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中学校美发与形象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x
《职业中学校美发与形象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职业中学校美发与形象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x(44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职业中学校美发与形象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了推进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深化学校内涵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促进学校特色发展,增强办学综合实力,全面提升我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为落实教育部公布的职业教育专业简介(2022年修订)教育部要求的全面修(制)订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专业定位,更新课程体系,加强科学文化与专业知识教育,按要求组织实习实训的要求。根据晋教职【2018】4号关于开展省级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工作的通知、教职成【2019】13号教育部关于职业教育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教职成司函L201961号关于组织做好职业教育院校专业人才培
2、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通知、中等职业院校计算机平面设计教学专业标准、国发20194号国务院关干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中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程教学标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中等职业学校美发与形象设计专业顶岗实习标准等文件要求,结合我省、我市和我校的实际情况,按照“十四五”战略建设大背景下,我校围绕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的重点战略背景下,我们启动了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美发与形象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经历了组建团队、学习动员、调研实践、集中撰写、论证修改五个阶段。初始阶段,组织团队成员多次学习相关文件精神,充分认识并深入研究新时代职业教育的各
3、项要求,为本次方案的修订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第二阶段,学校派出相关人员赴同类型中高职院校、合作单位进行了专项调研,涉及的调研对象包括管理人员、专业教师、美发与设计、化妆与造型、培训与销售等岗位,充分听取了反馈和建议,认真撰写了调研报告,为本次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提供了客观依据。在学习、调研基础上,美发与形象设计专业指导委员会成员在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毕业要求等方面进行了切合实际的深入细致的研究探讨,最终形成了美发与形象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目录一、专业名称及代码二、入学要求三、修业年限四、职业面向五、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一)培养目标(二)培养规格六、课程设置及要求(一)课程思政要求(二)课程
4、结构(三)课程设置七、教学进程总体安排(一)教学活动时间分配表(二)第一课堂、第二课堂内容(三)教学计划总表(四)实践性教学计划安排(五)课时比例分配表八、实施保障(一)师资队伍(二)教学设施保障(三)教学资源(四)教学改革(五)教学评价改革(六)质量管理九、毕业要求十、附录(一)编写依据(二)编制单位与人员(三)教学进程安排表(四)变更审批表美发与形象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名称及代码专业名称美发与形象设计专业代码750110二、入学要求招生对象:初中毕业生二、修业年限学制三年四、职业面向面向美发与设计、化妆与造型、培训与销售等岗位(群)五、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5、,掌握扎实的科学文化基础和客户服务礼仪、皮肤及毛发护理、色彩基础及色彩诊断等知识,具备美发设计与制作、化妆设计与造型、化妆品技术应用与销售等能力,具有工匠精神和信息素养,能够从事美发、化妆、形象设计及相应的服务与销售等工作的技术技能人才六、课程设置及要求(一)课程思政要求1、本专业思政课要求中职学段重在提升政治素养,引导学生衷心拥护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形成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政治认同。注重对学生教学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生态文明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中职阶段重在开展常识性思想政治理论学习。树立立德树人的理念,完善“三全”育人格局。积极构建“思政
6、课程+课程思政”大格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课程育人体系,发掘课程育人内容,创新教学手段与方法,优化学校育人环境。充分发挥所有课程育人功能,构建全面覆盖、类型丰富、相互支撑的课程体系,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全面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要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学生教育全过程。培养学生六大核心素养,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亲和力和针对性。坚持思政课在课程体系中的政治引领和价值引领作用。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结合,注重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实现知、情、意、行的统一。2、本专业文化课程思政要求深度挖掘语文、数学、英语、
7、历史、体育、艺术等所有文化基础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解决好文化基础课程与思政课相互配合的问题,推动文化类课程与思政课建设形成协同效应。3、本专业专业课思政要求深度挖掘专业课程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梳理专业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发挥专业课程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结合本专业人才培养特点和专业素质、知识和能力要求,善于挖掘专业课程中生成的人文背景与社会价值,将思想政治教育“润物细无声”地融入专业课程教学,把对严谨细致、科学规范、大国工匠的追求贯穿于学生专业学习的全过程,增强学生对“技术与社会”“技术与人”关系的进一步认识,发挥专业课程与思政课课程的协同效应。4、实践课程思政要求中职
