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提质升级行动计划》.docx
《《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提质升级行动计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提质升级行动计划》.docx(11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提质升级行动计划的通知湘政办发(2024)3号各市州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厅委、各直属机构: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将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提质升级行动计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24年2月2日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提质升级行动计划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湖南工作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全面促进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以下简称自创区)高质量发展,制定本行动计划。一、行动目标锚定“三高四新美好蓝图,紧扣“三区一极战略定位,以创新一体化发展为主线,以推进科技创新高地标志性工程为抓手,持续放大“自主
2、创新长株潭现象。到2025年,将自创区打造成为引领长株潭都市圈现代化建设的主引擎、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的主阵地、全国创新版图中的重要一极。区域创新能力明显提升。协同高效的区域创新发展体系基本形成,长沙稳居全国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排名前十,株洲I、湘潭实现保位进位,长沙、株洲、湘潭国家高新区的全国排名稳中有升,争创国家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原始创新策源力大幅跃升。长株潭地区高水平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达142家,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50件。产业科技支撑力显著增强。自创区技工贸总收入超3万亿元,技术合同成交额达1200亿元,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实现“双破万,长株潭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增
3、加值达7000亿元。创新人才体系持续优化。每年新增省级以上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700人,持续做强“科技湘军品牌。体制机制创新不断深化。科技成果转化、科技金融等改革取得重要突破,科技创新治理水平大幅提升。二、行动举措(一)自主创新登峰行动1 .争创国家区域科技创新中心。支持以长沙为核心,株洲、湘潭为两翼,将岳麓山大学科技城、湘江科学城作为两大核心策源区,沿湘江两岸集中布局科创产业资源,加快布局一批大学研究基地和前沿科学中心。到2025年,产生重大原创科技成果50项以上,在细分领域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领军企业突破100家。(责任单位:省科技厅、省发展改革委、省教育厅、省自然资源厅、省财政厅、长株潭三
4、市人民政府)2 .全力推进湘江科学城建设。进一步优化空间格局及片区功能定位,长沙片区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和智能制造产业创新区,湘潭片区打造产研融合创新区和成果转移转化区。初步完成首开区重点项目建设。(责任单位:湘江新区、长沙市人民政府、湘潭市人民政府、省自然资源厅、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省教育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财政厅)3 .加快“4+4科创工程建设。推动“四大实验室高效运行,加快实验室基础条件建设,集聚高层次人才团队,组织开展重大科研攻关,畅通科技成果转化渠道。加快推动“四个重大科学装置建设和科研试验,积极争取国家先进轨道交通综合试验基地认证布局。到2025年,争取“4+4科创工程
5、集聚科研团队4000人以上,累计攻克关键核心技术400项以上,取得重大标志性成果30项以上。(责任单位:省科技厅、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财政厅、省农业农村厅、省卫生健康委、省自然资源厅、省市场监管局、长沙市人民政府、株洲市人民政府)4 .建设长沙全球研发中心城市。实施研发企业(中心)集聚等工程,引育世界500强企业研发中心和领军企业总部研发中心,扩能升级企业研发中心,建设外资研发中心,设立保税研发中心。到2025年,基本形成“一城一区三基地湘江科学城、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长沙片区、马栏山基地、科大金霞基地、大泽湖基地发展框架,力争五类研发企业(中心)达200家以上,创新平台达
6、2600家。(责任单位:长沙市人民政府、省科技厅、省发展改革委、省自然资源厅、省商务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财政厅、省教育厅、省文化和旅游厅、省广电局、湘江新区)5 .推进科技赋能文化产业创新工程。建设马栏山实验室,支持湖南广电集团申报建设全国重点实验室。推动打造马栏山国家高新视频内容产业集群,构建音视频现代化产业体系,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数字音视频产业链基地和媒体融合新地标。推动传统文化、文旅数字化转型,培育壮大文化创意、数字出版等新兴业态。到2025年,力争长株潭地区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数超2100家,实现营业收入超2800亿元。(责任单位:省科技厅、长株潭三市人民政府、省发展改革委
