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美学和艺术学理论研究的几个问题-——访美学家叶朗.docx
《当前美学和艺术学理论研究的几个问题-——访美学家叶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当前美学和艺术学理论研究的几个问题-——访美学家叶朗.docx(21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当前美学和艺术学理论研究的几个问题访美学家叶朗SeveralIssuesFacingtheCurrentAestheticsandArtTheoryStudiesiAnInterviewWithAestheticianYeLang作者:顾春芳作者简介;顾春芳,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原文出处:中国文艺评论(京)2018年第20184期第122T35页期刊名称:艺术学理论复印期号:2018年04期标题注释:【基金项目】本文为2015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人文学导论(课题立项号为15ZDB021)阶段成果。叶朗简介:叶朗,北京大学哲学社会科学资深教授、北京大学博雅讲座教授。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主任委员。
2、196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86年9月起任教授。曾同时担任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艺术学系三个系的系主任。后担任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兼任教育部哲学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哲学学科评议组召集人,北京市社科联副主席,北京市哲学会会长。九届、十届全国政协常委。1990年获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2001年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现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名誉院长,北京大学美学与美育研究中心名誉主任,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主要著作:美在意象(美学原理)、中国美学史大纲、中国小说美学、意象照亮人生、胸中之竹、欲罢不能等。主要编著和合著:现代美学体
3、系(主编)、中国历代美学文库(总主编)、中国美学通史(主编)、中国艺术批评通史(主编)、中国文化读本(合著)、文章选读(选编)。美学和艺术学的核心区域要有中国的东西顾春芳(以下简称顾):现在学界都关注到一个重要问题,那就是美学和艺术学的理论应该有中国特色,要有中国的立场,要发出中国的声音,要做到这一点,关键在哪里?叶朗(以下简称叶):这个问题,是从美学和艺术学的学科性质及学科历史提出来的。美学和艺术学是人文学科,人文学科的研究对象是人的“生活世界,这个“生活世界,是一个有意义和价值的世界。因此,人文学科的研究对象是人的意义世界和价值世界,和每个民族的文化传统有紧密的联系。中国学者研究美学和艺术
4、学,立足点应该是中国文化。但是这个问题始终没有很好解决。近代以来,我们的美学理论许多都是从西方引进的,比如梁启超、王国维等人的美学理论,概念、范畴都是从西方引进的。上世纪60年代,周扬曾提出我们的文艺理论、美学理论应该有中国的特色,当时虽然提出了这个要求,但实际上并没有做到,仅仅是在讲到西方某个理论观点的时候,引用几句中国人的话,譬如引用刘勰文心雕龙里的话,表明这个观点中国人也有,这样的理论还不能说它呈现出了真正的中国特色。到了上世纪80年代、90年代,我们国内出版的美学和艺术学理论方面的专著和教材,比较多地吸收了西方的东西,但在整体上显得碎片化,缺乏内在的血脉贯通,主要还是它的理论核心依然没
5、有中国的东西。这再一次给我们提出一个问题,就是我们的美学和艺术学基本理论在吸收和融合西方学术成果的同时,如何体现中国精神和中国特色,如何体现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这是美学和艺术学理论学科建设的一个重要问题。我的思考是,我们的美学、艺术学基本理论要想体现中国眼光、中国立场、中国精神、中国特色,最重要的是要求我们在美学、艺术学理论的核心区域要有新的理论创造,要从大量的历史资料中提炼出具有强大包孕性的概念和命题,形成一个稳定的理论核心。这就是说,仅仅有中国的材料还不是中国色彩、中国精神,仅仅引用中国的例子或中国人的话还不是中国色彩、中国精神,必须理论核心要有中国的东西。这个理论核
