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双文本阅读:名不可两立行不可两全(附答案解析与译文).docx
《文言文双文本阅读:名不可两立行不可两全(附答案解析与译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文双文本阅读:名不可两立行不可两全(附答案解析与译文).docx(4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文言文双文本阅读:名不可两立,行不可两全(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骊姬诺申生于晋献公,公将杀之。公子重耳谓之日:“子盖言子之志于公乎?”世子日:“不可,君安骊姬,是我伤公之心也。”日:“然则革行乎?”世子日:“不可!君谓我欲弑君也,天下岂有无父之国哉!吾何行如之?”使人辞于狐突日:“申生有罪,不念伯氏之言也,以至于死,申生不敢蒙其死;虽然,吾君老矣,子少,国家多难,伯氏不出而图吾君。伯氏苟出而图吾君,申生受赐而死。”再拜稽首,乃卒。是以为“恭世子”也。(节选自礼记檀弓上)材料二:楚有土申鸣者,在家而养其父,孝闻于楚国。王欲授之相,申鸣辞不受。其父日:“王欲相汝
2、,汝何不受乎?”申鸣对日:“舍父之孝子而为王之忠臣,何也?”其父日:“使有禄于国,立义于庭,汝乐吾无忧矣。吾欲汝之相也。”申鸣日:“诺。”遂入朝,楚王因授之相。居三年,白公胜为乱,杀司马子期,申鸣将往生之。父止之日:“弃父而死,其可乎?”申鸣日:“闻夫仕者身归于君,而禄归于亲。今既去父事君,得无死其难乎?”遂辞而往,因此兵围之。白公胜谓石乞日:“申鸣者,天下之勇士也,今以兵围我,吾为之奈何?”石乞日:“申鸣者,天下之孝子也,往劫其父以兵,申鸣闻之必来,因与之语。”白公胜日:“善。”则往取其父,持之以兵,告申鸣日:“子与吾吾与子分楚国子不与吾子父则死矣。“申鸣流涕而应之日:“始吾父之孝子也,今吾
3、君之忠臣也。吾闻之也,食其食者死其事,受其禄者毕其能。今吾已不得为父之孝子矣,乃君之忠臣也,吾何得以全身?”援桂鼓之,遂杀白公胜,其父亦死,王赏之金百斤。申鸣日:“食君之食,避君之难,非忠臣也。冬君之国,杀臣之父,非孝子也。名不可两立,行不可两全也,如是而生,何面目立于天下?“遂自杀也。(节选自说苑立节)10 .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子与吾A吾与子B分C楚国D子不与E吾F子G父H则死矣。11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盖,通“盍”,指何不,与庖丁解牛中“技盖至此乎”的“盖”意思不同。B.爱,指吝惜,与齐桓晋文
4、之事中“百姓皆以王为爱也”的“爱”意思不同。C.死,指为而死,与陈涉世家中“死国可乎”的“死”意思相同。D.定,指使安定,“阙秦以利晋”中“利”表示使获利,两者用法相同。12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骊姬向晋献公诽谤申生,重耳劝申生向父亲说明情况,申生认为晋献公会伤心,坚持不这样做。B.申生认为国君年事已高,国君的儿子年龄尚小,国家正处于多事之秋,于是恳求狐突出山为晋献公出谋划策。C.申鸣认为做官的人,身体属于君王,而俸禄归于亲人,既然选择了在朝为官,侍奉君王,就应该以身殉国。D.白公胜被申鸣派兵包围,向石乞寻求突围之策,石乞建议他请申鸣的父亲来帮忙劝说申鸣退兵,但计
5、策没有奏效。13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君谓我欲弑君也,天下岂有无父之国哉!吾何行如之?译文:(2)援样鼓之,遂杀白公胜,其父亦死,王赏之金百斤。译文:14 .申生与申鸣在尽孝上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请谈谈你的看法。【答案】10. ADF11. B12. D13. (1)君父会认为我想谋害他,天下哪里有没有君父的国家!再说我能逃到哪里去呢?(2)申鸣拿起鼓槌击鼓,最终杀了白公胜,他的父亲也因此而死,楚王赏赐他百斤黄金。14. 相同之处:二者都不把自我放在第一位,矢志尽孝。不同之处:申生始终站在晋献公角度多方考虑,主动赴死;申鸣开始尽心做孝子,后听从父命入仕,在国难之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文言文 文本 阅读 不可 两立 两全 答案 解析 译文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1164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