8、美发与形象设计专业实践课程包括劳动教育、校内实训、顶岗实习,学校第二课堂活动,社团活动、社会综合实践活动(学生生活技能、劳动习惯、动手实践和合作交流等)。实践课程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良好载体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种良好形式,实践课程是专业课程的重要部分。主要以此为载体,使学生能够融入社会,感触生活。通过参与、体验与感悟增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发展学生的批判思维,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通过实践课程是学生走向社会的一个很重要的锻炼环节。也是教育与实践相结合的具体体现。学校要重视实践课程的开设,更要重视实践课程素质教育要求,依据实践课程特点发掘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推动实践课程教
9、学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紧密结合,相互配合的问题,推动实践类课程与思政课建设形成协同效应。(二)课程结构根据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19)13号)文件关于课程设置的相关要求,参考中等职业学校美发与形象设计专业教学标准(试行)等文件,结合美发与形象设计专业人才培养实际情况,经重组、修订,形成本专业课程体系框架。美发与形象设计专业课程结构主要专业能力要求1 .具有对美业相关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行业标准的认知和执行能力;2 .具有依据美业卫生规范和操作标准实施安全操作与自我防护的能力;3 .具有良好的文化修养、职业素养、服务礼仪及审美的能力;4 .具备
10、人体头皮护理及毛发养护的基础能力;5 .具备素描写生的基本技法和色彩诊断的基本能力;6 .具备洗、剪、吹、染、烫、盘以及发型设计的基础能力;7 .具备初步运用化妆、发型、服饰搭配技术进行人物整体造型的能力;8 .具有美业服务流程相关的基本管理技巧和客户接待的能力;9 .具有适应美业向智能化、数字化转型升级发展的能力;10 .具有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三)课程设置课程是职业教育质量与特色的基本保障与抓手(中等职业学校每个专业总课时不少于3000课时),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方法是促进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实现的关键。在当前大力推进课证融合、学分置换的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美发与形象设计专业人才
11、培养方案的课程设置既包括公共基础课程(含选修课),也包括专业(技能)课程(含选修课)选修课程课时大约占总课时的1/10。公共基础课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哲学与人生、职业道德与法治、语文、数学、英语、体育与健康、公共艺术、历史、劳动教育及其他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类知识(文化基础课课时占总课时的1/3)O通过学习掌握公共基础课的文化知识,主要为学生继续学习创造条件;通过公共基础课知识的学习培养良好的法律意识、职业道德素养、身体素质、心理素质、与人交流素质、礼仪修养素质等,为培养社会公民基本素养打好基础。专业(技能)课包括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技能)选修课和实习实训课程。实
12、习实训课程是专业技能课教学的主要内容(占总课时的50%以上),含课程单项实训、综合实训、校内实训、顶岗实习等多种形式。主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交流沟通、协调配合能力、理解和执行能力、较好的团队合作能力,积极应对困难和抗挫折的能力,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等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学生运用本专业主要设备的操作能力,熟悉本专业典型工作任务的工作流程和工作规范,理解和熟悉本专业工作岗位的各种规章制度,培养良好的从事本专业工作的基本职业态度和职业素养,认同企业和广告行业的文化,在工作中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等专业能力。(一)公共基础课公共基础课包括公共基础必修课和公共基础选修课。(1)公共基础课
13、明细表(必修课)公共基础必修课包括思政课,文化课,体育与健康,艺术,以及其他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类基础课。公共基础课明细表(必修课)序号课程名称课程编码主要教学内容和要求参考学时1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课程编码:100000101课程内容: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历史方位,“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基本内容,引导学生树立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坚定“四个自信”,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主要教学内容:通过学
14、习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领会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理解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分析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现象;拥护党的领导,认同和拥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热爱伟大祖国,自觉弘扬和实践爱国主义精神,树立远大志向,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创造自己精彩人生。教学要求:本课程的实施,以课程标准为依据,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培育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贯穿于教学活动
15、全过程。在教学实践中,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和中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思想政治教学的吸引力,有效提高教学质量。要创设生动直观而又富于启迪性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注重引导其在活动体睑、合作探讨中学习。给学生自主探讨、感悟内化、社会实践活动包括志愿服务、社会调查、专题访谈、参观访问、实习实训以及各种职业体验等机会。借助信息技术优化整合课堂教学,引导学生经历多样化的学习过程,促进学生在更广阔的环境中主动学习。36H程内容:基于社会发展对中职学生心理素质、职业生涯发展提出的新要求。让学生理解社会发展是实现人生梦想的客观环境,领会新时代
16、为个人发展提供了广阔舞台,确立符合时代要求的职业理想。理解和懂得职业生涯规划。学会从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中,全面、客观地认识自我,正确认识职业理想和现实的关系,直面困难和挫折,掌握抗挫折方法,珍惜生命,热爱生活,提高耐挫力。了解尊重个体生理及心理特点差异的重要性,掌握青春期的性心理知识,养成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辨析情绪的基本特征和成因,掌握合理的情绪调节方法,提高情绪管理能力,做理性平和、自信乐观的人。了解所学专业对应的职业群及演变趋势,明确职业岗位对从业者心理素质和知识技能的要求,根据主客观条件制订职业生涯规划。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掌握提升职业素养的方法,奠定职业生涯发展
