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人工砂混凝土应用技术标准》(征求意见稿).docx
《重庆《人工砂混凝土应用技术标准》(征求意见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人工砂混凝土应用技术标准》(征求意见稿).docx(55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UDC重庆市工程建设标准DBJ50/TXXX-202#备案号JXXX-202#人工砂混凝土应用技术标准(征求意见稿)Technicalstandardforapplicationofmanufacturedsandconcrete202#XX-XX发布202#XX-XX实施前言根据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下达2021年度重庆市工程建设标准制定修订计划(第一批)的通知(渝建发(2021)25号)的要求,标准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家标准,对预拌机制砂混凝土技术规程DBJT50-099-2010混凝土机制砂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DBJ50T-150-2012、混合砂混凝土应用
2、技术规程口8乃0-169-2013和石灰石粉在水泥混凝土中应用技术规程DBJ50/T-179-2014四部规程合并修订,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形成本标准。本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1总则;2术语;3原材料;4人工砂混凝土性能;5配合比;6生产与运输;7施工;8质量检验与验收;附录A人工砂粒形的检测方法。本标准修订的主要内容是:1明确了人工砂、混合砂和机制砂的定义。2将人工砂MB值和石粉含量的控制范围进行了细化,完善了MB值测试方法。3在人工砂质量控制中增加了粒形控制参数,规定了人工砂圆形度和片状颗粒含量的技术要求和检测方法。4完善了人工砂配合比设计,增加了人工砂混凝土中总石粉含量的限值和石灰石粉
3、掺合料的影响系数。5完善了预拌混凝土原材料进场检验的主要控制项目和检验批组。6协调了原标准中引用国家、行业标准和规范的相关规定。1总则42术语53原材料73.1 细骨料73.2 水泥123.3 矿物掺合料133.4 其他原材料144人工砂混凝土性能错误!未定义书签。4.1 拌合物性能错误!未定义书签。4.2 力学性能错误!未定义书签。4.3 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错误!未定义书签。5配合比205.1 一般规定205.2 配合比计算与确定245.3 有特殊要求的混凝土配合比266生产与运输286.1 一般规定错误!未定义书签。6.2 原材料计量错误!未定义书签。6.3 混凝土搅拌错误!未定义书签。6
4、.4 拌合物运输错误!未定义书签。7施工367.1 一般规定367.2 混凝土浇筑377.3 养护与拆模418质量检验及验收458.1 混凝土原材料质量检验458.2 混凝土拌合物性能检验498.3 硬化混凝土性能检验508.4 混凝土工程验收51附录A人工砂粒形的检测方法1总则1.0.1为规范重庆市人工砂混凝土的工程应用,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保证工程质量,制定本标准。【条文说明】近年来人工砂在重庆市混凝土工程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据统计,截止2021年止,在重庆市预拌混凝土企业采用单一机制砂配制混凝土占50%以上,采用混合砂配制混凝土占40%以上,且生产机制砂的设备种类多、生产方
5、式也有所不同,各区域的母岩差异也较大,因此,人工砂的技术性能与天然砂有较大差异。制定本规程的目的是,规范人工砂混凝土在现代建筑中的工程应用,保证工程质量。1.0.2本标准适用于人工砂混凝土的原材料质量控制、混凝土性能、配合比设计、生产与运输、施工、质量检验与验收。【条文说明】本条主要是明确人工砂混凝土应用中进行质量控制的主要环节。1.0.3人工砂混凝土的应用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条文说明】本条规定了本标准与其它标准、规范的关系。重庆市与此相关的主要标准有预拌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DBJ50/T-283和装配式混凝土构件、预拌混凝土和砂浆企业试验室管理标准DBJ50/T
