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川剧文学化进程中的经典文本创新-——蓝光临先生论川剧《情探》的文学化与艺术化创新.docx
《解析川剧文学化进程中的经典文本创新-——蓝光临先生论川剧《情探》的文学化与艺术化创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解析川剧文学化进程中的经典文本创新-——蓝光临先生论川剧《情探》的文学化与艺术化创新.docx(26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解析川剧文学化进程中的经典文本创新蓝光临先生论川剧情探的文学化与艺术化创新ClassicInnovationinSichuan0pera,sLiteraturalizationiLanGuanglin,sOpinionofLiteraryandArtisticInnovationofSichuanOperaLoveTouchstone作者:蓝光临/钟鼎作者简介:蓝光临,口述;蓝光临,成都市川剧院四川成都610016;钟鼎,整理;钟鼎,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北京100084;蓝光临(1935-京男,成都市川剧院国家一级演员,国务院特殊人才津贴获得者,著名川剧表演艺术家,其代表作怀玉惊梦、肖方杀船等
2、饮誉海内外,是中国川剧界到法国讲学第一人。原文出处: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成都)2015年第20153期第52-60,67页内容提要:此口述史是蓝光临先生将自己平生关于情探的所见、所闻、所学、所感、所得梳理而来,它以朴实的语言揭示了川剧走向文学化的进程。该口述史以生动的语言对情探的背景、剧中敷桂英与王魁这两个主要人物思想感情发展脉络,以及情探呈现的表演艺术等所作的深入分析,深刻地展示了该剧丰富的文化内涵,这些文化内涵不仅体现出川剧的艺术魅力,也令人折服地认识到情探不愧是川剧走向文学化的经典之作。Thisessay,dictatedbyLanGuanglin,onthebasisofwh
3、athesaw,heardandfeltabout,learnedandgainedfromtheSichuanoperaLoveTouchstone(Qingtan),revealsthe1iteraturalizationprocessofSichuanopera.Throughtheprofoundanalysisofthebackground,theemotionaldevelopmentofthetwomaincharacters,JiaoGuiyingandWangKui,andtheperformanceartistryofLoveTouchstone,theessaydemon
4、stratestherichculturalconnotationofitandmakesreadersrealizethefactthatLoveTouchstoneisamasterpieceinthe1iteraturalizationprocessofSichuanopera.期刊名称:舞台艺术(戏曲、戏剧)复印期号:2015年05期关键词:情探/川居情敷桂英/王魁/文学化/LoveTouchstone/SiChUanopera/JiaOGUiying/WangKUi/Iiteraturalization中图分类号:1236.7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2-8505(2015)0
