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训练:《资治通鉴-安史之乱》(附答案解析与译文).docx
《文言文阅读训练:《资治通鉴-安史之乱》(附答案解析与译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文阅读训练:《资治通鉴-安史之乱》(附答案解析与译文).docx(3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文言文阅读训练:资治通鉴安史之乱(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T4题。安禄山专制三道,阴蓄异志,殆将十年,以上待之厚,欲俟上等季然后作乱。会杨国忠与禄山不相悦,屡言禄山且反,上不听;国忠数以事激之,欲其速反以取信于上。禄山由是决意连反,独与孔目官、太仆丞严庄,掌书记、屯田员外郎高尚,将军阿史那承庆密谋,自余将佐皆莫之知,但怪其自八月以来,屡飨士卒,秣马厉兵而已。会有奏事官自京师还,禄山诈为敕书,悉召诸将示之曰:“有密旨,令禄山将兵入朝讨杨国忠,诸君宜即从军。”众愕然相顾,莫敢异言。十一月,了手,禄山发所部兵及同罗、奚、契丹、室韦凡十五万众,号二十万,反于范阳。命范阳节度副使贾循
2、守范阳,平卢节度副使吕知诲守平卢,别将高秀岩守大同;诸将皆引兵夜发。诘朝,禄山出蓟城南,大阅誓众,以讨杨国忠为名,榜军中日:“有异议扇动军人者,斩及三族!”于是引兵而南。禄山乘铁舆,步骑精锐,烟尘千里,鼓噪震地。时海内久承平,百姓累世不识兵革,猝闻范阳兵起远近震骇河北皆禄山统内所过州县望风瓦解,守令或开门出迎,或弃城窜匿,或为所擒戮,无敢拒之者。禄山先遣将军何千年、高邈将奚骑二十,声言献射生手,乘驿诣太原。乙丑,北京副留守杨光朔出迎,因劫之以去。太原具言其状。东受降城亦奏禄山反。上犹以为恶禄山者诈为之,未之信也。庚午,上闻禄山定反,乃召宰相谋之。杨国忠扬扬有得色,曰:“今反者独禄山耳,将士皆不
3、欲也。不过旬日,必传首诣行在。”上以为然,大臣相尊失色。上遣特进毕思琛诣东京,金吾将军程千里诣河东,各简募数万人,随便团结以拒三。辛未,安西节度使封常清入朝,上问以讨贼方略,常清大言曰:“今太平积久,故人望风惮贼。然事有逆顺,势有奇变,臣请走马诣东京,开府库,募骁勇,挑马桂渡河,计日取逆胡之首献阙下!”上悦。壬申,以常清为范阳、平卢节度使。常清即日乘驿诣东京募兵,旬日,得六万人;乃断河阳桥,为守御之备。(节选自资治通鉴)10.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猝闻范阳A兵起B远近C震骇D河北皆禄山统内E所
4、过F州县望风瓦解。IL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晏驾,字面意为车驾晚出,在古代指帝王死亡的讳辞,“驾崩”一词与其意思相同。B.遽,意为急忙、马上,与促织“遽扑之,入石穴中”中的“遽”意义相同。C.甲子,在文中是干支纪日,古人以十二天干与十地支相配来纪日,六十次一循环。D.顾,看,与五代史伶官传序“君臣相顾,不知所归”中的“顾”意义相同。12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杨国忠与安禄山不和,屡次在皇帝面前说安禄山将要造反,皇帝不听。杨国忠又用事激怒安禄山,加快他的造反进度。B.安禄山趁着有入朝奏事的官员从京师回来,假造皇帝敕书,以
5、讨伐杨国忠的名义号令诸将,诸将虽惊愕但不敢反对,最终安禄山率领十五万兵士在范阳起兵。C.天下承平已久,安禄山谋反之时上下震惊,一直等到太原城、东受降城上奏时,玄宗还认为这是痛恨安禄山的人故意编造陷害,不相信真有其事。D.封常清认为,如今谋反的只是安禄山,将士们并不想谋反,天下久安,所以人人害怕叛军,但若他跃马挥师渡过黄河,不出几天就可平定叛乱。13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自余将佐皆莫之知,但怪其自八月以来,屡飨士卒,秣马厉兵而已。译文:(2)上遣特进毕思琛诣东京,金吾将军程千里诣河东,各简募数万人,随便团结以拒之。译文:14 .请结合材料,分析玄宗君臣的哪些表现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资治通鉴-安史之乱 文言文 阅读 训练 资治通鉴 安史之乱 答案 解析 译文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1165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