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百年来出土文献与楚辞研究综述-ExcavatedDocumentandtheResearchofChuCiinRecentOneHundredYears.docx
《近百年来出土文献与楚辞研究综述-ExcavatedDocumentandtheResearchofChuCiinRecentOneHundredYears.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近百年来出土文献与楚辞研究综述-ExcavatedDocumentandtheResearchofChuCiinRecentOneHundredYears.docx(20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近百年来出土文献与楚辞研究综述ExcavatedDocumentandtheResearchofChuCiinRecentOneHundredYears作者:汤漳平作者简介:汤漳平(1946-),男,福建云霄人,闽南师范大学文学院研究员,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福建漳州363000原文出处:闽江学院学报(福州)2018年第20186期第41-51页内容提要:从20世纪下半叶起,陆续出土了大批简帛资料。这些简帛文献,内容涵盖了先秦文学的方方面面,对楚辞赋研究的影响尤其明显。这些出土文献不仅提供了有关楚文化的丰富的社会背景资料,而且也为各类楚辞作品从创作时地、思想内容的认识到字句含义的解释提供了
2、很大的帮助。Fromthesecondhalfofthe20thcentury,largequantitiesofbambooandsilkmaterialswereunearthed.Theyopenanewdoorofmysteriousancientbooks,andenableustore-understandandevaluatetheachievementsofancientChinesecultureandliterature.Thecontentofthesematerialsinvolvesmanyaspectsofpre-Qinliterature.Theyhavegrea
3、tinfluenceonthestudyofChuCi.TheseuneartheddocumentsnotonlyprovideuswithabundantsocialbackgroundinformationaboutthecultureofChu,butalsoprovidegreathelptointerpretallkindsofChuCi,includingknowingthetimeandplaceofcreation,understandingtheideologicalcontentofthework,andexplainingthemeaningofthewordsands
4、entencesofthework.期刊名称:中国占代、近代文学研究复印期号:2019年07期关键词:出土文献资料/楚文化/楚文学/楚辞赋研究Urleartheddocuments/Chuculture/ChUliterature/studyonChuCi中图分类号:120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7821(2018)06-0041-11从20世纪下半叶起,大批简帛资料的出土,为我们打开了一扇扇神秘的古代书库的大门,让我们得以重新认识和评价我国古代文化与文学的成就。这些简帛文献,其内容涵盖了先秦文学的方方面面,其中,对楚辞赋研究的影响尤其明显。为此,本文拟作一比较完整的概述,以供
5、研究者和爱好者参考。回想半个世纪以前,我们对楚文化与楚文学的所知所闻,还是较为贫乏和肤浅的!学者们在研究中所能依据的史料,除先秦时代的国语楚语左传中的相关内容和战国策楚策外,就是司马迁的史记楚世家等传世文献;而文学方面,则是一部楚辞。而这些传世的文献资料,因20世纪初大煽的疑古风,被认为是大有后人作伪嫌疑的未必可靠的材料。那么,我们的先秦史与先秦文学研究,还能依靠什么?楚史、楚文化与楚文学,又从何研究起?实在令人迷茫。也正因为如此,直至二十世纪的八九十年代,楚学界还在就楚人的族裔,楚文化与中原文化之间的关系,楚文学的渊源等问题争论不休,奇论百出却莫衷一是。但仅仅过了数十年,我们今日却可以有信心