5、3-0052-09情探是川剧最负盛名的经典折子戏之一,是一折充满诗情画意的诗剧,一出曲尽人情冷暖的感情戏。由于其剧本情节动人,文辞优美,构思新颖,描写细腻,历代艺人在表演上也富于创造,剧中人物性格鲜明、丰满,典型性强,自问世以来,久演不衰,流传广泛,影响深远。当年,这出戏不仅在川内家喻户晓,而且还被不少兄弟剧种移植过去,也成了他们的叫座好戏。我曾说,文学界有研究红楼梦的红学,我们川剧界也应该有研究情探的“情学.我不到二十岁就开始演这个戏。在这六十多年的时间里,我倾注了大量的时间、心血,去揣摩剧中人物的性格、感情的发展过程,品味剧作的辞句、结构,以及历代艺人舞台表演的种种创造,探究这出戏的来龙去
6、脉,打磨自己的唱腔、表演。功夫不负有心人,我这出情探得到了广大行内外朋友的肯定,成为公认的代表作。今天,我借此文将自己平生关于情探的所见、所闻、所学、所感、所得梳理出来,供同仁参考、借鉴,不到之处,希望大家多多指正。一、情探的背景就故事情节而言,情探可说是大幕戏焚香记的尾声,讲的是著名的王魁负桂英”的故事。这个故事在中国社会流传极广,影响极大,王魁这个名字几乎成为负心男儿的代名词。它的渊源很久远,宋元年间就有南戏王魁,杂剧海神庙王魁负桂英等相关作品,诸类作品中的人物、情节与现在的川剧焚香记大体一致。有人说,这个故事是真人真事,王魁的原型是北宋宋仁宗嘉祐六年(1061)的状元山东莱州人王俊民。此
7、人高中不久即身患狂疾,犯病时胡言乱语,尽失常态,最终暴病而亡,就是背义负情后,内心不安所致。但也有诸多反对意见,认为王俊民原型论是牵强附会,栽赃诬蔑。这里且存疑不论。按川剧焚香记的情节,王魁是一个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饱学秀才,游学路过济宁,时运不济,贫病交迫,以致困卧街心,偶遇当地名妓敷桂英。王魁哀求桂英:望娘子恩施恻隐,把我倒悬解。地厚天高,大恩大德,铭刻我心怀!”桂英见其风度翩翩,谈吐不俗,气质不凡,却落得鹑衣百结,鹄面鸠形,病体难支”,心生恻隐,将其收留。王魁在敢桂英的悉心照料下,逐渐康复。在此过程中,王魁的雄才、壮志、刻苦、进取,敷桂英的纯真、善良、温柔、体贴,都深深打动对方。两人渐渐
8、擦出爱情的火花。救桂英素来厌倦强颜欢笑、送旧迎新的勾栏生涯,常自叹:休羡这银烛高烧锦筵罢,歌台舞榭,留不住似水年华。何处是归途,空叹息红颜老去春光罢,苦雨凄风送落花。”在自己的终身大事上,她不满足于随便找一个有钱有势的人嫁了,而希望找到一位志同道合、心心相印的知己长相厮守,至于贫富贵贱,反为其次:慢夸金罂,休道繁华。反不如贫贱书生知痛痒,闲来时把酒话桑麻,一心一意作人家。基于此,她将王魁定为自己的如意郎君,顶住妈娘的强大压力,将满腔的柔情蜜意倾注在王魁身上,给他无微不至的关怀、呵护,帮助他勤勉攻书,奋发求名,正所谓:身小伶仃,遇书生不弃卑微。难得这风尘知己,但愿他云路高飞。一三他世人轻贱,妈娘
9、凌逼,总胜过坠溷残花,我死而无悔。王魁上京赶考,临别时,向敷桂英承诺此去倘云路高飞,先谢你凤冠霞帔”,并发自肺腑地感激妻子道:我生平只有你姣娘知己,粉身碎骨难报你。论名分你我是夫妻,论恩情你不差是我的慈闱!”说着,竞情不自禁地跪在敷桂英面前,桂英连忙将他搀起。王魁为进一步剖明心迹,便拉着救桂英走进海神庙,在神前赌下狠咒:皇天啊,鉴核难欺!海神啊,正直无私!敷桂英是我恩人是我师,永偕到老不分离。我若是此念迁移,立跳入鬼门关剥却人皮!”敷桂英听到王魁如此铿锵有力、掷地有声的誓言,深受感动,随即也立誓明志:海神啊,我郎君堂堂正气,要保他状元及第。我如今毁妆在此(唱着,便取下头上凤钗,啪地一下摔断在地