6、心是中国精神、中国眼光的结晶。这又要求我们回到中国传统美学和艺术学理论,对中国传统的美学和艺术学理论进行深入的、系统的研究,在此基础上实现创造性的转化。据我的体会,中国传统的美学和艺术学,它们的理论品格,最重要的一点,就在于十分重视精神的层面,十分重视心灵的作用。唐代思想家柳宗元说:美不自美,因人而彰。“宗白华先生说:一切美的光是来自心灵的源泉:没有心灵的映射,是无所谓美的。在中国美学中,心”是照亮美的光之源,就是唐代画家张璟说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正是在这个空灵的心上,宇宙万化如其本然地得到显现和照亮。中国美学的这个观念,在理论上最大的特点是重视心灵的创造作用,重视精神的价值和精神的追求。
7、这个理论,在历史上至少产生了两方面的重要影响:一个影响是引导人们特别重视艺术活动与人生的紧密联系,特别重视心灵的创造和精神的内涵。一个影响是引导人们去追求心灵境界的提升,使自己有一种光风霁月般的胸襟和气象,从而去照亮一个更有意义、更有价值和更有情趣的人生。认识中国传统美学和艺术学的这种理论品格,对于我们在美学和艺术学理论的核心区域进行新的理论创造,对于我们在美学和艺术学理论中构建带有中国色彩的理论内核,可能有某种指引的作用。这就是说,在美匏口艺术学理论的理论核心区要有新的创造,要有中国的东西。这是美学艺术学理论的最基础的理论问题,也是最前沿的理论问题。所以,我一再说,对美野口艺术学理论来讲,最
8、基础的就是最前沿的。美在意象”的理论框架是使美学理论内核带有中国色彩的尝试顾: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您构建的“美在意象”的框架,是不是在美学基本理论核心区域提炼中国特色的概念和范畴的一种尝试?叶:是的。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在整理和研究中国传统美学的同时,一直思考美学基本理论的核心区域如何体现中国精神、中国特色的问题,逐渐形成了一个以美在意象为核心的理论框架。在1985年出版的中国美学史大纲中,我第一次把“意象”作为阐述中国美学史的核心概念,突出了情感与形式的融合:美感和艺术中的情感总是被形式所照亮,而美的形式也总是呈现着人的心灵深处的情感。1988年,我带领一批研究生集体撰写了一部现代美学体
9、系,这部书立足于中国古典美学,同时吸收20世纪西方美学的成果,初步确立了一个以“意象和感兴为核心概念的美学理论体系。这部书提出了对现代美学体系”的现代”的理解,现代”是一个全球的概念,必须把东方美学和西方美学融合起来,所以中国学者可以对建设现代美学体系作出自己的贡献。在2009年出版的美在意象(黑白插图本名为美学原理)中,我对美在意象”的美学理论框架作了比较清晰和比较全面的论述。这个理论框架,有三个核心概念:意象、感兴、人生境界。第一个概念是意象”。美在意象审视西方20世纪以来以海德格尔等人为代表的哲学思维模式与美学研究的转向,从对美的本质的思考转向对审美活动的研究,同时,又通过对20世纪50
10、年代以来中国美学研究的反思,特别是审视长期以来美学界主客二分认识论模式所带来的理论缺陷,将意象”作为美的本体范畴提出,将意象的生成作为审美活动的根本。意象既是美的本体规定,又是对美感活动的本体规定。在审美活动中,美和美感是同一的,它的核心就是意象的生成。由美在意象这一核心命题出发,这本书讨论了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等诸多问题,认为它们虽分属不同的审美领域,但本体都是意象的生成。许多美学命题与概念都可以在“美在意象这一观念下被赋予新的意义与理解。第二个概念是感兴(体验)。我在书中指出,美感不是认识,而是感兴”(体验)。感兴是中国美学的概念,它的内涵相当于西方哲学中从狄尔泰到伽达默尔所说的体验。我
11、以王夫之的现量说来界定感兴。现量有三层含义:一是现在,美感是当下直接的感兴,就是现在,现在是最真实的。只有超越主客二分,才有现在,而只有现在,才能照亮本真的存在。二是现成。美感就是通过瞬间直觉而生成一个充满意蕴的完整的感性世界。三是显现真实。美感就是超越自我,照亮一个本真的生活世界。第三个概念是“人生境界”。冯友兰先生说,人生境界”的学说是中国传统哲学中最有价值的内容。审美活动可以从多方面提高人的文化素质和文化品格,但审美活动对人生的意义归结起来是提升人的人生境界。这三个概念构成了“美在意象这个理论框架的核心。在这个理论框架中,美在意象的观点一以贯之:美在意象,美(艺术)是心灵的创造、意象的生
