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七上道德与法治单元作业设计(51页).docx
《统编七上道德与法治单元作业设计(51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编七上道德与法治单元作业设计(51页).docx(51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一、单元信息居本信息学科年级学期教材版本单元名称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学期统编版生命的思考单元组织方式自然单元课时信息序号课时名称对应教材内容1生命可以永恒吗第八课第一框2敬畏生命第八课第二框3守护生命第九课第一框4增强生命的韧性第九课第二框5感受生命的意义第十课第一框6活出生命的精彩第十课第二框二、单元分析(一)课标要求本课所依据的课程标准是“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中的两部分内容,分别是“正确认识顺境和逆境的关系,学会情绪调控,能够正确看待生活中的挫折,具备迎接挑战的能力。”以及“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尊重和敬畏生命,热爱生活,追求生命的高度,成就幸福人生。”本单元内容体现的核心素养内涵如下。
2、通过介绍党和国家不惜一切代价呵护人民生命健康等事例,了解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共同迎战新冠肺炎疫情,并取得了全世瞩目的成就,引导学生树立政治认同。“守护生命”一框通过PlOl“相关链接”,帮助学生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懂得生命的意义,热爱生活,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增强生命的韧性”一框循序渐进,从挫折的含义、积极和消极影响,再到如何发掘生命的力量、战胜挫折,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生活中的顺境与逆境,在生活中磨练意志,形成良好的抗挫能力,健全人格。第十课“绽放生命之花”共有两框,“感受生命的意义”和“活出生命的精彩”,引导学生懂得生命的价值和意义,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健全人格。(二)教材分析2、内容
3、内在逻辑本单元在七年级上册教材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既是本册教材前三单元的价值升华,也为学生一生的健康成长打好生命底色。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初中学生生命教育的关切,作为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核心理念之一,要谨记在心,贯穿始终。.本单元共有三课内容,第八课探问生命设置两框,分别是“生命可以永恒吗?”和“敬畏生命”。第九课珍视生命同样设有两框,分别是“守护生命”和“增强生命的韧性”。第十课绽放生命之花也是两框内容,分别是“感受生命的意义”以及“活出生命的精彩”。第八课从人类生命的演化历史开始,引导学生探究“生命可以永恒吗?”了解个体生命的特征,并培养对人类生命问题的辩证思维能力,知道个人的生命会有走
4、到尽头的时候,但同时生命亦有接续。在与他人的相处中,理解个人生命与他人、社会休戚与共的关系,进而升华到敬畏生命的高度,端正对生命的态度。第九课从引言导入,启发学生认识到“守住生命,才能感受人生美好”,人生只有经历风雨,生命才能更加坚强有力。教材设置守护生命这一框,不仅帮助学生了解“爱护自己的身体”是守护生命,养护精神家园、满足生命的精神需求也是守护生命。第二框从“不愉快”的事件谈起,开启学生对于挫折的记忆,分析人们对挫折的认识和态度不同,会导致不同的感受和结果。帮助学生及时调整自己,正确对待挫折,发觉生命的力量,让自己的生命更有韧性。第十课是本单元的总结和升华。前面两课概述一个人有了生命,能正
5、视并战胜生命成长中的挫折,后面还应该怎么办?引言中的比喻很有诗意,也很有深意一一如果生命是一粒种子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它生根、发芽、茁壮成长,最后绽放属于自己和世界的精彩。第一框的课文内容启发学生思考“什么样的人生是有意义的”,通过探究与分享参加“志愿者行动”的材料,为下一框“活出生命的精彩”做好铺垫。第二框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三个重要议题“贫乏与充盈”、“冷漠与关切”、“平凡与伟大”,激励学生从对自己、对他人、对国家和人类做努力,活出自己生命的精彩。(三)学情分析中学阶段是一个人人生观、价值观初步形成的时期,相比小学生和大学生而言,中学生具有自身的特点。他们比小学生有了更丰富的知识,更开阔的眼界,
