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误判的真迹——赵佶《写生翎毛图》现身.docx
《被误判的真迹——赵佶《写生翎毛图》现身.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被误判的真迹——赵佶《写生翎毛图》现身.docx(6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被课啪三迹赵佶写的毛图现身近日,好友发来几张图片,看到图片的一瞬间,笔者立刻意识到:一件从未被确认过的宋徽宗真迹出现了(图1、图2)。这是一卷名为写生翎毛图的古代绘画,系英国大英博物馆的藏品,网站上应是近期才放上了全图,介绍说是一件明代的绘画,作者传为宋徽宗,卷上瘦金书疑为20世纪所添加云云。其实在15年前,网络上即有一张局部图(图3),当时水平所限,觉得画面布局凌乱,画中禽鸟比例过大,加之分辨率很低,又只有四分之一的局部,据传为宋徽宗,无更多信息,就未继续深入了解,一直当作明画。直至朋友传图,才首次得见画卷前后的瘦金书及内府系列印玺,明白无误,可以确定为真迹。足足迟到了15年的喜悦,令人感慨
2、。宋徽宗是画史上承前启后的关键人物,主导了中古画风到成熟画风的转变。他大力推动画院的发展,以皇家的力量促进了绘画学的迅速成熟。他主张状物精细入微,气韵生动,以注重表达自然的生机为上,俗话“宋画里有空气”。在位时期画学发展迅速,达到了历史上第一个高峰,南宋画成为第二个高峰,也是基于赵佶留下的雄厚家底。南渡画师们重新聚集,“画一代”引导下的“画二代”“画三代”家族画师逐渐褪去了古风,影响后世至今。不夸张地说,赵佶是千年画坛的奠基人。赵佶绘画水平很高,存世画作数量较多,公认的真迹有瑞鹤图祥龙石图五色鹦鹉图六鹤图金英秋禽图御鹰图枇杷山鸟图等,其他或无款或为御题画,争议较大,甚至认为存在代笔。笔者认为不
3、存在代笔,文中不展开。一、全卷概况图片系傅申在美国弗利尔美术馆任中国书画部主任期间,于大英博物馆所摄数十张135彩色图像反转扫描所得,画有七只禽鸟、一只蝴蝶、一颗结果的荔枝树及一丛桅子花,画工精致,极为精彩。底片虽小,卷子虽残,熠熠光华却几欲冲出画面。画卷裱在木板上,系不熟悉中国画的日本裱师所为,裱工不佳。此法弊大于利,早期欧洲不熟悉中国画的特性,以保护油画的方式来对待中国画,女史箴图即是如此,甚至被分割,木板伸缩开裂,导致画面破损严重。幸今交流频繁,馆方亦请到中式裱师(图4),定有更妥帖的保护。画卷前后隔水被部分裁去,所余不多,上下亦被少量裁切或受裱边遮蔽,图上难以辨别。幸主体还在,面貌尚未
4、改变。绢的状态不太好,有多处破损、起毛、不止一次的补笔及全色,部分补笔水平较高,接近原有笔意,另一部分则较为敷衍,全色更是糟糕,颇不协调,所以应有两次以上的修补(图5)。图1宋赵佶写生翎毛图25.5cm267cm绢本设色英国大英博物馆藏本幅绢本设色,纵约25.5厘米,横约267厘米(据印章推算),加上隔水总长度约281厘米,原高度约在2627厘米之间,系整幅对半裁出。北宋绢的门幅一般在60厘米以下,存世多件双拼及对开绢画均支持此结论,在公众号的六鹤图研究系列文章中有较详细的说明。不过北宋时已可织造门幅更大的绢,宫廷用绢应出自专用织机,尺寸标准而已。卷首隔水瘦金行楷题“御画写生翎毛图”,上铃双龙
