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进步对艺术创作观念与审美价值取向的影响-ImpactofTechnologyAdvancementuponArtCreationConceptionandAestheticValueO.docx
《技术进步对艺术创作观念与审美价值取向的影响-ImpactofTechnologyAdvancementuponArtCreationConceptionandAestheticValueO.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技术进步对艺术创作观念与审美价值取向的影响-ImpactofTechnologyAdvancementuponArtCreationConceptionandAestheticValueO.docx(65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技术进步对艺术创作观念与审美价值取向的影响ImpactofTechnologyAdvancementuponArtCreationConceptionandAestheticValueOrientation作者:楚小庆作者简介:楚小庆(1975-),男,汉,山东聊城人,东南大学艺术学院在读博士研究生,江苏南京210018;江苏省文化艺术研究院副院长,艺术百家杂志社常务副主编,编审,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项目评审委员,国家文化科技提升计划项目、文化部文化科技创新项目评审委员,国家第四批全国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研究方向:艺术学理论,江
2、苏南京210005原文出处:艺术百家(南京)2016年第20161期第130T56,163页内容提要:在当前.,技术作为推动艺术形态演变、艺术风格发展变化的一种重要因素,对艺术观念的影响也日益显著。技术的不断进步赋予艺术创作和艺术作品不同的时代信息和技术特征。技术决定不同时代的艺术创作必然采用与之相应的方法与手段,并呈现出不同面貌;同时,技术变革更使隐含在艺术表象内部的艺术观念同步发生重要的变化。这在外部显现为创作工具、材料应用、表现载体以及创作手法的改变,在内部则折射出审美追求、认识方式与评价思维模式的变化。在艺术创作中,技术工具化与艺术的高技术发展趋势,不但使得艺术与技术之间的界线日益模糊
3、,同时,技术与艺术之间加速融合的新模式和新形态,还在通过更新的传播媒介和更广阔的方式、途径,影响着人们的艺术审美观和技术观。艺术创作观念的演变与艺术品日渐形成的高技术化、去物质化现象,揭示出艺术品在很大程度上已衍变为丰富多样的技术品。艺术创作的数字化和艺术作品的虚拟化,反映了技术进步影响下艺术创作对于新材料和新介质、新方式的广泛运用,以及个人审美精神领域中一种新的生命体验的表达。在高技术时代大众文化泛漫化的背后,我们着眼更多的应该是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的传承,以及对于经典艺术作品创作理念和审美标准的坚守。技术带来的诸多问题,最后只能交由艺术这一人类精神领域最高层次的审美文化表现形式来做最终的解
4、决。技术和艺术的完美结合,不仅会创造出精美的艺术作品,而且会在现代媒介和多元文化的交汇中,构建出以人为原点的艺术理论思想体系。在艺术创作与艺术评论两者的驱动与磨合中,在艺术精神的照耀和人文情怀的追索之下,必然会营造出浓重的文化氛围,这个蕴涵着高尚审美境界的精神场域涵养着国家和民族的文化软实力,并最终成为引领和推动人类社会不断前行的持续动力和智慧的源泉。Technologyreformpromotesthedevelopmentandevolvementofartformandstyle,andfurthermakesartcreationconceptionhiddenbehindartrep
5、resentationchangealot.Suchkindsofchangesseemlikechangesinmaterial,carrier,andcreativetechniques,butactualIychangesinaestheticpursuit,wayofunderstanding,andappraisalmode.Inartcreation,technologyinstrumentalizationandartistichi-technotonlymakestheboundarybetweenartandtechnologybecomemoreandmoreobscure
