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生员服饰流变的社会学解读.docx
《明代生员服饰流变的社会学解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明代生员服饰流变的社会学解读.docx(4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明代生员服i三獭社会学解读明初,统治者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善的学校教育制度,旨在更好地招贤纳士,广蓄人才。学校里的学生通称生员,俗称秀才,他们在学校肄业,学习儒家经典,以求读书仕进1。文中旨在通过对明初生员服饰制度建立与明中后期生员服饰多样化发展的剖析,探究如何通过服饰建立身份的认同,及生员服饰的社会意义。1明初生员服饰制度的形成1.1 辨华夷理念下服饰的去胡归汉服饰是社会民族文化的象征,明初进行的服饰改制,以割除胡俗,恢复汉风为目标。洪武元年(1368年),士庶都服四带巾、杂色盘领衣。”2洪武三年(1370年),明史舆服制中分点记载了士人与庶民改戴四方平定巾的相关内容,但此时士人与庶民阶层的服饰
2、仍没有太大差别。服制中规定生员冠巾制度为内以网巾束发,再外戴一方巾(四方平定巾)。明人对网巾和方巾附会以政治寓意,这在百废俱兴的明初具现实意义,也体现了以服饰改制宣示改朝换代的政治意味。明代生员在学校学习,谒见官长、遇大礼以及参加一些交际场合需穿公服,平时交际可穿便服。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朝廷对官民服饰的衣长、宽窄作出规定,生员服饰衣袖宽大,能体现生员的斯文之气;而庶人服饰衣身短小,便于劳作,二者大相径庭。服饰制度的确立,使得生员和庶人的服饰被有意识地区分。生员所着桐衫3卜方巾4、网巾如图1图3所示。1.2 明初生员衣冠革新的社会意义1.2.1 巩固新政权需要元、明之前,北方地区被金国
3、统治过一段时间,金人推行同化政策,使得北方地区的汉人服饰一定程度上胡化。元代虽对服饰无强制规定,但汉族儒士为入仕,会主动学习蒙占习俗和穿着蒙古族服饰,以图被垂青。受中原文化影响的北方政权,认为自己是中华正统,辽贬北宋为汴寇,金贬南宋为“岛夷三苗“蛮夷”。1366年元明更替之际,作为天下士人魁首的曲阜衍圣公孔克坚在处理朱元璋的召见时,以病推脱,派其长子替代前往。可见当时汉族士人并未十分认可新政权。因此,稳固政权,重拾儒家“华夷之辨”,得到士大夫阶层的支持,已成为明初期十分紧迫的政治任务6。其中衣冠革新则是任务的重点之一。宣德七年(1432年)全国生员数量约3万人口,洪武年间(13681398年)
4、的生员数量还要少于此数,相对明初7300万的总人口8,在士人中衣冠革新相对容易。同时,作为社会的知识群体和知识的占有者,士大夫是地方社会的领导者。生员对这次革新的接纳,能够在一定意义上增加民众的认同感。为了让生员接受明初服饰制度,朝廷采用了“引古”“神权”两种办法。明人对生员服饰的源头有不同见解,如明中期的何孟春称在明初官民服饰改制时,明太祖亲自过问,要求“参酌时宜、俾存古意”9;郎瑛称生员头巾源自汉代儒冠,生员的绦穗承袭汉士的练带,生员服白也是古制,士“练带”“素积”在儒家经典著作礼记中有所记载;明晚期的王圻称桐衫是唐代马周依据三代深衣之制制作10。暂不论这些说法是否准确,他们都把生员服饰与
5、前代多个汉族政权的士人服饰相联系,上取三代,卜至盛唐,熟读儡家典籍的生员对“深衣M儡冠“礼记再熟悉不过,穿着前朝儒服也顺理成章。虽然这些记载来自明代中晚期,但非一时之说,与明初有一定的承袭关系。海瑞集规士文“举世衣冠,往往通用。惟有生员衣冠,皇祖特为留意。11七修类稿生员巾服“太祖以学校为国储材令工部制式,凡三易之谓之桐衫。又闻常亲服试之,至今藏于内府。”10多篇文献记载,显示了明太祖对生员服饰的婵精竭虑、亲力亲为,彰显“空恩浩荡”,以此笼络土人。朱元璋出身低微,却成为天子,介于天人之际。生员们虽不能像明太祖一样开疆辟土,创立一番伟业,但是可以跃过龙门,实现身份等级的跨越,并借用生员服饰包含的
6、皇权、神权,彰显自己的身份。农民出身,靠起义推翻元朝的朱元璋深知人心向背与政权稳定的关系,土人对新政权的认同将在民间起到良好的示范。服饰特征正是华与夷的重要区别,接受了汉族传统服饰形制,自然就断绝了与蒙元的联系;服饰制度又是礼制内核的表象之一,接受了服饰也更容易顺从封建礼制,有利于政权的巩固和稳定。1.2.2 通过服饰对生员身份界限的刻画日本学者荻村昭典在服装社会学概论中提到,人的社会欲求会引导人们穿着不同的服装,已经获得社会身份及地位的人,通过服装被社会承认,显示自身地位131生员只是种暂时性的身份,其实质是庶民,但具有比-般平民更加优越的地位,这种身份的特殊性通过其服饰表现。洪武朝初期,胡
7、服整肃后被禁,即使有保留,也仅限于被变形后的部分。蒙汉服饰的区别除了外观,还表现在元朝的服饰不具有等级区分功能。明朝统治者希望建立一套完整的服制体系巩固政权,在这套体系的建立过程中,生员服饰从初期与庶民一致,发展为逐渐靠近文官服饰。洪武朝中后期,生员服饰在修改过程中奉行以官望士,贵之也”的原则,更加突出了生员作为预备官僚的身份。按大明会典卷六十二冠服,国初(洪武元年)著令,官民服色、冠带等,上可以兼下,下不可以僭上14。洪武二十年(1387年),国子监学规明确规定生员须穿着符合服制的服饰,不能穿戴常人巾服,如有违背将被处决15,即生员和庶民都不可穿着对方服饰。此规定能有效区分土人与庶民阶层,使
8、士人社会地位得以体现,同时还能鼓励士人专心学习儒家说教,用思想影响社会各阶层,维护社会秩序16。2明中后期生员服饰多样化流变关于明代中后期服饰的流变,前人多有论述,此处不复赘言,整体而言,生员服饰的变化与明代风俗变化一致17。依据德国社会学家乔治齐美尔(GeOrgSimmeI)等学者提出的时尚“涓滴理论(MCkIe-downtheory),上流社会流行的一些时尚,经过一段时间会涓滴到下层。一旦下层社会开始模仿上层社会的流行风格,上层社会为了破坏这种致性,和下层社会划清界限,就会放弃这种风格而接受新的风格,对时尚而言就进入了采纳、模仿、抛弃的周期循环18C2.1 由权力阶级引起的纵向传播明代社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明代 生员 服饰 流变 社会学 解读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1177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