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音乐符号线索追踪到“隐喻—象征”文化阐释-——兼论音乐民族志书写中的“共时—历时”视角转换.docx
《由音乐符号线索追踪到“隐喻—象征”文化阐释-——兼论音乐民族志书写中的“共时—历时”视角转换.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由音乐符号线索追踪到“隐喻—象征”文化阐释-——兼论音乐民族志书写中的“共时—历时”视角转换.docx(18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由音乐符号线索追踪到“隐喻一象征”文化阐释兼论音乐民族志书写中的“共时一历时”视角转换FromTrackingtheCuesofMusicalSymbolstotheCulturalExplanationofMetaphor-representation作者:杨民康作者简介:杨民康(1955-),男,中央音乐学院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原文出处:中国音乐(京)2017年第20174期第26-34,40页内容提要:西方人类学和民族音乐学两个学术阵营内部都曾围绕定点(音乐)民族志到多点(音乐)民族志两种研究观念及方法,发生过两次较大的方法论变革,并且构成两次重要的转型期。在第二次转型期间,随着经济
2、现代化、全球化和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多点音乐民族志及线索(隐喻)音乐民族志书写方法出现在民族音乐学学科方法论之中。本文将借助于多个研究案例,对其中涉及的“共时一历时”时空转换问题及其与结构主义一一后结构主义之间关系等学理及方法论细节展开进一步讨论。期刊名称:舞台艺术(音乐、舞蹈)复印期号:2018年01期关键词:民族音乐学/音乐民族志书写/音乐符号线索/“隐喻一象征”/“共时一历时”中图分类号:J6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9923(2017)04-0026-09DOI:10.13812ll-1379j.2017.04.004上世纪下半叶,西方人类学和民族音乐学两个学术阵营内部都曾围
3、绕定点(音乐)民族志到多点(音乐)民族志两种研究观念及方法,发生过两次较大的方法论变革,并且构成两次重要的转型期。在第二次转型期间,随着经济现代化、全球化和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多点音乐民族志及线索(隐喻)音乐民族志书写方法出现在民族音乐学学科方法论之中。在本文里,将借助于多个研究案例,主要围绕多点音乐民族志问题,对其中的共时一历时”的时空转换问题及其与结构后结构主义之间关系等学理及方法论细节展开进一步讨论。为此,有必要简单回顾一下音乐民族志书写的两个转型期(尤其是后一个转型期)的一些基本学术特点。一、从定点个案研究到多点比较研究一音乐民族志书写的两个转型期音乐民族志书写方式的第一次转型,始自美国
4、民族音乐学家梅里亚姆在其论文民族音乐学讨论和范畴的界定里,回顾了包括胡德上述定义在内的、自比较音乐学时期以来的种种民族音乐学定义之后,一方面提出了自己带有文本与上下文”互文性思维的,新的方法论界定:民族音乐学是对文化(语境)中的音乐的研究,藉此拥抱了人类学结构功能主义方法,奠定了定点个案(定点音乐民族志)研究的基本策略。另一方面提出了具有认知民族音乐学意味的音乐民族志书写方式一概念T行为T音声三重认知模式以及包括从田野考察、课题选择到案头工作等一系列操作原则。回溯历史,民族音乐学学科自上世纪初期以来,在音乐民族志方法论及书写方式上曾经经历了由初期的历时性(进化论)研究到共时性(传播论、功能论)
5、,再于后期向共时、历时结合转向,以及由初期的宏观比较到中期的微观个案研究,再于后期向微观、宏观结合转向的过程,可以说,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研究由定点音乐民族志向多点音乐民族志转型的过程,便与其中共时性一共时、历时结合以及微观个案一微观、宏观结合”的中后期路径相吻合。换言之,我们以往三十年来的少数民族音乐研究如同中期的音乐民族志书写那样,显然带上了较为明显的微观个案研究的思维和风格色彩。那么,当我们进一步去开展跨界族群音乐比较研究时,是否就意味着要抛弃微观个案研究的思路,而重新检拾起比较音乐学的宏观研究的老路了呢?倘若我们借助于民族音乐学中音乐民族志书写的思路,把它置放到民族音乐学的发展历史过程中去
