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单元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解析版).docx
《第6单元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6单元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解析版).docx(7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第6单元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下表反映的是清末新政时期选官制度变化的部分内容。据此可知,晚清选官制度变革()年份事件1901年清政府通令各省书院一律改为大学堂,各府州县书院改为中小学堂,并多设蒙养学堂1901年清政府规定,凡学堂考试合格毕业者,均给予贡生、举人、进士等出身,对成绩优秀者进行殿试后“酌加擢用,优于官阶1905年清廷下令停止科举考试,数以百万计的童生土子拥进新式学堂去寻觅新的出路A.促使近代教育体制转型完成B.体现“中体西用”的教育理念C.促使旧式教育退出历史舞台D.推动了新式学堂教育的发展答
2、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晚清时期,清政府官制改革的内容都直接或间接地促进了新式学堂教育的发展,故选D项;A项说法过于绝对,故排除;B项并不是材料反映的主旨,故排除;科举制被废除并不意味着旧式教育退出历史舞台,故排除C项。2.孙中山在总结辛亥革命胜利的经验时说:“武昌既稍能久支,则所欲救武汉而促革命之成功者,不在武汉之一着,而在各省之响应也。”这说明()A.武昌起义成功是历史的偶然B.民主共和观念己经深入人心C.清朝统治已从内部分崩离析D.广大人民群众主导革命进程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可知孙中山认为辛亥革命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各省纷纷宣布独立,即清朝的统治分崩离析,故选C项;孙中山意在分析武
3、昌起义成功的必然性,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辛亥革命胜利的原因,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是辛亥革命的影响,排除B项;材料与广大人民群众对革命的主导作用无关,排除D项。3.下表反映了辛亥革命前后立宪派的各种活动,他们的这些行为()时间活动1911年6月川汉路股东代表在成都开会。“会议当场就决定成立保路同志会,推立宪党人蒲殿俊、罗纶为正、副议长1911年11月12口湖北咨议局局长、立宪党人汤化龙向革命派建议,“此时武昌发难,各省均不晓得,须先通电各省,请一致响应,以助大功告成”1912年初江苏立宪党领袖张骞:“甲日满退,乙日拥公,东南诸方,一切通过”“愿公奋其英略,旦夕之间,戡定大局”A.体现了资产阶级
4、走向联合B.影响了清末民初政局的演变C.说明立宪派趁势投机革命D.表明民主革命成为时代潮流答案:B解析:题干材料反映出立宪派或领导推翻清政府统治,或协助革命党人建立军政府,或促使旧官僚反正,其行动一方面推动了辛亥革命的进程,另一方面又帮助袁世凯夺取辛亥革命的果实,立宪派的这些行为影响了清末民初政局的演变,体现了其政治上的两面性,故选B项;立宪派帮助袁世凯夺取了辛亥革命的果实,说明资产阶级并未走向联合,排除A项;题干材料不能反映立宪派投机革命,排除C项;立宪派的这些行为不能表明他们赘同民主革命思想,故无法推知民主革命成为时代潮流,排除D项。4.有学者认为,1912年颁发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虽然是中
5、国宪政史上的里程碑,但其“因人设法”的做法从根本上违背了宪政本意,对此后北洋军阀视宪法为儿戏起到了不好的示例作用。这种评价主要基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A.旨在推翻清朝统治B.缺乏明确的反帝要求C.具有明显的限袁倾向D.最终成为一纸空文答案:C解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主要是为了限制袁世凯专权,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该法忽略了各机构之间的职能权限,将限制袁世凯专权作为立宪初衷,这严重违背了宪政本意,C项正确;三民主义中“驱除鞋虏,恢复中华旨在推翻清朝统治,排除A项;缺乏明确的反帝要求和“因人设法不符,排除B项;最终成为一纸空文与题干材料的“因人设法”无关,排除D项。5.有学者在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研究中
6、指出:“所谓分权制衡是双向互动的。揆诸参议员之本意,大概是想操政治上之主动,制人而不受制于人。殊不知这种做法却因与其鼓吹的分权制衡理论不相吻合,不但不能收限制行政首脑之效,反而授人以柄,引起反对派的激烈反对。”作者旨在强调()A.该法在政体设计上存在缺陷B.革命派内部存在着分歧C行政权有效地制约了立法权D.政体的选择是“因人立法”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殊不知这种做法却因与其鼓吹的分权制衡理论不相吻合,不但不能收限制行政首脑之效,反而授人以柄,引起反对派的激烈反对,可知该法在政体设计上没有做到分权制衡的双向互动,存在缺陷,故选A项;材料没有涉及革命派内部对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态度,排除B项;中
7、华民国临时约法试图通过责任内阁制实现立法权对行政权的制约,而不是行政权制约立法权,排除C项;材料指出该法政体设计上存在缺陷不是从“因人设法”的角度,排除D项。6.有人指出:纪年的改革是“皇帝倒了”的结果,但对中华大地上远离革命风暴中心的人们来说,正是纪年的改革才使他们相信皇帝已经倒了。此人认为纪年改革()A.有助于推翻皇帝制度B.实现了近代中国社会的转型C.扩大了民主革命的影响D.消除了封建思想对民众的束缚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材料“纪年的改革是皇帝倒了的结果”,可知皇帝制度的推翻推动了纪年改革,故A项错误;纪年改革在某种程度上推动了近代中国社会的转型,而不是实现了转型,故B项错误;根据题干材
8、料“纪年的改革才使他们相信皇帝已经倒了”,可知作者认为纪年改革扩大了民主革命的影响,故C项正确;纪年改革并不能消除封建思想对民众的束缚,故D项错误。7.1922年,梁启超写道:“任凭你像尧、舜那么贤圣,像秦始皇、明太祖那么强暴再要想做中国皇帝,乃永远没有人答应。”材料可用来说明辛亥革命()A.彻底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B.最终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C.在民族革命方面获得成功D.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答案:D解析:辛亥革命建立了共和政体,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从根本上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的合理性,故选D项;辛亥革命并没有彻底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排除A项;辛亥革命也没有最终实现人民当家作主,排除B项;题干材料强调
9、的不是在民族革命方面的成就,排除C项。8.陶菊隐在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一书中提道:“民国来了,总统来了,内阁来了然后来的是皇帝。”材料反映了()A.清政府灭亡已成定局B.民主与专制的斗争C.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D.英雄人物创造历史答案:B解析:由题干材料“民国”“总统内阁皇帝”,可知反映了民国时期各种势力的斗争,主要是民主与专制的斗争,故B项正确。9.对下表关于护国战争胜利原因的表述,解释合理的是()著作(文章)观点董方奎梁启超与护国战争护国战争获胜的功劳,首推蔡铐。正是由于蔡铐在云贵诸军中的崇高声望,团结各派势力,发动了云南起义张世斌、周玲护国运动胜利因素探析孙中山在“二次革命”失败后继续从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单元 辛亥革命 中华民国 建立 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1253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