7、、省财政厅、省文化和旅游厅、省广电局、省教育厅、省国资委)6 .构建高水平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体系。积极争取国家实验室布局,支持现有全国重点实验室建设运行,“一室一策组织国家重点实验室优化重组。力争每年新增认定3-5家国家企业技术中心,龙头企业牵头创建12家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在功率半导体、有色金属等领域争创国家产业创新中心。力争获批国家医学中心、国家工程机械相关领域制造业创新中心。对新认定的全国重点实验室及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产业创新中心按政策给予支持。(责任单位:省科技厅、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国防科工局、省财政厅、省农业农村厅、省卫生健康委、长株潭三市人民政府)7
8、.深化军民协同创新。打造一批国家和省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加快国防科技成果工程化、产业化。探索创新平台共建共享、项目联报共研模式,推动军地科技资源共享、军地协同人才培养、军民两用技术联合攻关。(责任单位: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国防科工局、省科技厅、长株潭三市人民政府)(一)创新引领产业升级行动8 .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动绿色矿业、食品加工、轻工纺织等传统产业提质升级。加快建设硬质合金产业集群,着力开发差异化精品钢材,大力发展部件化建材等新型建材。统筹推进农产品初加工、精深加工和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发展绿色安全休闲食品、方便食品等食品制造业。因地制宜发展特色轻工,加快陶瓷产业、烟花爆竹和纺织服
9、装产业转型升级。(责任单位: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省农业农村厅、长株潭三市人民政府)9 .巩固延伸优势产业。做大做强工程机械、轨道交通装备、现代农业、文化旅游等优势产业。发展新能源化、智能化工程机械产品,打造世界级工程机械产业集群。加快中国标准地铁列车、磁悬浮列车、智轨等规模化发展,打造世界级先进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集群。开展智能育种核心算法、基因精准调控等生物育种关键技术攻关,推动水稻、生猪、油茶、辣椒、淡水鱼类等优势领域良种创新和产业化。(责任单位: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省农业农村厅、长株潭三市人民政府)10 .培育壮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数字产业、新能源
10、、大健康、空天海洋等新兴产业。推动构建开放融合生态体系,加快发展自主可控计算机及外设产品,培育壮大新一代自主安全计算系统产业集群,推动向世界级产业集群跃升。构建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加快规模储能系统、氢能核能关键材料及部件规模化生产。推动创新药、罕见病药等研发,加快大型医学诊断设备、先进治疗设备等领域创新突破。大力发展通航整机、中小航空发动机等整机和关键系统配套,擦亮国家级中小航空发动机产业集群品牌,推动向世界级产业集群跃升。促进北斗系统规模应用,打造全国北斗产业高地。加快先进船舶关键系统、海洋机器人等装备研发,推进深海矿产资源开发装备产业化。(责任单位: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
11、省卫生健康委、省委军民融合办、长株潭三市人民政府)IL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支持湘江科学城规划建设未来产业集聚区,推进人工智能、生命工程、量子科技、前沿材料等未来产业创新发展。开展类脑智能、具身智能等前沿基础研究,布局开发高性能智能芯片、感知器件,支持长沙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重点攻克工业菌种创新迭代、药物生物合成等前沿技术,着力推进干细胞与再生医学、基因编辑等疗法研发。逐步推进量子时间测量、量子重力测量等技术产业化应用,推动量子计算、量子通信等领域部分研究成果向实用化、工程化发展。围绕新型生物材料、液态金属等领域,加快先进研发、测试和验证。(责任单位: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发展改革
12、委、省科技厅、省卫生健康委、长株潭三市人民政府、湘江新区)(三)创新主体提质树标行动12 .加速推进创新型企业培育。完善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等创新型企业梯度培育体系,推动规模工业企业创新研发活动全覆盖,支持省属国有企业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持续推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入园惠企行动,探索推广企业创新积分制,稳步扩容长株潭地区科技金融规模,大力支持符合条件的创新型企业在科创板、创业板上市融资。鼓励和引导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共建中试基地和研发中心。(责任单位:省科技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发展改革委、省国资委、省地方金融管理局、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湖南监管局、湖南证监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提质升级行动计划 长株潭 国家 自主 创新 示范区 升级 行动计划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1160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