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4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解析版).docx(8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第4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钱穆在国史大纲中指出:“自秦以来辅佐天子处理国政的相位,至是废去,遂成绝对君主独裁的局面。”下列对至是废去”原因的理解正确的是()A.仿效前代末期稳固皇权的做法B.六部名存实亡使皇帝萌生废相念头C.殿阁大学士篡夺相位对皇帝的鼓动D.皇帝认为宰相擅专威福,危及君权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材料“自秦以来辅佐天子处理国政的相位,至是废去”,可知这一被废弃的官职是宰相,宰相制度的废除发生在明太祖时期,废除的原因是相权与皇权之间的矛盾加剧,故选D项;A项错误,前代没有废除宰相制度;
2、B、C两项与题干材料无关。2.明代的厂卫组织拥有侦缉、审判、执行的权力,甚至可以干预行政、军事、立法事务,他们直接对皇帝负责,除了皇帝之外,不受任何部门制约。厂卫制度()A.体现了君臣共治、分权制衡B.彻底解决了君权与相权的矛盾C.行使了与内阁相同的权力D.通过特务制度加强封建皇权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可知厂卫组织直接对皇帝负责,厂卫组织的权力来自皇帝的信任与授予,因而不能体现君臣共治、分权制衡,故A项错误;“彻底解决”说法过于绝对,故B项错误;内阁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与材料中厂卫组织的权力明显不同,故C项错误;厂卫组织对皇帝负责,因而厂卫组织行使权力越大越体现皇权的加强,故D项
3、正确。3.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郑和下西洋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记述出处“和等自永乐初奉使诸番,今经七次,每统领官兵数万人,海船百余艘抵于西域忽鲁谟斯等三十余国”娄东刘家港天妃宫石刻通番事迹记“大明皇帝遣太监郑和、王贵通等昭告于佛世尊曰:仰惟慈尊布施锡兰山立佛等寺供养”布施锡兰山佛寺碑“两奉敕,驾海舶入西洋封诸夷国人称三宝太监踪迹建文”明书“和经事三朝,先后七奉使,所历占城、爪哇、真腊、旧港、明史暹罗凡三十余国。所取无名宝物不可胜计,而中国耗废亦不资”A.郑和的航海活动造成国库空虚B.郑和奉皇帝之命远航海外诸国C.郑和远航推动了中外文化交流D.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宣扬国威答案:C
4、解析:题干表格中的四段材料都能体现郑和远航推动了中外文化交流,故C项正确。4.明朝前期,在北方设立九边重镇防范鞋粗、瓦剌,但他们的军队多次南下。明朝中期,瓦剌甚至在一次战役中俘虏了明英宗,威逼北京。明朝后期,明王朝与鞍朝首领俺答汗订立协议,恢复通贡,边镇开设互市,边民自行贸易,直到明末基本上维持了和平局面。这一变化反映出()A.中原经济是蒙古政权的生存基础B.诸王守边削弱了边地的防御力量C.明朝对蒙古采取堵疏并用的政策D.经贸往来有利于民族之间亲善和睦答案:D5.1371年,朱元璋建立南北更调之制,即北人南用,南人北用,其后官制渐定,除学官外,不得任官本省,亦不限南北。明朝万历年间政府实行“掣
5、签法”,通过抽签的方式决定官员的任职地点。这些政策()A.意在避免地方官营私舞弊B.提高了人才选拔标准C.加速了社会各阶层的流动D.完善了监察谏议制度答案:A解析:题干材料中的政策对任用本籍的地方官加以限制,防止了地方官吏与地方乡绅勾结,营私舞弊,A项正确;题干材料涉及的是官吏的具体任职,不是人才选拔制度或监察谏议制度,B、D两项错误;题干材料反映的是官吏在地理空间上的流动而不是社会阶层的流动,C项错误。6.在努尔哈赤、皇太极统治时期,“中国”“南朝”等词都是用于对明朝的称呼。顺治时期,“中国”一词在朝廷政治文书中已指清朝的全部统治区域。1767年,乾隆皇帝明确规定:“夫对远人颂述朝廷,或称天
6、朝,或称中国,乃一定之理J这反映了这一时期()A.清朝统治区域的日益扩大B.“中国认同”不断发展深化C.中央与地方矛盾有所缓和D.民族交流消除了民族差异答案:B解析:题干材料反映了清朝的几位皇帝对“中国”一词的不同指代,说明“中国认同”不断发展深化,故B项正确;题干材料涉及的是“中国认同”的不断发展深化,与清朝统治区域的日益扩大、中央与地方矛盾有所缓和无关,故A、C两项错误;D项说法绝对,排除。7 .乾隆帝指出:“乾纲独断,乃本朝家法。自皇祖(指康熙)皇考(指雍正)以来,一切用人听言,大权从无旁假,即左右亲信大臣,亦未有能荣辱人、能生死人者。”这说明,康雍乾三朝()A.强化了对官僚机构的监督8
7、 .皇权相权矛盾尖锐C.祖孙合力开创“康乾盛世”D.注重加强皇权专制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乾纲独断,乃本朝家法。自皇祖(指康熙)皇考(指雍正)以来,一切用人听言,大权从无旁假”,可知康雍乾三朝君主都非常注重对皇权的掌控,D项正确;题干材料没有涉及对官僚机构的监督,排除A项;丞相制度在明朝就已废除,B项说法错误;C项说法正确,但与题干材料主旨无关,排除。8 .清朝前期,通过蒙古律例和理藩院则例确定盟旗制度为蒙古地区的基本行政制度,各旗在自己的范围内行使清廷授予的权力。这体现清朝前期民族政策的特点是()A.沿用元朝的少数民族地区管理政策B.依法治理边疆少数民族地区C.分而治之与因俗而治相结合