5、方玺,“御”字及印缺边缘处部分,卷尾题“御笔”并花押及“御书”方印,四角铃“宜稣”“政和”“宣和”印(图6)。卷前“御书”葫芦印、卷后“政稣”“内府图书之印”不知是否覆盖于裱边之下,七玺遗四,与标准器对比,均真。卷后隔水铃“赵子昂氏”朱文印及“袪簇”白文印(图7)。赵印经赵孟研究学者赵华确认,系18至19世纪初的伪印风格,仿制水平尚可;袪Sr印左半处裱边之下,原印据石渠宝笈,可能是“核镶山房”,所有者不明,卷上未见其他藏印或题记。此卷原为英国遗传学家WilliamBateSon(图8)的藏品,1926年他去世后其夫人BeatriceBateSon捐赠给大英博物馆。藏家通过何种渠道获得该卷尚不清
6、楚。二、元素分析(一)瘦金书此卷瘦金的风格,精致而娴雅,细瘦中带有肥笔,与有明确纪年的瑞鹤图相似而有一定区别,书写年份当接近且偏早。从瑞鹤图祥龙石图五色鹦鹉图中提取相同的字进行对照(图9)(不考虑大小不同带来的笔画书写处理),明显写生翎毛图用笔动作及细节更多,注重笔画间的牵丝,中宫结体亦相对宽松,不像三图那样内紧外松式的修长,就像大观间书体如1108年的唐十八学士图之于写生翎毛图一样,精致骨力有余,舒展丰腴逊之,熟悉瘦金的朋友可望而知之,同时,也可确定金英秋禽图的绘制要早于写生翎毛图(图10)。所以,写生翎毛图就像楷书闰中秋月诗帖一样,是过渡体,介于大观二年与政和二年,而立之年的赵佶,心智在成
7、熟,瘦金也在改变。“御画某某图”这样的格式从未见过,是新的发现,很有意思。写生翎毛图保留着宣和原装,一定未入高宗内府。(二)画面画上的禽鸟有叉尾太阳鸟、蓝歌第、绶带、领雀嘴鸭(青冠雀)、暗绿绣眼五种(图11),其中青冠雀的形态与写生珍禽图第一段如出一辙(图12),可见写生珍禽图的画稿性质。蝴蝶细节跟金英秋禽图亦接近(图13)。宣和作画不仅观察入微,亦注重生机,写生六法以生动为上,人们常讲“宋画里有空气”,画中生物常有互动。比如此卷的两只叉尾,一只盯着荔枝或小虫,另一只也在旁环伺;绶带鸟回首感兴趣地看着蝴蝶,树叶中还躲着蓝歌鸩一翎;青冠雀在鸣叫,两只暗绿绣眼一警觉一假寐,互相均有沟通和眼神交流(
8、图14),自然带出了画面的神采。不知道鸟眼是否使用了生漆点睛(图15)。生漆点睛据说是赵佶首创,给画中鸟的眼睛点上生漆,利用生漆固化后的光泽性,可呈现出梦幻般的眼神效果,尤为动人而叹服,不得不说,这是开创性的画法,是极为大胆而创新的。还有桅子花(着葡),花期37月,据当地气候而有先后,最晚可到8月,图中的花朵当处于盛时,大概是北方阳历7月的样子。整个画卷画法精细,充满宣和画的神采,信息量巨大。赵佶不惜巨额财锚,从全国收集奇花异木,希望在京城营造一个梦幻的世界,为写生提供丰富而真实的素材。许多仅在南方和异国才能看到的事物,奇妙地结合到了画卷中,从而展现了一种实验性的奇幻画面。南方的鸟和北方的雀同
9、框,和谐而超现实,画家的世界也变得极为宽广,激发了蓬勃的创造力。此卷的重要意义是,再一次证明了宋画的面貌是多元化的,样本量的不足,很可能使结论偏移。此画确实带有明画气息,单看局部小图容易误判,用赵华的话说,因为明学宋,所以宋似明,信然。宋画不全是静穆的,也可以画得热闹,元素拥挤。宣和实验画风,不仅仅体现在题材上,画法、布局同样是可以实验性的,有可能出现从未发现的全新样本,刷新我们的认知度。样本数据库的提高,有助于更全面的思考,一旦思维僵化,框死了宋画的面貌,无异于刻舟求剑。(三)互相印证的史实由于赵佶几乎没有离开过开封,画中的荔枝、荔枝树又是如此真实,非写生不可得,赵佶应是在京城亲眼见到了结实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写生翎毛图 误判 真迹 赵佶 写生 翎毛 现身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1274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