12、成,美育是心灵境界的提升。顾:您构建的这个“美在意象”的理论框架的核心,很明显是对于您在前面说的中国美学的理论品格的继承。叶:是的。美在意象的核心在理论上最大的特点就是重视“心”的作用,重视精神的价值。这是对中国传统美学精神的继承。讨论美学的基本问题和前沿问题的新意都根基于此。这里的心并非被动的、反映论的意识或主观,而是具有巨大能动作用的意义生发机制。心的作用,如王阳明论岩中花树所揭示的,就是赋予与人无关的外在世界以各种各样的意义。这些意义之中也涵盖了美的判断,离开人的意识的生发机制,天地万物就没有意义,就不能成为美。王阳明说: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
13、起来.张世英先生解释说,人未看深山中的花树时,花虽存在,但它与人同归于寂,寂就是遮蔽而无意义,谈不上什么颜色美丽。只是在人来看此花时,此花才被人揭示而使得颜色一时明白起来。王阳明哲学关心的也是人与物交融的现实的生活世界,而不是人与物相互隔绝同归于寂的抽象之物。美在意象的命题,突出强调了意义的丰富性对于审美活动的价值,其实质是恢复创造性的心”在审美活动中的主导地位,提高心灵对于事物意义的承载能力和创造能力。提出这个理论核心,是出于对时代要求的一种回应。当代人类社会生活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人的物质追求和精神生活之间失去平衡。200年前,哲学大师黑格尔在海德堡大学开始他的哲学史的讲演的时候,曾经对他那
14、个时代轻视精神生活的社会风气感慨万分。他说:现实上很高的利益和为了这些利益而作的斗争,使得人们没有自由的心情去理会那种较高的内心生活和较纯洁的精神活动,以致许多优秀的人才都为这种环境所束缚,并且部分地被牺牲在里面。”黑格尔所描绘的19世纪初期的社会风气,在人类进入21世纪的时候,不仅重新出现了,而且显得更为严重了,无论是发达国家或者是发展中国家,都面临着一种危机?口隐患,就是物质的、技术的、功利的追求在社会生活中占据了压倒一切的统治地位,而精神的活动和精神的追求被忽视、被冷淡、被挤压、被驱赶,这样发展下去,人就可能成为马尔库塞所说的“单面人,成为没有精神生活情感生活的单纯的技术性的动物和功利性
15、的动物。因此,从物质的、技术的、功利的统治下拯救精神就成了时代的要求、时代的呼声。我们当代的美学应该回应这个时代的要求,更多地关注心灵世界与精神世界的问题,而这又正好引导我们回到中国的传统美学,引导我们继承中国美学特殊的精神和特殊的品格。提出这个理论核心,并不仅仅是出于一种美学知识体系建设的需要,更重要的是突出审美与人生、审美与精神境界的提升和价值追求的密切联系。美的本体之所以是“意象,审美活动之所以是意象创造活动,就是因为它可以照亮人生,照亮人与万物一体的生活世界。美学研究的全部内容,最后归结起来,就是引导人们去努力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使自己具有一种光风霁月般的胸襟和气象,去追求一种更有意义
16、、更有价值和更有情趣的人生。真正的中国美学的研究,不仅可以使人们获得理论和知识的滋养,培养起纯理论的兴趣,更重要的,是可以使我们更好地感受人生、体验人生,获得心灵的喜悦和境界的提升。这样,这个美在意象”的框架从理论内核上就带有中国的色彩,同时又是对新时代呼唤的一种回应。人文学科的新的创造要接着讲顾:您经常说,美学要从朱光潜、宗白华等前辈学者接着讲,为什么必须要接着讲”?我们要从哪里接着讲?如果不接着讲会带来哪些问题?请您谈谈。叶:接着讲和照着讲,这是冯友兰先生提出的两个概念。冯先生说,研究哲学史就是照着讲,康德怎么讲的,我照着他讲,朱熹怎么讲的,我照着讲。但是哲学家呢?要接着讲,就是康德讲到哪
17、儿,我要继续讲下去,不能停留在康德,朱熹讲到哪儿,我也接着往下讲,不能停留在朱熹。冯先生说自然科学不需要接着讲,但是人文学科一定要接着讲,自然科学你可以讲最新的,但是人文学科老的你必须要讲,你永远要讲柏拉图,老子的五千言永远要读,不能抛到一边去,必须要接着讲。冯友兰先生自己对这个很自觉,在抗战的时候,他就说,我不能只是照着讲,我要接着讲,他写了贞元六书,提出了很多新的观点,建立了一个哲学体系。所以汪子嵩先生认为冯友兰是中国现代第一位哲学家,他把西方的新实在论跟中国的程朱理学融合在一起,建立了一个哲学体系。人文学科一定要接着讲,接着讲不是照着讲,照着讲是把原来的东西讲清楚了,接着讲是要在前人的基
18、础上,要往前发展,要有突破,要有飞跃。人文学科要产生新的概念、新的命题、新的思想,必须接着讲。接着讲方能在继承学术传统的基础上创新,实现创造性的转化。否则就有可能生造一些新概念,胡编一些新命题,甚至违反起码的常识和逻辑,那不是创新。顾:我们人文学科,包括美学和哲学,很长一段时间好像没有接着讲,这是什么缘故?叶:上世纪50年代没有接着讲,这是认识上的原因。因为当时认为,这些老一辈的学者,冯友兰、熊十力、朱光潜等人,他们都是搞唯心论的一套,所以要把他们抛到一边去,一切从头来起。到了80年代,一直到90年代前期,虽然对朱光潜、冯友兰他们的看法已经开始改变,依然没有接着讲,为什么?这就不仅仅是认识问题