8、D.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答案:B解析:材料“通过蒙古律例和理藩院则例确定盟旗制度为蒙古地区的基本行政制度说明清朝依法治理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故选B项。9 .康熙帝有诗云:“万里扶桑早挂弓,水犀军指岛门空。来庭岂为修文德,柔远初非赎武功。牙帐受降秋色外,羽林奏捷月明中。海隅久念苍生困,耕凿从今九壤同。”此诗描述的是()A.平定三藩之乱B.收复台湾C.平定喝尔丹叛乱D.收复东北失地答案:B解析:根据诗中“水犀军指岛门空”“受降”“海隅”等信息,可知描述的是收复台湾,故选B项。10 .明朝中叶,在盛产棉花的江南地区,许多农户不仅自产棉花,还对棉花进行加工,用棉花纺纱、织布。这种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
9、经营模式,在全国其他地方也较为普遍。由此可见,该经营模式()A.提高了农产品的经济价值B.促使农业逐渐依附于手工业C.促进了雇佣劳动普及化D.使商品经济取代了自然经济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在盛产棉花的江南地区,许多农户不仅自产棉花,还对棉花进行加工,用棉花纺纱、织布”,可知这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经营模式使棉花等经济作物广泛种植,从而提高了农产品的经济价值,故选A项。IL下面是清朝人口与耕地变化情况表,该表表明清朝()年份人口/亿耕地/亿亩人均耕地/(亩/人)1650年1.00-1.506.006.00-4.001750年2.00-2.509.004.50-3.601850年4.1012
10、.102.95A.南北人口结构趋向平衡B.精耕细作的农业传统遭到破坏C.国家赋税收入日趋减少D.人口增长给社会带来巨大压力答案:D解析:根据表格数据,可知这一时期清朝人口增长速度超过了耕地增长速度,导致人均耕地面积下降,由此可知,当时人口增长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故D项正确。12.史学界关于闭关自守政策有如下三种观点:甲观点认为,清朝为巩固自身统治,在对外交往中实施闭关自守政策;乙观点认为,闭关自守是对16世纪以后欧洲海盗、商人不法行为的一种合理答复;丙观点认为,闭关自守是弱者对抗强者的一种自卫手段。你认为以上三种观点()A.都有一定的合理性B.甲、乙说法有一定的合理性C.甲、丙说法有一定的
11、合理性D.只有甲的说法有一定的合理性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闭关自守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海上走私以及海盗行为,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过一定的自卫作用;但是这一政策的长期推行阻碍了中外联系,影响了中国吸收西方的文化和科学技术,致使中国和世界脱轨,逐渐落后于世界。因此题干材料的观点都有一定的合理性,A项正确。13.黄宗羲提出,古代圣王倡行“崇本抑末”,其中“抑末”是指禁绝与巫蛊、奇技淫巧等相关的无益于民生的工商业,而有利于民生的工商业皆属本业。他作出这一论断旨在()A.表达对社会现实的不满B.论证变革经济政策的合理性C.宣扬经世致用思想D.促进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答案:B解析:题干材料体
12、现的是黄宗羲“工商皆本”的思想。他利用古代“圣王”的观念阐述其思想,重新定义了商业的地位,以区别战国以来统治阶级倡导的“崇本抑末”思想,实际上是提出新的经济政策,故B项正确;黄宗羲对社会现实不满不符合题干材料的主旨,故A项错误;经世致用主要是指对待学问的态度,与题干材料主旨不符,故C项错误;黄宗羲的经济思想是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与资本主义萌芽并没有必然联系,故D项错误。14.右图是中国某传统戏曲中使用的脸谱,它是演员面部化妆的一种造型艺术,借以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具有“寓褒贬、别善恶”的艺术功能,使观众能目视外表,窥其心胸。由此可知,该戏曲的脸谱艺术()A.折射出社会伦理秩序B.标志着
13、戏曲艺术成熟C.注重人物的心理变化D.具有社会教化的功能答案:D解析:“寓褒贬、别善恶”说明京剧借助表演形式宣扬善的一面,体现出京剧的教化功能,故D项符合题意;题干材料没有体现三纲五常等伦理秩序,故A项不符合题意;中国古代戏曲艺术成熟的标志是元杂剧的出现,而不是京剧的出现,故B项不符合题意;“它是演员面部化妆的一种造型艺术,借以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说明脸谱艺术不是注重人物的心理变化,故C项不符合题意。15.下表反映了明末清初中国出现的西方著作类别及数量。对表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类别天文历算气象学物理学和力学地理学生物学数学数量50种1种5种H种2种12种类别语言文字学医药学哲学和逻辑学生理
