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异与边界-——对唐人小说中边界与秩序的个案分析.docx
《怪异与边界-——对唐人小说中边界与秩序的个案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怪异与边界-——对唐人小说中边界与秩序的个案分析.docx(20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怪异与边界对唐人小说中边界与秩序的个案分析UnearthlinessandBorderiACaseStudyofBorderandOrderinTangDynastyNovels作:刘晓峰作者简介:刘晓峰,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北京100084)o原文出处:探索与争鸣(沪)2022年第20227期第139748页内容提要:尊重古代社会存在的思想逻辑,不割裂古人的世界结构,用古人的眼睛看世界、理解世界,接受在假想和虚构的知识基础上再生产的文化历史为自己历史的一部分,是真正进入并理解古代世界的前提条件。从广异记唐参军中的狐精复仇故事的内在逻辑出发,可探析古代中国世界的人域、妖域、神域之间的边界与秩序
2、。与今天科学审视下的世界不同,这个古代世界是一个有天意、有情、有心的世界,是按照人的思想和逻辑安排得井然有序的世界。有关它的诸多想象虽不是真实的实在,但在这些想象和认识的基础上所构建的巨大的精神世界却是实在的,并一直对古代社会发挥着作用和影响。期刊名称: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复印期号:2022年10期关键词:妖怪学/复仇/边界/秩序/唐人小说日本的井上圆了创立妖怪学是为了破除迷信思想,在文化上完成维新之鸿业。蔡元培曾将井上的妖怪学讲义录(总论)译成中文,欲借此破除中国人的各种迷信,但中国一直并未形成自己的妖怪学。刘晓峰教授的文章,通过解读广异记中千年之狐赵门福为同类报仇的故事,分析中国古代的人
3、域、妖域、神域之间的边界与秩序。他指出:一个有天意的、有情的、有心的古代世界,是和我们今天用科学的目光所看到的完全不一样的世界。”苏筱博士的文章在摘三中国妖怪历史脉络的基础上,指出妖怪文化与大众传播已经深度融合,传统妖怪文化得以数字化再生,出现了诸多新形态。中国学者研究妖怪文化,当然不是为了传播怪力乱神故事,而是为了挖掘其背后的思想根源和文化逻辑,开发和利用妖怪文化所蕴含的文学艺术资源。一特约主持人黄景春(上海大学文学院教授)千年之狐,姓赵姓张。五百年狐,姓白姓康。在中国的狐狸世界,这四句话似乎凭空而来,却颇有影响。它初见于唐人戴孚所著广异记唐参军:唐洛阳思恭里,有唐参军者,立性修整,简于接对
4、。有赵门福及康三者投刺谒,唐未出见之,问其来意。门福曰:止求点心饭耳.”唐使门人辞,云不在。二人径入至堂所,门福曰:唐都官何以云不在,惜一餐耳?唐辞以门者不报。引出外厅,令家人供食。私诫奴,令置剑盘中,至则刺之。奴至,唐引剑刺门福,不中,次击康三,中之,犹跃入庭前池中。门福骂云:彼我虽是狐,我已千年,千年之狐,姓赵姓张:五百年狐,姓白姓康。奈何无道,杀我康三。必当修报于汝,终不令康氏子徒死也。“此后的故事就围绕赵门福如何复仇而展开,所以这是一个典型的狐精报仇的故事。这段话既交代出为什么赵门福认为杀死康三是错误的,也打下了后来复仇的基调,是把全篇上下逻辑严密结构起来的重要环节。千年之狐,姓赵姓张
