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城区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docx
《薛城区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薛城区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docx(40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薛城区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征求意见稿)薛城区自然资源局目录1、总则51.1 编制目的51.2 编制依据51.3 适应范围51.4 工作原则61.5 风险辨识评估61.6 事故分级81.7 应急预案体系92、组织体系及职责任务92.1 应急防治指挥部92.2 指挥部办公室102.3 成员单位职责122.4 现场指挥部162.5 人员替代203、监测预警203.1 监测203.2 预测213.3 预警213.3.1 预警分级223.3.2 预警发布223.3.3 预警响应223.3.4 预警变更与解除244.信息报告244.1 报告责任主体244.2 报送时限和程序254.3 报送内容255、应
2、急响应265.1 先期处置265.3 指挥与协调285.4 处置措施295.4.1 抢险救灾315.4.2 应急调查、监测和治理325.4.3 医疗救护和卫生防疫325.4.4 治安、交通和通讯335.4.5 基本生活保障和应急资金保障335.5 扩大响应345.6 应急联动345.7 区域合作345.8 社会动员345.9 应急结束356、善后处置356.1 抚恤和补偿356.2 恢复重建356.3 社会救助356.4 保险366.5 总结评估367、应急保障367.1 队伍保障367.1.1 应急队伍建设367.1.2 应急队伍调动377.2 资金保障377.3 物资保障377.4 通信保
3、障387.5 交通保障387.6 治安保障387.7 卫生防疫保障397.8 后勤保障397.9.1 地质灾害应急防治专家组397.9.2 地质灾害应急防治科学研究407.10应急避难场所保障408 .宣传教育、培训和演练408.1 宣传教育和培训408.2 应急预案演练409 .责任与奖励4110 .附则4110.1 名词解释4110.2 预案管理和更新4210.3 预案解释和实施42薛城区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征求意见稿)1、总则1.1 编制目的为提高我区对突发地质灾害应急反应能力,保证突发地质灾害防治应急工作高效有序进行,避免或最大限度地减轻灾害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的损失,维护人民生命财产
4、安全和社会稳定。1.2 编制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决定(国发(2011)20号)、国家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办发20131101号)、山东省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鲁政办发(2009)56号)、山东省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鲁政办字(2015)112号)和枣庄市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薛城区突发事件总体预案,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预案。1.3 适应范围本预案适用于薛城辖区内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一般突发地质灾害的抢险救灾、临灾应急
5、处置工作和我区发生较大、大型、特大型地质灾害的前期应急处置工作。凡涉及跨薛城区行政区域,或超出区政府处置能力,或需要由国务院,省、市政府负责处置的较大、大型、特大型地质灾害的应对工作,依据国家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和山东省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的规定处置。1.4 工作原则预防为主,以人为本。建立健全群测群防机制,最大程度地减少突发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把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作为应急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统一领导、分工负责。在各级党委、政府统一领导下,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共同做好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防治工作。分级管理,属地为主。建立健全按灾害级别分级管理、条块结合、以地方人民政府为主的管理体
