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思寸寸灰-——再论《玉梨魂》的文学史属性.docx
《相思寸寸灰-——再论《玉梨魂》的文学史属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相思寸寸灰-——再论《玉梨魂》的文学史属性.docx(15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相思寸寸灰再论玉梨魂的文学史属性OntheLiteraryHistoryAttributeofYulihun作者:栾梅健作者简介:栾梅健,复旦大学中文系。上海200433原文出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京)2020年第20208期第146-157页内容提要:玉梨魂是民初一部影响广泛的言情小说。其主人公何梦霞与白梨娘发乎情而止乎礼的爱情故事,有的学者认为仍应归于传统封建道德范畴,也有的学者认为已达到个性解放的现代阶段。深究作者徐枕亚当时的创作处境与外在压力,尽管作为原型的主人公在现实生活中已经逾越了原有底线,然而,小说作品本身留给我们的依然是个“近代性”的典型文本。期刊名称: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
2、究复印期号:2021年02期关键词:徐枕亚/玉梨魂/言情小说/近代性1912年,徐枕亚骈散相间的长篇文言小说玉梨魂甫一发表,即引起文坛的巨大反响,被誉为鸳鸯蝴蝶派的代表作。对于这部发乎情、止乎礼的旧体小说,“五四”时期,鲁迅、瞿秋白、郑振铎等新文化工作者进行了猛烈抨击。茅盾直称之为言爱情不出才子佳人偷香窃玉的旧套”的陈腐文学。20世纪五六十年代,研究界均采用这种“旧套”的观点。改革开放以后,玉梨魂的“近代性”受到学界的关注。如郭延礼先生认为:作者主观上也试图将青年男女之间的爱情纳入封建道德的范畴,但在客观上,小说反映了辛亥前后知识青年对恋爱自由的追求和个性意识的觉醒。同时,还有学者更进一步,指
3、出其“现代性”的特征:玉梨魂跟现代文学的作品比较,主要的差别实际上倒是在形式上的差别,而不是内容上的差别。叙述爱情的痛苦,包括不敢爱的痛苦,其实不但是五四新文学以后的一种主要内容,甚至在当代文学里面我们也可以找到类似的例子,譬如张洁的爱,是不能忘记的.到底是属于何种范畴?古典、近代,还是现代?对于玉梨魂在文学史上的属性问题,不仅关系到对这部具体作品的理解与评价,同时也影响到人们对中国近现代通俗文学的褒贬与取舍。值得仔细研究,深入探讨。一个社会的解放程度,主要是视该社会中妇女所处的地位与解放程度。同理,判断一部重要作品的文学史属性,认真鉴别与衡量其作品中女主人公的言行举止与思想维度,应该也是一种
4、行之有效的研究途径。白梨娘,正是我们研究的最佳切入点。这是一位身处时代转换大潮中的命运凄惨的女性。小说一开头,就给读者描绘了一幅美丽而薄命的女子形象:一女郎在梨树下,缩素练裙,亭亭玉立,不施脂粉,而丰致娟秀,态度幽闲,凌波微步,飘飘欲仙观其黛娥双蹙,抚树而哭,泪丝界面,鬟低而纤腰欲折。其声之宛转缠绵,凄清流动,如孤鸾之啼凡,如雁雁之呼群,一时枝上栖禽,尽闻声而惊起。她本是江南名门白氏之长女,容貌艳丽、能诗善文、才华出众。她既在传统私塾与家庭熏染下,接受了古典的封建道德,养成了文静、贤淑、贞洁的“女德”与品性,然而20世纪前后中国社会的巨大变局,也深刻地影响与雕塑着她的性格。她在赠给何梦霞的照片
