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审第八届“茅奖”及其争议-——对网络浏览时代阅读问题的思考.docx
《重审第八届“茅奖”及其争议-——对网络浏览时代阅读问题的思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审第八届“茅奖”及其争议-——对网络浏览时代阅读问题的思考.docx(15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重审第八届“茅奖”及其争议对网络浏览时代阅读问题的思考Re-examiningthe8thz,MaoDunAwardanditsControversy:ReflectionontheReadingintheEraofWebBrowsing作者:郭宝亮作者简介:郭宝亮,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90郭宝亮(1961-),男,河北邢台人,文学博士,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副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当代小说和文学批评研究。原文出处: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太原)2012年第4期第46-52页内容提要:文章通过重审第八届“茅奖”获奖作品,指出:这届“茅奖”是迄今为止含金量最高的
2、一届,而网络上针对这届“茅奖”的激烈批评,反映了网络浏览时代的大众阅读与批评问题,即由点击浏览式的浅阅读代替深度阅读、由以猎奇化的姿态来故意制造事端的博客写作代替严肃的言之有物的批评,进而呼唤一种真正建立在深度阅读基础上的有思想、有担当的批评。Byre-examiningthe8th“MaoDunAwardwinningworks,thispaperpointsoutthatthis“MaoDunAwardhasbeenbyfarthemostworthyone.However,thefiercecriticismtowardsitonthenethasreflectedtheproblems
3、ofpublicreadingandcriticismintheeraofwebbrowsing,namelydoingdip-intoreadingbyclickingamouseinsteadofdoingin-depthreading,anddoingblogwriting,whichisintendedtocreatedisturbanceswiththeattitudeofseekingnovelty,insteadofmakingaserioussubstantialcriticism,therebytocallsforatruethoughtful,responsiblecrit
4、icismwhichisestablishedonthebasisofin-depthreading.期刊名称: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复印期号:20印年02期关键词:第八届“茅奖”/网络浏览时代/浅阅读/深度阅读/the8th“MaoDUnAWard/theeraOfWebbrowsing/dip-intoreading/in-depthreading标题注释: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新时期小说文体形态及其演变规律研究”(06BZWO58)中图分类号:1207.4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5935(2012)04-0046-072011年8月20日,第八届茅盾文学奖揭晓,有五部作品最终蟾