17、基础。理解父母、尊重长辈,感悟亲情对自我健康成长和职业生涯发展的重要作用,珍惜亲情,学会感恩。理解良好师生、师徒关系内容,学会正确处理师生、师徒关系掌握同学、同伴交往的正确方式,增强集体意识和团队意识。掌握应对校园暴力、预防艾滋病、拒绝毒品等相关知识、方法和策略。端正学习态度,学会时间管理,善于利用闲暇时间,培养多种兴趣。提升信息素养,树立终身学习意识。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课程编码:IOO00010236主要教学内容:通过本部分内容的学习,学生应能结合活动体验和社会实践,了解心理健康、职业生涯的基本知识,正确认识劳动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理解正确的职业理想对国家以及人生发展的作用,明确职业生涯
18、规划对实现职业理想的重要性,懂得职业道德对职业发展和人生成长的意义;树立正确的劳动观、职业观、就业观、创业观和成才观,强化无论从事什么劳动和职业,都要有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的意识,增强职业道德意识,确立通过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实现自身发展的信念;学会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和自身特点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正确处理人生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养成良好职业道德行为习惯,自觉践行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不断提升职业道德境界。具有健全人格素养的学生,应能够:具有自立自强、敬业乐群的心理品质和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能够正确认识自我,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确立符合社会
19、需要和自身实际的积极生活目标,选择正确的人生发展道路;能够适应环境、应对挫折、把握机遇、勇于创新,正确处理在生活、成长、学习和求职就业过程中出现的心理和行为问题,增强调控情绪、自主自助和积极适应社会发展变化的能力。教学要求:本课程的实施,以课程标准为依据,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培育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贯穿于教学活动全过程。在教学实践中,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和中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思想政治教学的吸引力,有效提高教学质量。要创设生动直观而又富于启迪性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注重引导其在活动体验、合作探讨中学习。要引导学生正确面对
20、生活中的各种心理和职业生涯规划问题,提高教学的针对性。给学生自主探讨、感悟内化、社会实践活动包括志愿服务、社会调查、专题访谈、参观访问、实习实训以及各种职业体验等机会。借助信息技术优化整合课堂教学,引导学生经历多样化的学习过程,促进学生在更广阔的环境中主动学习。3哲学与人生课程编码:IoOOO0103课程内容:阐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讲述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及其对人生成长的意义;理解世界统一于物质的原理,懂得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了解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对立,积极面对人生遇到的矛盾。学会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认识和处理人生道路中的各种问题,理解人民
21、群众在创造历史中的地位,领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重要性,了解价值观对人们行为具有导向作用,理解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关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要教学内容:领会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初步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分析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现象,正确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培育中职学生的政治认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学要求:本课程的实施,以课程标准为依据,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培育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贯穿于教学活动全过程。在教学实践中,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和中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2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哲学与人生课程教学的吸引力,有效提高教学质量。要创设生动直观而又富于启迪性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注重引导其在活动体验、合作探讨中学习。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人生道路中的各种问题,提高教学的针对性。通过社会实践活动、社会调查、参观访问等机会,理解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关系。借助信息技术优化整合课堂教学,引导学生经历多样化的学习过程,促进学生在更广阔的环境中主动学习。364职业道德与法治课程编码:100000104课程内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了解道德与法律的关系,理解我国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意义,领悟提高职业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对成长
23、成才的意义。了解道德特点和作用,了解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的主要内容,了解职业道德的内涵、特点及时代变迁,理解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和意义,了解劳动精神、劳模精神的内涵,理解新时代弘扬劳动精神、劳模精神的意义,了解职业礼仪与职业道德的关系,掌握加强职业道德修养的基本方法,理解内省、慎独等修养方法在职业道德养成中的重要意义,懂得法治的科学内涵,了解中36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构成,知道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理解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基本要求,理解我国宪法的地位、作用和基本原则;分析公民基本权利与基本义务的关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职业 学校 美发 形象设计 专业人才 培养 方案
![提示](https://www.desk33.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1194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