这样的设计,操作非常方便。五书之后,便是记载割据政权的世袭列传僭伪列传以及外国列传。薛史尊五代为正统,十国为伪朝,意在凸显继承后周的宋代为正统。但从实际历史情况来看,十国与五代并立于世,不分正伪,以立国时间论,十国犹长于五代。且外国列传中的一些内容,也并不恰当,这也是薛史用时短的原因之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五代史 学习 时报 欧阳 编撰 五代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1088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