10、上,以示决心),绣帷紧闭,一程程风朝雨夕,算新贵人的归期。最后,伴随着哀婉、凄清的骊歌,两人依依惜别。这里插几句。这一场戏,传统演法叫南坡别,我看过,整体非常简略、粗糙。经席明真、李明璋整理后,更名誓别,由原先的水词、水韵、水戏”变为雅词、雅韵、雅剧,成为一折能够独立上演的折子戏。改编本不但文辞细腻优美像孤身作客三千里,一日思君十二时”这样的句子实堪与唐诗宋词媲美,而且还增添了一个别具匠心的处理:两人分别时,颗桂英叮嘱王魁:当知早眠加被,薄暮添衣。”这与末场惊变一相府、Y鬟桂香向王魁转达韩小姐的问候时,仍是早眠加被,薄暮添衣二句,王魁立时回想起南坡送行,依依惜别,颗桂英殷殷叮喔的场景,顿然大惊
11、失色,陷入错乱,继而将桂香误认为桂英,显得张皇失措,尽失其度。改编本演出时的剧场效果极好。由此亦可见,传统的东西不是动不得,关键在于为什么动,怎么动,只要动得合情、合理,合乎艺术发展规律,是能化腐朽为神奇、点石成金的。王魁上京赴考,凭借其出众的才学,一举金榜题名,青云直上。韩丞相爱其才华、品貌,提出要将之招为东床。喜事接连从天而降,春风得意的王魁,内心陷入复杂的纠葛、斗争中,一方面,他仍念及“敷桂英的恩情,回生起死,饮水思源头,更顾忌海神庙神灵厮守,另一方面,宰相门婿,鹏程万里的前景又是那样引人垂涎:我还想数年后,官居一品,拜相封侯。又闻得韩小姐生就温柔,玉貌花羞,说不尽绣檀回枕玉雕镂,神仙见
12、也愁!最终,富贵荣华的诱惑,攀龙附凤的渴望占据了上风一只听说文曲星君招驸马,未闻得状元及第配青楼。大丈夫果决是英流,岂不闻鸦凤难为偶,过了此渡无好舟!”王魁入赘相府,一纸休书休弃了结发糟糠、救命恩人颗桂英南去北来休便休,水流东海不回头。宰相府中成佳偶,贫贱夫妻一笔勾!可怜敷桂英只说将心托明月,谁知明月照沟渠”,几年来的柔情蜜意、憧憬向往一旦化为泡影,上天无路,入地无门,最终含恨在海神庙内悬梁自缢。人间官官相卫,暗无天日,地府却是铁面无私,明镜高悬。阎罗勘明案情,命拿鬼随桂英活捉王魁,到阴司定罪。情探这折戏就从这里开始。二、情探的脉络所谓情探,顾名思义,情字当头一整折戏紧紧围绕着一个情字展开。要
13、吃透这折情探,关键在于把握清楚敷桂英与王魁这两个人物思想感情发展的脉络。起初,王魁穷愁潦倒的悲情命运,引发敷桂英的同情。随着接触的增多,了解的加深,敢桂英扶危济困的纯情感染了王魁,王魁奋发进取的豪情更深深打动数桂英,两人产生了爰情。基于爱情,敷桂英给予了王魁地厚天高般的恩情,王魁因而对敢桂英产生更深的感激之情。然而,这份“深情在富贵荣华的诱惑面前是那么地苍白脆弱,不堪一击,王魁入赘相府,休弃桂英,由深情转为薄情、绝情。敷桂英在极度的愤恨、绝望中,走向自己的悲情结局悬梁自缢;王魁的生活也因他负义辜恩而良心不安,蒙上了沉重的忧情的阴影。桂英怨王魁、恨王魁,但由于其纯真、善良的本性,其内心深处还留存
14、着一丝痴情,幻想王魁可能念及旧情,回心转意。情探的大幕就在这样一派悲情、怨情、忧情、痴情交织的氛围中拉开。首先,王魁登场。王魁出场的锣鼓,我做了调整。传统是打【小走场】锣鼓,记谱为:(打打壮乃乃丑当丑当丑当乃次壮)这套锣鼓很有韵律感,但四平八稳,节奏缺乏变化,不能很好地表现人物此时的心境及其所处的情境、氛围。我改为:(当当不耳隆咚咚啸咚堂锣鼓:挑起来乃当丑乃丑当丑当丑乃壮乃次丑才才乃壮)相比于传统的处理,这套散打锣鼓就显得抑扬顿挫,摇曳多姿,更生动地刻画出了此时王魁内心的空虚、忐忑,以及四周山雨欲来风满楼般不安的气氛。站定后唱【月儿高】:更阑静,夜色哀,月明如水浸楼台。透出了凄风一派。情探被誉