5、宫折桂。作为这届茅盾文学奖的评委,我亲历了这次具有历史意义的评奖改革:施行大评委制,初、终评一贯制,评委投票实名制。正是这些改革,保证了茅奖”的文学水准,我们也可以理直气壮地说,五部获奖作品,基本上代表了四年来我国长篇小说的最高成就,从而使这届“茅奖”成为迄今为止含金量最高的一届。然而由于媒介的高度参与,也使这届“茅奖”成为社会关注度最高的一届。正像刘震云所说的,这届“茅奖”像翻过山车,像超女PK:翻滚过山车的过程,像超女一样PK的过程,确实使它的影响跟前些年的茅盾文学奖是非常不一样的。可能过去评奖只是文学事件,现在成了一个社会事件。口事实正是如此,“茅奖”还未出结果,网上的争议就开始了,结果
6、一出,争议更是铺天盖地、骂声不断。质疑的声音首先来自程永新,他在微博上有言:张炜要得奖就滑稽了,因为全中国看过这部400多万字书的只一个人:责编。结果公布后,程永新再度质疑:你在高原只有十几个评委通读过,却得到58票(评委共61人),“这是褒奖作家的过往还是在评具体的作品?这是严肃的评奖吗?”2阎延文、肖鹰也在博客里提出同样的质疑:没有通读作品就参与评奖,评委不看作品,看什么呢?一天半通读450万字的十分之四,就是说在36小时即至少要阅读1百万字,这是阅读还是翻书?在评委会公布的终选投票细目中,麦家和盛子潮均投了你在高原评奖的赞成票。在如此仓促草率的通读后,就投赞成票,你在高原的58/61的高
7、票当选的有效性和公正性何在?”3平心而论,这些质疑也并非没有道理。没有阅读就没有发言权,如果评委不认真阅读作品就投票,显然是不严肃的。这样的评委有没有,我不敢保证,但据我所知,大部分评委都是专门从事当代文学研究和评论的,对长篇小说的关注绝不仅仅只是这一个半月,而是长期跟踪随时关注的。实际上,从5月中旬开始的阅读(至少也有3个多月)主要是补充阅读,说评委不读作品也未免武断。当然,争议、甚至是谩骂(萧夏林的博客最突出)也是正常的,问题在于这种纠缠在枝节问题上的争议有意义吗?我注意到,以上激烈质疑这届茅奖”的人,基本上也没有读过这些作品,阎延文在博客连续发布6篇质疑茅奖”的文章,肖鹰也在博客上连篇累
8、牍地发布22篇质疑性的文章,通读这些质疑文章,没有一篇是在认真阅读作品的基础上深入分析其获奖正当性的文章,我甚至有理由质疑:肖鹰教授是否真的在关注当代文学,究竟读过多少当代文学的作品,他把自己变成一个职业“网络达人”和博客写手,还有时间读书吗?是不是故意的哗众取宠、吸引眼球,也未可知。因此,这些质疑“茅奖”的人也很不严肃,起码也是用自己的矛攻了自己的盾,这也充分说明,我们这个网络浏览时代的集体过于浮躁。实际上正确的做法还是要回到文本上来,看看这些获奖作品是否当得起茅奖”的称号。当然这些质疑也使得第八届“茅奖评奖成为一种现象,我将其称为网络浏览时代的“茅奖现象。而这一现象的核心问题是网络浏览时代
9、的阅读问题,因此本文试图通过对第八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的重审,来思考这一问题。一关于你在高原在这五部获奖作品中,张炜的你在高原被质疑的最多。对此洋洋450万言,10部、39卷的宏篇巨制,在这样一个只有网络浏览而愈来愈没有耐心进行深度阅读的时代,这种质疑顺理成章。但是当我们真的沉下心来,认真阅读这部大书的时候,我们会感到无比的激动和欣喜。这是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纯文学作品,作者倾20多年的心血,全力打造,全方位地表现了知识分子特别是50年代出生的知识分子的处事方式、生存境况、心路历程。作品通过50年代生人宁伽的大地行吟诗人般的无边游走,把历史与现实、理想与世俗、清洁与龌龊、守望与逃离、城市与野地等等
10、复杂对立的多组意象勾连起来,以地质学、文化人类学的多学科缝缀,试图构筑现代浪漫理想主义思想体系的大厦。还乡冲动与流浪情结的悖谬式纠结,坚守善的清洁精神与不得不步步逃离污秽的伦理缠绕,生活中父的缺失与屈辱带来的弑父隐衷与乞灵于历史理性的对家族根脉的追寻,对城市现代性进程中的道义失落和欲望泛滥的厌恶与反向式回归野地的悲壮式仪式的践行,都使张炜显得不合时宜。也许哈姆雷特那忧郁的迟疑徘徊与堂吉诃德天真执著的浪漫理想主义始终并未远去,成为我们人类本身普遍的一种宿命。正如学者丁帆所言: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消费文化时代,一个执著用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的手法去构建一个近乎于古典人文主义的精神大厦的作家,往往会使我们