6、-435等。2术语2.0.1机制砂manufacturedsand以岩石、卵石、矿山废石和尾矿等(不包括软质岩和风化岩)为原料,经除土处理,由机械破碎、整形、筛分、粉控等工艺制成的,级配、粒形和石粉含量满足要求且粒径小于4.75mm的颗粒。2.0.2混合砂mixedsand由机制砂和天然砂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砂。2.0.3人工砂artificialsand机制砂和混合砂统称为人工砂。【条文说明】2.0.12.0.3与现行国家标准建设用砂GB/T14684协调,并明确了人工砂的定义。2.0.4人工砂石粉含量artificialsandfinecontent人工砂中粒径小于75m的颗粒含量。2.0
7、.5亚甲蓝(MB)值methylenebluevalue用于判定人工砂吸附性能的指标。2.0.6混凝土总石粉含量包括人工砂石粉含量和石灰石粉掺合料。2.0.7胶凝材料cementitiousmaterials,orbinders混凝土中水泥、膨胀剂和矿物掺合料的总称。【条文说明】与国家现行标准矿物掺合料应用技术规范GB/T51003和补偿收缩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JGJ/T178协调。2.0.8人工砂混凝土manufacturedsandconcrete以人工砂为细骨料配制的水泥混凝土。2.0.9圆形度circularity人工砂颗粒投影面积等效圆直径与投影周长等效圆直径之比。【条文说明】一般而言
8、,机制砂颗粒形状不规则,棱角明显,且针片状含量较高,在混凝土拌合时需要更多的水和浆体包裹,混凝土和易性较差,容易产生离析泌水,给混凝土泵送带来一定困难。因此,控制人工砂颗粒形状,提高其圆形度,对改善人工砂混凝土工作性能至关重要,同时还可降低混凝土生产成本。本标准引入圆形度参数来表征人工砂的外形特征,从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人工砂颗粒的外形特征是圆润还是棱角尖锐,偏细长状还是偏方圆状,也间接反映了人工砂颗粒的生产母材的性质和机械加工水平的高低。该参数是多个颗粒(数万至数百万)测试的统计结果,能够准确反映颗粒的粒形。3原材料3.1 细骨料3.1.1 人工砂按其细度模数分为粗砂、中砂和细砂三种规格,其
9、细度模数分别为:粗砂:3.73.1中砂:3.02.3细砂:2.21.6【条文说明】人工砂按细度模数分级与国家现行标准建设用砂GB/T14684基本一致;考虑生产效率和生产能耗,人工砂不宜包括特细砂。3.1.2 人工砂按颗粒级配、石粉含量、亚甲蓝(MB)值、泥块含量、有害物质含量、压碎指标、坚固性、片状颗粒含量分为I、II、In三个类别。【条文说明】与现行国家标准建设用砂GB/T14684协调。3.1.3 配制人工砂混凝土时宜采用不同规格的机制砂互相搭配或机制砂与天然砂搭配使用。【条文说明】不同规格机制砂搭配使用或机制砂与天然砂搭配使用,可以更好的调整搭配后细骨料的颗粒级配,使其颗粒级配更为合理
10、,从而在保障混凝土性能的基础上减少胶凝材料用量,改善混凝土的体积稳定性。3.1.4 不同种类、规格的砂应分别储存,且不得出现混仓现象。【条文说明】不同种类、规格的砂混仓会导致材料性能波动大,从而影响混凝土性能。3.1.5 I类人工砂颗粒级配应符合表3.1.5中2区的规定,II类和山类人工砂的颗粒级配应符合表3.1.5中1区、2区或3区的规定。人工砂的实际颗粒级配与表3.1.5的要求相比,除粒径为4.75mm和0.600mm的累计筛余外,其余粒径的累计筛余可超出表3.1.5中限定范围,但超出量不宜大于5%o当人工砂粒径的累计筛余与表3.1.5中限定范围差值超出5%时,宜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并经试
11、验证明能保证混凝土质量后方可使用。表3.1.5人工砂颗粒级配方孔筛尺寸mm累计筛余/%1区2区3区4.750505052.365-350-250-151.1835-6510-500250.6071-8541-7016-400.308035709255-850.1585-9780-9475-943.1.6 人工砂石粉含量和泥块含量应符合表3.1.6的规定。表3.1.6人工砂石粉含量和泥块含量类别亚甲蓝值(MB)石粉含量/%泥块含量/%I类MB0.515.00.20.5MB1.010.01.01.4或快速法试验不合格1.0a11类MBl.0I5.O1.0l.01.4或快速法试验不合格3.0a11I