6、地说,我们已掌握了可靠的资料,能够对楚史、楚文化及楚文学研究作出比较准确的判断。我们这样说,是因为有了比较扎实的资料作为依据,而不是像过去那样,靠推测或想象来作为讨论和判断的基础。这其中的主要原因,当然是受赐于大量楚文物与各种文献资料的出土。我们确实很幸运,生活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时代,看到一批又一批先秦简帛的出,而这些先秦简帛,竟然都出土于古楚国的地域。20世纪初,当国学大师王国维为甲骨文、西北汉简和敦煌遗书的出现而欢欣鼓舞的时候,楚地的文物和文献还只是零星地呈现在人们眼前,那就是历史上出现过的一些带有铭文的青铜器,如楚公逆键等。直至20世纪40年代(1942)湖南长沙子弹库战国楚帛书的出现,才
7、有了真正意义上的楚帛文字。那是一幅带彩绘图像的帛书,四周有12尊神像,中间有墨书文字900余字,据考证应为战国中期楚国数术家所使用的佚书。20世纪50年代,在河南信阳长台关一座战国中期楚墓中出土的一批竹简,被称为最早的战国楚竹书,其中有28支遣策(即记载随葬品的竹简)和数十支写有周公与申徒狄对话的佚文。关于这些佚文,李学勤以为是墨子的佚篇,而廖名春认为其中还有属思孟学派的儒家著作,李零则认为是周公与申徒狄问对中的一种。长台关一号楚墓出土的竹简虽数量有限,但却开启了此后半个世纪大批楚简出土之先河。从20世纪50年代末期迄今,已先后出土了30多批先秦竹简,总字数达10万字以上。有意思的是,它们均属
8、楚简,尤以湖北这一原楚国核心区为多,湖南次之,河南又次之。出土的这些楚简中,从其内容来区分,最重要的有3类。(一)古代书籍目前竹简所见先秦古书主要出土有4批。1.郭店简1993年冬湖北荆门郭店一号墓出土804支竹简,其中有字简730支,共13000余字,后经整理并由文物出版社出版为郭店楚墓竹简。此墓葬时间约为公元前300年左右,其中既有道家著作也有儒家著作。道家著作4篇,为老子甲乙丙3种摘抄本,字数约为传世老子的2/5(2046字),并有一篇阐释道家学说的太一生水。其余有儒家著作11种14篇,它们是缁衣五行鲁穆公问子思穷达以时性自命出成之闻之尊德义六德唐虞之道忠信之道及语丛4篇。2 .上博简1
9、994年上海博物馆从香港文物市场先后购入两批(1700余枚)竹简。经研究应为楚简,可能出自湖北荆州。简存字数35000余字。其内容十分丰富,保存有先秦古籍多达80余种。经整理,目前已由上海古籍出版社编辑出版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一至九辑。这9辑共有文章58篇,涉及文学、史学、哲学、宗教、文字、军事、音乐等多方面。数量最多的是儒家著作,但也有如恒先彭祖凡物流形之类道家著作。其中有一部分记载内容与楚国有关,如昭王毁室柬大王泊旱庄王既成申公臣灵王平王问郑寿平王与王子木王居等。而第四辑的两首佚诗和采风曲目,第八辑的有皇将起李颂鹦嘱兰赋并皆为楚文学艺术作品内容。从上博简第一辑出版后引起热议的孔子诗论起,
10、十几年来,其每一辑的出版均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与热议。3 .清华简清华简于2008年7月由清华校友捐赠入藏清华大学,并由该校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进行保护和整理。该批竹简总数为2388枚(包括残断),时代为战国中晚期(前30530年)。清华简的简文大多具有楚文字特点,内容则多为前所未见的经、史类古书。尤其重要的是发现了近20篇古文尚书,其中既有与传世本篇题相同的,也有传世本中所没有的篇目。但即使有传世篇题的,其文句也多有不同。尚书的出现,意义十分重大。据专家目前研究发现,清华简中至少有75至80篇著作。除尚书外,还有诗、史、乐等方面篇章,尤其是清华简中还有一部类似竹书纪年的编年史,时间从西周初
11、年至战国时代,其中记载了许多过去古籍中未曾记载的史事,对上古史研究意义重大。清华简经专家整理,已于2010年12月出版了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第一辑,到2017年4月共出版七辑,内容十分丰富,如第一辑共收录了尹至尹诰程寤保训耆夜金滕皇门祭公和楚居九篇,其中尹至尹诰记述夏末商初事,程寤保训耆夜记述商末之事,金滕皇门祭公则为周朝史事。楚居则是记述楚人从季连至楚悼王(前401-前381)迁徙及国都变化的历史,已引起这方面专家的极大关注。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第二辑收录史书类的系年,填补先秦史空白的部分内容。全部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计划分十五辑出版。4 .安大简安大简是近几年来继郭店简、上博简、清华简之后有关先
