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近变局中的“局内人”与“局外人-——以蒙古王公家族文学变迁为例.docx
《晚近变局中的“局内人”与“局外人-——以蒙古王公家族文学变迁为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晚近变局中的“局内人”与“局外人-——以蒙古王公家族文学变迁为例.docx(17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晚近变局中的“局内人”与“局外人以蒙古王公家族文学变迁为例InsiderandOutsiderintheChangeSituationoftheLateQingDynasty:ACaseStudyoftheLiteraryChangesofMongolianRoyalFamily作者,米彦青作者简介:米彦青,女,内蒙古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文学博士。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70原文出处:内蒙古社会科学(呼和浩特)2020年第20203期第162-169页内容提要:随着学界对中国近代史考察的不断深入,晚近变局中的蒙古王公家族由“局外人”到“局内人”再到“局外人”的反转演变曲线清晰
2、可见。乌梁海氏既是晚近著名的蒙古王公家族,也是文学家族。喀喇沁人学习汉族文化始于色伯克多尔济,成就于旺都特那木济勒,发扬光大于贡桑诺尔布。旺都特那木济勒遭逢清史上的最初变局,他对此保持缄默,所以他始终是变局中的“局外人”。贡桑诺尔布生逢内外交困的光宣大变局之中,他以诗文记录自己的步伐,做变局中的“局内人”。时代发展至民国时期,贡桑诺尔布游离于政治转型和文化转型之外,逐步蜕变成时代变局中的“局外人”。管窥“局外人”与“局内人”的心路历程,可以深入了解多元文化多族共存的清代文学在20世纪前后现代化进程中的多样性与复杂性。期刊名称: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复印期号:2020年09期关键词:变局/蒙古王
3、公家族/乌梁海氏/诗文创作标题注释: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元明清蒙汉文学交融文献整理与研究”(编号:16ZD176)o中图分类号I206.5;1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5281(2020)03-0162-08乌梁海氏既是晚近著名的蒙古王公家族,也是文学家族。喀喇沁人学习汉族文化始于色伯克多尔济,成就于旺都特那木济勒,发扬光大于贡桑诺尔布。旺都特那木济勒遭逢大清道光、咸丰、同治时期前所未有之大变局,然而两次鸦片战争及其后的中外冲突在他的文学作品中却没有留下一点痕迹,他始终是变局中的局外人。贡桑诺尔布生逢光绪、宣统内外交困的清廷大变局,戊戌变法、庚子事变乃至清王朝的最终岁月,他都以诗文记
4、录,做变局中的“局内人”,其思想行为皆与时俱进。辛亥革命”之后,贡桑诺尔布奔走呼告欲复辟满清,成为前进时代变局中的“局外人。贯穿乌梁海氏文学创作始终的是时代的“局外人与局内人的对立。走进历史,深入其诗文,最大程度地还原其文学经历,再现他们走过的历史,了解彼时他们的心路历程,或可从中读出晚近变局中蒙古王公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观望与彷徨、胸膈与前行的复杂心态,拓展清代文学的研究路径与维度。一、岁月静好:道咸同光变局中“局外人”的优游“道咸同时代是中国历史发生最重大变革的时代。西方世界在经历了中世纪的蒙昧之后,快速发展并且极欲改变世界格局,而古老中国还期冀因循守旧。中西冲突不仅体现在政治经济军事的争端
