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教学材料七年级(上册)语期末文言文复习.docx
《部编教学材料七年级(上册)语期末文言文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教学材料七年级(上册)语期末文言文复习.docx(8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部编教材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文言文复习咏雪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假设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陈太丘与友期行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己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那么是无信;对子骂父,那么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1 .根据课本,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1)与人文讲论文义儿女:子侄辈。(2)未假设柳絮口风起因:趁,
2、乘。(3)撒盐空中萃可拟差:大体。(4)陈太丘与友期行.期:约定。(5)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离开。(6)尊君在不不:同“否(7)与人期行,相等而去委:舍弃,丢下。(8)友人惭,下车4之。元方入门不顾。引:牵拉。顾:回头看。2 .以下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一样的一组是(D)A.过中不至,太丘舍寺年与时驰,意与日去(离开/消失)B.日中不至,那么是无信与朋友交而不停乎(信用,诚信/真诚,老实)C.元方时年七岁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年与町驰,意与日去(当时,那年/按时/时光,时间)D.与人期行,相委而去陈太丘与友期行(跟,和)3 .用现代汉语翻译以下句子:(1)白雪纷纷何所似译文: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
3、么呢(2)未假设柳絮因风起。译文: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3)与人期行,相委而去。译文:跟别人约好一起走,却把别人丢下,自己走了。(4)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译文:朋友感到惭愧,从车里下来,想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走进了自家的大门。4 .以下对文章内容理解与分析不正确一项为哪一项(D)A.谢太傅“欣然、大笑乐,展示了古代家庭文化生活的轻松和谐。B.谢道镉文学才华出众,她以春季柳絮飘飞的暖景写出了白雪纷纷的冷景。C.友人由“怒到“惭,是因为他认识到自己的无信与无礼。D.陈太丘指责友人“日中不至,可见他是办事讲诚信、正直不阿的人。?论语?十二章1 .子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4、,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 .曾子日:“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3 .子日:“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4 .子日:“温故而知,可以为师臭。5 .子日:“学而不思那么罔思而不学那么殆。6 .子日:“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7 .子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8 .子日:“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9 .子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10 .子在川上日:“逝者
5、如斯夫!不舍昼夜。IL子日:“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12.子夏日:“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臭。1 .根据课本,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1)子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通“悦,快乐(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有:通又”(3)人不知而不隼,不亦君于乎愠:生气,恼怒。君子:有才德的人。(4)吾耳三省吾身日:每天。省:自我检查。(5)为人谋而不考、乎,与朋友交而不值乎忠:竭力心自己的心力。信:诚信。(6)三十而妾,四十而不尊立:能有所成就。惑:迷惑,疑惑。(7)学而不思那么用,思而不学那么阳罔:迷惑殆:疑惑(8)像疏食饮水饭:吃。水:冷水。(9)择其善者而从之善者:优点-T(10
6、)逝者如期夫斯:这(11)博学而写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笃:坚决。切:恳切。2 .以下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一样的一组是(A吗)13分)A.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为人谋而不忠乎B.为人谋而不忠乎(替)C.可以为师矣(凭借)D.学丽时习之(表顺接,然后) 远(表并列,而且)3.用现代汉语翻译以下句子: (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可以为师矣当,做)仁以为己任(把)学而不思那么罔(表转折,但)任重而道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教师了。(2)学而不思那么罔,思而不学那么殆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有(陷入邪说的)不安全。(3)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
7、乐之者。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必定有我的教师,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5)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军队的首领可以被改变,但是男子汉的志向是不能被改变的4.以下对文章内容理解与分析正确一项为哪一项(C)A.“三省吾身、“三人行的“三省和“三人分别指“三次进展反省和“几个人。B.孔子自述其人生经历时说自己到七十岁时做事才能不随心所欲,不越过规矩。C.从“一箪食、“一瓢饮、“饭疏食饮水中可看出孔子竭力提倡安贫乐道的思想。“5.孔子说的“博学而
8、笃志意思是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是子夏说的)诫子书诸葛亮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不能励精,险躁那么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1.用“/给下面的句子标出停顿。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才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才2 .根据课本,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1)遨子书诫:告诫、劝勉(2)夫君干之勺君子:品德高尚的人。行:指操守、品德。(3)非尊洎无以明志淡泊:内心恬淡,不慕名利。指安静而不贪图功名利禄。甘
9、于寂静无为的生活环境。明:明确,坚决,使坚决、明确(4)非宁静无以或匹致:到达。(5)非学无以广才六才:增长才干。(6)浮慢不能励精,厚躁那么不能治性。淫:放纵。慢:懈怠。励:奋勉,振奋。险:轻薄。治:修养。(7)年与时钟驰:消失、逝去。3 .以下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一样的一组是(C)A.夫君子之彳途中两狼,缀勺甚远。(操行,品德/行走)B.年与时驰,意与日去吾日三省吾身(时间/每天)C.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学无以广才(凭借,依靠,用来)D.懑:与日去,遂成枯落漠将隧入以攻其后也(意志/打算,企图)4,用现代汉语翻译以下句子。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品德高尚、德才兼备的人,是依靠内心安
10、静精力集中来修养身心的,是依靠简朴的作风来培养品德的。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不看清世俗的名利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身心宁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理想。淫慢那么不能励精,险躁那么不能治性。过度享乐和怠惰散漫就不能发奋向上,轻浮急躁就不能陶冶性情。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萎,多不接世。年华随着光阴流逝,意志随着岁月消磨,最后就像枯枝败叶那样(成了无所作为的人)对社会没有任何用处。5.对这篇短文的分析,错误的一项为哪一项(D)A.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说明了“淡泊“宁静是实现人生理想的基本要求,强调他们是与人的志向相关的。B. “学须静也的“学已经不只是一般的学习,而含有修养自
11、己的人格和品德的意思,“静也不只是单纯的宁静,而有淡泊名利的意味。C“淫慢那么不能励精,险躁那么不能治性从反面说明了“淡泊“宁静的重要性。D. “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表达了君子不与外界同流合污,独善其身的良好愿望。狼蒲松龄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狼得骨止,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时,狼径去,其犬坐于前。久之,目似暝,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学 材料 年级 上册 期末 文言文 复习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1293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