6、进一步检验,就会发现我们其实无法逾越这些不同的研究发展阶段去孤立地思考问题。民族音乐学书写的第二次转型始自人类学的同期学术转向。1980年代开始,随着经济现代化、全球化和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多点民族志出现在人类学与其他众多相关学科的交叉学科研究中。民族志的研究视角也分别从空间(共时性)和时间(历史性)两个维度拓展,由此出现了多点民族志的研究新路向。其代表人物美国人类学者乔治马库斯(GeorgeEMarCUS)提出了几种构建多点田野调查的方法和课题类型,包括跟随人群的移动(foil。Wthepeople);实物的流通(商品、礼物、金钱、艺术品、知识产权等)(foowthething);标志、符号和
7、隐喻的流通(followthemetaphor);情节、故事或寓言(followtheplot,story,orallegory)特定个人或人群的生活历史或传记(followtheIile);冲突(foil。WtheConfIiCt)等。在民族音乐学/音乐人类学领域。21世纪初叶,美国民族音乐学家赖斯在音乐体验和民族志中的时间、场砌口隐喻(2003)一文中提出了名为音乐体验中的三维空间(three-dimensionalspaceofmusicalexperience)的新概念,即一种指涉时间、场域、音乐隐喻三个维度的新的理论研究方法,意图以此建立以主体为中心的音乐民族志(subject-ce
8、nteredmusicalethnography)o若将赖斯的上述观点和方法同马库斯的多点民族志做比较,可见其中的相似点甚多,或可以说就是一种多点音乐民族志或线索音乐民族志的研究方法。比较而言,于音乐民族志书写方式第二个转型期产生的多点音乐民族志方法,由于仍然继承了第一个转型期形成的以小见大和研究文化(语境)中的音乐等基本立场和观念,与比较音乐学时期的宏观研究相比显现出很大的不同,即它决不能被看做是历史的倒退、回流,而是借鉴、整合了前两个阶段研究方法论中的积极有益的因素,在一个新的学术平台上产生的“科学革命”式的学术跃迁。可以说,这些出现在西方民族音乐学界的变靳口转型,都是受到人类学民族志方法
9、论转型影响的结果。并且,起先发生在西方这两个学科中的方法论转型现象,后来都在中国的人类学与民族音乐学界产生了学术效应。由此看我们多年来由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研究到跨界族群音乐研究的历程,可以发现早期的研究是以定点(单点)音乐民族志研究为主,到了后期则逐渐转向了多点音乐民族志的研究。二、共时与历时:多点音乐民族志的两个维度、层次及其分析方法赖斯于2003年提出了音乐体验中的三维空间(时间、场域和隐喻)的概念,其中涉及了形态学音乐符号线索分析、语义学一隐喻与象征研究和语用学一一时空条件或文化语境三者之间的关系问题。笔者亦曾在从符号学观念看民族音乐学的三个学科分支(2008年)一文中提出,从学科方法论的
10、角度看,对于什么是民族音乐学的研究课题”,可以根据形态学、语义学和语用(语境)学三个学科分支的关系,大体分为三类:一类是仅在其课题范围上同某种特定“语境”自身的社会性范畴(如某地域、族群)相吻合,但研究重心在于音乐民族志考察报告或音乐形态学方面,而较少去考察与其语境上下文”背景相关的文化内涵。另一类则可能在注意到上述前一方面的同时,还兼顾了对其语境”的社会性范畴和文化内涵的考察(或者专注于后者)。第三类则是在民族音乐学的音乐一语境或形态学一文化学(语用学)基本构图中,适时地填入了“语义学”的中介层面,而完成和完善了现代民族音乐学的基本理论框架。在此,笔者将进一步讨论:在多点音乐民族志的情景中,
11、以音乐符号作为线索展开追踪,既可以仅在共时性层面和维度研究,也可以在历时性的维度展开和延伸。在前一种情况下,由于通常仅牵涉较为单一的文化语境层面,线索追踪是主要的,隐喻及象征的探求是次要的,可以视为一种线索音乐民族志的课题。而在后一种情况下,随着音乐符号线索的追踪在历时性维度中陆续展开,将会导致跨越不同的文化语境以及产生多重文化隐喻和象征等现象出现,或可视为另一种隐喻音乐民族志的课题。若将上述引文中的观点与后来提出的观点略做比较,可见前者中的第一、二种和第三种类型,便与后者所涉及的共时性视角中的线索音乐民族志与历时性视角中的隐喻音乐民族志相符,分别体现了形态学+语境学和形态学+语义学(注重隐喻