5、中,文学思想也在渐进式地改变。华夷大防的最终解体并不是清朝立国后由皇权话语代相沿递所致,而是中西之争占据思想舞台的结果。思想启蒙初露端倪,对经学和诗学理念都形成了冲击,诗歌创作也随之改变。作为清代少数民族主体的蒙古民族,和其他民族诗人一样,对这样的变化有着敏锐的感知,思想界沉思后发出声音,而诗人们在创作问学中体味并呈现着时代的变化。口道咸同时代,大半个中国都在战火中度过,因此,道咸同时代的诗人镜像鲜有不与战事相关的,蒙古族目睹或卷入变动时局可谓久矣。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身为两江总督的裕谦督军杀敌,以身殉国;山东巡抚托浑布积极整顿海防,筹措军费,训练军队;京口驻防出身的燮清身陷危城却以诗笔据实记
6、载战火下的镇江。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柏春在天津前线抵御英法联军入侵。太平天国期间,起义军攻沧州,沧州驻防桂茂作铁汉子等八首诗,记录了亲身经历的变乱;柏春在天津大营抵御太平军。来秀在山东为官期间,因筹办海防及堵御捻军出力,政声上达朝廷。荆州驻防恩泽赴*平定回乱;白衣保被调往*参与平定大小金川之乱;多隆阿率部与陕西回民起义军作战,阵亡;等等。不过,政局动荡似乎并没有给旺都特那木济勒的生活带来什么影响,作为一名蒙古王公,他在清廷之变局中作为一个“局外人而岁月静好。晚近清廷对蒙古的控制依旧外松内紧。咸丰三年(1853),咸丰皇帝还谕旨内阁,不可任令(蒙古人)学习汉字2倦103P.540)。不过,此时民族
7、融合的趋势势不可挡。旺都特那木济勒的父亲喀喇沁色王爷每岁自京归,购求古今书籍不下干卷”,成就了旺都特那木济勒深厚的汉学功底,因而,旺都特那木济勒对于生活中的可忆念之事均以汉诗进行表达和记录。旺都特那木济勒的如许斋集四卷(公馀集一卷、公馀集续编一卷、客窗存稿二卷)共收录诗词1202首3,内容丰富,按年代较完整地记录了其一生的生活轨迹。如许斋集公馀集收录了同治十一年(1872)七月以前及同治十二年(1873)春季到秋季创作的320多首诗。如许斋集公馀集续编则是其晚年生活的记录。旺都特那木济勒的诗歌创作主题涉及自然景物的描写、朋友之间的酬唱、怀乡、纪游和表达读书吟诗的闲适诗等五个方面,而他的优游生活
8、则围绕多族士人圈的交游展开。旺都特那木济勒性好吟咏,家人、亲戚远行归来、仕途升迁及年节生日等,旺都特那木济勒都会作诗忆念。以其三弟芝圃为例,同治十一年孟秋,”曲唱阳关折柳枝3(P.694),旺都特那木济勒作七绝留别三弟芝圃;同年,旺都特那木济勒又作七绝饯别三弟芝圃还乡四首;光绪元年(1875),三弟生日,旺都特那木济勒作七律祝三弟芝圃三旬正寿此系乙亥年作等。作为蒙古王公,与皇亲贵戚的联谊是生活中很重要的事情,自然也会作诗留念。光绪十四年Q888),旺都特那木济勒携三弟、六弟参加醇亲王宴饮,与醇亲王唱和,写下七律正月下浣,醇邸招饮于适园,即次元韵。闲适诗的写作既与日常光景中的优游自在有关,也离不
9、开周游河山。光绪二十二年(1896),在京的旺都特那木济勒邀请府中西席祝席卿与三弟同游龙泉寺,写下了长篇排律秋日携席卿及三弟芝圃等同游龙泉寺,赋长律一篇以志游,仿用进退出入韵体,对初秋的西山景色赞赏不已。诗中“元谈消俗虑,妙语洗凡胸4(P40)之语既是对闲适生活的感喟,也是对自己生活状态满意的表达。观其全诗,光绪年间的时局变动在诗人的生活中并没有留下丝毫刻痕。彼时,刚刚过去的甲午海战让中华士人痛不欲生,但蒙古王公的生活似乎并不受此影响。除了兄弟间写诗纪行,旺都特那木济勒还与亲友进行诗词唱和交游。尹湛纳希是旺都特那木济勒的七表兄,生母漫尤莎克为旺都特那木济勒二姑。同光年间,二人交往密切。同治十二
10、年Q873)秋,尹湛纳希与旺都特那木济勒来到北京。一个雨后的中午,尹湛纳希约旺都特那木济勒到同兴楼共进午餐。席间,旺都特那木济勒写下了雨后闰翁约同兴楼午酌,口占二十八字,兼赠都中诸友人,分别后因忆念对方,又连续写下三首七绝寄润亭。如许斋集公馀集中还收录了答润亭索诗怀朝邑润亭等诗作,可见二人情谊深挚。满蒙联姻是清廷国策,同治二年(1863),旺都特那木济勒娶惠亲王绵愉第五女为福晋,故清宗室多人与旺都特那木济勒是为姻亲。同治七年(1868)四月六日,喀喇沁右翼旗扎萨克、多罗杜棱郡王(亲王衔)卓索图盟长色伯克多尔济病逝。七月初二,同治皇帝以故喀喇沁扎萨克多罗杜棱郡王(亲王衔)卓索图盟长色伯克多尔济之