6、获得的信息量较大。但是他们对事物或观点的分辨能力、理解能力以及自控能力还不是很强,对于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以及所见到的社会现象不能全面分析,容易陷入迷惘和彷徨,经常只看到社会上消极的东西,缺乏正确的分析和理解问题的能力。本单元就是针对中学生这种特定的生理、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来设计教学内容和知识体系的。通过教与学、活动与体验等,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和情怀,使学生从认识生命到敬畏生命,从守护生命、增强生命的韧性到探究生命的意义、提升生命的品质,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生命价值观,实现知、情、意、行的全面发展。三、单元学习与作业目标1、通过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让学生感受自己生命的来之不易和独特可贵懂
7、得珍爱生命的原因,理解生命接续的意义。2、通过阅读材料理解生命至上,懂得尊重生命、敬畏生命,学会与周围的生命休戚与共,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3、关注学生对生命的切身感受,利用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充分挖掘和利用学校周边丰富的资源,开展诸如生命自救自护演习、参观传纪手工艺制作、参加国家公祭活动等,在学生的体验和感悟中产生价值认同,学会关爱生命的方法。4、引导学生回忆自己面对挫折的经历,通过介绍更多面对挫折而自强不息的同龄人、名人和伟人,创设真实的教育情境,帮助学生深化思想认识,正确认识顺境和逆境的关系,辩证看待挫折的影响,挖掘自己的生命力量,锤炼生命的韧性,具备迎接挑战的能力。5、举例说明什么
8、样的人生是有意义的,引导学生感悟生命的美好,理解实现生命价值的意义,在对未来的生涯规划中,努力为国家与社会作贡献。四单元作业设计思路(一)单元作业设计基本原则1、培育核心素养。发挥作业育人功能,体现道德与法治课程性质,立足于培育学生的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和责任意识。2、素质教育导向。紧紧围绕课程标准和统编教材,有机衔接课堂教学,巩固必备知识,培养关键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3、坚持以生为本。作业设计遵循教育规律,尊重青少年成长规律,有益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布置探究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作业,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自信心。4、落实减负提质。严格控制作业总量
9、和时长,以课为单元进行作也设计。课时作业不超过15分钟,单元质量检测不超过30分钟。题量适中的同时.,提高作业设计水平,确保优质高效。(二)单元作业设计基本流程1、精准分析课标要求、教学内容和学情。对课程标准的分析,既要考虑“内容要求”,也要重视“活动建议”、“教学提示”。对教学内容的分析,要深入结合课标内容和核心素养的要求,明确本单元内容在全书的地位、与前后单元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对学情的分析,要建立在调研的基础上,解决学生实际问题。2、制订单元学习和作业目标。从学生实际出发,服务于学生发展,科学制订单元学习目标,在此基础上,制订单元作业目标。单元学习目标与作业目标要统筹规划,有机结合。国、
10、课时作业1、第八课第一框生命可以永恒吗?八一1作业一一、作业内容(一)单项选择题1、“荷花之冰清,牡丹之雍容;北国万里雪飘,江南草长莺飞你能说:荷花不如牡丹,北国不比江南?”这给我们认识生命独特性的启示是O每个人有不同的人生道路每个人对国家、社会都有价值每个人的生命都是不可替代的人只有高雅才能体现生命价值A.B.C.D.2.“人生天地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说明了()A.生命对于我们来说是一帆风顺的B.不同的人,对待生活和生命的态度不同C.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而且生命是短暂的D.生命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平等的3.“家风家训”的传承、家谱的延续,本质上仍是生命之链的接续。下列对此认识正确的是0
