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鲁氏菌病防治技术设计规范.docx
《布鲁氏菌病防治技术设计规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布鲁氏菌病防治技术设计规范.docx(5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布鲁氏菌病防治技术标准布鲁氏菌病(Brucellosis,也称布氏杆菌病,以下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属细菌引起的人兽共患的常见传染病。我国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为了预防、控制和净化布病,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及有关的法律法规,制定本标准。1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动物布病的诊断、疫情报告、疫情处理、防治措施、控制和净化标准。本标准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一切从事饲养、经营动物和生产、经营动物产品,以及从事动物防疫活动的单位和个人。2诊断2. 1流行特点多种动物和人对布鲁氏菌易感。布鲁氏菌属的6个种和主要易感动物见下表:种主要易感动物羊种布鲁氏菌(BrucellameIitensis羊、牛
2、牛种布鲁氏菌(Brucellaabortus牛、羊猪种布鲁氏菌(BrucellaSUiS)猪绵羊附睾种布鲁氏菌Brucellaovis绵羊犬种布鲁氏菌(BrUCelIacanis犬沙林鼠种布鲁氏菌(Brucella,neotomae)沙林鼠布鲁氏菌是一种细胞内寄生的病原菌,主要侵害动物的淋巴系统和生殖系统。病畜主要通过流产物、精液和乳汁排菌,污染环境。羊、牛、猪的易感性最强。母畜比公畜,成年畜比幼年畜发病多。在母畜中,第一次妊娠母畜发病较多。带菌动物,尤其是病畜的流产胎儿、胎衣是主要传染源。消化道、呼吸道、生殖道是主要的感染途径,也可通过损伤的皮肤、黏膜等感染。常呈地方性流行。人主要通过皮肤、
3、黏膜、消化道和呼吸道感染,尤其以感染羊种布鲁氏菌、牛种布鲁氏菌最为严重。猪种布鲁氏菌感染人较少见,犬种布鲁氏菌感染人罕见,绵羊附睾种布鲁氏菌、沙林鼠种布鲁氏菌基本不感染人。2.2 临床病症潜伏期一般为14180天。最显著病症是怀孕母畜发生流产,流产后可能发生胎衣滞留和子宫内膜炎,从阴道流出污秽不洁、恶臭的分泌物。新发病的畜群流产较多;老疫区畜群发生流产的较少,但发生子宫内膜炎、乳房炎、关节炎、胎衣滞留、久配不孕的较多。公畜往往发生睾丸炎、附睾炎或关节炎。2.3 病理变化主要病变为生殖器官的炎性坏死,脾、淋巴结、肝、肾等器官形成特征性肉芽肿布病结节)。有的可见关节炎。胎儿主要呈败血症病变,浆膜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布鲁氏菌 防治 技术设计 规范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1113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