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书话与当代文学史料-ContemporaryRemarkingofBooksandHistoricalDataforContemporaryLiterature.docx
《当代书话与当代文学史料-ContemporaryRemarkingofBooksandHistoricalDataforContemporaryLiterature.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当代书话与当代文学史料-ContemporaryRemarkingofBooksandHistoricalDataforContemporaryLiterature.docx(16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当代书话与当代文学史料ContemporaryRemarkingofBooksandHistoricalDataforContemporary1.iterature作者:何怡洁/吴秀明作者简介:何怡洁,西湖电子集团公司,浙江杭州310012;吴秀明,浙江大学中文系,浙江杭州310027何怡洁(1987-),女,浙江海宁人,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硕士,现任职于西湖电子集团公司;吴秀明(1952-),男,浙江温岭人,浙江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原文出处: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海口)2016年第20161期第7-13页内容提要:作为相对边缘的一种史料形
2、态,当代书话主要围绕着“书”而展开,即所谓的“话”书,体现了鲜明的写实性和札记体的特点。20世纪90年代,当代书话虽然呈现出颇为活跃的景象,但相比于古籍书话、现代文学书话,它的滞后是显见的。当代书话尽管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但从形态上看,主要分为编辑手记、文坛掌故等几种类型。它的存在,为我们了解时代背景和文坛现状,触摸和把握书里书外的复杂微妙关联,深化和细化文学研究,提供了别的史料所无法取代的重要依据。ASarelativelymarginalformofhistoricaldata,contemporaryremarkingofbooksiscenteredroundbooks”,i.e.th
3、eso-calledremarkingonbooks-anembodimentofthedistinctivefeaturesofrealismandnotetaking.Inthe1990s,contemporaryremarkingofbooks,asitmightappearratheractive,wasobviouslybackwardcomparedwiththeremarkingonancientbooksandthatonmodernliterature.Despiteitsrichcontentsandvariedpatterns,contemporaryremarkingo
4、fbookscanbedividedintosuchcategoriesaseditors,messagesandliteraryanecdotessofarasitsformisconcerned.Theexistenceofcontemporaryremarkingofbookshasprovidedreaderswithimportantandirreplaceablebasisforunderstandingtheepochalbackgroundandthestatusquooftheliteraryworld,forsensingandgraspingthecomplexandsu
5、btlerelationshipbetweenbookcontentsandthosebeyond,aswellasfordeepeningandelaboratingtheliterarystudies.期刊名称: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复印期号:20印年06期关键词:当代书话/编辑手记/文坛掌故/独特意义/COntCmPOraryremarkingOfbooks/editoes/。SSagCS/literaryanecdotes/UniqUCSignifiCanCC标题注释: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中国当代文学文献史料问题研究”(批准号:IoAZWo05)中图分类号:1206.7文献
6、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5310(2016)-01-0007-07作为相对边缘的一种史料形态,书话也许难以在当代文学史料领域占据主流或中心地位,但它无疑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并潜在地影响着当代文学研究及其文学史写作。因此近年来受到学界的重视,并推出了一些成果。本文拟对此进行一番粗略的归纳和梳理,为当代文学研究的学术化、历史化,尤其是当代文学史料学”的建构,提供别的史料所无法取代的重要支撑。在进入具分析之前,首先有必要对书话概念作一番界定。所谓书话,就是话书。凡是以谈书为主,兼及书里书外人事掌故,或表达由书所引发的所思所感等随笔札记类文章,一般都可称之为书话。对于书话这种文体,被称
