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养健康产业发展规划.docx
《医养健康产业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养健康产业发展规划.docx(36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医养健康产业发展规划为全面深入实施健康战略,加快推进重大工程,努力实现打造万亿级产业的发展目标,满足人民群众健康服务需求,促进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良性互动,依据健康2030规划纲要综合试验区建设总体方案重大工程实施规划等文件,制定本规划。一、基础环境(一)发展基础。城市医养健康资源丰富,自然生态环境良好,发展医养健康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近年来,随着健康战略的推进实施,群众健康意识不断增强,医养健康产业呈现快速发展态势。资源禀赋优势突出。我省地处东部沿海、黄河下游,纬度适宜、海拔适中,光照资源充足,地质地貌丰富,自然生态环境优良,拥有3000多公里的岸线资源等文化名山,以及5A级风景旅游区。全
2、省中药资源约1500种,占全国中药资源种类的10%以上。国家II类以上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土地占陆域面积的95%,其中94.53%的耕地可作为绿色农产品生产区,是全国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重点产区。医疗养老基础扎实。2017年,全省人均期望寿命达到78.5岁。拥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79099个,其中二级(含)以上医院2450个(三级医院166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75105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1352个总数位居全国前列拥有床位59.19万张,居全国第T立;每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5.92张,高于全国平均水平。65周岁以上老年人的健康管理率达到66.59%o正在运营的养老服务机构2031家拥有养老床
3、位70万张,数量均居全国前列。优势产业特色鲜明。2016年,全省医养健康产业增加值4284.8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6.3%,初步形成现代医药产业集聚地。海洋生物与医药产业集群、生物医药大健康产业集群入选国家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火炬高新区入选医疗器械类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8家企业入选2017医药工业百强,拥有医药上市公司17家,占A股医药上市公司总数的6%o3家企业入选全国健身器材十大品牌。农产品出口总值连续19年位居全国首位,阿胶产品占全国80%的市场份额。科技人才支撑较强。拥有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国家重大新药创制平台、国家级创新药物孵化基地、国家海洋药物工程技术研究分中心
4、等一批国家级重大创新平台。成为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建设试点省,全省人口健康信息资源综合平台实现与17个设区的市、12大省级业务系统互联互通。省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正式启动建设。大学、中医药大学、体育学院等一批院校开设了生物制药、养老护理、体育休闲、健康管理、旅游等医养健康产业类专业及研究方向,医养健康产业人才队伍日益发展壮大。市场需求空间巨大。我省人口总量位居全国第二,2017年全省出生人口174.98万,占全国的十分之一,常住人口、户籍人口数量均突破1亿。老龄人口基数大,60岁及以上老年人2137万,占总人口的21.4%,且呈加速发展的态势。幼儿保健、养老保健特别是老年病诊疗、老年护理、康复及
5、中医药等服务需求不断增长。居民消费能力持续提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6930元。我省是全国由南向北扩大开放、由东向西梯度发展的战略节点,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交通枢纽,周边省人口数量均居全国前列,独特的地理区位优势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省医养健康产业仍处在起步阶段,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依然突出,质量效益有待提高。一是产业大而不强、结构不够合理。医养健康产业发展尚处于松散型状态,产业链条延伸不够,在规划引导、标准引领、质量管理等方面亟待提升。健康服务业占比较低,且仍以医疗卫生服务为主,个性化健康检测评估、专业型服务咨询管理机构稀缺;健康制造业层次相对偏低
