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志异的影像时代——分析1960年电影版《倩女幽魂》.docx
《聊斋志异的影像时代——分析1960年电影版《倩女幽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聊斋志异的影像时代——分析1960年电影版《倩女幽魂》.docx(3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聊斋志异的影像时代一分析1960年电就三倩聂小倩是聊斋志异中并不起眼的一篇鬼故事,然而1960年李翰祥导演的倩女幽魂却远超原作之上。其中的古代文化色彩和现代的电影技巧相融,使这部影片在获得观众认可的同时,又展现了古典中国形象。本篇论文通过分析这部电影,意在说明其文化价值和娱乐价值同等重要,不仅对鬼故事的电影市场起到了推动作用,并且将中国印象深入人心,充分说明中国的古典文化是可以通过现代技巧得到完美的展现。电影;文化;技巧;融合聊斋志异被认为是中国古代文言短篇小说的高峰,其中所描写的故事多是借虚无荒诞的世界来暗讽现实的社会。聊斋志异中最为人津津乐道的便是那数不清的鬼狐。随着电影技术的发展,那些如
2、梦如幻的鬼怪世界也可以通过一些手段呈现在荧幕上。多个版本的有关聊斋志异的故事相继播出,而这源头便要归属于I960年李翰祥导演的倩女幽魂。倩女幽魂改编自聊斋志异中的聂小倩这一篇。聂小倩只不过是聊斋志异中众多鬼狐故事中并不起眼的一篇,它的故事情节较完整,有始有终,结局倾向于完满,不过,由于情节平铺直叙,读之并没有波浪起伏的感觉。故事开始,先介绍了主人公,宁采臣以“性康爽,廉隅自重”的书生身份登场,接着是对寺中环境的描写,破败不堪但十分的幽寂。然后燕赤霞出场,二人一见如故,相谈甚欢。至夜归寝,宁采臣听得有人言语,起伏石窗下,微窥之,这时一干鬼魅出场,聂小倩在众人的谈话中被引出,“言未已,有一十七八女
3、子来,仿佛艳艳。”这一句话再加上老媪所说小倩的美貌足可摄魂,文字虽短,聂小倩的形象跃然纸上。宁采臣将要睡去之时,聂小倩来至。两位主人公正式交锋。聂小倩以美色、金钱均未能打动宁采臣,使她时宁由以往的通常对人的看法转而改观,“此汉当是铁汉。”宁采臣以自身的品格保得自己一夜平安。这时,中间穿插了一位书生及仆人,二人相继遇害,燕赤霞进入事态的发展中,也在此时他与聂小倩有了第二次接触。聂小倩再见宁采臣,述说身世,道明缘由,请求援助。宁采臣在聂小倩的建议下寻得燕赤霞之保护,幸免于难。而后,宁采臣辞别燕赤霞,将聂小倩归葬安宅。事情发展至此并没有结束,聂小倩随宁采臣归家,然后拜宁母,最后宁妻病逝,聂小倩成为了
4、宁妻,后夜叉来寻,燕赤霞所赠革囊将其灭亡。之后宁采臣金榜题名,终享荣华富贵。这是一个美好的结局,其中寄托着作者的个人理想,但过于完美的结局使得故事显得平凡,无法深入人心。而李翰祥导演的倩女幽魂却成为了众多聊斋志异影视作品中的经典,除了得益于电影技术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导演个人才华的融入。考虑到放映时间的有限和观众的直观感受,倩女幽魂比聂小倩的故事情节紧凑,并将重点放在了前半篇上。蒲松龄对事物的描写极为细致,但是这些情节若是搬上荧幕,由人直接表现出来,恐怕很难出彩。直接的文字描写和视听感受,不同的呈现方式需要不同的表现手段。文字描写比较详细,电影里也许就只能用几个镜头带过。有些文字描写不出来的,电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倩女幽魂 聊斋志异 影像 时代 分析 1960 电影版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1264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