12、类1.01.4或快速法试验不合格5.0a经试验验证,I类砂石粉含量可放宽至不大于3.0%,11类砂石粉含量可放宽至不大于5.0%,HI类砂石粉含量可放宽至不大于7.0%。3.1.7 人工砂中不应混有草根、树叶、树枝、塑料、煤块、炉渣、沥青等杂物;其云母、轻物质、有机物、氯化物、硫化物及硫酸盐等有害物质限值应符合表3.1.7的规定:表3.1.7人工砂中的有害物质限值项目指标I类11类In类云母含量(按质量计)/%1.02.02.0轻物质含量(按质量计)/%1.01.01.0有机物(用比色法试验)合格合格合格硫化物及硫酸盐含量(以SO3质量计)/%0.50.50.5氯化物(以Cr质量计)/%0.0
13、10.021.4或快速法试验不合格7.0aa经试验验证后,石粉含量可适当放宽3%【条文说明】强调不同机制砂搭配使用前需要满足的技术要求,且该规格机制砂不应单独使用,与其他规格的机制砂搭配使用后,经试验应满足表3.1.6的要求。3.1.12用于不同规格搭配使用的单种规格机制砂单级最大压碎指标不宜大于30%,坚固性不宜大于10%o【条文说明】本条对机制砂单级最大压碎值、坚固性和有害物质的限定与现行国家标准建设用砂GB/T14684中的小类砂相关规定一致。3.1.13 用于搭配使用的天然砂性能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建设用砂GB/T14684和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52的规定。3.1.
14、14 细骨料亚甲蓝值试验方法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设用砂GB/T14684的规定执行,试验用亚甲蓝试剂的纯度应不小于98.5%,纯度试验方法应按照现行国家标准木质活性炭试验方法亚甲蓝吸附值的测定GB/T12496.10的规定执行。【条文说明】编制组前期研究结果表明,由于不同亚甲蓝试剂有效成分(亚甲蓝:Ci6Hi8ClN3S3H2O)对细骨料亚甲蓝值试验结果影响极大,现行行业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52未对亚甲蓝试剂纯度作任何限制,只提及对亚甲蓝试剂进行烘干后便可进行测试,在现行国家标准建设用砂GB/T14684中规定了纯度要求且规定了试剂中含水率的测定但未对纯度进行确认。编制
15、组按照现行国家标准木质活性炭试验方法亚甲蓝吸附值的测定GB/T12496.10对亚加蓝试剂纯度进行测试,结果发现很多亚甲蓝试剂实际纯度与标称纯度不符,是导致测试结果差异巨大的主要原因。因此,本条规定试验前应进行试验确认所使用亚加蓝试剂的实际纯度。3.1.15 细骨料母岩强度试验应按照现行国家标准建设用卵石、碎石GB/T14685的规定执行。3.1.16 细骨料圆形度试验方法应按照本标准附录A的规定执行。3.1.17 细骨料其他性能的试验方法应按国家现行标准建设用砂GB/T14684和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52的规定执行。3.2 水泥3.2.1 水泥宜采用通用硅酸盐水泥且应符
16、合现行国家标准通用硅酸盐水泥(GB175)的规定;当采用其他品种水泥时,其性能应符合相应标准的规定。3.2.2 水泥的使用温度不应超过60。【条文说明】本条规定了水泥的质量控制标准、性能试验方法和水泥的使用温度。水泥的使用温度直接影响混凝土拌合物的温度,并影响混凝土的工作性和体积稳定性。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DL/T5144中规定,散装水泥入罐温度限定为不宜高于65ro当工程进度需要而水泥供不应求时,水泥的入罐温度允许放宽到70ro在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中规定,用于生产混凝土的水泥温度不应超过60o3.2.3 水泥性能的试验方法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3.3 矿物掺合
17、料3.3.1 矿物掺合料宜采用粉煤灰、粒化高炉矿渣粉、石灰石粉、复合掺合料、钢渣粉、硅灰等,其性能和试验方法应分别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GB/T1596、用于水泥、砂浆和混凝土中的粒化高炉矿渣粉GB/T18046、石灰石粉在混凝土中应用技术规程JGJ/T318、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用矿物外加剂GB/T18736、砂浆和混凝土用硅灰GBZT27690、矿物掺合料应用技术规范GB/T51003.混凝土用复合掺合料JG/T486和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钢渣粉GB/T20491等的规定。3.3.2 当使用本标准未做规定的其他矿物掺合料时,应经过试验验证,确定混凝土性能满足工程要求后方可使