11、长子旺都特那木济勒袭爵。从五律恩赏福寿字恭纪、七律除夕侍宴恭纪元旦朝贺侍宴恭纪等诗作可以看出,旺都特那木济勒在袭爵后备受恩宠。镇国公奕询是旺都特那木济勒的妹夫,好诗文,因此二人时相唱和,亦互赠书画。喀喇沁王府博物馆现存奕询同治八年(1869)为旺都特那木济勒绘兰草图一幅,还有未署年款的山水图一幅。礼亲王世铎是旺都特那木济勒的妻兄,光绪十一年(1885),为旺都特那木济勒如许斋集作序。喀喇沁王府博物馆现存世铎为旺都特那木济勒书写的对联,品节详明德性坚定;事理通达心气平和,文字平实,可以看作是世铎对旺都特那木济勒的客观评价。恭亲王剑一心是旺都特那木济勒的妻兄,旺都特那木济勒尝赠奕I_I如许斋集,奕
12、I一亦赠旺都特那木济勒集唐诗喀拉沁都楞旺王妹丈年班来京晤谈,赋赠一律,旺都特那木济勒即和诗奉和恭邸集唐见赠元韵一首。著名满洲诗人志锐与旺都特那木济勒交好。光绪十八年(1892)春,旺都特那木济勒为时任礼部右侍郎的志锐作题画诗,并写下志伯愚少宗伯嘱题同听秋声馆图。与旺都特那木济勒过从甚密的那苏图也是蒙古王公,光绪十二年(1886),科尔沁辅国公那苏图为旺都特那木济勒如许斋集公馀集作序。光绪十七年(1891),那苏图出示自作宫词四首,旺都特那木济勒读后,作和光鉴堂主人宫词四首唱和。光绪二十年(1894),旺都特那木济勒读科尔沁辅国公那苏图光鉴堂诗存,作七绝二首以赞之。多族士人圈是旺都特那木济勒优游
13、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他所交游者既有满蒙汉人中的达官显贵,也有普通士子。光绪二年(1876),旺都特那木济勒从山东聘请宿儒丁镜堂担任贡桑诺尔布之启蒙老师,其后,为丁镜堂作有多首诗歌,如贺寿诗祝丁镜堂老夫子五旬正庆九月初旬祝丁镜堂初度、送别诗秋日留别丁镜堂饯镜堂旋里又口占四阙答镜堂留别元韵等。旺都特那木济勒43岁寿辰时,丁镜堂作五言八韵排律恭祝贤王千秋之禧,随后旺都特那木济勒作贺丁镜堂辰禧七律。从上述唱和可以看出,旺都特那木济勒的优游岁月是从容的,也是有质感的,他喜好交游,并且在交游中摒弃了阶层观念,只要是值得自己敬重的人,他就会以礼相待,与之频繁酬唱。光绪十八年(1892),祝席卿至喀喇沁右翼旗
14、王府担任王府西席。旺都特那木济勒与祝席卿经常一同饮酒赋诗,多有诗文唱和。光绪八年(1882),王府聘画家于文藻为旺都特那木济勒绘山水图一幅。旺都特那木济勒钦佩其才华,曾作七绝洁轩临行画梅留别、七律秋日送洁轩还乡,并填饯别洁轩菩萨蛮一词。与生俱来的贵胄身份造就了旺都特那木济勒独特的人生经历,顺达的仕途奠定了其诗歌平和温厚的主旋律。他游心文艺,酷喜吟咏,吐词振藻,议论风发,所作诗歌虽不能称为文学经典,但也足以传世。旺都特那木济勒的诗作无疑丰富了清代蒙古族诗人的汉语文学创作。如许斋集公馀集中有世铎、那苏图、徐哺等三人撰写的序文和作者自己的叙文、小引,时人之序高度评价了旺都特那木济勒的诗作。如那苏图于
15、光绪丙戌撰写的序中说:盖诗固发于性情,亦感乎境遇慷慨仿少陵之作。3(PP679680)从旺都特那木济勒的交游酬唱可以见出,他是一个重情重义之人,因此其诗发乎情,以性情入诗无疑。旺都特那木济勒撰于同治十一年(1872)的叙文指出:”是集原名消夏。或问于余日:消夏何为而作也?余应之日:凡人感物而动情即生焉.3(P.684)在他看来,诗歌写作是用情写就、用心体味的,只能说旺都特那木济勒的日常生活原本就是优游的,国家民族的前景或者内外交困的苦难并不能进入他的视野,所以,虽生逢道咸同光四朝,但描写自然风景的诗占大多数。道光年间,监生江苏人徐随世居京师南门内大街,是旺都特那木济勒好友,曾为其诗集撰跋文,笳
16、角秋高,有湛然之集;穹庐春暧,无敕勒之歌,牧政告闲,藩维就理。爰营曲榭,颜日梦园。每当月朗花明,莺初雁晚觅西池之句,开北海之樽。玉斗频斟,琼笺旋擘。风回荷沼,短引已成;露下篁轩,长歌未已。小词时谱,帖体兼工。调寄金荃,倚绮窗之清韵,排分玉律,纪商苑之名篇,虽然都是揄扬之语,但也指出旺都特那木济勒诗词帖括时文兼擅,而且无塞北高亢之音,洵继轨乎齐梁,并嗣音乎唐宋,之所以形成这种诗风,与其优游的生活有很大关系。值得注意的是,徐随受旺都特那木济勒作跋文的邀约是在其春节来京朝贺之时,顷以来朝元日,得接清晖,出公馀集见示,辱承雅命,俾弁简端。徐哺立就此章,跋后注明时间是光绪甲午正月3(徐随如许斋集跋PP.