6、。二是区域差异化分工不够明显。医养健康产业发展模式存在同质化倾向,缺乏与地方特色和优势紧密结合的项目设计,产品与服务质量参差不齐。三是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较少。全省医药企业数量众多,但领军企业较少2017年医药工业百强前十名中我省仅1家入围世界500强医药企业在我省仍是空白。四是新技术应用不足。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数字医疗、移动医疗等新技术在医养健康产业缺乏充分应用,互联网+医疗健康尚处于起步阶段。高端产业孵化和服务平台缺乏,企业研发力量薄弱,对竞争力产品、核心技术、健康服务传播路径等系统整合不充分。五是人才智力支撑不强。健康管理、健康咨询、科学健身、中医药养生等中高端人才缺口严重,医疗卫
7、生机构中两院院士、国医大师数量远低于北京、浙江、江苏等地,人才供给与医养健康产业发展需求不相适应。六是跨界融合有待深化。健康与养生养老、体育健身、文化旅游等融合不够,新业态发展较为缓慢,远不能满足多元化、个性化医养健康服务需求。(二)面临形势。国内外环境发生深刻变化,医疗服务能力和居民家庭健康意识不断提升,我省医养健康产业发展面临重大机遇。重大工程持续推进。国务院批复综合试验区建设总体方案,我省正大力实施重大工程,加快推进以四新促四化,积极创建全国医养结合示范省,并将医养健康产业作为全省的十强产业之一,明确提出到2022年打造万亿级医养健康产业的发展目标。作为民生改善与的重要契合点,全省对医养
8、健康产业的支持力度将持续加大。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到来。生命科学技术不断取得新突破,基因工程、分子诊断、干细胞治疗、3D打印等重大技术加速应用,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生物、工不毁术与医疗健康领域的深度融合日趋紧密,远程医疗、移动医疗、精准医疗、智慧医疗等技术蓬勃发展,推动健康管理、健康养老、健康旅游、休闲养生、互联网+健康等健康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兴起。居民消费结构持续升级。随着生活水平的大幅提高和生活理念的迅速转变,居民消费结构加速向发展型和享受型升级,大众健康意识整体增强,健康需求由单一的医疗服务向疾病预防、健康促进、保健康复等多元服务转变,人民群众对健
9、康产品和服务的需求日益旺盛。同时,社会保障制度的不断完善,医疗保险事业的快速发展,必将进一步激发医养健康市场需求。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凸显。近年来,我省老龄人口呈现基数大、增速快、高龄化、失能化、空巢化的特点,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一方面,老年人生活护理需求与医疗健康需求双重叠加,医养健康领域消费需求旺盛,相关产业发展空间巨大。另一方面,我省医养健康产业尚处在起步阶段,供给侧能力相对不足,存在结构性矛盾和政策性壁垒,优质资源缺乏,医养结合覆盖面窄,专业人员不足,难以满足老年人不同层次的健康养老服务需求。二、总体思路(一)指导思想。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聚焦聚力以四新促四化,以
10、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打造万亿级产业为目标,以创建全国医养结合示范省和建设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北方中心为抓手,围绕医药养食游等重点领域,着力转变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转换增长动力,推动医疗、养老、养生、文化、旅游、体育等多业态深度融合发展,扩大医养健康产品供给,完善全方位、全周期医养健康产业链条,努力把医养健康产业培育成为我省新的经济增长点和重要支柱产业,为健康和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提供强有力支撑。(二)基本原则。坚持创新引领、平台支撑。紧密围绕医养健康产业特点,积极探索符合产业发展需求的政策创新、技术创新、业态创新、模式创新。围绕科技研发、成果转化等创新链条环节,推进健康信息平台、数据
11、共享平台、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坚持政府引导、市场驱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化政府引导和规范作用,加强宏观指导和政策协调,优化公共服务,维护市场秩序。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充分调动社会力量,满足个性化、多层次市场需求。坚持网络覆盖、集群发展。整合存量、优化增量、提高质量,大力拓展服务范围,提升服务水平,构建医养健康服务网络体系。着力优化产业生态链,提高产业协作配套水平,引导特色优势领域优先发展和集聚发展。坚持开放共享、业态融合。积极顺应全球科技变革和产业发展趋势,坚持以更开放的理念、更包容的方式,面向国际国内,在更广范围、更高层次配置产业资源要素,促进健康、医疗、旅游、体育等
12、多业态融合发展。坚持多方参与、品牌提升。积极发挥医养健康产业7寸就业的带动作用,搭建社会参与平台,广泛动员全社会参与。充分发挥品牌示范带动作用,大力培育医养健康产业领域名品、名牌、名企,塑造产业和产品核心价值。(三)发展目标。到2020年,全省医养健康产业增加值达到8300亿元,年均增长18%左右,其中健康服务业增加值占比达到55%左右,初步构建起具有特色、满足群众基本需求的医养健康产业体系。医养健康产业相关政策与标准体系不断完善,教学科研体系初步健全。医养健康产业与相关产业跨界融合发展,产业带动效应初步显现;形成一批在国内具有竞争力的领先技术,打造一批医养健康产业集群和知名品牌。到2022年