6、,butalsogreatlyimpactspeoplesaestheticviewandtechnologicalview.Behindtheexultantpopularcultureinhi-techera,weshouldpaymuchmoreattentiontotheinheritingofexcellentandtraditionalculture.Andseveralproblemsbroughtbytechnologyshouldfinallybesolvedthroughartsinceitisthehighestaestheticcultureinhumanspiritu
7、alfield.Theperfectintegrationbetweentechnologyandartcouldpromoteartisticcriticismcenteredonpeople.Andintheinter-promotionbetweenartcreationandartcriticism,andunderthebrillianceofartspiritandhumanisticconcern,therenecessarilyappearsanobleculturalatmospherewhichreflectsthecivilizationproficiencyofsoci
8、alandwillcultivatestheculturalsoftpowerofthenation,andthiswilleventuallyguidesandpromotestheadvancementofthesociety.期刊名称:文艺理论复印期号:20印年07期关键词:技术进步/艺术创作/艺术观念/艺术作品/审美文化/精神境界/技术理性/关系TeChrIOIOgyAdvancement/ArtCreation/ArtConCePtiOn/Artwork/AeSthetiCCUltUre/SpiritualState/TechnologicalRatiOnaIity/TechnOIO
9、giCalMOnOPOly/CuIturalEthiCS标题注释:本论文为2013年度江苏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重点项目“当代技术发展与艺术形态婚变的关系研究”(项目编号:13YSAOo2)阶段性成果;2013年度江苏省“五个一批”人才资助项目“当代社会技术发展与艺术形态婿变的关系研究”(项目编号:01)(理论类)阶段性成果;以及东南大学重大科学研究引导项目“技术革新与艺术观念变化”(项目编号:3213040101)阶段性成果之一。文章编号:1003-9104(2016)01-0130-27中图分类号:JO文献标识码:A英文中的technology、craft及art”与希腊文的l(后延伸为t4c
10、hnb)有一定渊源。古希腊人常将认识论(epistQmQ)与“技术(Kchn巨)联系起来讨论,显示(科学)认识与技术密切相关。技术与艺术的关系,以及技术进步对于艺术创作观的影响等问题不乏前人关注。技术创新与艺术创新均作为人创造性活动的体现一相比之下,如果说科学在于揭示或发现,那么技术和艺术则在于创新。伴随着技术的进步,艺术历经了从关注神性到关注人性,再到关注人、自然和社会系统的不同发展阶段。麦克卢汉认为:技术是人体和感官的延伸。口104人类社会自产生以来,技术的发展一直如影随形,特别是进入到工业化社会阶段以来,技术作为推动艺术的外在表现形态直至艺术风格发展演变的一种重要因素,对艺术观念的影响日
11、益显著。一个社会阶段的科学技术水平和普遍运用的技术方式,决定了不同时代的艺术创作必然采用与之相应的方法与手段,并呈现出不同的面貌;同时,技术进步更是在促使隐含在艺术表象内部的艺术创作观念同步发生着重要的变化。这种变化,看似是材料、载体以及创作手法的改变,实则为审美追求、认识方式与评价思维模式的改变。回顾几千年艺术发展的历史脉络可以发现,由于中西方哲学观念的不同,最根本的是由于存在着对人生追求和理想境界不同理解的巨大差异,在中国古代数千年艺术发展历程之中,技术进步对艺术创作的影响和改变并不明显。概言之,经济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在艺术创作领域的具体反映,典型地体现在艺术创作过程中使用的创作实践工
12、具、载体材料和场景设置之中。所以,在中国传统书画艺术创作中,常用的创作工具和作品的材料载体就是笔墨纸砚,几千年来并没有太大变化;在中国传统舞台艺术创作之中的舞美设颁口场景布局,也就是具有代表性的一桌二椅,是典型的经过高度抽象和概括的形式符号。在艺术精神塑窗口外在形式表现的关系处理中,和艺术创作所需要表达的深邃的思想、复杂的情感、悠长的韵味、淡远的意境相比,对于艺术作品形式因素中一些外在的繁缚复杂的物质因素,大都是采取简单忽略的处理方式,所以,绝大多数中国传统经典艺术作品并不需要布置大场景和花费大制作。而且,这样并不影响饱满的艺术精神的外在呈现。而在西方艺术作品创作发展的进程之中,经济社会发展和
