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月夜忆舍弟】“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全诗翻译赏析.docx
《杜甫【月夜忆舍弟】“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全诗翻译赏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杜甫【月夜忆舍弟】“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全诗翻译赏析.docx(5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杜甫?月夜忆舍弟F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全诗翻译赏析月夜忆舍弟杜甫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土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收兵。1.舍弟:谦称自己的弟弟。2 .戍鼓:戍楼上的更鼓。戍,驻防。3 .断人行:指鼓声响起后,就开场宵禁。4边秋:一作秋边,秋天的边地,边塞的秋天5 .露从今夜白:指在气节白露的一个夜晚。6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弟兄分散,家园无存,互相间都无从得知死生的消息。7 .长:一直,老是。8,达:到。9 .况乃:何况是。10 .未休兵:战争还没有完毕。作者简介杜甫(712-770),字子美,又称少陵野老、杜少陵、杜工部等。汉族,河南巩县(
2、今巩义)人,原籍湖北襄阳。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世称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世界文化名人,与李白并称大李杜。杜甫的远祖为晋代功名显赫的杜预,乃祖为初唐诗人杜审言。杜甫曾任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因此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乱、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诗被誉为诗史。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杜甫一生写诗一千五百多首,其中很多是传颂千古的名篇,比方三吏和三别,并有?杜工部集?传世;其中三吏为?石壕吏??新安吏?和?潼关吏?,三别为?新婚别?无家别?和?垂老别?。杜甫的诗篇流传数量是唐诗里最多最广泛的,是唐代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对后世影响
3、深远。作品译文戍楼上的更鼓声隔断了人们的来往,边塞的秋天里,一只孤雁在鸣叫。从今夜就进入了白露节气,月亮还是故土的最明亮。有兄弟却都分散了,没有家无法探问生死。寄往洛阳城的家书常常不能送到,何况战乱频繁没有停顿。创作背景这首诗是759年(乾元二年)秋杜甫在秦州所作。这年九月,安史之乱,安禄山、史思明从范阳引兵南下,攻陷汴州,西进洛阳,山东、河南都处于战乱之中。当时,杜甫的几个弟弟正分散在这一带,由于战事阻隔,音信不通,引起他强烈的忧虑和思念。?月夜忆舍弟?即是他当时思想感情的真实记录。诗中写兄弟因战乱而离散,杳无音信。在异乡的戍鼓和孤雁声中欣赏秋夜月露,只能倍增思乡忆弟之情。颠沛流离中的诗人杜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月夜忆舍弟 杜甫 月夜 舍弟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翻译 赏析
![提示](https://www.desk33.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1194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