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旧版电影《倩女幽魂》审美体验探究.docx
《新旧版电影《倩女幽魂》审美体验探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旧版电影《倩女幽魂》审美体验探究.docx(3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新IBIifi电影倩女幽魂朝触鳏究根据蒲松龄聊斋志异中聂小倩故事改编的电影倩女幽魂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选择用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体现出不同时代的审美意涵。本文对I960年、1987年以及2011年的电影倩女幽魂进行比较,分析影片在不同时期所产生的不同审美体验。倩女幽魂:审美体验;审美特征“审美体验是指审美主体对审美客体进行审视、体味与理解,是形成艺术创作的基础和前提。”在观看影片的过程中,电影作为审美客体,其表现手法、故事情节安排等对审美主体具有指向性作用。作为被搬上银幕多次的电影倩女幽魂,其不同时期的艺术表现方式,指引着观众走向不一样的艺术境界。庄子曾说:“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
2、而听之以气。”以此分析审美过程,可将审美体验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耳”与“眼”,是对审美主体的直接体验,是在审美过程中审美主体对审美客体在感觉器官上的初步感受,对审美客体的直觉性认识。第二阶段是“心”与“情”,是在初步感受后,发自内心的认同体验。在欣赏影片的过程中,审美客体引发审美主体的情感变化,也就是在观影过程中,电影本身给予观众强烈的代入感,引发观众情感共鸣。第三阶段是“气”,在直接体验与认同体验基础上,进行自觉或不自觉的反思,也就是在审美过程中或审美过后审美主体开始反思的过程,最终得到精神与灵魂的洗礼。不同时代背景下的倩女幽魂给予审美主体的审美体验也大不相同,这种不同表现在审美体验的
3、各个阶段。一、直接体验感官刺激“人要感受到审美对象的美,就必须以直接的感知方式去接触对象。”在审美过程中,审美客体首先会给予审美主体在感觉器官上的刺激,审美主体通过这种刺激对审美客体产生初步的了解。例如我们看见一朵玫瑰花,首先感觉到的是玫瑰花美丽的外貌,而并非某种特定的寓意。观影体验第一阶段就是观众对电影画面刺激的直接感知。电影是一场梦,在这个造梦的过程中,导演首先创造了一个电影时空。这种电影时空直接影响着观众对影片的整体感受,影响着观众的直接体验。电影倩女幽魂改编自清代文学家蒲松龄所著聊斋志异中的聂小倩一文,其故事背景年代并未清晰交代,电影导演在时空的设计上各有千秋,这就给予了观众不同的观影
4、体验感受。台湾电影学者焦雄屏曾用“文人画般的思古幽情”评论李翰祥的电影风格,其在1960年拍摄的电影倩女幽魂亦是如此,整部影片清晰地表露出影片与中国古典文化亲密的血缘关系。例如小倩出场时在花园中抚琴的场景,楼台水榭,给观众以清幽空灵之感。程小东在1987年拍摄的倩女幽魂与之相比,更具有早期香港神怪片的风格,电影中聂小倩嫁给鬼王的场景,运用灯光、烟雾等传统特效技术,为观众营造离奇、恐怖的鬼怪世界。随着电影特效技术的发展,2011年叶伟信导演的倩女幽魂场面更加瑰丽、魔幻,视觉刺激更加强烈,与前两个版本的电影相比,场景开阔,画面唯美奇幻,也更加符合当代观众对魔幻电影的审美期待。特效技术的进步,更便于
5、导演对电影时空的塑造,给予观众最完美的视觉享受。电影主要是以人的故事为叙事主体的艺术形式,叙事形象的主体一般是人或者是拟人化的动物,所以人物是电影创作的核心。在原著中对聂小倩的描述是:“肌映流霞,足翘细笋,白昼视之,娇艳无绝。”李翰祥所塑造的聂小倩还原了原著,是一个举止典雅端庄的大家闺秀形象,具有古典之美。1987年版本中的聂小倩由王祖贤扮演,人物初现时便尽显妖娇妩媚之美感,一袭飘逸的白衣是不变的,而变化的发髻展现了聂小倩的灵动。而2011年版与前两个版本不同的是聂小倩不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可随时从狐狸幻化成“人”的妖,这就使人物更加丰满,影片中大部分特效镜头都用来着重塑造聂小倩的狐妖身份,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倩女幽魂 旧版 电影 审美 体验 探究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1170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