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情节与线索理论于中国古代小说中的应用.docx
《论情节与线索理论于中国古代小说中的应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情节与线索理论于中国古代小说中的应用.docx(6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论情节与线索理论于中国古代小说中的应用文学理论的建立经历了一个漫长而充满矛盾的过程,直到今天,很多理论都无法以一种客观而明确的姿态出现,其中包括今天将要讨论的“情节”与“线索”理论。现以中国古代小说中典型作品一蒋兴哥重会珍珠衫为例,探讨情节与线索理论在中国古代小说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一.“情节”与“线索的定义1 .情节“情节”的定义最早出现在亚里士多德诗学中,亚里士多德认为“情节”是“对行动的摹仿”,“这些(指行动)应出自情节本身的构合,如此方能表明它们是前事的必然或可然的结果。这些事件与那些事件之间的关系,是前因后果,还是仅为此先彼后,大有区别。”亚里士多德显然已经注意到了“复杂行动”之间的“
2、因果”和“时间先后”两种关系,但他未将这两种关系与区分“情节”与“故事”联系起来。20世纪20年代,英国作家福斯特在文艺理论专著小说面面观中专歹情节”一章。他认为“情节是事件的叙述”,且“重点在因果关系上”;而“故事是按时间顺序安排的时间的叙述。”显然,福斯特的“情节观是在亚里士多德“情节观”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二者的区别在于亚里士多德对“情节”的认识是围绕西方“叙事诗”这一文体展开的,其定义也存在为“诗学”服务的因素,而福斯特对“情节”的定义则围绕“小说”这一叙事文体展开,力求将“情节”与众多相关概念进行区分。福斯特的“情节”理论目前已为大多数人所认同,在传入中国后,成为中国文学批评理论中一个
3、重要的方法准则。但需要注意的是,此理论也存在缺陷,即在叙事类文学作品中“因果”的表现以及对“因果”的解读往往带有很强的主观性,在中国古代小说的创作中,即表现为“命理”与“巧合”情节的产生。这两种情节的设置与当时的社会思想文化和作者的价值取向密切相关。某种思想文化导向下创作出的文学作品,在文学作品中会有所反映。同样的“因”在不同思想观念的影响下可能会创作出不同的“果”,那么就会产生不同的情节。从读者的角度来看,同样的情节,不同的读者因思想观念与价值判断的不同也对“因果”有不同的解读。下面我们将要分析的珍珠衫也存在这些问题。2 .线索与“情节”理论相比,“线索”理论的研究可谓“门庭冷落”,在众多文
4、学批评理论中,举凡提及“线索”这一术语,几乎都是对具体文学作品线索的分析。寻其定义,则多出现在写作类著述中,且没有一个确切的答案。这一理论看起来似十分简单,但在具体作品分析的过程中,仍存在许多问题。首先,“线索”究竟该如何定义。目前在各写作指导类著述中,使用较多的概念是:贯穿在整个叙事性文学作品(如小说、戏剧、电影)的情节发展中的脉络。它把显示人物性格发展的各个事件联系成为一个整体。这个说法抓住了线索与情节的关系,看到了线索对人物、事件的推动作用。但问题在于,“线索”在所有文学作品中是否都具有贯穿全文的特征呢?对于多事件叙事类作品,其中每个事件的线索看起来各不相同,此时又该如何解释?关于“线索