11、家谱体现了生命的接续说明了人类生命不断发展说明个人的生命仅是“我”的生命体现了血脉的传承A.B.C.D.(二)非选择题4、材料:芜湖保卫战,每一个人都在战斗!他们是医护人员、是社区工作者、是城市的环卫工人、是景区的员工,是派出所的民警,但在抗疫这场战斗中,他们却都有了一个共同的身份奋战在防疫一线的“大白”。(I)疫情期间,有很多人冲在第一线,他们是不畏惧死亡吗?(2)写一封“向死而生”的赞歌,给所有在疫情期间为防疫付出努力的一线人员。(根据疫情期间那些感动的人物、照片、故事,在课堂上写一封简短的感谢信;课后可以适当通过绘画、制作手抄报等方式完成。)5、碰撞拓思(辩论赛)材料:李大钊,字守常,生
12、于1889年,1927年牺牲,年仅38岁。在电影革命者中有这样一段对话:蒋介石问李大钊:“你到底是谁?”李大钊回复到:“你不应该问我是谁,你应该问我们是谁?”(“我们”是为了革命事业抛头颅洒热血的一批人,是共产主义事业的奋斗者。)请结合李大钊的生平,围绕“生命是否可以永恒展开辩论”o规则采用自由辩的形式,2分钟准备,5分钟自由辩论,发言要求语言精炼,有,理有据,不允许人身攻击。正方:生命是永恒的。反方:生命不是永恒的。二、作业时间要求:15分钟三、评价要求i评价指标水平优秀良好合格掌握必备知识,理论联系实际提升关键能力,善于思考探究培育政治认同,塑造健全人格增强责任意识,勇于担当使命总体评价结
13、果:。四、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道德与法治教学通过有效作业设计来进行德育教育。一是立足生活,唤醒学生道德力量。二是根植内心,激发道德力量。三是作业有形,激起道德力量。四是作业有爱,激活道德力量。疫情期间通过有效作业设计可以促进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效果,让疫情中的孩子在生活中接受道德教育。做到德育教育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疫情中典型人物的教育,就是鲜活的教材案例。联系学生身边的2022年的最美逆行者,他们不计报酬,无畏生死,是这个时代最可爱的人。让学生给他们写一封信或制作手抄报或绘画等,学生从中受到生命和情感教育。疫情主题教育与道德法治教材融合,抓住时机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培养政治认同。与此同时,采用李
14、大钊的素材对学生进行正确的生命观和爱国主义的教育,通过辩论赛的形式,引导学生形成辩证思维。I八一1作业二I一、作业内容清明节“网络祭奠”校园小调查及讨论会。(一)活动步骤1、(课前)班级学生自由组合,教师将学生分为3组,分配每个小组任务。2、(课前)第一组同学负责制作调查问卷,合理设置调查的问题,具体包括“你了解清明节网络祭奠吗”、“你是否参与了网络祭奠”、“你了解网络祭奠中的那些英烈事迹吗”、“你觉得网络祭奠是否有意义”、“为了让更多人了解这些英烈,关于网络祭奠你还有哪些建议”等问题。3、(课前)第二组同学负责利用课余时间在校园分发和回收调查问卷,调查对象为在校师生,确保问卷有效回收。4、(
15、课前)第三组同学负责统计调查问卷上的数据,制作分析图表,得出结论。5、(课堂15钟)针对本次的调查数据和结论,小组思考讨论“网络祭奠中的那些英烈是永远地离我们而去了吗”、“说一说永远活在自己心中的那些英烈的故事”、“今后的日子,我该如何传承那些英烈们的精神”(二)活动记录I调查主题清明节“网络祭奠”校园小调查课前调查过程制作、分发、回收、统计问卷;课堂针对调查结果讨论1 .网络祭奠中的那些英烈是永远地离我们而去了吗?2 .说一说永远活在自己心中的那些英烈的故事?I3 .今后的日子,除了网络祭奠,我该如何更好地传承那些英烈们的献?I()时间要求:15分钟(四)评价设计评价指标水平优秀良好合格掌握
16、必备知识,理论联系实际提升关键能力,善于思考探究培育政治认同,坚定理想信念塑造健全人格,提升道德修养增强责任意识,勇于担当使命(五)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依据道德与法治学科的生活性、实践性的特点,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角度出发,设计课内外相结合、教学与实践相联系的综合实践作业,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学生道德素养、培养适应新时代发展的现代化人才具有重要意义。作业2的调查问卷及讨论会设计,把学生的课堂学习与课外实践有效结合起来,通过小组合作在课前完成关于“清明节网络祭奠”的小调查,从制作问卷、回收问卷、分析问卷到课堂讨论,打破了课堂讨论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学生在实践与讨论的过程中明白参与网络祭奠的意义