7、为现代书话之父”的唐强曾表示:我写书话,继承了中国传统藏书家题跋一类的文体,我是从这个基础上开始动笔的。中国古代有以评论为主的诗话、词话、曲话,也有以文献为主专谈藏家与版本的,如书林清话。书话综合了上面这些特点由此可见,现代书话是在古代藏书题跋与诗话、词话、曲话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中国文学史上,谈书类的文字古已有之,但以“书话”为名,则始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1945年,唐强在万象文汇报文艺复兴等报刊杂志上连载关于新文学书籍的书话。这些书话,有版本的知识,有相关的人事掌故,有扼要的评论,有时还将收藏经过或与作者的往来等一类抒情叙事文字夹杂其中,既承续了古代藏书题跋重资料和校勘的特点,同时又强调
8、书话的文学因素,使该文体从枯燥的版本目录校勘中解放出来,搭上现代散文的快车。书话文体至唐强而臻于成熟,他的书话可堪称是学术性与文学性并举的典范之作,对此后该类文体的写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20世纪八九十年代,书话写作开始升温,创作和出版都呈现了一片颇为活跃的景象,各种文集和丛书纷纷出版,如唐强的晦庵书话,倪墨炎的现代文坛偶拾,姜德明的余时书话,姜德明主编的现代书话丛书16种,以陈平原、陈子善等当代中青年学者的论书文字为主的今人书话系列12种,钟敬文主编的书话文丛6辑等等。新世纪以后,还不断有书话类图书出版,如六朝松随笔文库12种等。读书类报刊杂志也是书话的重要阵地,如读书万象文汇读书周报中华读书
9、报世纪书窗等等,有的还开辟了”书话专栏”。报纸副刊的有文汇报的“笔会、新民晚报的“夜光杯”、中国青年报的“开卷”等。在这些副刊中,也时有书话妙文出现。总体上讲,当代书话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是当代文学史料的一种特殊形态,一种重要的存在。目前学界对书话的态度,包括概念的界定都比较宽泛,更多强调它在众多史料中的独特性,强调它自身作多元不同的探索。如陈子善指出:现代书话既由传统的藏书题跋和读书札记生发衍变而来,谈版本源流,谈装帧设计,谈书的作用,谈书的主人,谈围绕书的掌故事略,谈由书引起的种种感悟与联想。恐怕是必不可少的当然,书里书外,书人书事,触处皆是文章,书话最是自由活泼,可长可短的,书话作者不必
10、囿于成规,大可各行其是,各擅所长,生动的阐发一点学理,尖锐的针硬若干时弊,也未尝不可,只管有血有肉,见性见情,就应该肯定与鼓励.但在讲书话多元性的同时,对其文体属性还是有必要强调的,否则就会因过于宽泛而淹没于混沌。这里所说的文体属性,主要有二:一是书话的写实性特征,这是它与纯粹作理论分析的书评最主要的区别。姜德明曾特别指出:书话不是书评,即不是对一本书作理论性的全面介绍、分析和批评。书话不能代替书评.”这是很有道理的。书评重在评,要求对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进行全面的分析、判断,有较强的理性化色彩;书话偏重于述,它讲述书人书事、里外掌故与阅读经历等,对于事实的叙述重于理性批评,即使有评论,也是在记
11、叙中带出,具有较强的写实性。二是书话的札记体特征,它继承了古人读书札记的著述体例,注重史料的记录和分析整理,为相关研究作史料积累。对于书话,唐强曾表示:我目前还是着眼在书的本身上,偏重知识,因此材料的记录多于内容的评论,掌故的追忆多于作品的介绍。可见唐强是很注重写实性和札记体特性的。而这两大特性,也是决定书话具有文献史料价值的重要依据,说明书话有别于一般的理论著述,它是兼具学术性与文学性的一种双重属性”的文体。这一点,我们应该给予明晰的定位。从文体源流与实践角度来看,书话写作虽然不拘一格:它既可作文献资料、事实掌故的考证和记录,也可针对书籍进行分析和评论;但不管怎样,无论如何,它都应该遵奉论从
12、史出的表述方式,注重对事实的爬梳和还原。这是当代书话总体的风貌,由此也铸就了当代书话的基本学术品格。它与新时期以来学界盛行并占主导地位的以论代史、以论带史,或者以理性分析和批评阐释见长的书评的思维理路,是很不相同的,可以看作是中国传统学术在当代的一种特殊存在和特殊表现一正是这个意义上,我们认为李庆西收入书话集人间书话中的世相混沌说风情一林斤澜(矮凳桥风情阅读笔记古老大地的沉默李锐(厚土)阅读笔记现代悲剧是怎么发生的序李杭育最后一个渔佬儿等作,与其说是书话,不如说是书评或论文更像。因为它基本不涉及材料、史实的叙述,而是更多在作审美的、理性的阐释。书话与书评各自有不同的职能,各司其职、各擅所长才是