5、。五百年狐,姓白姓康”这一说法,对后世广有影响。明人徐应秋玉芝堂谈荟卷二三物类多寿即录之。而平妖传第三回也讲到原来狐精但是五百年的,多是姓白姓康;但是千年的,多是姓赵姓张,这胡字是他的总姓。清人的昔柳摭谈里,有狐女自述:”或五百年而白姓康姓,或一千年而赵氏张氏,虽分四姓,实出一家。耳食录卜疑轩里有狐女歌曰:张家阿姊赵家姨,同向春山学画眉。受这篇文字影响,明清小说中姓赵、张、白、康的狐狸故事很多。但李剑国在中国狐文化一书中曾检讨有唐一代的传奇小说,指出狐狸罕有姓赵、张、白、康四姓者。该书第十章狐妖姓名及习性种种云:赵门福系千年天狐故而姓赵,其同伴康三姓康,自然是五百年狐。赵、张、白、康均非唐代显
6、姓,不知何以用为道行极深的千年狐和五百年狐的姓氏。事实上唐小说中的天狐,诸如王八、吴南鹤、刘成、崔参军等无一姓赵姓张,而这几个天狐恰亦出于广异记,自相抵悟。这只能算是一种个别说法,并不具备普遍性,终不如胡姓被普遍说成狐的姓氏。这是对唐人小说中狐姓的真实统计,诚为确论,只是可惜于此处对唐参军一条中何以使用了赵、张、白、康四姓,未能做更深展开。盖赵、张和王、李、刘等很早即为中原大姓,张王李赵甚至连用成为民间俚语。赵翼咳余丛考卷四三张王李赵条云:”(张王李赵)见朱弁曲港旧闻,俚语有张王李赵之语,犹言是何等人也。然梁范镇缜神灭论已有张甲王乙李丙赵丁之语,是张王李赵俗语,其来已久。而白康二姓在古代中原虽
7、亦有之,但三国志乌丸鲜卑东夷传注引魏略西戎传即称氐人称盘瓠之后,或号青氐,或号白氐,魏书太宗纪载西河饥胡有白亚氏,后改姓白。梁书康绚传载,汉时西域康居国遣王子朝中国,后定居河西,后人以国为氏即甘肃康姓。故新唐书载粟特昭武九姓,首举康氏。所以,这里特举赵张白康四姓,应是以赵张指代中国本土之人,白康指代归化并生活于中国的胡人。古代中国文化的一个特点是开放性。早期所谓华夷之辨,夷夏之防,其界限不取决于血缘,而是取决于文化认同。以人论之,孟子说陈良楚产也,悦周公、仲尼之道,d度于中国。北方之学者,未能或之先也。彼所谓豪杰之士也。子之兄弟事之数十年,师死而遂倍之。Ql)以国论之,楚自蛮夷而文明日进,中原
8、诸侯与之盟则不复以蛮夷视之,郑虽本诸夏但所行非礼,亦视为夷狄。如果夷夏的边界在文化,那么,其人在中国生活了五百年甚至千年,衣冠礼仪亦同于中国,则自是中国之人。揆诸广异记中狐精赵门福的愤怒,正在于一种来自边界认同上的愤怒:我虽是狐,但已经在中国生活千年,和中国本土姓赵姓张之人没有区别,康三虽是狐,已经在中国生活五百年,和姓白姓康的西域归化者没有区别,我们已经算得上是中国人,按照道理应该得到的是承认,而不应该是这样惨遭毒手。所以,赵门福才一定要为康三报仇,才有了后边的报仇故事。狐狸们很早就走进了中国人的生活世界了。在古代中国,人们对飕的想象有很大变化。狐狸本非妖怪,而是有情有义之兽,是天下太平的祥
9、瑞。班固白虎通德论云:德至鸟兽,则凤皇翔,鸾鸟舞,麒麟臻,白虎到,狐九尾,白雉降,白鹿见,白乌下。Q2)九尾狐是天下太平的祥瑞,其后文具体解释说:狐九尾何?狐死首丘,不忘本也,明安不忘危也。必九尾者也?九妃得其所,子孙繁息也。于尾者何?明后当盛也。Q3)古代人认为狐死首丘,有不忘根本之德。楚辞哀郢云: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14)又楚辞自悲云:狐死必首丘兮,夫人孰能不反其真情?(15)同一说法亦见于潜夫论文子风俗通义淮南子等多处古籍。可知在秦汉时代,这是一个匕俄普遍的认识。古代人又认为狐之九尾是宜室宜家的象征。这种观点与禹见狐而娶涂山之女的传说深有关联。吴越春秋越王无余夕H专载:禹三十未娶