13、科学技术的进步对于艺术创作本身和外在形式表现的影响变化,则体现得较为明显。在诸多门类艺术之中,艺术作品的创作工具、载体材料、舞美场景、设计制作等的变化,大都被深深地打上了作品创作产生所在的不同时代的烙印。对于技术的阐述,复杂性理论研究的先驱者布莱恩亚瑟(W.BrianArthUr)在其技术的本质(TheNatUreOfTeChnology)中对技术”予以了三个不同层面的阐释:首先,也是最重要的一技术是实现人的用途(或目的)的一种手段。其次,技术作为各种实践和(构成)要素的一种集合。第三,技术作为促进一种文化(发展)的产品以及工程实践的完整集合。228并且,亚瑟强调技术是“可执行的(execut
14、able)0229当前,技术与艺术之间关系问题的探讨虽然并非新的议题,但却常常因视角或视点的不同,以及技术与艺术的多元化互动发展而不断被赋予新的内容。这也是对于技术的可执行14以及技术对艺术的促进作用在文化层面的反映。总体而言,伴随着技术进步的发展进程,艺术创作的手段也在不断更新、拓展,并在细依口个性化趋势之下日益面临多元化的选择。此外,一个时代的技术生态,决定着这一时代的艺术表现形式;而一个具有广泛影响的艺术观念,也必然引领着一个时期中艺术创作的大致倾向,甚至直接影响到艺术作品的风格表现。纵观一个时期艺术面貌的总体变化,必然折射出艺术创作观念的变化,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着技术的内在支配和潜在影
15、响。我们分析技术进步促使艺术创作观念发生的变化和影响,大致可以从三个方面加以概括:一是从艺术史的线性发展过程看技术进步与艺术创作思想观念之间的变化及其相互影响;二是技术理性思维对艺术创作观念变化的影响;三是技术垄断时代艺术创作思想观念的困顿与警醒,以及对于后工业时代消解艺术创作人文价值的文化反思。一、技术进步与艺术观念演变的历程艺术史与技术史的发展历程并非平行而来,二者之间不仅磁、矛盾,而且还有交叉、融合。总体而言,艺术史呈线性发展路线;而技术史却呈不断上升的发展路线。这并不是要否认在艺术史的自身发展过程中,始终离不开技术的影响。相反,艺术史上的每一次飞跃,都是在新技术条件影响下实现的结果。技
16、术之于艺术仅仅是一种实现手段,艺术也是一种在审美文化选择和内在技术条件的推动之下,结合社会时尚表现和个人趣味选择的审美表现形式,艺术和技术两者都是从人的原点出发,最终目的都是为了人的需求。技术进步对于艺术创作观念的影响及其显著变化,可以从艺术史的线性发展中清晰地体现出来。如前所述,我们考察艺术史就会发现,在中国历代以来的艺术发展中,技术进步对艺术创作的影响和改变并不明显;而在西方社会,经济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对艺术创作本身和艺术作品外在形式表现的影响则较为明显。在西方,古希腊的哲学与科学并无学科间清晰的条块划分,社会科学(含文学艺术)与自然科学都被纳入到哲学的层面加以探讨。艺术和科学,两者不
17、仅没有分离,而且共同处于原始的混沌合一”状态。正如马克思所说,古希腊的神话和艺术是人类童年时代美丽的事,具有永恒性的魅力。通俗的表述就是,之所以我们如此的喜爱古希腊艺术,就是因为那是人类社会再也无法回去的童年。(图1)科学在于发现和揭示自然规律,技术在于解决社会实践中的现实问题的发明创造及其应用,艺术求得美的比例与和谐一在当时的社会,三者之间并不矛盾,且互为支持。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文艺术、科学?技术之间在认识社会、解决问题的方法论、价值观念以及对于人类社会活动的作用分工等方面逐步产生了区别。科学(研究)似乎始终保持着自己中立”的理性立场,走向对自然规律和方法的理性探索;艺术保持了人类社会
18、童年的天真,继续找寻和建构人类心灵的栖息地,逐步走向对人类的感性认识和美的终极探索(图2)。美国哲学与技术史学家刘易斯芒福德(LeWiSMumford,1895-1990)在1934年出版的技术与文明一书中,对从中世纪到20世纪的技术史进行了整体的审视,认为技术的进步使得人类对于世界的把握能力不断提升。而艺术,在芒福德阐述的技术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而,芒福德继续深入讨论了由于机器的发明和使用所带来的物质基础的变化,及其对于西方社会文化产生的深远影响。在此基础上,他将机器体系和机器文明划分成三个连续的、但又相互交叠且又互相渗透的阶段,这三个阶段分别为技术初期阶段(eotechnic)、旧技