5、中,是一张新潮的时尚女子像:画作女子装,花冠长裙,手西籍一册,风致嫣然。而在与梦霞第一次约会时所唱的也是莎士比亚戏剧中的名曲乃低唱泰西罗米亚名剧中天呀天呀,放亮光进来,放情人出去数语,促梦霞行。因而,在她身上,既烙上了传统伦理思想的深深印痕,同时,又接受了西方现代思潮。这种新旧杂糅、古今共存、中西兼容的性格特征,既是时代风气使然,也是她命运悲剧的根本源头。十八九岁时,她应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嫁到无锡蓉湖崔家。本来,这是一段门当户对的美满姻缘。崔家也为书香门第,殷实富户,外有良田数顷,内有婢媪、侍女照应。然而不料,夫婿早亡,抛下她和幼子鹏郎,结檎八载,永诀八朝。鬼伯驱人,不分皂白。孀雌对影,无奈昏
6、黄。孀居八年,心如枯井,但无衣食温饱之忧,尚有幼儿鹏郎陪伴,本可如中国传统中节妇烈女般聊度余生。然而,翩翩少年何梦霞的出现,再加上她内心底里就有的西方自由之思想,使得她破釜沉舟,进行了一场惊世骇俗的命运抗争。细阅文本,我们可以发现事实上是白梨娘一步步将何梦霞拖入到这场欲罢不能的旷世之恋当中第一步,窃取石头记影事诗之稿本。梦霞名场失意,流落蓉湖,课余之时,作诗自娱,本无非分之想。而梨娘既感其对鹏郎谆谆教导教育之恩,又怜其飘零落魄之状,更有对翩翩佳公子的无比爱慕,竟不避嫌疑,乘梦霞外出时私自进入其居室,携取写满男女情思的诗稿而去,并留下荼靡花一朵。荼熊花事最晚,它一凋零,就是夏天了。此时,梨娘二十
7、七岁,已孀寡数年,而梦霞二十一岁,此中寓意,不言自明。第二步,回信。出于礼貌,更多的则是友情,梦霞给梨娘写了一封信,其中有云:”须念美人迟暮,知己难逢。仆也不才,窃动怜才之念;卿乎无命,定多悲命之诗。流水汤汤,淘不尽词人旧恨;彩云朵朵,愿常颁幼妇新辞。”在这时,梦霞脑海中是想做个风雅的诗词酬唱知己而梨娘的回信则是:人海茫茫,春闺寂寂,犹有人念及薄命人,而以锦字一篇,殷殷慰问于凄凉寂寞中耶?此梨影之幸事矣!但恐一惹情丝,便难解脱,到后来历无穷之困难,受无量之恐怖,增无尽之懊恼,只落得青衫泪涩,红粉香消,非梨影之幸,亦非君之幸也!”从篇幅来看,梨娘的回信是梦霞的T音,而且直将文辞交往引申到男女情丝
8、上来:此日之心,已如枯井,何必再生波浪,自取覆沉?薄命之身,试不欲以重累君子也。(11)貌似悬崖勒马,其实是欲拒还迎。话至此,两人仍可以从此各自收束,形同路人。然而,梨娘并不罢休,而是连续采取了进攻姿态。第三步,伫望。次日,梦霞自校中归,彳亍而归,远远望见舍后似有人影,倚门闲伫,衣光鬓影,掩映于篱花墙草之间,神情态度,颇似梨娘。比梦霞行至门前,则芳踪已杳。(12)这一C-望之间,已足以使梦霞怦然心动。及至回到居室,他又发现了梨娘主动的第四步一献花。甫入户,突见案上胆瓶中,插有鲜花一枝,迎面若笑,照眼欲眩。异哉!此花何来?是必梨娘所贻矣。梨娘之贻此花也,又何意耶?一俟鹏郎来,问之,鹏郎曰:此及第