15、为“诗剧”,从这几句词就看得出来是名不虚传,当之无愧。任何人看情探,读情探,一开场,一开篇,就会被这几句【月儿高】吸引住。首先,平仄安排得严谨、妥帖。平平仄,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读来晓畅入耳,朗朗上口。其实他是破了格的,传统的【月儿高】,上下句都是顺七字(四三格),例如夺棍打瓜中,刘智远所唱盖世英雄时不利,无端哥嫂太相欺”。情探剧中,则将上句改为三三格,韵律上更为摇曳多姿。再者,炼字精当。夜色哀的哀字,我以为可称千古绝笔。哀本该用来形容人的心情,赵熙却用它修饰夜色,既渲染了凄凉、阴冷的氛围,更揭示出王魁背义负恩后内心的忧郁、惶恐正因为如此,夜空在他的眼中才充满了悲哀的情调,融情入景,以景
16、写情,独具匠心,令人叹服。“月明如水浸楼台,许多人唱作明月如水浸楼台,包括我看到的周慕莲老师的演出本,但我还是认为,应作“月明如水浸楼台。我以为,明月如水浸楼台有三不妥:Q)平仄不顺;(2)文理不通,所谓“月明如水,即月光皎洁得犹如清澈的水波一般,语意很明白,若改成明月如水,就变成明亮的月轮像水一样,不免令人费解月亮怎么会像水呢?(3)有悖原典,事实上,这一句是有出处的,见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一折【混江龙】一曲,原句即为彩云何在?月明如水浸楼台。归座念诗:玉殿传金榜,君恩赐状头。洞房今夜坐,心事却如秋。后两句是点题之笔,要引起足够重视。洞房今夜坐”点明了戏的时间、地点,特别地,洞房本是一个极其
17、喜庆、美好的环境,但因为王魁见利忘义,负情辜恩,使之充满了阴郁、悲凉的气氛,对比鲜明,发人深省。心事却如秋的秋字用得独具匠心。“秋”本是一个季节名词,这里用来形容王魁的心境,就像草木零落、万物肃杀的秋天一样萧条、落寞,化抽象为具象,真是妙笔生花。前辈艺人准确地把握住了文意,在表演处理上也做了充分的强调。演员念这个秋字时,绝不能平平带过,而要拉一个长腔,结尾再衬Y虚字,顿住,即念成“心厚却如秋一(哇).这样,便把王魁内心的纠结、苦闷展现得淋漓尽致。念罢诗,自报家门,简述前尘。“阴风飒飒,黑月无辉,相思血泪旧盈腮,到如今化为孽海!”伴随着凄厉的帮腔,急促的鼓点,敷桂英和拿鬼带着熊熊的复仇怒火登场。
18、黑月无辉中的辉字不应唱hui,而应唱huai.此剧是开排韵到底,辉字读古音huai才能合辙押韵。后面拿鬼所唱的“孽火如雷中的雷同理,应唱Iuai,而非Iuei。悲哀!你看他绿窗灯火照楼台,他哪还记凄风苦雨卧倒长街。颗桂英望着王魁寝室的纱窗,回想起当年在街头与之邂逅,心生恻隐,施以援手,以及王魁在院中挑灯夜读,自己在一旁烹茶奉水,温馨相伴等情景,不禁哀从中来,柔肠寸断。街字上有一记大锣,渲染桂英内心的悲怆、痛楚,紧接着起风锣一一所谓鬼一发气,就要起阴风。王魁正在窗下读书遣怀,闻风而惊,不禁自叹:人生莫作亏心事,处处风声是祸胎!正所谓白日不做亏心事,半夜不怕鬼敲门,王魁背誓负情,良心不安,自然难免
19、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拿鬼急不可耐,要抓王魁到阴阳界索还命债”。颗桂英却因沉浸在往昔甜蜜的回忆中,对逼死自己的负心郎竟又燃起一丝希望,反劝阻拿鬼道:缓思裁,权相待,犹恐他从前恩爱依然在,好教奴千回万转,触目伤怀!”王魁解衣就寝,敷桂英潜入书房,四下察看,无意中瞥见书案上的状元头(纱帽)。桂英先是本能地为天道酬勤,功夫不负有心人而欣喜,继而更做起夫荣妻贵、衣锦还乡的美梦,以至手舞足蹈起来,欢愉之中,猛然醒悟一不正是这一顶状元头带来的荣华富贵,令王魁负义忘恩,弃旧迎新,害得自己走投无路,悬梁而亡?遂由喜转悲,由悲而怒。王魁睡定又还起,惊见无风门自开,急忙下床,秉烛出门巡视,两厢看罢,并无踪迹,回身进
