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古诗三首 示儿 说课稿.docx
《12 古诗三首 示儿 说课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2 古诗三首 示儿 说课稿.docx(7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12古诗三首示儿说课稿走进爱国诗篇古诗三首(说课稿)一、纵情单元析教材“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艾青的我爱这土地中的这两句诗,几乎概括了所有爱国诗词所表达的情感主题一一对国家民族最深沉的热爱。我们也认识到统编教材的古诗三首大都是以单元主题为单位的古诗群体。在这一册教材中有两个古诗三首,这课的是以“爱国情”为主题的古诗,第七单元的古诗三首是以“四时景物”为主题的古诗。学好这一课的古诗三首,对下一个古诗三首有着重要的意义。这一课古诗三首包括陆游的示儿、林升的题临安邸、龚自珍的己亥杂诗Q读艾青的我爱这土地和这三首古诗,就会发现,爱国诗人们在国家危难、山河破碎的时候抒发的爱国之
2、情,尤其显得深沉,显得真切。示儿为陆游的临终遗嘱,作于宋宁宗嘉定三年(1210),诗人辞世前念念不忘的,唯有驱逐胡虏,收复中原,统一国家,真挚而又强烈的爱国情怀感人至深,是古代爱国诗的典范之作。题临安邸是一首政治诗讽刺诗。作者林升看到中原国土被金人侵占,然而南宋朝廷却一味苟且偷安,寻欢作乐,为吐心头的愤恨,表达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切忧虑而题写了这首诗。诗的前两句抓住临安城虚假的繁荣太平景象,触景伤情,长叹“西湖歌舞几时休”,后两句进一步感慨,一语双关,剑指南宋统治阶级。己亥杂诗是一首出色的政治诗,诗人采用“创景抒情”的方法一一通过创设的意象来表现情感。诗的前两句用了两个比喻,写出了诗人对当时中国
3、形势的看法。诗的后两句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诗人用奇特的想象表现了他热烈的希望,他期待着优秀杰出人物的涌现,期待着改革大势形成新的“风雷”、新的生机,一扫笼罩九州的沉闷和迟滞的局面。二、聚焦本位说学情五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搜集资料的能力,能够在课前查阅古诗背景及作者生平等相关资料。在预习的基础上,学生能够通顺、流利地朗读古诗,但这三首诗所写的时代与学生的生活相距太远,古诗内容的时空跨度太大,而且学生平时缺少对政治诗情形的积累,所以他们很难与诗人心同此情、意同此理。学生在感悟三首古诗时不能仅仅满足于对诗句字面意思的理解以及诗意的疏通和诗句的积累,还应顾及诗句背后的情味和意蕴。三、基于现状定目标1.
4、认识生字词。2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3 .能结合相关资料、借助题目、注释等理解古诗内容,体会诗人的爱国情感。重难点:借助相关资料,理解古诗内容,体会诗人的爱国情感。四、探寻关联划课时本课分为两个课时。示儿题临安邸为第一课时,己亥杂杂诗为第二课时。这样的课时划分有以下三点理由:L以朝代为分,前两首都是宋朝;2.前两首是以感情线为主导,示儿是一个“悲”字,题临安邸则是一个“愤”字;3.两首内容上也有关联,示儿是诗人至死不渝的期待期待题临安邸则是对期待无情的回复。五、探秘古诗说教学下面我就两位老师的教学设计进行回顾。第一课时杨老师的课堂。1 .篇章页导学第四单元的导语。这两句诗出自艾青的我爱这土地。
5、意图:篇章页的学习是站在整个单元角度,做到了目标统整,更是让学生清楚了学习的古诗三首是以“爱国”为主题的。从而也事先了解了要结合资料,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情感。2 .借助题目,了解古诗在这一个环节中,老师让学生通过读诗题,借助注释理解题目的意思。并结合之前学过的题西林壁了解“题字诗二意图:借助题目,结合注释理解古诗大致写的内容,这是学生在学习古诗时常用的方法。这里教师带领学生唤起旧知,并且温故知新。而借助注释,自主解读,领会诗意,旨在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和概括的能力。3 .学习示儿临终遗言一一介绍写作背景一一出示资料一一体会悲(1)通过找遗言一一搜资料(南宋的国情)一一感悟悲(学习第一、二两句诗)
6、意图:运用资料,深层理解。在这个版块里,补充了南宋时代背景的资料,拉近了学生与诗人的距离,使学生更加深刻地了解到陆游的“悲”从何来。使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不止浮与表面,能知其然,而更知其所以然。读了资料,学生们清楚地认识到国家的沦陷,是诗人陆游无法释怀的悲伤。(2)通过找嘱托一一搜资料(陆游的人生经历)一一感悟悲中的期待(学习第三、四两句诗)4 .拓展陆游的诗诗人虽然悲伤,但并没有绝望,看陆游的人生经历。体会陆游悲伤、期待:53岁写的关山月:遗民忍死望回复,几处今宵垂泪痕。5 2岁写的书愤: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6 7岁写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7 8岁写的
7、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意图:诗句的补充使陆游的爱国情得到了更好的展现。在师生默契的朗读合作中,学生也渐渐深入到了诗人满腔热血的报国之心中。相信陆游的爱国,也定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时,我们也希望通过同类“爱国”诗句的拓展,让学生更全面的了解诗人。了解诗人对自己国家的情怀。8 .学习题临安邸(一)图文对比,走进古诗请生看图对比题临安邸,说说图片对应了哪句诗?让学生欣赏美丽的杭州,学习第一、二句古诗。继而让学生猜一猜这些亭台楼阁是谁建的?他们建这些楼来做什么呢?学生很容易就能说出是大臣、权贵们建来享乐的。接着让学生结合示儿中当时南宋的背景,谈一谈自己的感受。并
8、通过朗读诗句来读出自己对诗句的理解。意图:引导学生借助插图,想象杭州西湖的美丽景色,通过图片的欣赏学生看到了当时汴州的繁华和兴盛。看到昔日的国泰民安的宋朝,想到遗民的生活,学生自然会感到着急、担忧、愤怒,质问声脱口而出:“西湖歌舞几时休?”此时学生的情感在创设的情境以及想象中完全走进诗中去了,没有游离于诗外。(二)引导想象,感受悲愤1.运用资料,深层理解南方的权贵们醉生梦死,而北方的老百姓又过着怎样的生活呢?(请生交流资料),教师出示资料。意图:资料介绍北宋沦陷后,老百姓苦难的生活实景。使学生明白这些游人就是那些忘掉国难、苟且偷安、寻欢作乐的统治者。这样的对比之后,学生们的“愤怒”之情油然而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12 古诗三首 示儿 说课稿 古诗
![提示](https://www.desk33.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1147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