19、,而是因为当时的学术界,在知识准备和理论准备两方面有缺陷,所以不可能接着讲。当时学术界对西方的东西也没有很好的研究,对中国的东西也没有很好的研究,怎么能够接着讲?不可能接着讲。很多人读宗白华的文章,就理解不深,因为宗白华继承中国的哲学,如果对中国的哲学根本不了解就读不进去。我自己就有体会,宗先生的书里引了王夫之的一些话,当时我看的时候一晃就过去了,为什么?因为我对王夫之那些话缺乏认识,所以也就不了解宗先生的深意。同样的道理,他们思想中关于西方的东西,我们也看不进去,因为我们对西方也不够了解。当时的学者普遍都有这个问题,知识准备和理论准备不足,所以也不可能接着讲。当时没有接着讲,就产生了两个问题
20、。首先就是跟中国传统的哲学断了,因为朱光潜、宗白华、冯友兰他们都是研究中国传统哲学的,你不跟着他们接着讲,就是在中国哲学研究上停顿下来了。第二,也跟西方近现代的哲学断了,朱光潜、冯友兰都研究西方近现代哲学,抛开了他们,就等于把西方近现代哲学一些合理的东西也抛弃了。这样我们美学研究的理论资源就常有限。今天我们要接着讲,要重视五四以来的老一辈的学者,因为他们确实有很多创新的思想,对我们今天依然很有启发。我曾经在好几个会上提出,要细读这些前辈学者的书,细读冯友兰、细读张岱年、细读朱光潜、细读宗白华,细读可以读出很多新的东西,细读可以读出很多对我们今天依然很有启示的东西。我自己读宗白华和冯友兰的书,依
21、然不断读出新的东西,过去把这些思想成就完全抛在一边,真是极大的损失。顾:我们在细读这些前辈的学术著作时需要特别关注哪些方面呢?为什么?叶:我觉得有两点要注意。第一,要注意老一辈学者的思想中最有特色的内容。比如宗白华,他就抓住了中国美学和中国艺术最核心的东西,重视精神的价值、心灵的作用;朱光潜特别强调艺术对于人生的作用;冯友兰强调中国哲学最有价值的就是对于人生境界的思考,这些都是他们各自思想的最有特色的内容。张世英认为哲学是境界之学,哲学就是要提高人的人生境界,这就是张世英继冯友兰之后接着讲。我们要抓住他们最有特色的地方,接着讲。第二,接着讲,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要超越他们。怎么超越呢?我认为一
22、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要抓住他们最有特色的地方、最核心的地方来超越。譬如说朱光潜重视艺术?口人生,那我们接着要讲艺术和人生,而且要抓住这些东西,在艺和口人生的思考上,我们要超越他。宗白华讲心灵的创造,我们要超越宗白华,也要抓住心灵的创造这个问题。顾:我看到学术界有人说,宗白华先生的影响仅限于对中国古代艺术的解释,而进入不了美学基本理论的领域。您对这种说法怎么看?叶:这种说法显然不妥当。这样说的朋友,可能对宗白华先生的著作还缺乏全面深入的了解。宗先生著作对我们的启示,有许多是属于美学基本理论核心区的启示,因而对我们构建具有中国色彩的美学基本理论和美学体系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宗先生在这方面的启示,至少
23、有以下三点:一、美不能离开心灵的创造,因此中国艺术作品乃是呈现一个心灵的境界,我们前面引过他的话;二、中国艺术所呈现的境界,是“物我同一的境界,在中国艺术作品中,心灵和自然完全合一;三、中国的形而上学是生命的体系,它启示人们体味人生之情趣,因而成就一种审美的人生。这些思想对我们构建具有中国色彩的美学基本理论,都有极大的启发。顾:我想,接着讲也要重视张世英先生。张世英先生本来研究的是西方哲学,主要是德国哲学,研究黑格尔。改革开放以后,他从西方古典哲学转过来,注重研究西方现代的哲学,特别是海德格尔的哲学,他同时又思考如何把西方这些现代哲学跟中国古典哲学融合起来。比如,他特别强调西方的哲学是主客二分
24、的模式,到了海德格尔就发生了改变,用中国的术语来讲,就是强调天人合一。这对美学基本理论的研究极有启发。叶:这个观念对美学来讲太重要了,因为美学在上世纪50年代有过一场讨论,50年代的美学大讨论,当时的理论框架就是主客二分,它讨论的主要问题是美的本质,也就是美是客观的还是主观的?”是美感决定美,还是美决定美感?这是把哲学里面的物质和精神的问题搬到了美学领域,从哲学讨论的物质和精神谁是第一性的?转移到讨论美和美感谁是第一性的?”从理论上说,这种讨论的意义并不大,因为审美活动不是一个认识问题,而是一种体验;美感不是认识,不是主客二分的,本来人就在世界里面,不是彼此外在的,而是人融身于世界万物之中,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当前 美学 艺术学 理论研究 几个问题 美学家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1125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