20、房,放下烛台,抬头一看,恰与敷桂英打个照面一正是今朝都到眼前来”!王魁自念:此事真奇闺面庞儿恰好似从前恩爱。“然而终究不能确定,遂厉声问道:你是那何方何氏女裙钗,为然何千山万水得来?”敷桂英言语含蓄,但话中带刺:分明是意中人,却变作眼中怪,状元呵,你就忘却了敢家有女孩?”王魁T京:是她!紧接着又厉声问道:“你是人是鬼,是福是灾?我朱门洞府未曾开,春色因何入得来?”桂英仍是含蓄、支吾地回应:请君猜,潜踪蹑迹上春台,都只为鱼水旧和谐。王魁对桂英来意,已猜得八九,闻言不禁自叹:不该不该大不该,这一个关儿怎下台?”稍一沉思,计上心来,又转面厉声问道:你更深夜静把门开,谁家风信吹裙带QD,有何面目假作痴
21、呆?桂英满腹哀怨,语含嗔怪:为谁辛苦为谁来,不想你平地将奴怪.这一句话唤起了王魁尚未泯灭殆尽的良知,他也不禁对桂英不幸的遭际产生同情虽然这正是他自己一手造成的:可怜他一寸相思一寸灰!想着,本能地要上前安慰:且免悲怀!”突然,他耳畔仿佛响起这样一句提醒:”无毒不丈夫,切莫一时心软,因小失大!急转身,重新板起面孔,责问道:“千山万水无音无信忽然来,同行婢媪今何在,则令人好生莫解!”这一段戏里,王魁一方面的确始终心存疑惑:济宁到京城,路途迢迢,颗桂英一个孤身弱女,怎能独自跋山涉水,远道而来?一按古时的习惯,年轻姑娘出远门,最少也要有个乳娘之类的老妈妈陪伴,庶几壮壮胆量,故王魁有“同行婢媪一问。再者,
22、所谓“侯门深似海,相府门禁森严,救桂英如何能够越过重重阻碍,径直闯到自己的寝室?另一方面,他也是有意借追问这些问题,堵住敷桂英的嘴,以攻为守,避重就轻。整段戏中,王魁的心情始终是紧张、焦虑的,因而相应地,帮、打、唱都要急促。敷桂英并不一下把话说透,而是半含半露地讲,一点一点地试探。舞台上,生旦二人,一个急,一个稳,一个快,一个慢,更加突出了王魁事起仓促间的慌张、窘迫、尴尬。这段戏是全折中王魁与敷桂英第一次正面交锋,分量很重,但很不好演。它的节奏富于变化,总体上是短、平、快,演员要在这短、平、快”的尺寸中,做到表演清晰、醒目,演唱优美、富于感情,很考功力。稍微拿捏不好,就容易演得潦草、轻率,浮光
23、掠影,令观众看得不明就里。接着,救桂英三次试图以情打动王魁,王魁三次严词回绝颗桂英,败桂英一退再退,由求认妻而求认妾,由求认妾而求收为奴婢,王魁虽几度心软,但最后总是咬紧牙关,不肯松动,终于把救桂英逼上绝路,剧情在这一波三折中逐步达到高潮。这里,要充分理解敷桂英的内心活动,我认为必须了解一点历史背景。按中国古代的妻妾制度,一个男人,正妻只能有一个,妾也根据该男子的身份、地位有数量限制,此外,还可以有众多的诸如宠婢、爱姬、歌伎这样没有严格名分的玩物”。因而,古时一个出身一般的妇女,得到一个妾的名分,往往就相当满足了;如果她丈夫能承认她是自己的正妻,那几乎是她一生最大的荣耀。就我个人经历而言,我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情探 解析 川剧 文学化 进程 中的 经典 文本 创新 光临 先生 艺术化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1276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