19、术阶段(paleotechnic)和新技术阶段(neotechnic)。芒福德认为,在机器体系囊括的这三个阶段中,技术初期阶段为5世纪至18世纪初,大致包括中世纪(MiddIeAges,约476-1453年)和文艺复兴时期(RenaiSSanCe,14-17世纪)日技术阶段是在18世纪至19世纪,大致是在人类社会进入1750年之后开始的;新技术阶段为1831年之后开始的,主要为19世纪至20世纪中叶这一段历史时期。芒福德说:虽然每个技术阶段都大体代表了人类的某个特定的历史时期,但更重要的是每个阶段都是一个技术体系。3102技术体系的核心就是代表当时最高水平、驱动时代生产力实现最快发展的科学技术
20、,它同样影响和支配着这一历史发展阶段整体的社会文化表现。此后,在1944年出版的人之状况(TheConditionofMan)中,芒福德结合宗教和哲学等领域知识,对各个时期的艺术给予了分析。芒福德对艺术与技术关系的讨论,还表现在1952年出版的文集艺术与技术(ArtandTeChniCS)中,从视觉艺术与视觉文化关系的视角进行了详尽的分析。他的目的表述为:并非是要定义一个美学理论,而是要在战后社会中,将艺术恢复到首要的位置。”426因而,芒福德所阐述的艺术,实际上存在于技术社会的视野之下,而并非单纯对于艺术史的把握。(一)技术和艺术的整一阶段,统称为技艺,两者合二为一,互不分离,共同存在于典雅
21、、纯洁、高贵的艺术美之中。图1相传为古希腊的亚历山德罗斯于公元前150年至前50年间雕刻的断臂维纳斯,是卢浮宫藏品中的三件“镇馆之宝”之一,作品为一尊手臂残缺的大理石雕像,高204厘米,半裸全身,高贵典雅,端庄纯静,展示出人体特有的曲线美,这件经典作品实现了技术与艺术完美的统一。作者拍摄技术初期阶段可以定义为现代技术的准备阶段,10世纪之前的技术成果大致可被归入这一时期。由于实验科学的奠基,技术体系的发展在17世纪达到了高潮。技术初期阶段也是人类文明史上最辉煌的时期之一,除了创造出机械成就,还建立了城市,开发了荒地,建造了各种建筑物,诞生了绘画艺术。(图3)曾有一些学者认为,文艺复兴时期人类社
22、会发生了巨大变化,社会发展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但是,刘易斯芒福德认为,这种观点是当代人的错觉,因为后世的历史学家们过分夸大了文艺复兴的历史意义。就艺术问题而言,刘易斯芒福德指出:文艺复兴不是一个新时代到来的标志,而只是它的曙光。随着机器艺术的前进,人文艺术在一步步退却、削弱。3103就艺术创作者内在的价值观来看,如果在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之间比较,对于宗教信仰和宗教伦理成分的多寡区分,很难有明确的界限厘定。但可以明确的趋势是,自文艺复兴之后,由于实验经验发展,科学意识逐步壮大,技术手段和技术水平不断提升,技术的影响力也从直接或间接的层面深入到艺术家的创作思维之中。因为身处一个技术进步和变
23、革的时代,任何一个工匠和艺术家都不可能无动于衷。不管与艺术相关的劳动是出于何种动机,也不管艺术创作和工艺品制造生产是出于社会生产目的还是宗教目的,技术的蔓延所带来的艺术表现上的积极效应,都是工匠或艺术家所无法掩饰和拒绝的。但是,由于所处时代的限制,在技术与文明一书中,芒福德的研究和论述主要限于机器时代。这使得他无法预见信息技术时代的艺术发展状况,也不可能洞悉在他之后的艺术创作者们对待创作技法和艺术作品的各种思想观念。这需要我们继续从其他学者那里寻求理性判断。中世纪处于技术初期阶段,有学者指出,中世纪技术的主要担当者是工匠。也就是说,中世纪工匠的技术是以经验为主的技术,此时的技术还没有与理论知识
24、相结合。而且,中世纪的技术与宗教结合得很紧密,技术的保护者、享用者多为宗教人士,或者说是为了宗教目的而开发出了许多技术.557在中世纪,尽管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普遍出现了大批的技术发明,但并未形成机器体系。艺术家或工匠在创作工艺品的过程中,不排除会尝试采用新的机械加工技术,但更多的时候,如果提到中世纪工匠的“技术,实质上还是指他们依赖长期经验来掌握的手工技艺”。这里的手工技艺,非常接近艺术创作的技术手法和设计制作的工艺技法。(图4、5、6)图2创作于公元前3世纪的雕塑艺术作品萨姆特拉斯的胜利女神,高3.28米,1863年从萨姆特拉斯岛的神庙废墟中发掘而出,被认为是古希腊雕塑艺术中的杰出作品,观者能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技术进步 艺术创作 观念 审美 价值 取向 影响 ImpactofTechnologyAdvancementuponArtCreationConceptionandAestheticValueO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1134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