10、,行到涂山,恐时之暮,失其度制,乃辞云:吾娶也,必有应矣。”乃有白狐九尾造于禹。禹曰:白者,吾之服也。其九尾者,王之证也。涂山之歌曰:绥绥白狐,九尾瘀痣。我家嘉夷,来宾为王。蟠成室,我造彼昌。天人之际,于兹则行。明矣哉!”禹因娶涂山,谓之女娇。十月,女娇生子启。(16)在这里,狐是预兆子孙繁息的德兽。更重要的是,在汉代人的世界观里,狐狸被看成是和西王母生活于同一世界的与生命蕃息密切相关的神兽,是生活在太阳里的神圣阳兽,这一点在汉代留下的图像资料里也能看到。当然,上古的狐狸也有兽的一面。山海经中南山经东山经海外东经大荒东经里都有关于九尾狐的记载,其中狐狸生活的世界和人世是分得很清楚的。但是,这一
11、切到后来就发生了变化。三遂平妖传引郭璞玄中记称:狐五十岁能变化为人,百岁能知千里外事,千岁与天相通,人不能制,名曰天狐。性善蛊惑,变幻万端。(17)而一只狐狸如何修炼成人形呢?古人发挥了丰富的想象来回答这个问题,描摹最生动的是三遂平妖传的这一段:大凡牝狐要哄诱男子,便变做个美貌妇人。牡狐要哄诱妇人,便变做个美貌男子。都是采他的阴精阳血,助成修炼之事。你道什么法儿变化,他天生有这个道数,假如牝狐要变妇人,便用着死妇人的躅髅顶盖;牡狐要变男子,也用着死男子的躅髅顶盖,取来戴在自家头上,对月而拜。若是不该变化的时候,这片顶盖骨碌碌滚下来了,若还牢牢的在头上,拜足了七七四十九拜,立地变作男女之形。扯些
12、树叶花片遮掩身体,便成五色时新衣服。人有见他美貌华装,又自能言美笑,不亲自近,无不颠之倒之,除却义夫烈妇,其他十个人倒有九个半着了他的圈套,所以叫做狐媚。不止如此,他又能逢僧作佛,遇道称仙,哄人礼拜供养,所以唐朝有狐神之说,家家祭祀,不敢怠慢。当时有谚日:无狐不成村。此虽五代时消息,然其种至今未尝绝也。(18)这段话出现于明代小说,但每句话都有本事来历,篇幅有限,这里不一引述。其中讲到唐朝有狐神之说,家家祭祀,不敢怠慢,讲到唐到五代流行的无狐不成村的谚语,都是我们了解唐参军故事的重要背景。当狐狸能够变成人的时候,他就拥有了进入人类生活秩序的可能性,具备了知千里外事”的能力,进入人世间的狐狸就已
13、经有了特异功能,不再是一个普通的生命存在。唐传奇中就有不少人借狐狸智慧发财的故事。当狐狸已经修成与天相通人不能治”的天狐,它的存在便已经是正常生活世界中一个无法操控的变量,而对于正常的人类社会,这样的变量是非常可怕的。赵门福就是这样一只寿及千年,性善蛊惑,变幻万端”的天狐。所以,唐参军故事的根本,牵涉到了两个边界观念之间的矛盾。立性修整的唐参军是人类,他杀掉妖狐康三的行为,背后最强大的理由就是妖离开了妖的世界,侵入了人的空间。从文脉上看,唐参军并不愿意动手杀妖。赵门福与康三投刺谒求食时,唐以不在为由让门人辞之,就是知道对方非己同类,但并未动杀心,只是拒见而已。但赵、康二妖不仅强人所难地径入堂所
14、,而且言语相责,做出这些违背人生活常识的行为时,二妖已经离开了妖的世界,超越边界强行进入了人的空间,这才是引发唐参军杀意的直接动因。小说一开始就交代唐参军立性修整,简于接对,可见他是一个严守是非界线又不擅长变通的人。所以,唐参军杀掉康三,要坚守的是人妖之界。那么,为什么要坚守人妖之界呢?因为妖怪和人类不同,是充满变量的异类,妖怪超越边界贴近人,对人就是极大的威胁。妖怪和人生活在同一个世界,却又处在我们的生活秩序之外,既拥有我们日常生活的秩序和环境,同时又是属于非日常生活秩序和环境的超越性存在,并因为具有这样的异质性而很容易让生活于正常空间的人感到无形的危机。所以,唐参军故事的前半段涉及两个边界