17、,即缅怀已逝去的生命,传承不朽的精神,真正体会到生命的永恒所在以及生命的接续。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政治认同、道德修养、健全的人格、责任意识都得到相应的提升。2、第八课第二框敬畏生命I八一2作业一()作业内容*J一、单项选择题1、2021年9月30日是我国第八个烈士纪念日。-9JJ30”中国残土纪念日“山河已无恙,这盛世如你们所愿,向先烈致敬!“ME”而心全国通过铭记烈士事迹来继承烈士遗志、弘扬烈士精rf神。这让我们体味到()A,生命的价值在于获得荣誉Ileek二3B.生命是独特的、不可预知的C.生命是有限的,但生命的价值是无限的D.生命至上,不应该为了他人而牺牲自己的生命2、为建立人群免疫屏障
18、、保障全民健康,我国正全面有序地推进新病毒疫苗接种工作,并实施全民免费接种。这充分体现我国()A.敬畏生命、坚持生命至上B.社会主义坚持良法善治C.公民自觉参与了民主决策D.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3、被誉为“世界儿童文学的太阳”的安徒生曾说:“仅仅活着是不够的,还需要有阳光、自由和一点花的芬芳。”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O生命价值的大小,取决于生命过程中的付出和奉献人与人在相互依存和彼此关切中感受温暖,传递温暖不受任何限制的自由是人人追求和向往的目标生命因奉献而芬芳和美丽A.B.C.D.二、非选择题4、图文分析题。新冠肺炎疫情再次给人类社会带来深刻启示:在全球化时代,各国命运相连,休戚相关。此时
19、,中国为全球抗疫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习近平主席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体现我国坚持生命至上,坚守对待生命的道德底线。请结合课文内容分析材料,并说说自己的做法。5、图文分析题。材料:“静”为生命。我们的城市突然安静了,从3月24日发现首例无症状感染者开始,它就像是被按下了暂停键,原本车水马龙,如今一片寂静,为了抗击疫情,封控区一再扩大,只进不出是我们最好的抗疫配合。有人说,我们只是遇到了一只小怪兽,千千万万的奥特曼已经挺身而出,别怕!有人说,曾经我们是擦肩而过的陌生人,但这次,全城几百万人的核酸检测,是兄弟姐妹们的共同守护。你还好吗?我们用这样的方式表达关心,更需要团结一心对抗疫情,守护
20、生命。(1)寂静的城市了给了你什么感受?(2)我们能够为寂静的城市做些什么?(二)作业时间要求:15分钟(三)评价要求评价指标水平优秀良好合格掌握必备知识,理论联系实际提升关键能力,善于思考探究培育政治认同,塑造健全人格!增强责任意识,勇于担当使命I总体评价结果:。(四)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整套作业注重基础性、应用性、分层性,难度总体呈现递进趋势,满足不同学生的实际需求。情境材料涉及国内和国际新闻报道,拓展学生生活视野,关注国情,了解国家大事。设问指向明确,具有启发性和探究性。通过作业设计与实施,可以引导学生关心国家和社会发展,增强学生政治认同、塑造健全人格、提高责任意识。一、作业内容“休戚与共
21、”故事分享。(一)活动步骤1 .(课前准备)分组。根据故事涉及的内容分成三个小组,分别是尊重小动物组,关怀弱势群体组,关注世界局势组(例如局部战争冲突中平民的伤亡情况)。2 .(课前准备)三个小组的成员根据组名收集相关的故事和资料,经过筛选,每组提供一个最感人的故事。3 .(课堂15钟)主持人致开场白:解释休戚与共的意思)休:喜悦。戚:悲伤。休戚与共的意思是“有幸福共同享受,有祸患共同抵挡。”晚容我们与周围的世界关系紧密,利害相同。我们生活的地球是一个大的生命共同体,所有的生命都是休戚与共的,请欣赏来自同学们亲身经历的故事,或真实发生的故事。要求每个故事不超过四分钟。4 .三组学生依次讲故事。
22、5 .主持人点评小结:生命哲学家史怀泽曾说:“善是保存和促进生命,恶是阻碍和毁灭生命。”当我们都能够做到尊重、关注、关怀和善待身边的生命,与他们休戚与共时,我们就走向了道德的生活。(二)活动记录二、故事时间要求:共15分钟(每个故事不超过4分钟)三、故事评价设计评价指标水平优秀良好合格掌握必备知识,理论联系实际提升关键能力,善于思考探究培育政治认同,坚定理想信念塑造健全人格,提升道德修养增强责任意识,勇于担当使命四、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故事会分享的内容体现了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主题中的相关要求。通过尊重身边的小动物、关怀遇到的弱势群体、甚至关注世界局势,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尊重和敬畏生命,热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统编 道德 法治 单元 作业 设计 51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1259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