5、”第二个值得注意的问题便是线索的分类。通常认为小说的线索可分为以下几类:以“人”为线索;以“物”为线索;以“中心事件”为线索;以“主题”为线索;以“情感”为线索。这里的分类标准是什么?其次,这个分类涵盖范围是否完整?像红楼梦这样的作品究竟该划分到哪类中呢?是将描写贾府由盛而衰的过程视为线索,还是将封建卫道者与叛逆者的矛盾以及宝黛叛逆性格的发展视作线索,亦或是将宝黛爱情悲剧作为线索呢?有人提出线索的划分与对作品主题的解读有很大关系,这种看法虽有一定的道理,但终究没有抓住问题的根本,且没有把线索与主题之间的关系说清楚。因此,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还是要把线索的具体定义、所涵盖的范围以及判定准则弄清楚。
6、下面我们将要分析的珍珠衫便是其中一列,线索看似明确,在分析过程中却有许多不能解释之处。二.珍珠衫的情节与线索珍珠衫是明代冯梦龙精心编纂的短篇拟话本小说集喻世明言中的首篇,讲述了蒋兴哥与王三巧、陈大郎与平氏这两对夫妻之间复杂错综的关系,以及由此引发的“珍珠衫”多次易主的故事。这篇小说篇幅不长,线索看似简单,但情节却一波三折。(一)情节1 .因果报应式情节情节的进展与事件的发生往往与人物密切相关,人物作为小说的核心要素,其行动的前后关系,便即情节的展现。珍珠衫中每个人物的命运,无不带着“因果报应”的意味。在小说中“善因善果”的人物以主人公蒋兴哥为主,辅之以陈大郎妻子平氏和进士吴杰;“恶因恶果”的人
7、物主要是客商陈大郎;女主人公“王三巧”则善恶兼具,形象较为复杂。围绕蒋兴哥展开的情节都是在“善因善果”的原则下一步步发展的,其大致发展脉络可以归结为:求亲被拒一耐心等待一抱得美人一夫妻恩爱一外出经商一因病逾期识破奸情一怒休妻子一善还嫁妆巧娶平氏一偶遭牢狱被救团聚。这些事件环环相扣,每一环既作为前一环的“果”,同时又作为后一环的“因”,层层推进,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蒋兴哥的结局其实是建立在他“善良”的品质之上的,他在面对每一个事件时都遵循了善良的本性,做出下一步举动,哪怕当下看来略有所“失”,但终会在之后给他设置一个“善”的“回报”。除蒋兴哥外,平氏作为陈大郎的原配夫人,在发现丈夫似有异心
8、后,还能放下怀疑,远去他乡看望丈夫,替他处理后事,这样“善良”之人,最后作者也为她设置了一个“善”的结局:改嫁兴哥,并成为其正房夫人。而王三巧改嫁之人进士吴杰亳不介意三巧儿之前的婚姻经历,愿娶她为妻,始终善待三巧儿,并帮助三巧儿设法救出兴哥,在得知二人关系后,还愿成全二人,使他们夫妻相聚,作者同样为其设置了一个美好的结局:仕途顺利,子嗣满堂。作为反面人物的“陈大郎”,他的“果”则截然不同。他偶遇王三巧,贪图美色,找薛婆帮忙,在薛婆的一番苦口婆心和巧计帮助之下,终抱得美人归。陈大郎虽有带三巧儿远走之意,但终究是见不得人之事,只能暂且分开。三巧儿将“珍珠衫”作信物赠与陈大郎,却因此被蒋兴哥发现二人
9、之事。在经商途中又遇到强盗,最终落得人才两空,客死他乡。作者为陈大郎设置的这些情节,无不以他贪恋人妇的“恶因”而生,步步将其推向他应得的“恶果”。小说通过人物的命运展现“因果报应”的思想,并通过情节的设置传达作者的个人价值取向,带有很强的主观性。2 .“巧合”式情节在珍珠衫中,蒋兴哥的祖传珍宝“珍珠衫”对“巧合”情节的出现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珍珠衫”主要出现在五处:蒋兴哥与三巧儿离别时将“珍珠衫”交于三巧儿保管:三巧儿将“珍珠衫”赠与陈大郎作信物;陈大郎身穿“珍珠衫”巧遇蒋兴哥;平氏偷藏“珍珠衫”;蒋兴哥娶平氏重会“珍珠衫”。在五个情节中,“珍珠衫”制造了两个巧合”,一是陈大郎与蒋兴哥偶遇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情节 线索 理论 中国古代 小说 中的 应用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1278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