15、(两种秩序):赵门福心中的华夷之界和唐参军心中的人妖之界。矛盾的核心是对我们生活的世间究竟该存在怎样一种秩序的不同认识。不同的边界观念里,存在着不同的社会想象,而对这两个边界的不同认识,形成了内在的矛盾,并逻辑性地引出了康三被杀的悲剧后果。唐参军故事中的还有另一个很容易被忽略的秩序一妖界的秩序。这个秩序的存在是赵门福复仇活动展开的逻辑基础,所以值得我们认真解析。中国古代的妖怪文化非常发达。一方面,妖怪是古人对于未知世界的想象,这种想象覆盖的层面本来相E常广;另一方面,即便古人并不认为这些妖怪是在现实世界存在的,但他们依旧喜欢妖怪故事,并愿意传播自己有关妖怪世界的想象,其平凡的生活因为物可变化为
16、妖这种神奇想象而增添出无穷无尽的风味。一个人对于未知的新异想象只不过是一朵小小的火花,但当这种想象的世界发展到一定规模的时候,成片的火花可能就串联成燎原的大火。因此,人们对妖怪世界的想象也变得越来越繁复。在中国古代,很早就有物老为妖的观念,很早就有很多器物成妖的故事。在汉魏六朝小说里,已经有各种动物妖怪二十几种,到了唐人小说里,物妖物怪这种器物成精故事更频繁出现,出现的妖怪种类也远超前代。以植物为例,举凡树木都会成妖变怪,而图画、油灯、毛笔、水桶等器物妖怪也多得令人炫目。当这些妖怪的故事串联起来,构成一片巨大的想象的丛林,它就是古人生活世界的一部分,也是他们精神世界的一部分。需要强调的是,这个
17、妖怪的世界,这个超越我们现实世界的特殊的世界,与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起存在的,尽管它超越现实的边界而进入“非常,但也存在着一种隐然的秩序一一隶属于妖界的秩序。物老为妖,这是所有妖怪学研究者入门时都学习过并熟悉的话。老”是漫长的时间,是物与妖转化的桥梁。玄中记所记狐狸五十岁能变人,百岁能知千里外事,千岁与天相通,人不能制,名日天狐。可见狐狸越老,妖性越强大。所以,时间才是让一般的物变化为妖物”的力量。时间之所以拥有如此神奇的力量,是因为我们生活的世界中万物都在时空之中,由时间空间秩序结构而成。老”的力量本源于对时间秩序的超越,而超越秩序的边界,就是“非常。某种意义上,妖就是这非常世界的代名词。在科
18、学高度发达的今天,我们会认为妖怪只是古人对于未知的想象,但在古代,这些被称为妖怪的被想象出来的怪物或怪兽以及它们存在的空间,很可能被认为是现实的,是真实存在的。所以对古人而言,妖怪就是自己生活秩序中的一个特殊部分。既然妖怪本身是因为老而超越了秩序的边界所产生的“非常,那么这个非常,实际上也是另一个层面的秩序中的存在。在日本流传非常广泛的付丧神故事就与秩序有关。日本国会图书馆所藏付丧神绘卷起首记载道:阴阳杂记云:器物越经百年,即得化精灵而诳诞人心,此可号为付丧神。“据此世俗每年立春之前,人家弃舍旧道具于路次,谓之扫煤。由此出现了距百年仅差一年的付丧神之灾。(19)从绘卷中我们能够看到花瓶妖、勺子
19、妖以及各种古老道具变成的妖,而樱花树下群妖宴席上,有分别盛着人的腿、手腕、脑袋的角盆,中间大的朱漆盆中,更满满地堆着人的腿、手腕、脑袋。由付丧神们召开的这个赏樱会,充满了血腥气息。由物而妖,日本的妖怪画系谱中最受惠于付丧神故事的是几个世纪以来都被日本人深深喜爱的百鬼夜行绘卷。(20)在百鬼夜行绘卷所描绘的各种物件变化的鬼的游行队伍中,我们可以看到弓、铠甲、太刀等武器,琴、琵琶、笛子等乐器,靴子、草鞋、雨伞、剪子、镜子、火盆、锅等各种日常用品。这是今天在中国也颇有影响的日本妖怪画的一大主题。但凶悍到像付丧神这样开人肉宴会的器物妖怪,在中国的妖怪故事中是很少见的。血腥恐怖、直接与人对立的付丧神,和