6、制。1.5 风险辨识评估全区地质灾害类型主要有崩塌、煤炭地塌陷、滑坡、泥石流等。这些地质灾害隐患点形成因素主要有两种: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自然因素主要为表部的残坡积土以砂性土为主,在降雨条件下地表水容易下渗,易造成滑坡地质灾害隐患;部分地区花岗岩表面风化强烈,节理裂隙发育,在斜坡坡度较大的条件下,形成不稳定结构面,在降雨地震等因素下易造成崩塌地质灾害隐患;受地形控制形成的沟谷,如果表面散落物较多加之汇水面较大,在强降雨条件下易形成泥石流地质灾害隐患。这些地质灾害的易发区主要集中在大珠山、小珠山、铁锹山等丘陵山区。人为因素主要为不合理的人类工程活动,如开挖坡脚、坡体上部堆载、爆破、水库蓄(泄)水
7、、煤矿和矿山开采等,均能导致滑坡和崩塌地质灾害隐患。这些地质灾害的易发区主要集中在人类活动的丘陵地区和煤炭开采区。地质灾害易发时间为:(1)降雨过程中或稍滞后;(2)强烈地震或余震过程中;(3)开挖坡脚过程中或滞后一段时间;(4)水库蓄水初期及河流洪峰期;(5)强烈的机械震动及大爆破后;(6)每年的冻融期。除上述时间外,地质灾害多发生在每年的6至9月,其次为2至3月。全区地质灾害点主要有8处,分别为沙沟镇北常村东北崩塌、沙沟镇楼沃村南道路两侧崩塌、沙沟镇岩湖村北崩塌、陶庄镇种庄村佛光山法云寺崩塌区、原陶庄镇小武穴村215煤矿采空塌陷区、原陶庄煤矿齐湖村采空塌陷区、原夏庄煤矿庞庄采空塌陷区、原甘
8、霖煤矿东邹坞村采空塌陷区。1.6 事故分级按照突发地质灾害危害程度和规模大小,由低到高分为一般(IV级)、较大(I级)、重大(级)和特别重大(I级)4个级别。1.6.1 一般地质灾害(IV级)受灾害威胁,需搬迁转移IOO人以下,或可能造成500万元以下经济损失的地质灾害险情;因灾死亡3人以下,或因灾造成1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地质灾害灾情。162较大地质灾害(I级)受灾害威胁,需搬迁转移100人以上500人以下,或可能造成5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经济损失的地质灾害险情;因灾死亡3人以上10人以下,或因灾造成100万元以上5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地质灾害灾情。163重大地质灾害(I
9、I级)受灾害威胁,需搬迁转移500人以上IOOO人以下,或可能造成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经济损失的地质灾害险情;因灾死亡10人以上30人以下,或因灾造成500万元以上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地质灾害灾情。164特别重大地质灾害(I级)受灾害威胁,需搬迁转移IoOO人以上,或可能造成1亿元以上经济损失的地质灾害险情;因灾死亡30人以上,或因灾造成K)(X)万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地质灾害灾情。1.7 应急预案体系本区的地质灾害应急预案体系主要由区级专项、部门与单位总体、专项以及预案支撑性文件(工作手册、现场行动方案)等构成。2、组织体系及职责任务2.1 应急防治指挥部区政府成立地质灾害应
10、急指挥部(以下简称指挥部),主要负责中、小型地质灾害应急防治工作指挥和部署。区政府分管副区长为总指挥。区自然资源局局长、区应急管理局局长为副总指挥。成员单位:区委宣传部、区台办、区民族宗教办、区人武部、区发展和改革局、区工信局、区教体局、区民政局、区财政局、区住建局、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区自然资源局、区交通运输局、区城乡水务局、区商促局、区卫健局、区审计局、区应急管理局、区文旅局、区市监局、区金融办、薛城公安分局、市生态环境局薛城分局、区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区畜牧中心、薛城气象局、区消防救援大队、各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分管领导。指挥部的主要职责:(1)贯彻落实薛城区突发地质灾害应对法律法规,研究解