12、秦的又一批珍贵文献。2015年1月入藏安徽大学。书简共有1167编号,字迹清晰,总体状况良好。时代为战国早中期(前400前350年)。安大简的简文也具有楚文字特点,内容则多为前所未见的经、史、哲、文学及文字学类古书。安大简中,记述楚史内容的简数量多达440余支,其内容记述从楚先祖原初历史颛顼生老童起,直到春秋时代的楚惠王时的“白公起祸止,整个过程中各王的终立更替和其间发生的重大事件。这些内容解开了长期以来困惑我们研究工作的诸多问题。安大简中尤其重要的是发现了近60篇诗经国风诗作,共有101枚简。这是目前所见时代最早、数量最多、保存最好的文本。这些诗作中有诸多与传世毛诗本的排序、章次不尽相同,且
13、存在大量异文。据相关报道,安大简的文学作品中,竟然还有楚辞作品,这一消息震撼了我们这些楚辞研究者。因为既然此简时代为战国早中期(前400-前350年),那就是说,在屈原尚未出生前就已有楚辞作品存在,那么关于楚辞的历史就只能重写。1上述4批书简,虽然上博简、清华简和安大简因系回购的竹简而出处不明,但从简文的文字风格及其相关内容中多有与楚国相关的篇章这两点,不难看出其与楚国的密切关系。除以上最重要的4批先秦书简出土外,楚地墓葬中出土有先秦书简的还有以下几批:1957年河南长台关楚墓竹简中的申徒狄残简(前已介绍);1987年湖南慈利石板36号墓出土的国语吴语逸周书大武宁越子等;1981-1989年,
14、湖北江陵九店56号墓、621号墓分别出土的日书季子女训等。同时必须注意的是,在两汉墓葬中出土的古竹书,也有许多与楚地、楚文化相关的内容。例如1977年安徽阜阳双古堆一号汉墓出土了10多种古书残片,其中便有楚辞离骚和涉江的残片。有的虽非楚地,但也有此类内容,如山东临沂银雀山汉简中,便出土了唐勒赋残简。而近年来回归的西汉竹书北大简,有3346支竹简,种文献,其中如老子等,便是先秦文献(老子与楚辞的密切关系,是不言自明的)。特别让我们感兴趣的是,北大简第四卷中有两篇文学作品,其中之一的反淫为七体文,结构与枚乘的七发相似,在魂与魄的对话中,其第七事谈起用要道妙说为之治病时,列举了先秦诸子中的孟轲、杨朱
15、、墨子等6人后,又列出屈原、宋玉、唐革(勒)、景差4位作家。这是继史记后又一次同时提及这四位楚辞作家,说明这几位作家在西汉是有很高知名度的,这也再次给屈原否定论一个明确的回答。当然,在其他一些篇章中,也有许多方面涉及楚国历史背景的诸多问题,都是值得注意和研究的。帛书方面,除了前面提到了20世纪40年代出土的湖南长沙子弹库楚国术数家使用的楚帛书外,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西汉墓中出土有帛书28种,总字数达12万余字,主要有周易春秋事语战国策老子黄帝书式法五星占天文气象杂占相马经五十二病方导引图等。阜阳双古堆汉墓与长沙马王堆汉墓均在原楚地,且这些墓葬时间皆为西汉早期,我们也可看出是楚文化在这些地域
16、的自然延续。其实,作为楚人的汉朝廷,从刘邦开始便乐楚声,楚文化成为汉代的一种风尚,其影响就更加深远了。以上为战国及汉代简帛古书在楚地发现的大致状况。(二)文书方面的资料出土文献中有关文书方面的资料包括各种律令、政务文书、狱讼记录和占卜祭祀竹简。有关律令的资料,目前出现最多的竟是秦简,睡虎地秦律与龙岗秦律都是,还有岳麓简也是如此。这说明秦国确实实行法家的一套治国方略,诸事一定于法。楚地却未见法律文书出土,只有包山楚简有怀王时期左尹邵方它的处理狱讼的记录,可以从中了解到楚人断狱的一些情况。官府的政务与档案文字资料应是数量最多的,不过楚简中发现得不多,只有包山楚简有部分内容。而里耶秦简、西北汉简、三
17、国吴简等,动辄以万计。占卜类竹简在楚地已发现多批,最重要的有湖北江陵望山一号墓、天星观一号墓、包山楚墓、河南新蔡葛陵楚墓等4种,记录的是墓主生前因各种事情(如疾病、仕途等)而向各类神祇或其祖先占卜并举行相关祭祀的情况,是了解墓主生前状况的重要资料,也从而让我们对楚人的占卜、祭祀对象、仪式、种类、祭品等有了比较真切的认识。(三)遣册竹简中出土批次最多的当属遣册。遣册是记载墓葬中的殉葬品,目前发现的最早的竹简文字便是1978年出土的曾侯乙墓中的遣册,为战国早期墓葬,属于楚国文字系统。遣册虽和一般文书不同,但其中也有许多可资研究的内容。除简帛文字外,金文也是研究古代文化的重要内容。数十年来,楚地出土
