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职思政育人协同机制探究.docx
《新时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职思政育人协同机制探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时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职思政育人协同机制探究.docx(3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新时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探究摘要,思想政治教育是高职院校育人活动中的重要部分,发挥着统领和引导各科目教学的作用。新时期,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职思政育人相协同,能够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精神资源、归正思想政治教育的宏观导向、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立体传承。但由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丰富、资源众多,在与高职思政教育协同育人过程中,提出应创建特色鲜明的协同育人资源、创新以生为本的协同育人形式、打造知行合一的协同育人队伍、建立科学长效的协同育人机制。关键词I新时期;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传统文化:协同育人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与传统文化多元协同,是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向,也是促进文
2、化传承的有效途径,对于大学生提升文化自信、坚定理想信念具有积极意义。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新时代下,高职院校大学生面临的就业压力日益庞大,企业对大学生的考核不再仅仅局限于专业技能和知识水平,更关注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与文化修养。因此,高职院校在坚持以技能为核心的教学理念基础上,也要重视思想道德教育,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将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引导大学生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中汲取能量,将有助于其正确观念的树立,并帮助其提升核心竞争力。基于此,文章就结合实际状况分析思想政治教育与传统文化多元协同的实践路径,以期为更多院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有益的帮助。一、新时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职思政协同育
3、人的重要价值高职院校与普通高校最大的区别在于,前者要为社会培育能够直接上岗的高技能人才,实现学校与企业的深度对接,这就要求其在育人过程中要关注人才的职业技能与职业素养。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高职院校内部的一门必修公共基础课程,是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主阵地”,但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部分人员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度有待提升,学生参与思想政治学习的热情不高,亟须重新改革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打造有活力、有激情、有吸引力的教育氛围。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传统文化相协同,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力路径,具有重要价值。(一)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精神资源高职思政教育往往以实践锻炼和理论讲解两种方式展开,且长期以来院校都以理论讲解作
4、为主要形式,实践锻炼作为辅助渠道。虽然思政教育中的很多理论观点都得到了实践验证,也引领我国走向了成功的发展道路,但是这些观点往往具有极深的思想内涵,其中的论证逻辑较为复杂,如果教师无法进行透彻、深入、系统讲解,那么学生就难以快速吸收。这种情况导致思政教育陷入宏观、庞大的教育状态中,学生虽然认可教育体系中的政治性、哲学性价值,但无法接受这种单一枯燥的内容体系。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则是由一个个真实的历史事件构成,其形式具有典型的具体、微观特征,将其融入高职思政教育中,可以以真实的案例和微观的事件阐述思政教育中的理论逻辑,打破传统思政课堂枯燥的教育体系,为整个教育过程增添文学色彩和艺术气息。同时,思政
5、教育注重理性传导政治思想,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注重感性传导文化内容,双方结合能够促进感性与理性的不断交织,使思政教育的精神资源得到丰富,帮助大学生更好地吸收其内容。(二)归正思想政治教育的宏观导向政治导向性是高职思政教育的基本特征,这决定了思政教育要充分发挥政治引导作用,约束大学生的思想行为,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但一味地约束思想行为、强调政治色彩,往往会导致思政教育过于严肃,教育体系变得单调而呆滞。要想提升思政教育的成效,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动力,就需要以互动性为依托,通过心灵滋润引导高职大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平等交流、密切互动,使静态的思想“动起来”。中华优秀传统文
6、化作为国家的瑰宝,具有“以史明今”的功能,其中既有对政治思想的总结,也有对心灵的启迪,能够为思政教育提供有益的帮助。与此同时,中华文化具有较强的包容性,认为政治与文化本为一体,双方相互补充与发展,通过两者的融合,可以使思政教育走出过于关注政治导向的误区,形成文化与政治相协同的良好局面,从而能够归正思政教育的宏观导向,提升思政教育的活力与激情。(三)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立体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立体传承,是每一位中国人义不容辞的职责。大学生群体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应当坚定文化自信,自觉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职思政课堂
7、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寻找思政知识与优秀传统文化之间的契合点,借助理论讲述、实践演绎、微观推理等方式进行教学,能够帮助大学生从更为多元化的层面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将每项文化内容提炼为具体的、微观的行为规范,从而在严格要求自我的同时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的立体传承。二、新时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的实践路径-)创建特色鲜明的协同育人资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职思政育人相协同,重点阵地在课堂教学。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成效,离不开特色协同资源库的建设。高校应通过创建相关的协同资源库,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与思政育人在细节上的协同,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度应用,提升思政育人的整
8、体实效。具体应按照思政教育的基本重点提炼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形成条理清晰的协同资源库。第一,理想信念专题协同资源库。充分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诚信正义”“仁爱民本”“和合大同”等思想观念,构建职业理想教育专栏;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倡导的“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理想人格观念,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栏目等。第二,爱国主义教育资源库。提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爱国爱乡等鲜活的素材,引导大学生树立乡土情怀,提升爱国情感: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开拓进取、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元素,构建协同资源库,帮助大学生始终坚定国家立场,将自我热血挥洒在祖国大地”。第三,创新创
9、业资源库。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提取“拼搏进取”“吃苦耐劳”“艰苦奋斗”“敢涉艰难险滩”“咬定青山不放松”等内容,并将其与思政教育相衔接,形成条理清晰的资源库,帮助青年大学生树立艰苦奋斗、拼搏进取的精神。第四,道德规范教育资源库。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提取仁、义、礼、智、信等内容,并引入先进人物的典型案例,构建内容清晰、瓶射范围广的协同资源库,帮助大学生形成顺逆得失的人生境遇,面对不同的境遇有不同的人生态度。(二)创新以生为本的协同育人形式1 .发挥新媒体的传播优势高职院校要充分运用新媒体构建多元化的思政教育网络,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政教育的高效协同。通过拓展传播渠道,充分运用电视、广播、网站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时期 中华 优秀 传统文化 高职 育人 协同 机制 探究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1170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