11、决突发地质灾害的重大问题及重要事项;(2)负责定期不定期地组织开展突发地质灾害风险评估工作;(3)组织、协调和指挥突发地质灾害的应对工作;(4)组织指挥一般突发地质灾害的处置,负责较大及以上突发地质灾害的先期处置及协同处置,必要时请求上级政府业务部门给予支持;(5)对于地质灾害中的敏感的、可能有次生或衍生危害性的突发事件或预警信息,加强监测预警,组织专家会商研判,按有关规定做好信息报告、发布和应急响应,必要时提升响应级别;(6)负责区地质专项指挥部所属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应急物资的储备管理、应急管理宣教培训等工作;(7)根据突发地质灾害实际情况和发展趋势,决定启动、终止区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的应
12、急响应,负责组建现场指挥部,制定现场处置方案;(8)指导协调各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做好突发地质灾害的应对处置工作;(9)承担区政府应急办交办的其它任务。2.2 指挥部办公室区地质灾害指挥部办公室设在区自然资源局。区自然资源局主要负责人兼任办公室主任,区自然资源局分管负责人任副主任,24小时值班电话。区地质灾害指挥部办公室的主要职责:(1)负责组织落实区地质专项指挥部决定;(2)组织、协调区地质指挥部成员单位按照预案和职责开展突发地质灾害应对工作;(3)依据风险评估结果负责应急预案的编制、修订、演练与评估;(4)建立突发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信息收集制度,统一接收、处理、统计和分析突发地质灾害信息,
13、及时核实与研判信息,依法依规进行信息报告;(5)负责组织突发地质灾害的信息发布、舆情应对等工作;(6)负责地质灾害指挥部专家组的日常管理和联系工作;(7)负责督促、检查、指导地质灾害指挥部所属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应急物资的储备管理、应急管理宣教培训等工作;(8)负责与市级主管部门的联系和沟通,指导、协调各镇政府(街道办事处)、部门(单位)做好突发地质灾害的应对工作。存在突发地质灾害险情灾情可能的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建立相应工作体制和机制。其工作机构及职责,可参照本预案,结合实际予以确定。2.3 成员单位职责区委宣传部:按照区地质灾害指挥部的部署和确定的意见,负责做好地质灾害及处置情况新闻发布
14、和舆论引导工作的组织协调。区台办:负责协助做好涉台地质灾害事件的处置工作,协助做好涉台民众、企业安抚善后问题。薛城区民族宗教事务办公室:负责协助做好涉及少数民族群众地质灾害事件的处置工作,协助做好涉少数民族群众安抚善后等问题。区人武部:负责协调调动民兵预备役参与抢险救援。区发展和改革局:负责重大救灾项目的协调安排和监督管理;协调区供电部组织恢复被破坏的供电设施和电力调度通信系统、及时架设地质灾害防治抢险供电应急线路提供移动成套发电设备,保证抗灾抢险的电力供应,做好电力保障工作。区工信局:协调通信运营商做好通信应急保障。区教体局:负责组织修复受损毁校舍,应急调配教学资源,妥善解决灾区学生的就学问
15、题,同时协助做好受伤师生的安抚事后问题。区民政局:负责按照部门职责,牵头做好地质灾害相关救助工作,加强对救灾款物分配、发放和接受捐赠等工作的指导和监管工作。区财政局:负责应急防治与救灾补助资金的筹集和落实;做好应急防治与救灾补助资金的分配及使用的指导、监督和管理工作。区住建局:参与因在建工程施工引发的地质灾害的应急处置工作,负责在建房屋和市政工程灾时的应急处置工作,组织建筑业有关救援队伍、提供大型机械等设备参与救援;同时,参与涉及人防工程地质灾害事件的处置,并组织结建防空地下室隶属单位对防空设施损毁情况进行评估、维护、维修工作,保护供气、供热等生命线设施免遭损毁;组织抢修受损毁的供气、供热等设
16、施,保障正常运行。区综合行政执法局:组织抢修受损毁的防汛、排水等设施,保障正常运行;保护市政设施,保障正常运行。区自然资源局:负责提供地质灾害发生实况、地质灾害的监测等相关资料信息;负责指挥部办公室的日常工作;组织技术力量进行地质灾害应急调查和监测,预测灾害发展趋势,提出应急防治与救灾措施建议;组织专业技术和施工队伍,实施必要的应急治理工程,减缓和排除险情灾情进一步发展,同时,根据灾害发展情况,提出划定抢险救灾特别管制区的建议,上报区地质专项指挥部。区交通运输局:负责组织车辆,做好抢险救灾人员、物资以及需转移灾民的紧急运输工作;协调道路运输企业做好交通运输保障工作;抢修恢复被损坏的县乡道路桥梁
17、的工作。区城乡水务局:负责组织因地质灾害损坏或受地质灾害威胁的水库、堤防水利设施的修复加固;做好水土保持和控制水土流失;组织抢修受损毁的供水设施,保障正常运行。区商促局:负责协助做好涉外地质灾害事件的处置工作,协助做好商贸领域群众、场所人员的安抚善后等问题。区卫健局:负责组织开展医疗救治工作,做好相关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监督工作,预防和有效控制传染病的爆发流行。区审计局:负责救灾资金和物资的审计监督。区应急管理局:负责指导所监管领域内因突发地质灾害引发次生灾害的安全生产工作,减少或消除次生灾害的发生和蔓延;监督、指导和协调抢险救灾的安全生产工作;负责提供地震相关资料,组织专业救援队伍,调集技术装