9、花也。(13)上一朵荼靠,喻其迟暮;而这一枝及第花,则希望梦霞高中也。这不觉触动了他十年前科举失利的往事,淹滞之感,沦落之悲,一时涌上梦霞心头。这种感动,势必会将梨娘视为知己。第五步,挑逗。这是一次真正大胆的心迹表露,尽管用了隐晦的词语,但是其意思已昭然若揭:骂煞东风总、不知,葬花心事果然痴。偶携短笛花间立,魂断斜阳欲尽时。情切切,泪丝丝,断肠人写断肠诗。落花有恨随流水,明月无情照素帷。(14)这首鹘鹄天偶感,是梨娘放花时,压在梦霞的砚盒下的。上一阙说的是多愁善感的梦霞,而下一阙则是表达了自己隐秘的心思。落花有意,流水无情,漫漫长夜,自己独自在素帷中泪涩枕巾。是哀怨,也是期盼。然而至此,梦霞仍
10、未有与梨娘缔结爱情之想法。此时恰逢好友石痴东赴日本,前程远大,更平添梦霞孤馆寒灯、志士凄凉之感。而这时梨娘的第六步一资助,就实实在在地感动了梦霞。她在信中说:长途资斧,旅居薪水,如虞不恰,愿尽力相助.这不能不让梦霞由衷地感慨:相知如石痴,亦从未以一言相慰。而闺中一弱女子,乃能独具怜才之眼,慕通财之义,慧心侠骨,可感可钦。”于是,因此一念,而两人之情,遂愈觉缠绵固结,不能解脱。(15)这是他们两人感情升华的转折点。盖经石痴东渡之波折,遂引起两情之动机,乃真成为生死知交。不过,面对如此沉重的婚姻大事,既无以告父母,也没有托媒人,更兼对象还是孀居数年的寡妇,梦霞的心理压力可想而知,不几日,便愁肠百结
11、,卧病在床。梨娘知他的病,药所不能疗,于是致信软语宽慰,好言相劝,并赠芳兰两种,以坚其志。病愈后,梨娘走出了关键性的一步一赠影。在那个时代,将自己的照片赠送给异性,不比现在这样的随意,而是带有定情之义。她直白地将爱情托付给梦霞,并希望能结出圆满的果实。从第一步窃取诗稿,到回信、伫望、献花,再到挑逗、资助,直至最后第七步赠影,梨娘步步主动、大胆热情。而梦霞则是由胆怯、退让、畏惧,终于下定决心:命薄如侬今若此,情真到尔古应难。青衫红袖同无主,恨不胜销死也拼!”(16)对于自己和梨娘同无主”的身份确认,最后发出“死也拼”的抗争决心。这是梨娘大胆鼓励的结果,也是梦霞为自己争取爱情的真实心声。这是小说第
12、一章至第九章的主要内容,故事发生的时间大约两个月左右。从当时特定的时代背景与文学表现来看,白梨娘的这种大胆追求,无疑具有惊世骇俗的现代特征与进步意义。晚清末年,随着西方新思潮的涌现与民主主义思想的萌生,当时思想舆论界对封建的婚姻与家庭道德观念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女子世界女界泪克复日报觉民江苏中国女报留日女学生杂志等报刊,都发表了不少揭露传统旧婚姻的荒谬与残酷的文章,对“寡妇再嫁”等问题进行了严肃的探讨。在一篇署名震述的女子解放问题的文章中,作者指出中国传统的婚姻是不平等的礼法制度,充满了不公正性,而真正现代的婚姻应该是:一则结婚离婚,均可自由,兼可再嫁;二则行一夫一妻之制;三则男女同受教育,男女
13、同入交际场。(17)认为女子再嫁是现代女性应有的权利之一。1907年,毁家论的作者认为家庭是女子深受束缚的根源:自有家而后,人各有私;自有家而后,女子日受男子羁糜;自有家而后,无益有损之琐事,因是丛生Q8)在这里,作者宣扬女子应该抛弃家庭,不必成为家庭的牺牲者。自然,“寡妇再嫁”根本不存在问题。1909年,谢震在论可怜之节妇宜立保节会并父兄强青年妇女受节之非议一文中,直接说出孀妇是否再嫁应由本人决定的观点:譬如一家,其子早丧,妇人孀居,或妇之父母怜其女之青年而欲再嫁之,而翁姑不愿妇之守节,而其父母则日吾门无二夫之女。拘俗缓例,视为固然。于是夜半啜泣,形影相吊,其懦者忧郁痛疾以至于死,其黠者则情