18、用。【条文说明】矿物掺合料主要包括粉煤灰、粒化高炉矿渣粉、钢渣粉、硅灰,各种矿物掺合料的特性和在混凝土中的功效不同,因此,在使用矿物掺合料时,必须按照国家现行标准的相关规定和设计要求进行检验,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3.3.3矿物掺合料储存时,不得与其他材料混杂,且应防止受潮。【条文说明】储存时混杂或受潮均会影响矿物掺合料的性能,对混凝土性能不利。3.4 其他原材料3.4.1 粗集料应符合下列规定:1粗集料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建设用卵石、碎石GB/T14685和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52的规定;2粗集料宜采用连续级配的碎石或卵石;当颗粒级配不符合要求时,可采取多级配组合的方式进行
19、调整;其最大粒径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和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的规定。3粗集料性能的试验方法应按国家现行标准建设用卵石、碎石GB/T14685和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52的规定执行。【条文说明】由于直接破碎的的碎石和卵石一般均不能完全满足连续级配的要求,为保证粗骨料为连续级配,应采用两级配或多级配组合的方式进行调整。其最大粒径按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的规定执行。3.4.2 外加剂的性能和试验方法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外加剂GB8076、混凝土膨胀剂GB/T
20、23439和喷射混凝土用速凝剂GB/T35195的规定。3.4.3 外加剂与水泥、矿物掺合料及人工砂应具有良好的适应性。【条文说明】混凝土外加剂的品种较多,主要包括减水剂、膨胀剂、速凝剂等,各种外加剂的特性和在混凝土中的作用不同,因此,在使用外加剂时,必须按照国家现行标准的相关规定和设计要求进行检验,检验合格并确认所选用的外加剂与其他原材料适应性良好后方可使用。3.4.4 拌合用水的性能和试验方法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混凝土用水标准JGJ63和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废水回收利用规范JC/T2647的规定。【条文说明】本条按现行行业标准混凝土用水标准JGJ63和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废水回收利用规范JC/T
21、2647的规定执行。当工程设计有其他要求时,应按国家现行标准的相关规定执行。3.4.5 纤维材料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纤维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JGJ/T221的规定,纤维材料的品种、直径、长度、长径比和掺量应根据混凝土性能要求进行试验确定。3.4.6 其余原材料性能应符合现行相关标准的规定。【条文说明】选用的纤维材料和其他材料均应满足现行标准对相关材料的性能要求。4人工砂混凝土性能4.1 拌合物性能4.1.1 人工砂混凝土拌合物应具有良好的和易性,不得离析或泌水。【条文说明】人工砂混凝土拌合物工作性能的好坏是决定混凝土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在配制人工砂混凝土时应主要调整拌合物的黏聚性、保水性和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工砂混凝土应用技术标准 重庆 人工 混凝土 应用技术 标准 征求意见
![提示](https://www.desk33.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1296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