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女画家陈小翠对传统仕女画的沿革.docx
《民国女画家陈小翠对传统仕女画的沿革.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民国女画家陈小翠对传统仕女画的沿革.docx(5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民国女画家喇谭对传统仕&画的沿革陶咏白、李凝在失落的历史一中国女性绘画史中,将民国时期的女画家按照当时的艺术思潮和倾向分为三类:继承传统绘画的“新闺秀”,致力于西画运动的新女性,以及献身于社会革命的革命者。陈小翠属于第一类女画家。但目前学者对陈小翠的研究多集中在诗词戏曲方面,对其绘画还缺乏专门而深入的研究。本文旨在从意识层面探讨女性在特殊的历史情境下,对同性群体、自我的认知。同时指出在中西文化碰撞的时代,陈小翠作为一位传统闺阁女画家对传统仕女画的继承和发展。从陈小翠的艺术之路认识这时期女画家的价值,探讨其如何在作品中表达女性意识。一、陈小翠生平陈小翠(1902-1968)又名翠娜、玉翠,别署翠
2、吟、翠候楼主,斋名翠楼。出身于文学世家。其父陈蝶仙为鸳鸯蝴蝶派文人,其母朱恕为杭州著名女诗人,其兄陈小蝶也是当时著名诗人。受家学影响,陈小翠13岁便能作诗,被称为“神童”,诗词曲文无一不通,绘画上也颇有造诣。她还与父兄合作翻译了十余部译作。陈声聪称赞其“灵襟夙慧,女中俊杰”。陈小翠习画于童年,17岁时拜全才画家杨士猷为师,后又从师于凭借仕女画独步于海上画坛的冯超然,成为嵩山草堂弟子。陈小翠在两位大家的悉心教授下,擅绘山水、花鸟、仕女,尤精于仕女画并对其情有独钟。作为传统大家闺秀的陈小翠,生于动荡的清末民初。彼时中国传统文化正面临着西方文化的冲击,她持着中国画将何去何从的疑问在仕女画上作了初步的
3、尝试性探索,1949年后被聘为上海中国画院画师。陈小翠起初作画是为赠友人,后求画者应接不暇,才开始订了润例。陈小翠绘画精心以致绘制时间较久,求画者往往在画作未挂出前便拿走。后又历经时代变迁,以致她的画作现已难寻。1934年4月29日,成立于上海的“中国女子书画会”是中国第一个女子美术社团。该会是陈小翠与一批志趣相投、各领风骚的女性书画家自发组建的,活跃其中的有李秋君、潘玉良、顾青霞、何香凝、陆小曼等。陈小翠因诗文俱佳、才能出众,担任书画会编辑兼主任,并一直在书画会工作到抗战结束。书画会为了使会员得到系统的学习,开函授课招生,由陈小翠担任诗词教师一职。陈小翠诗文斐然,不仅于题画诗中有所展露,还出
4、版了翠楼吟草全集一书。女子书画会共计举办了13次画展,每次均有陈小翠的作品参展。1939至1943年间,陈小翠与冯文凤、顾飞、谢月眉还举办了三次“四家书画展览会”,其中陈小翠的山林、仕女作品颇受好评。此外,得以女画家之名谋生立足的陈小翠,又自立门户,开办“翠楼”收门徒7人。中国女子书画会在给女性提供施展才华园地的同时,不仅增加了女性艺术家之间相互交流的途径,也使她们互相切磋受益并提高了社会影响力。书画会的出现促进了民国时期美术创作的繁荣,也使得大众更加关注和欣赏女性艺术。20世纪30年代,中国女子书画会成员合影(前排左五为陈小翠)陈小翠(左一)与顾飞陈小翠、朱文侯彩鸾写韵9357cm纸本设色1
5、958年上海中国画院藏二、陈小翠对传统仕女画的沿革1 .题材内容之沿革(1)以典抒情作为一个诗词曲文全能的艺术家,陈小翠作品中不乏对男女婚恋中女性命运的思考,这一定程度上受到她自身悲剧色彩的婚姻影响。陈小翠年轻时与诗人顾佛影相识,二人情投意合,久生情愫,只是父亲对顾佛影的家境十分不满,从中作阻,陈小翠只得听从父母之命嫁与汤彦耆。两人志趣不同、心意不通,婚后不久便离婚。虽未能嫁给顾佛影,但二人鱼雁往还、情意绵绵。顾及陈小翠名声,顾佛影临终前将她写予自己的书信诗词付之一炬,陈小翠亦终生未婚。(2)借古喻今在古代仕女图像中,仕女活动多为解花抚琴,拘于闺房之乐。陈小翠的仕女画在继承传统古代仕女画形象下
6、,增加了新的主题。她塑造的新女性形象不被固有的仕女形象范式所局限,而是试图去构建一个具有新时代审美意味又秉承古意意趣的多面立体的新女性形象。陈小翠仕女画中表现生活雅趣的仕女活动丰富多样,与时俱进。如其于1964年所作的长鼓舞,画面不施背景,女子着粉衣红裙,斜背一条红绳,右手执棍,作敲鼓状。同时,女子又垫脚回头凝望,舞步踹挺。陈小翠的这幅画作,人物动作自然,是一幅记录舞蹈的佳作,反映了新时代女性的生活情趣。陈小翠龙女牧羊7850cm纸本设色1963年上海中国画院藏陈小翠长鼓舞70.538cm纸本设色1964年上海中国画院藏陈小翠桐阴试砚图8231cm纸本设色1941年陈小翠笔下的仕女画,在场景的
7、构建和行为的设置上,有部分延续了传统仕女画的活动场景。另由于时代新风影响与自我对女性的希冀,她将知识女性的形象和日常行为活动加入到仕女画场景的整体框架之中。这种场景的增设以其内在的、独特的文化寓意和象征内涵为仕女气质神韵的塑造添砖加瓦,展现了女性的进步和独立意识。这也是在仕女画题材表现上的创新与亮点。(3)以花喻人花是生活中最常见,也最容易与女性身份产生联想的事物。花的美、花的媚、花的雅、花的败都成为女性内心世界的一种投射。约在1918年,陈小翠在创作杂剧黛玉葬花中将黛玉与花的命运相联系,塑造了追求独立的黛玉形象,以此抒发了对处于封建礼教下的女性命运的同情。在她的剧作护花廊里表现了一名“谢惜红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民国 女画家 陈小翠 传统 仕女 沿革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1212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