13、,全省医养健康产业增加值力争达到1.15万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11.5%,成为我省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其中健康服务业增加值占比达到60%以上,基本形成覆盖全生命周期、特色鲜明、结构合理、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医养健康产业体系。产业竞争力、影响力、带动力全面提升,各类技术创新、模式创新、业态创新不断涌现,对的支撑作用显著增强。我省成为全国医养健康产业发展高地,打造一批医养健康产业千亿级城市。到2030年,全省医养健康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4-15%,基本达到发达国家平均水平,产业集聚、特色鲜明、布局合理的医养健康产业体系全面形成,优势领域引领全国,产业发展水平走在全国前列。三、区
14、域布局按照产业集聚、错位协同、均衡发展的原则,依托区位、交通和资源优势,强化核心引领、带状集聚、多点支撑,整体构筑三核三带多点的医养健康产业发展格局,辐射带动全省医养健康产业健康发展。(一)三核引领。依托大数据、医疗和科研优势,加快建设国际医学科学中心、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北方中心,开展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促进医养健康产业高端化、专业化和智慧化发展,打造高端医养健康产业集群和创新创业孵化基地。突出海洋优势、制造优势、生态优势,加快布局海洋生命大健康产业体系,推进海洋生物医药科技创新中心、健康产业孵化器、生态健康城等项目建设,打造海洋生物医药高地和高端智能医疗集聚区。突出仙境海岸、海洋药物优势,大
15、力引进高端医疗资源,加快建设国际生物科技园、海洋精准医疗科技园、医药健康综合产业园,打造国际生命科学创新区和养生养老胜地。(二)三带集聚。蓝色海洋健康产业带:位于我省沿海地区,汇集仙境海岸、海滩、海岛,以湿地生态环境,优质医疗资源,生态资源与长寿文化等,着力打造以海洋生物医药、医疗器械、海洋旅游、海洋运动、海洋食品为重点的医养健康产业集聚带。山区健康产业带:以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制造,以山地养生资源,着力打造以绿色食品、山地养生、医疗器械为重点的医养健康产业集聚带。(三)多点支撑。突出抓好国家农业开放发展综合试验区创建,加快推进食品谷、畜禽产品交易城、蔬菜谷建设,大力培育农业新六产,规划建设一批
16、特色高效农业园,打造健康食品输出基地。依托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示范区建设,深入挖掘儒家文化内涵,营造浓厚的养生文化氛围和高雅的养生文化品味,打造集儒家文化体验、山水生态体验、田园农耕体验于一体的健康文化传播和养生养老目的地。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市为抓手,依托森林氧吧、中医中药、地热温泉、岩盐卤水等优势,推出一批中医药健康旅游精品,加快推进平安文化旅游目的地品牌建设,打造高端健康旅游基地。依托医疗器械与生物医药产业园等载体,以高端医疗器械和医药新材料产业为主导,加快推进检验检测、科技创新、创业孵化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打造国内高端医疗器械研发和制造基地。紧密结合人口大市实际,发挥山水、温泉、生态
17、、商贸物流等优势,大力发展医养结合、康养旅游和健康产品贸易,加快汤泉国际健康诊疗服务区、养生养老基地等项目建设,打造健康养老服务基地。充分发挥生物医药产业优势,依托药物研究院、生物医药产业众创空间等创新平台,进一步加大生物医药科技研发力度,加快推进健康城等重点项目建设,打造国家生物医药大健康创新型产业集群,加快建成医药城。四、重点领域(一)医疗服务。进一步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实施双创双提双满意彳亍动计划,聚焦聚力卫生计生事业高质量发展,构建与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与居民健康需求相匹配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到2022年,每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达到6.3张,每干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达
18、到2.8人。1 .加快医疗服务创新发展。支持建设国际医学科学中心,加快建成质子治疗中心,提升区域肿瘤诊疗水平。推进国家人类遗传基因库创新中心、中能医用直线加速器等重大项目建设,充分发挥其在提升医疗技术、重大疾病诊疗水平方面的引领作用。支持建设国际医疗中心,加快建成国际生态健康城。加强国家心血管、急危重症、呼吸、肿瘤四大疑难危重疾病诊疗中心建设,加快推进重点疾病防治康复一体化中心规划建设,完善心脑血管急症30分钟救治圈。积极推进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争创国家级综合区域医疗中心和专科区域医疗中心。加快康复医疗发展,支持医疗机构重点开展神经、骨科、老年、儿童等康复服务,推广康复医学先进适宜技术;加强
