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闿运的《封神演义》研究探析.docx
《王闿运的《封神演义》研究探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王闿运的《封神演义》研究探析.docx(5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王闿运的封神演义研究J科斤王闿运是晚清大儒,著名的诗人、经学家、史学家和教育家,但其主要成就,恐怕仍在于文学,清史稿就将他列入“文苑”而非“儒林”,认为其是“文人”而非“学人”。于此,其子王代功在为其父撰年谱时也多有辩驳,称“昧者不察,或以为滑稽玩世,或以为高远不中事情,莫知微妙玄通,薪传之所自来,徒赏其文辞,目为文士,而府君通经致用、悲天闵人之衷,自弱冠以至旄期,无一日而或息者Tl348-349,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王氏的文学影响。当然,王氏的文学成就主要表现在旧体诗文的创作和评论方面。不过,他兴趣非常广泛,对当时被认为不登大雅之堂的小说,多有涉猎,其日记对红楼梦儒林外史野叟曝言螂史花月痕西
2、游记平山冷燕封神演义,甚至林译茶花女遗事等都有记载和评论。这些散金碎玉式的评论,对我们今天的小说研究仍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参考意义,是不可忽视的文献资料和成果。这些评论不仅向我们展示了传统文人关于“小说”的认识和看法,而且有助于我们检讨今天小说的研究理路,反思其得失。但遗憾的是,这些资料评论尚未引起学界的充分重视,这不仅不利于当下小说研究的深入开展,也不利于全面了解王氏其人其学。因此,本文拟对王闿运的封神演义评述进行系统分析,以期抛砖引玉,让学界更好地了解王氏的小说研究,全面认识王氏其人其学。利用电子变频器进行调节,改变电机的转速。目前国产变频器大都是两相象或三相象变频器,没有能量回馈功能,功率方
3、向只正向输出功率。美国AB700PowerFlex700交流变频器采用电流型变频器,是真正的高一高四相象变频器,主要用于控制三相感应电动机,从最简单的速度控制到最苛刻的转矩控制,满足应用系统的要求。首先,王闿运认为封神演义在创作方面学习、借鉴了水浒传西游记及三国志诸作,其曰:“封神演义者,本拟水浒传西游记而作,亦兼袭三国志。”21839王氏这一观点是非常有见地的,鲁迅先生曾批评封神演义说:“似志在于演史,而侈谈神怪,什九虚造,实不过假商周之争,自写幻想,较水浒固失之架空,方西游又逊其雄肆,故迄今未有以鼎足视之者也。”3249鲁迅先生此言,虽有颇多封神演义艺术不足的批评,但也恰当指出其“志在于演
4、史,而侈谈神怪”方面,对水浒传西游记等小说的借鉴和模仿。现代学者黄毓文、王振星也分别有封神演义抄袭水浒传例证怪、力、舌I、神:论水浒传对封神演义的影响专门探讨封神演义对水浒传的学习。陈大康明代小说史、林辰神怪小说史等则认为封神演义的创作学习、借鉴了西游记。黄永年、方胜也专门有文探讨封神演义对西游记的学习借鉴。至于三国演义对封神演义的影响,陈鹏录封神演义)对三国演义的模仿与创新、李建武三国演义对封神演义的影响等论文也多有探讨。可见,王闿运一百二三十年前的论断,颇有价值。其次,王闿运还对封神演义的成书时间作了重要考证,指出“其文有狼第,在明嘉靖以后”01839。现代学界关于封神演义的成书时间主要有
5、三种看法。第一种观点认为成书于隆庆、万历年间,代表人物是鲁迅先生;第二种观点认为成书于天启年间,代表人物是李光璧、章培恒先生;第三种观点认为成书时间要早一些,约在嘉靖、隆庆年间,以柳存仁先生为代表。对照这些观点,我们可以看出,虽然封神演义的准确成书时间现在还很难确定,但一百二三十年前,王闿运以考据的方式为其确定的时间上限,是惊人准确的,至今对学界仍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再次,王闿运对封神演义在民间的影响也进行了探讨,其日:“而俗间大信用之,至以改撰神号,至今言四天王、哼哈、财神、温痘,皆本之,已为市井不刊之典矣。”01839-1840可见,封神演义的神怪系统对民间文化产生的重要影响。这方面,聂绡弩
6、先生也有类似论述,认为封神演义“在中国旧社会里面,占着它确乎不拔的支配地位”4。除影响外,王闿运还认为,封神演义的神怪系统,当别有所本,但所本为何,却无从考证。其日:“至其神名,盖别有所本,非由此始,则无可考矣J21840这就给我们今天的研究留下了空间。现在虽然也有一些学者对封神演义的神话传说进行了考证,如关于杨戳、哪吒等传说和人物原型的考证等,但这还远远不够,关于封神演义神怪系统的分析研究,仍有巨大的空间。首先,在艺术方面,他们多侧重经典示范分析而不是理论探究,如王氏认为“封神演义者,本拟水浒传西游记而作,亦兼袭三国志:这是传统文人分析艺术作品的一个突出特征,它与中国古代的“典范”文化传统有
7、密切关系。在传统社会中,“四民”以“土”为典范,“土人”以“圣人”为典范,“百官”以“天子”为典范,所谓上行下效也。艺术方面也主张以“经典”为典范,通过经典摹拟来实现创新,如刘勰倡导“征圣”“宗经”,文选强调“选文以定篇”,都非常注重“经典”的示范作用。所以,中国古代文学的“复古摹拟”之风,也长盛不衰,而王闿运更是这方面的典型。在文学方面,他倡言复古,主张摹拟,甚至以“优孟衣冠”为荣,称“优孟足贵,因而,王氏从“经典摹拟”的角度分析解读封神演义的艺术特征,也就不难理解了,它也反映出传统文人关于艺术学习和创新的基本认识。其一,王氏认为封神演义故事“各有所指”,其日:“明人喜为传奇演义之言,而此独
8、恢诡不平,多所指斥。”01840例如,其认为“太极图有焚身之祸,盖意在讥明太宗杀方正学诸君”01840,封神演义中殷洪违背誓言,助纣攻周,最终入太极图而四肢成灰的故事,是在讥讽明成祖朱棣诛杀方孝孺之事;“其言猪狗佐白猿总戎,以讥李景隆诸将”01840,封神演义中梅山七怪守孟津阻挡周兵,讽李景隆等无能诸将;而封神演义中“闻仲”形象,则是在影射明代首辅张居正,“而闻仲者,又以拟张江陵不学而跋扈也”;姜环诬陷姜皇后事,则是隐喻明代梃击案,“其言姜环又明斥梃击事”01840。这种“索隐”式解读的研究思路,现代一些学者也有继承,如柳存仁提出“纣王多年不上朝可能讽明代皇帝之不亲朝政(成化、弘治已如此,嘉靖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封神演义 王闿运 封神 演义 研究 探析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1235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