14、不胜欲,墙茨莫扫,无可言矣。吁!人必有人生幸福,然后随之以礼节。”(19)该文呼吁全社会应尊重寡妇的权利,并主张寡妇慎勿勉强守节,在当时产生了较大的影响。相较于思想舆论界的大声疾呼,文学创作的表现则似乎保守与落后很多。晚清小说,对此只有零星的反映;民初作品较多,但往往也是僵化、封建的老调。1909年,包天笑的短篇小说一缕麻,是晚清难得的一篇以寡妇为题材的作品,然而,他似乎有意向读者展示T立孀居妇人甘于守寡的心路历程。某女士风姿殊绝,丽若天人,自小就由父母之命许配给了丑陋痴呆的某氏子。该女年岁既长,也风闻所配郎君为一痴呆之人,心中郁郁不乐,而其时,恰好一邻家少年与她十分相投。嫁到夫家后,她侧身向
15、里床睡,根本不理睬痴郎。然而,有一天,她忽然得了当时令人胆惊的白喉病,妪婢们因为害怕传染,纷纷躲避,而这时,痴郎仍不避,凡汤药所需,均亲自料理。不久,痴郎染疾而亡,某女则渐渐康复。经此事,她对痴郎的厌薄之心烟消云散,而当年那位邻家少年见她孀居,几次三番写信求续良缘,她的态度则是:未亡人心如枯井,一切不复置念。从此,她一心守寡,至今传某女士之贞洁,比之金石冰雪云。(20)正是典型的封建道德。1916年,李定夷的中篇小说廿年苦节记的发表,被誉为当时节烈小说的代表,曾经受到北洋政府的褒奖。女主人公汤书岩在嫁给民政司的一位公子后,仅仅一月,丈夫便染急病亡故。她本想自杀殉夫,然而想到家中老人无人尽孝,于
16、是勉强活了下来。她侍候家翁,照顾祖姑,扶养小姑,守节十七年,从未变心。待到老人去世、小姑出嫁时,她觉得使命已尽,于是从容服毒而亡。作者在“弁言”中说:晚近数十年间,欧风美雨侵入华夏。自由之说行,重婚不为羞;平等之说行,伦常可泯灭。当此人心陷溺,风俗浇漓之世,而得此节孝兼全之烈妇,苦守二十年,始终不渝,鲁殿灵光,于今重见,余为之距跃三百。是不尽吾国仕女,当奉为规范,即彼崇自由平等之碧眼儿,闻之也当肃然起敬也。(21)这可谓是鼓吹封建节烈思想的教科书。在民初,周瘦鹃是探讨寡妇问题较多的T立作家。不过,他的思想较为芜杂。在此恨绵绵无绝期中,丈夫在战争中身负重伤,临终前,他劝妻子嫁给好友洪秋塘:惟余死
17、后,汝便成寡鹄,荤荤安托?秋塘至可托,汝其委身事之,无须为予守节.妻子纫芳且泣且曰:阿郎休矣!依身为陈家人,死作陈家鬼也(22)绝无再嫁之心。而在那篇恨不相逢未嫁时中,丈夫早亡,女子守寡多年,其间又曾遇多情公子,然而,她始终不让心底生出微澜,牢牢恪守着所谓传统的妇德。同样的情况在阿郎安在画里真真中也有表现。前者通篇是一位新寡的少妇对亡夫的心理独白,最后为他殉情而死;后者是大家闺秀的女公子林宛若,感念为她相思而亡的秦云,矢志终身不嫁。总起来看,周瘦鹃在民初为数较多的这类题材中,大都宣传的是从一而终的保守思想,并无进步的革新意义。不过,在少数的作品中,也还流露了些怀疑与动摇。如十年守寡一篇。王夫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玉梨魂 相思 寸寸 再论 文学史 属性
![提示](https://www.desk33.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1243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