13、常态的发展之道。事实上,书话这种“写实与札记、或曰实证与阐释相结合的特点,恰恰是当下学术研究中所欠缺的,它与当代文学历史化及其史料学的建设是相一致的。尽管当代书话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相比于古籍书话、现代文学书话,不必讳言,它的滞后是显见的。不仅单篇作品的数量不多,而且专门的著作和文集也比较少见,这从各种书话类文集、丛书的收录数量和比例上就可以看出来。再者,古籍书话、现代文学书话名家辈出,如黄裳、阿英、郑振铎等在古籍书话写作方面卓有实绩,现代文学书话方面亦是名家济济,唐修、姜德明、倪墨炎、胡从经以及陈子善、龚明德等,可开出颇长的一份名单。而在当代文学领域,这样专门针对当代书刊进行书话写作的作家或
14、学者似乎不是很多,在一般的情况下,他们基本都是在各自专门著述和闲暇之余,用读书随笔、序跋札记等形式进行书写,常常散见于各种报刊杂志上。另外,从理论的角度来看,当代书话也存在诸多问题,包括对书话的概念和文体特征等认识都还存在较多的争议。有人提出过“狭义书话和广义书话”的区分,狭义即唐强一类的写法,广义则凡与书有关的皆可称为书话,也有人笼统地使用过书话类的说法。到目前为止,人们对书话的理解仍各有不同,在理论和实践上,既无统一的定义,写法上也各行其是。书话的形式也许还要经过一段较长的时间的发展和探索,才能更臻完美,认识统一。凡是这些,都不可能不对书话及其史料整理和研究带来一定的影响。本文所说的书话,
15、大抵接近唐援这类的写法,但在参考前人书话范式的基础上,也结合了该类文体发展的新情况,所以选取标准还是相对宽泛的,有弹性的。如果有争议,也就权当将其看作是书话走向多样活泼,并与当代文学更紧密结合所做的一次探索吧。以上,是对当代书话的概念内涵及其历史发展与现实状态的初步梳理。接下来,拟按类型对书话及其史料进行具体的分析。-编辑手记书话写作都是与“书有着密切关系的群体:如藏书家,爱书如命,收藏成癖;如作家学者,终身以读书著书为业;还有一类就是编辑出版人士,他们以选题、组稿、审稿、编辑、出版为要务,是文学生产流程中的重要一环,其留下的谈论书籍编辑出版活动的文章,自然都成了很好的书话。在现当代文学出版史
16、上,现代的文学编辑、出版人士对此早有实践,较有影响的如赵家璧的编辑忆旧、赵景深的文坛IZ旧等,他们主要谈及自己参与主持的新文学出版活动始末及与新文学家的交往。当代文学领域,如韦君宜的老编辑手记、何启治的文学编辑四十年、黄伊的编辑的故事以及陈思和、虞静主编的艺海双桨名作家与名编辑等,他们主要讲述有关当代文学作品的发掘、编审与出版经过;有的虽然没有明确而有意识地将其作为书话来写(他们总是喜欢并习惯性地称其称为编辑手记),但无书话之名却有书话之实。编辑作为文学作品面世过程的亲历者,他最了解作家在写作和出版过程中的艰难曲折、甘苦得失。而在目前的当代文学研究及文学史编写机制中,他们的作用往往是被贬抑的,
17、有关的“声音也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因此,这在无形之中就遮蔽了很多文学原生态的东西,尤其是文学流程的真实本相。它使我们往往只看到作品出版面世后如天鹅般光彩照人的一面,而无法了解他们作为丑小鸭时所经历的风雨坎坷及成长蜕变。例如,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张炜的名作诞生记:(将军吟)、芙蓉镇一文,就为我们提供了芙蓉镇面世前经历蜕变成形的宝贵的第一手史料。芙蓉镇是首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在海内外享有较大的声誉。而1980年,当尚未出名的古华拿着自己的长篇小说贸然来找人文社的编辑时,该作还是一部未杀青稿。初稿非常不成熟,作者准备写四大章,但最后一大章还没有写。他设想塑造的一个主要人物运动根子王秋赦还没有出现,其
18、他人物性格也不完整,情节没理顺。然而,这块粗糙的毛坯却已闪烁出光亮,让我依稀看到它成为精品的模样。凭着这种将毛坯打磨成精品的意识,作为责编的张炜介入了芙蓉镇的后续写作过程,与留在人文社改稿的古华就作品的人物关系、情节结构、细节描写等进行了具体研究,交换意见。我还做了文字修改工作,每当他写好一章,便送给我看。我动手改一章,然后交给他抄清。这种流水程序,直至书稿全部完成。我一心想把古华的书稿搞成个精品,便很认真地对待,大刀阔斧地改。当然,我不只是删减,而更重要的是润色,例如:增添右派秦书田的内心矛盾和行为活动的描写,表明他是清醒的,他的癫是装出来,其实质是对命运的抗争,只不过将这抗争谐戏嘲弄化罢了
19、。这样强调秦书田作为知识分子的思想深刻性,使人物更具有典型性。古华在改稿过程中提出要追加一个特色人物:运动根子王秋赦,并大致讲了其情况。在文革期间,我被下放到农村,和生产队的农民生活、劳动几年,对现实中类似王秋赦这样流氓无产者、阿Q式的人物有些了解,便大力支持古华的想法,和他一起讨论研究,进一步丰满其人物形象。书的初稿就是在这样的密切合作中完成的。连书名也做了调整,书稿原名遥远的山镇,后来古华改为芙蓉姐。当代主编秦兆阳终审时才定为芙蓉镇。由于中国当代文学出版制度的特殊性,编辑不仅要对作家原稿进行文字和技巧的修饰,作为政策机制、读者与作家之间的中介,特别是作为现实文化生态最敏锐的感知者,他们往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代书 当代文学 史料 ContemporaryRemarkingofBooksandHistoricalDataforContemporaryLiterature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1125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