12、)+语境学的两种民族音乐学的研究意图,在分别以线索和隐喻”为研究主旨的两种音乐民族志类型中,便包含了形态学(符号线索分析)与语义学(或文化隐喻研究)二者因素此消彼长的趋向。同时,它也说明了对于多点音乐民族志研究来说,拥有相应的文化语境和意义象征(隐喻)是两个必不可少的条件。一种音乐符号线索的设定和追踪,通常需要去考虑在共时性和历时性两种不同维度上,视其所拥有和具备的是一种相对单一(单层)或复杂(多层)的文化语境,来确定自己是以形态学+语境学还是以形态学+语义学(注重隐喻)+语境学”作为自己的主要的研究意图和目的。由此,我们可以初步区分出如下三种相关的研究视角。1 .以音乐符号线索追踪为基本目的
13、的共时性研究视角对于这个问题,有必要从共时性研究和微观研究这一中期发展阶段出现的方法论问题说起。首先,有必要在此引用赖斯提出的时间、场域和隐喻一音乐体验中的三维空间”以及他针对场域维度提出的具有社会-地理意义的一种方法概念以及一些嵌套的点:个体的(individual)、亚文化的(SUbCUItUraI)、本土的(IOCaI)、地域的(regional)、国家的(national)、地区的(areal)、散居的(diasporic)、全球的(global),和虚拟的(VirtUaI)。赖斯认为,虽然这些空间可以是指分布于世界的地理位置,但对音乐体验同样重要的,也有些是指一些音乐家和观众想象他们
14、体验音乐的思想中的场域。的确,从赖斯提出的这个嵌套的网点来看,若将其中前几种如个体的、亚文化的、本土的、地域的“单点,在后几种“跨地域-文化-族群”的空间平台上加以随机组合,便可以产生多种平面(共时)与多层的、或长或短的线索”类型。就此可以发现在我们的跨界族群音乐研究中,有一类是建立在共时性平台上,拥有相对单一(单层)的文化语境和意义象征(隐喻),并且以音乐符号线索追踪为基本目的的研究课题。它所涉及的音乐符号线索中不同点的递接和转换过程,体现为一种转喻的关系;而多个点(单位)通常仅涉及某一个社会文化语境层面及较少的几种文化意义和象征,因而具有较为单纯的文化隐喻关系。这样,共时性文化语境便成为一
15、个天然搭就、相对稳定的平台,为以音乐符号为线索展开研究创造了必要的空间。仍以跨界族群音乐比较研究中所运用的多点音乐民族志方法为例,可见在具体的研究策略上,目前具体采用较多的是两种研究方法:一种是根据问题、线索来对国境线两侧跨界族群双方展开所谓“线索音乐民族志”的研究课题,例如笔者以抑钉大鼓、孔雀舞为题,对于云南与周边东南亚国家南传佛教节庆仪式音乐开展的研究,以及其他学者对于瑶族、蒙古族和萨满教音乐的研究。另一种是选择国境线两侧的两个村寨或其他地点,做不同的整体性个案之间的双(多)点音乐民族志”比较研究,比如目前中国音乐学院、广西艺术学院等多位硕士、博士研究生所从事的跨界族群音乐比较研究便多属此
16、类。如果仅仅从音乐体验角度去看,这两种研究方法都可以纳入多点音乐民族志的范畴。以笔者从事的以大鼓舞或孔雀舞为研究线索的课题为例,若仅在南传佛教节庆仪式层面上展开共时性的研究,便可看到它们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景洪县及周边国家的三个相邻城市(缅甸景栋、泰国清迈和老挝琅勃拉邦)同时传播,从而呈现了一个拥有多种共同佛教音乐文化原素的亚佛教文化圈的外貌特征。但若将它们再置于历时性的轨道,情况或许将会发生明显的改变(见后文)。图表1共时性视角:当代南传佛教语境中孔雀舞的横向分布简图若将这类课题同我们比较音乐学时期以进化论、传播论相比较,可见它同以传播论为基础展开的研究并无大的区别,同中国传统音乐学
17、界以往所提倡的“乐目家族同宗民歌”等音乐形态学研究思路也可以找到相似的地方。那么,我们便回到前文提到的那个问题:这类课题究竟是微观个案研究,还是宏观比较研究?抑或兼具了两类研究的共性特点?首先,仅从平面研究范围上看,多点音乐民族志可大可小,然该类课题无论怎样拓展,其外延最多可以达到中观研究的规模,与早期比较音乐学的宏观研究不能同日而语。其次,从人类学功能主义角度看,音乐民族志本来就是局部的文化研究,而非整体性研究。故与人类学民族志偏好整体文化的个案研究不同,音乐民族志的个案永远是局部文化的个案,而非整体文化的个案。再者,多点音乐民族志与比较音乐学在方法论上的既有联系,又有区分,便体现在以音乐符