18、了数量可观的两周青铜器,这些器物上往往刻有铭文,多者一次发现即有数千字。如曾侯乙墓出土的巨型编钟,钟上刻有春秋战国时代的各国相互对照的乐律,文字达3000余字;河南淅川下寺王子午墓地出土的编钟、编铺,也有许多铭文。目前已知出土的先秦楚地竹简,估计当在10万字以上;帛书数方(主要是长沙子弹库帛书),马王堆汉墓帛书可视为楚地文化延续,且其中出土的多为反映楚地学术的古书,如老子黄帝四经等,这批帛书相当可观,字数超过了10万;而金文,据笔者统计目前的字数也超过万字。上述三者合计,我们目前所看到的先秦楚国文字资料有数十万字。而大量战国楚国文物的出土,更从方方面面丰富了我们的识见,全方位地展示了楚人丰富多
19、彩的生活场景。因此,有学者指出,我们现在比起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具备复原古代民众的生活场景,了解他们的思想状况,从而拉近了与我们祖先在时间与空间上的距离,更具备了相互对话的各种条件。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我们今天来重新学习和认识楚辞及楚赋作品,毫无疑义,其理解问题的准确性和真实性也就非往常之可比。那么,出土文献在哪些方面提供给我们新的认识呢?笔者以为,其最突出的莫过于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楚文化是如何产生与发展的,另一方面楚文化是如何具体影响有关楚辞作品的?楚文化的发生和发展问题,过去可以说是一笔糊涂账。尽管史记楚世家曾有一段比较明确的记载,但史学家、考古学家、民族学家,甚至人类学家,往往各自依据自
20、己所掌握的一些资料进行推论,摒弃旧说,另立新论。于是北来说被否定,而有西来说、东来说、土著说等等的提出。楚文化的发生和发展包涵了诸多方面的问题,如其族属、迁徙经过、社会政治结构、文化传统、风俗习惯、语言文字等等。既然传世文献资料受到种种质疑,那就需要有新的资料来加以证实,而出土文献资料,尤其是当时的文献或距离事件发生年代较近的新资料就是最宝贵也最有说服力的。这些年来的出土文献有说服力地解决了众多的历史难题。一是关于楚人的族属,这些年来这一问题已经愈辩愈明。出土文献资料中,无论金文还是竹简,均证明司马迁在史记楚世家记载的楚人世系是正确的,楚人属于华夏集团颛顼一系的后裔,而非所谓的土著少数民族。此
21、前笔者曾在多篇文章中就这一问题列举过出土文献及传世文献的种种记载,例如出土的楚公逆钟关于吴回的记载,江陵望山一号荆门包山楚墓等出土的卜筮简所祭祀的“楚先”有祝融一鬻熊一熊绎等,都是明证。而河南新蔡葛陵墓卜筮简直接写有昔我先出自颛顼,宅兹沮漳,以选迁处”(葛陵楚简甲三11+24简文)。尤其是已出版的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一)中有楚居一篇,较详细载录了楚人先祖从季连起至战国前期楚悼王时的国都迁徙情况,实则也是记载了楚民族的迁徙史,其中有关楚历代国君,大抵与史记楚世家相合。至于国都迁徙情况,多数研究者认为与史记中记载的楚人自北向南迁徙的历史也是相一致的。这样,长期困扰研究者的这一重要问题,可说已有了立
22、论的坚实基础。而安大简中记述楚史内容的出现,必能更进一步解开长期以来困惑我们研究工作的诸多问题。二是楚国社会的政治结构及其文化传统问题。过去研究中,可说对此问题也是各唱各的调,各吹各的号。20世纪80年代中期,当日本学者藤野岩友的“巫系文学说传入中国后,有些人并不详细考察研究或认真进行分析梳理,而热心于将一些未曾开化的国内外特殊民族的风俗拿来强加比附,并以此来分析楚国社会,判断楚辞作品的性质,甚至连屈原也被说成是楚国的大巫。笔者为此曾连续写过两篇文章批评这T顷向(评楚辞研究中的“巫化倾向与关于楚辞研究中的“错位问题),遗憾的是并未引起太大的反响。因此,已故的中国屈原学会会长褚斌杰先生在总结20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百年 出土 文献 楚辞 研究 综述 ExcavatedDocumentandtheResearchofChuCiinRecentOneHundredYears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1291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