17、681683),正是朝野上下因日本人挑衅而大不安之时。之所以列举旺都特那木济勒众多诗作展示其日常生活,是因为酷爱吟咏的他,诗歌有着典型的纪实性与随意性,这也更能反映其生活常态。但旺都特那木济勒并非是不关心地方政务之人,曾作谢恩诗戊子春,赏加亲王衔,恭纪二首。诗作缘于清德宗光绪十四年(1888)正月,光绪皇帝以查拿贼匪出力,赏卓索图盟长喀喇沁扎萨克多罗杜棱郡王旺都特那木济勒亲王衔。5(卷251P.391)在金丹道事件中,旺都特那木济勒因剿灭匪首杨步法而受封赏,虽然体现了当时清廷民族政策以怀柔为主,对蒙古王公及官员以嘉奖为主要手段,但从另一个侧面也可看出旺都特那木济勒是有责任心的,能够保境安民。诗
18、歌创作在道咸之后有一大变,在同光时期又有一个新变。这一时期,诗非一己之哀戚,乃时代之写照;国家不幸,赋到沧桑,亦非某氏之穷通;抒怀感愤,实有理想与办法指寓其间,更非空为大言者。故诗至同光,为一大变,犹时自唐代中叶至道咸,道咸以后亦为一大变也6(论晚清诗PP.202203).以此观照旺都特那木济勒在道咸之后时代之大变局中的诗歌创作,他始终坚持岁月静好,没有写下一首“觉世之诗7。若道咸间他尚未放眼中国,但同光间他已经是成熟的一方之主了。同光间的大清王朝依旧不太平,旺都特那木济勒却淡于国计民生,诗作依旧多应酬语、多家人亲族间的温情语。只是因为灾祸未波及属地,因置身事外便不思虑吗?须知,此期诗坛主将同
19、光体诗人大都经历了晚清的一系列变局,也看到了清政府江河日下、难以挽救的事实,因此诗中不免带有深沉的哀愁。甲午战争期间,陈三立描述彼时世道,天下之变盖已纷然杂出矣。学术之升降,政法之隆污,君子小人之消长,人心风俗之否泰,夷狄寇盗之旁伺而窃发”8(P.824).然而,旺都特那木济勒虽然年节常赴京师,交游又极为广泛,但他的诗作与时代的隔膜却显而易见。士人心中焦灼的天下之变并不能进入旺都特那木济勒的思虑之中,也不能让他有任何感触,他坚持在自己生活的时代变局中做旁观者、局外人。二、与时俱进:变局中局内人的热望同治十年(1871)五月初九,旺都特那木济勒侧福晋包佳氏生长子贡桑诺尔布。据清实录清史稿等史籍记
20、载,贡桑诺尔布于光绪二十四年(1898)父亲去世后袭爵,是年冬进京瞻觐时已具有郡王身份。5倦436P.743)旺都特那木济勒诗词造诣深厚,贡王幼承庭训,先后师从旗内学者、留学西藏的名僧及山东与江南名士等学习蒙古、满、汉、藏文字,攻读四书五经,诗词兼擅。贡桑诺尔布原著有竹友斋诗集印行,后散佚难觅,喀喇沁蒙古族学者邢致祥搜集网罗,重辑夔庵吟稿一卷于20世纪30年代在喀喇沁地区刊刻传世,收诗词作品近60首。今有夔畲诗词集9(PP.155199)传世,在其父旺都特那木济勒如许斋集公馀集中附梦园诗30首,另有少量作品收入遗逸清音集。贡桑诺尔布走上政坛后,蒙古地区与京师的联结更为紧密,他时常在京居停,留心
21、国家大事。贡王名贡桑诺尔布,是卓索同(图)盟科拉沁(喀喇沁)的王爷,府第在地安门外太平街胡同路北。口0据陈宗蕃编著燕都丛考云:“内官监之西日太平街,贡王府在焉。11(P448)旺都特那木济勒对儿子的期望是岂羡鹰扬夸阀阅,但期忠厚守门庭3(如许斋集公馀集续编P.767)o他本人虽不关心国政,但非常注重对贡桑诺尔布的培养。在时人看来,”自古蒙王,重武轻文,惟贡桑诺尔布,聪明天禀,幼年好学。乃父旺亲王以世子之好学也,聘请山东宿儒丁锦堂者,教授孝经、四书、五经、诸史、百家,数年毕业,兼习文章,诗、词、歌、赋,无不精通;且擅长书画,临池揣摩,未尝倦怠。乃父王恐其流于文弱也,延武教师马雪樵者,授武术,驰马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晚近 变局 中的 局内人 局外人 蒙古 王公 家族 文学 变迁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1180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