14、学炮战技术-Ix乙木数量5种1种6种3种2种若干种A.大量的西方科技文化被介绍到中国B.西方著作传播的知识以人文科学为主C.清政府大力提倡学习西方科学技术D.明清时期中西方文化的交流日趋频繁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表格信息,可知明末清初大量的西方科技、文化著作传入中国,故A项正确;题干表格信息体现出西方著作传播的知识以自然科学为主,故B项错误;C项不符合史实,排除;题干表格只是反映了中国出现的西方著作类别及数量,没有反映中国文化向西方传播的情况,排除D项。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0分)1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I礼部省 尚-J-兵部图2材料二国初承前明旧制,机务出纳悉关内阁,其
15、军事付议政王大臣议奏。康熙中,谕旨或有令南书房翰林撰拟,是时南书房最为亲切地雍正年间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后名军机处。 在于此矣。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清赵翼檐曝杂记根据材料一,指出图1所示政治制度是哪一朝代开创的。图2所示政治制度的名称是什么?(4分)(2)使中枢权力互相牵制是加强皇权的重要方法。请以图2所示政治制度的相关史实加以说明。(8分)(3)根据材料二,指出清朝的中枢权力机构发生了什么变化。有人认为,军机处的设立是专制皇权高度发展的重要标志,请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8分)参考答案:(1)朝代:秦朝。制度:三省六部制。(2)说明:中书省负责草拟皇帝的诏令;门下省负责审核
16、诏令,有不妥者驳回;尚书省负责执行。三省分工明确,彼此制约,避免了权臣独揽大权,加强了皇权。(3)变化:由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到南书房再到军机处。说明:军机处的设置,削夺了议政王大臣会议等的权力;军机大臣完全听命于皇帝,军国大事皆由皇帝一人裁决。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以下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历程简表。阶段类型代表作品特色秦汉时期远古神话燕丹子幻想方式、叙事方式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东晋干宝搜神记以写神仙鬼怪为主志人小说南朝宋1刘义庆世说新语以人物的琐闻轶事为主隋唐时期传奇小说唐1白行简李娃传等以才子佳人和帝王将相为主宋元时期话本小说三国志平话等白话小说出现,以平民为对象明清时期短篇小说“
17、三言二拍、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等以白话为主,以市井小民为对象长篇小说元末明初罗贯中三国志通俗演义、明吴承恩西游记等章回体,白话小说,题材众多摘编自孙宏哲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历程透析从表中提取相关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简要阐述。(要求:写明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20分)参考答案:示例一论题:中国古代小说体现出世俗化的发展趋向。阐述: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历程表现为描写对象由神话志怪转向才子佳人,再到市井平民,说明小说的服务对象日益世俗化;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文化产品日益市场化;隋唐以后,市民阶层的兴起和壮大为小说市场化发展提供了社会基础,从而使小说的描写对象面向广大的市民阶层,以白话为主,古代小说最终走向世俗化。示例二论题: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日益走向成熟。阐述:隋唐以前,小说处于萌发阶段,多以幻想志怪和人物的琐闻轶事为主,说明小说创作还不成熟;隋唐以后,小说创作由短篇转向长篇,服务对象由上层社会转向平民阶层,尤其是明清长篇小说的大量创作,说明小说创作日益成熟。这是因为小说创作在隋唐以前还是文学创作的末流分支,而宋朝及以后小说开始面向市场创作,因而作家开始将小说创作作为获取经济利益的方式,加快了对小说创作的研究与发展,从而促进了小说创作的日益成熟。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1253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