18、备对地震引发的地质灾害进行抢险救援工作。区文旅局:负责督导国家A级旅游景区做好景区内旅游服务设施的保护和排险工作;负责协调A级旅游景区组织景区内地质灾害危险场所游客的疏导和管理工作。区市场监管局:负责组织协调有关单位开展灾区药品的检查和监测。区金融办:负责协调保险监管部门督促各保险企业及时做好突发地质灾害的保险理赔服务工作。薛城公安分局:负责治安保卫和社会秩序维持工作;协助灾区政府做好群众疏散撤离和转移工作;依法打击蓄意扩大、恶意传播地质灾害险情等违法犯罪活动;指导救灾物资主管单位、灾区人员以及政府机关等重要部门和单位做好安全防范工作,最大限度确保人员、财产安全;负责事件现场区域周边道路的交通
19、管制工作,确保运送伤员和救灾人员、物资、装备的车辆优先通行;负责核查、验证已死亡人员身份等工作。区环保分局:负责因地质灾害引发的环境污染监测,提出控制、消除环境污染的建议,配合有关部门实施应急处置。区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负责灾区粮食的紧急供应、调配和管理。区畜牧中心:负责组织灾区动物疫病的预防、控制和扑灭工作,加强动物疫情的监测,切实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和控制动物疫病的爆发流行。薛城气象局:负责提供地质灾害预警预报所需的气象资料信息,对灾区的气象条件进行实时监测预报;参与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会商和等级预报发布。区消防救援大队:负责组织救援队伍赶赴灾区,利用其装备优势抢救被压埋人员;对已经发生或可能
20、引发的其它地质次生灾害进行抢险和隐患消除。事发镇街:负责本辖区地质灾害应急处置工作,上报灾情险情,组织开展先期救援工作,转移受威胁群众,并为其他部门、单位抢险救灾工作提供后勤保障。其他职责:本预案中未规定地质灾害事故应急救援职责的其他成员单位,在应急状态下根据区指挥部的协调指挥,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履行相关职能。2.4 现场指挥部现场指挥部及应急工作组:现场救援指挥以属地为主。按应急响应级别和职责,成立以指挥部为主,有关单位、应急专家、事发地镇(街)参加的现场救援指挥部,指挥现场救援等相关工作。涉及多个领域,发生或可能发生较大以上或其他需要救援的地质灾害事故,由指挥部根据应急救援需要在事发地设立现
21、场指挥部,组织做好抢险救援、医疗救助、人员疏散、现场警戒、交通管制、善后安抚、新闻发布、环境监测等各项工作;设立相关应急工作组,按照职责分工开展应急处置工作;指挥部根据事故严重程度、工作开展情况,组织、协调和指导地质灾害区级层面的应急处置工作,并按照本预案中规定的分级响应启动条件,采取相应的响应措施,必要时可对指挥层级进行调整。现场指挥部总指挥由指挥部任命,根据工作实际需要,可临时设置综合协调组、技术指导、事故抢险、治安管理、医疗救护、物资保障、善后处理、宣传报导、事故调查、环境监测等工作组,作为现场指挥部应急办事机构。各应急工作组组长由现场指挥部总指挥任命,现场指挥部是地质灾害事故现场的最高
22、指挥机构,参加前方应急处置的单位和个人均应服从现场指挥部统一指挥。综合协调组:由区自然资源局牵头,抽调有关部门工作人员组成。负责综合协调、督导检查、会议组织、会议纪要、信息简报、综合文字,资料收集归档,处置信息调度、汇总、上报,与上级工作组的协调联络等工作。事故抢险组:区应急管理局牵头,消防队伍、专职救援队伍、事故发生地镇街政府、事故单位参加,负责现场抢险、搜救人员、抢修设施、供电供水、畅通信息、消除险情等工作。消防队伍、专职救援队伍、事故发生地镇街政府、事故单位参加,主要职责是准确判断事故性质,根据事故性质迅速研究制定抢险救援实施方案和防止抢险救援过程中事故扩大的措施;负责现场抢险、搜救人员
23、、抢修设施、畅通信息、消除险情等工作;根据抢险救援过程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修改方案及措施;准确及时向事故抢险救援指挥部汇报进展情况;调集并组织灾害救护及有关人员进行事故抢救工作。技术指导组:区自然资源局牵头,地质专家、应急管理专家、环保、气象、事故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结合本预案和相关应急预案,负责灾情分析监控、现场抢险技术方案的制定和抢险救援中的技术指导等工作。主要职责是为应急管理提供决策建议;参加事故的应急处置工作,为应急抢险工作提供技术咨询、指导,提高决策的科学和抢险效率。治安管理组:公安部门牵头,负责现场警戒、维护秩序、交通管制、疏导交通、疏散群众及伤亡人员身份确认等工作。主要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城区 突发 地质灾害 应急 预案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112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