18、号线索为中心展开追踪和比较,而非整体性个案的横移或纵挪。其以某一(些)单一线索来探讨类似音乐文化现象之间的联系,而非从整体性角度去加以横向比较,即体现了与地域性个案研究不同的另一种“定点”一个案研究的思路。因此可以说,音乐民族志的聚焦法和线索法的区别仅在于一个偏重于坐标,另一个偏于线索,两者都是微观个案研究法,而非宏观比较研究法。同时,无论从体量或局部层面上看,后者更易于在聚焦(定点)法和线索(多点)法两者之间随时转身,存在着可以灵活地应对上述两种研究方法的优势。此外,再从结构主义分析的角度看,这种局部的文化研究,无论从其次一层面的整体或局部(问题或线索),都有利于去展开有关模式与模式变体的线
19、索音乐民族志分析。2 .聚焦隐喻一象征文化阐释目的的历时性研究视角在当代民族音乐学/音乐人类学的学术范畴,音乐民族志在向人类学民族志学习的过程中,系统地接受了整体文化观?口语境(生态)观,实现了自己的第一次新的学习转型。在其第二次转型过程中,它继承和分享了第一次转型的一个重要学术成果,即多点音乐民族志仍然是一种文化语境中的音乐的研究”,并非像以往比较音乐学时期月暗,仅仅是立足于音乐现象的横向比较。其中,拥有相应的文化语境和意义象征(隐喻)是两个必不可少的条件。换言之,无论是在共时性或历时性层面,都将涉及文化意义与象征问题。不同的是,仅在共时性层面上开展音乐线索追踪,文化意义与象征问题与文化语境
20、溶合在一起,是以相对单一的方式和面貌予以呈现;而要想在其中加入历史的因素,将音乐符号线索的追踪在历时性的维度展开和延伸时,不仅会看到音乐符号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转换,而且还会看到文化意义与象征也在此过程中不断地得到改变和置换。因此,在一种历时音乐民族志的情境中,隐喻或象征的意义和作用便得到明显提升。以至于在此层面上,将线索音乐民族志置换为隐喻音乐民族志,或许会更加符合并体现出后者的方法论特点。多点音乐民族志与比较音乐学在方法论上的一个共同特点,是以音乐符号为线索展开跨族群一地域”比较研究。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多点音乐民族志的线索追踪,是始终同意义、象征、隐喻和语境相连,以致往往是带着问题来
21、展开的。因此,各种带有多点(线索)音乐民族志特点的研究课题,都隐含着作为“隐喻音乐民族志”研究的可能性。同样,在共时性与历时性两种不同的平台上,因语境变迁的剧烈程度的差异,或许会带来意义、象征及文化隐喻状况的巨大差别。在民族音乐学领域,赖斯曾于1987年在重建民族音乐学一文里,引用格尔兹的历史构成、社会维护、个人体验与运用”观点,以强调该学科学术研究中历史维度回归的重要性。十余年后,他又在音乐体验和民族志中的时间、场域和隐喻一文里言及:至少有两种方法来理解时间,一种是按年代顺序的或历史的,一种是佥的(experiential)gg!S象的(PhenomenoIogiCaI)。从具体的研究经验及
22、过程出发,可知作为研究者,按体验的或现象的方式展开研究时,通常指的是共时性状态中,可以根据自己的直接研究经验来对复杂程度不一的研究对象进行判断和区分的情况,其中便包括了某种多重历时性因素集于共时性平台上的综合性视角。而在另外一种情况下,按照年代顺序的或历史的方式展开研究时,研究者单凭个人的体验或从现象出发进行追踪已经远远不够,便更多需要借鉴自身的体验或经验之外的第二手相关知识和史料,去更好地把握音乐符号线索的历时性脉络。(1)多重历时性因素集于共时性平台上的综合性视角若依以当代学者的共时性视野为基础构建的文化圈、文化层等理论来看,在特定的族群及文化语境中,带有不同历史时期和族群、地域文化色彩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音乐 符号 线索 追踪 隐喻 象征 文化 阐释 民族志 书写 中的 共时 历时 视角 转换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1238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