20、日本多种民间故事、民间传说中的物老成妖不同,究其根本,这还是与付丧神出现的契机有关。付丧神的付丧日语读作kuzum。,其发音与“九十九”是一样的,我以为kuzum。是理解付丧神的重要密码。“扫煤即大扫除,按照日本古代习俗,在年底的十二月十三日进行一年家中最大的一次扫除,意为将家中里里勺的卜都打扫干净以迎接新年。从时间上看,腊月十三就开始进入年似乎显得略早,但从过年的角度看,这和我们报信的腊八粥很接近,是即将进入新年的一个信号性习俗。扫煤”的目的,是为了一家迎接神灵而清净家室,是将平常的居家空间转换为神圣空间。房间一旦打扫清净,就不容许外人轻易进入,便是为了维持这份神圣性。扫煤中之所以扔掉家中老
21、的盔甲道具,为的是家宅宁静,(21)因为受“物老为妖观念的影响,日本人害怕家中老的盔甲道具化妖为怪。但从器物的立场看,在行将百年的第九十九年被遗弃无异于横死,这种结束方法让被遗弃的老器物充满了戾气,纷纷化身为付丧神。对于正常的世界,生和死都是特殊的,因为它们都在生命的边缘,全世界的民俗中关于生与死的部分生育、结婚和葬礼一都是最为繁复的。尽管如此,这里的生与死依旧是秩序的TB分,属于正常世界,因为所有的生死循环,都依旧处于秩序的世界之中。但那些非常的死亡却充满戾气,让人觉得害怕。在古代世界里,戾气是对正常秩序具有极大威胁的存在。在人类的死亡方式中,横死、暴死者被认为会成为怨灵、厉鬼,他们都有非常
22、重的戾气,会对现实世界的正常秩序构成破坏,所以,需要把他们供起来,用祭祀消除这份戾气。在日本历史上,平将门、菅原道真、崇德上皇被称为日本中世三大怨灵,他们的死都充满怨愤,并在死后受到非常高规格的供奉,这在日本学界被称为怨灵信仰。和怨灵类似的观念,在古代中国同样也是存在的。我所研究的节日传说中,举凡屈原、伍子胥、介子推这些与节日相关的历史人物都是横死者,他们或死于水火,或死后身首异处、尸身不整。中国古代的军神,从蚩尤到关羽到岳飞,也都是横死者,并且尸身不整。这一切并不是偶然的。所以付丧神和普通的物化为妖不同,他们是妖中的厉鬼,樱花群妖宴上满满的血腥气息即来源于这份戾气。存在于各地的看似同质的妖怪
23、世界中,其实存在着不同级别的妖怪,而对人类秩序的破坏能力,正是普通的妖怪和付丧神这样的妖怪之间的差别所在。立足于古代世界秩序,付丧神的产生源于原本秩序的破坏。物百年而成妖,是一个正常的秩序,当这个秩序在完成的阶段被强力打断,就是非常,在行将完成的最后阶段被打断,就是非常之非常”,所产生的对于秩序的破坏力也常大。在妖的世界中,成为付丧神的这些器物戾气十足,这种戾气对于阴阳平衡的世界是异质的,其存在是对人的平衡世界的挑战,甚至也是对妖的平衡世界的挑战。而器物成为付丧神的妖理和横死为厉的人世道理在逻辑上是同构的,在这一点上,妖的世界就是人的世界,是人的世界的倒影。明乎此,我们就能够理解赵门福的怒与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怪异 边界 唐人 小说 秩序 个案 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1127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