19、中西医协同推进,支持发展中医特色康复服务。到2022年,创建3个左右国家(省部共建)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或分中心,省级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达到10个以上。2 .推进多元化办医。加快推进城市医疗集团建设,大力培育以资产为纽带、三级医院为主体、辐射区域二级医院和专科医院的纵向整合型医疗集团。发展一批:进一步放宽准入条件,大力引进优质医疗资源,支持中外合资合作办医,引导社会资本进入高端医疗服务领域,打造国际一流医疗服务综合体。扶持一批:探索采取社办公助方式,通过支持学科建设、派出管理技术团队、组建医疗联合体等形式,扶持一批基础较好、有一定技术优势、群众认可度较高的社会医疗机构。转型一批:支持城市二级医院以托
20、管、合作等方式与社会资本合作,加快向康复医院、老年病专科医院、护理院、临终关怀医院等老年专业医疗服务机构转型。允许公立医院以特许经营方式开展与社会资本合作,支持社会资本以联合、参股、兼并、收购、托管等方式参与公立医院改制重组。到2022年,全省三级社会医疗机构达到10家以上,每千人口社会办医床位数力争达到1.6张,社会办医服务量占医疗服务总量的25%以上。3 .强化临床新技术应用。加强基础与临床的协同创新,加快组学技术、系统生物学、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生物治疗、基因检测与靶向治疗等前沿技术的临床应用,增强重大疾病防治科技支撑能力。加快发展与基因技术紧密结合的精准医疗,建立高发疾病专病基因库和诊疗
21、数据信息库,构建精准医学创新平台。加强出生缺陷、肿瘤、心脑血管、神经等疾病发生发展机制研究,支持开展复合手术、微创手术、介入手术、个性化治疗、手术机器人等临床治疗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开发多维功能分子影像技术,引导精确放疗,提高常见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建设全国一流精准放疗中心。4 .推动智慧医疗发展。鼓励医疗机构开展云计算、物联网、嵌入式软件、无线传感、人工智能、移动医疗APP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向患者提供智慧门诊、智慧病房、智慧医技、智慧管理、智慧后勤等智慧医疗服务。在门诊服务等重点领域构建智慧应用体系,为患者提供预约诊疗、移动支付、床旁结算、就诊提醒、结果查询、信息推送等便捷服务。促进互联网
22、+医疗健康发展,构建覆盖诊前、诊中、诊后的线上线下一体化医疗服务模式。支持医疗联合体运用互联网技术,加快实现医疗资源上下贯通、信息互通共享、业务高效协同,推动构建有序的分级诊疗格局。到2022年,二级以上综合医疗机构普遍建设互联网医院。(二)健康教育与管理。按照多元化、个性化、全程化、智慧化要求,加快构建全生命周期健康评估咨询体系和健康管理服务体系,推动健康教育与管理产业快速发展。1 .广泛开展健康教育。大力发展医养健康相关图书、报纸、期刊、音像制品和电子出版物市场。发挥好传统媒体、自媒体、新媒体健康教育功能,推广普及医养健康科学知识,倡导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不断提高居民健康素养。到2022年
23、,全省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提高到25%o加强健康文化传播与交流,支持开展健康题材文艺创作、举办健康促进论坛等学术性和群众性健康文化活动。挖掘儒学、道家等传统文化的养生文化底蕴,开发养生文化体验班、养生文化研修班等养生文化活动。2 .加快发展多元化健康管理服务。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专业健康管理机构和品牌,鼓励公立医院与社会资本合作开展健康管理服务。发展以商业保险机制为支撑似健康风险管理为核心的健康管理新型组织,积极开展健康筛选咨询、未病管理与治疗等形式多样的健康管理服务。支持社会资本发展健康体检、专业护理、心理健康、母婴照料和残疾人护理等专业健康服务机构。大力发展健康市场调查、咨询、管理等第三方服务机
24、构。到2022年,培育10家以上大型健康管理企业(机构)。3 .积极拓展预防保健服务。以预防医疗服务为核心,加快完善预防保健产业链条,推动疾病治疗向健康促进转变。加强预防医疗科学研究,加快突破生物医学检测、生物治疗、细胞治疗等关键技术,发展基于基因检测的早期筛查与诊断,支持开展个性化预防和治疗服务。支持医疗机构综合运用现代分子医学、细胞免疫学、功能医学及临床医学等医疗技术和方法,对引起慢性疾病的重大风险因素进行风险评估、风险干预、筛查防治和健康管理。加强区域公共卫生服务资源整合,鼓励组建综合性公共卫生服务中心。加强公共卫生大数据分析应用,提高监测、预测、预警、处置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健康 产业 发展规划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127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