11、想起了堂吉诃德,在嘲笑之后我们为之深深感动。我们会像桑丘刃阱羊,和张炜一起重新踏上为理想而奋斗的荆棘之路吗?”4这一诘问何等的好啊!我们可以嘲笑张炜的愚鲁和不会讨巧,但我们不能不为张炜的虔诚与执著而感佩万分。张炜是有思想的作家,也许张炜的思想算不上太深刻,但却是我们时代血淋淋的现实经验的充满个性化的回声。他对历史与现实的思考,他对存在意义的独特的勘探,都是这个时代作家里的佼佼者。作家铁凝对张炜的评价说得好:正是由于有了像张炜这样的一批优秀作家,中国的当代文学才真正显示出它的厚重与分量;正是由于有了像你在高原这样的力作,我们才能不断地为广大读者提供有价值、有营养的精神食粮。5同时,你在高原在艺术
12、上的追求和探索,在长篇小说文体上的贡献也是令人欣慰的。张炜在古典浪漫主义的诗意化叙述中,糅合了现代主义的诸多元素,古典人文主义情怀与现代存在之思的完美结合,第一人称叙述的大开大阖,将历史的追忆与现实的游走并置在一起的对话式时空处理,都显示了长篇小说结构的宏阔与收放自由,语言的空灵与劲道,实现了小说与散文的跨文体缝合。二关于天行者刘醒龙的天行者是在作者1992年创作的中篇小说凤凰琴的基础上续写改写而成。小说围绕着偏僻山村界岭/浮以余校长为核心的几个民办教师三次转正的悲欢故事,为这些在二十世纪后半叶中国大地上默默苦行的民间英雄献上感天动地的悲壮之歌。小说随着高考落榜生张英才加入界岭小学担任民办教师
13、开始,以一个“夕侏者”的视角,次第塑造了艰难办学、照顾瘫妻同时还要承担寄宿在家里的十几个乡村孩子生活管理的老好人余校长;有点自私但心眼不坏的时时为自己转正做着准备的副校长邓有米;孤傲、清高、神秘、忧郁、与有夫之妇赵小兰苦恋多年的教导主任孙四海这几个人物形象,展现出他们在民办教师岗位上,卑微、平凡、困窘而又坚韧、执著、崇高的人生境界和灵魂挣扎。民办教师是中国大地上特有的担任教学工作的专业人员,这些乡村中的农民知识分子,地位低下、所得甚少,有时还要忍受像余实力雕的村阀的欺压,但他们却坚守着自己的良心,为国家担负着向偏远乡村成千上亿的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生传播现代文明知识的重任。他们像泥土一样默默无
14、闻,大地不言般地感染呵护着农村的后学才俊。在如此艰苦卓绝的办学条件下,在如此窘促的荒山野岭之上,那每天在悠扬而单调的笛音伴奏下的升降国旗仪式,显得无比庄严和神圣。小说重点写了三次转正。第一次转正,是因张英才写给省报的文章发表,引起上面重视,破例给了界岭小学一个转正指标,虽然人人对转正都梦寐以求,但在这关键时刻,却没有人争抢这个指标,而是把它给了为转正导致瘫病在床多年的余校长的爱人明爱芬。当明爱芬洗净了手,庄严地颤颤悠悠地在转正表格上填上自己名字的时候,她却满足地滞然长逝了。这一既荒诞又悲壮的结局,实在令人欷歙!转正成为一种魔咒,转正不仅仅是一种待遇,还是这些卑微者被认可的一种标志,是实现生命意
15、义的一次证明。第二次转正,指标是给学校负责人余校长的,但由于余校长到省城培优,担任校长助理的蓝飞便利用掌管公章的机会,私自挪用给自己,引发了邓有米、孙四海的强烈不满。知道真相的余校长,谎称是自己主动放弃指标,让给年轻人蓝飞的。余校长的这一善意的谎言,倒不是他真的愿意把这个指标让给蓝飞,而是他无法处理,他不能心安理得地撇下邓有米和孙四海,他的良心不安,而邓有米与孙四海其实也一样,除非他们一块转正。界岭小学的刘关张,患难与共的精神境界,如一丝暖流,氤氤在白雪皑皑的界岭的寒冬里第三次转正,写的是国发红头文件终于下发,允许民办教师全部转正。但荒唐的是,他们还需为买工龄花上上万元的巨款,为筹措这笔钱款,
16、邓有米不惜收受建筑队的贿赂为余校长和孙四海垫支,最终酿成新盖教学楼坍塌的事故天行者是一部“底层写作”的典型作品,它的题材意义非常重要,民办教师,底层弱势群体,富有暖色的感动与反省都使它无懈可击且魅力长存。毫无疑问,刘醒龙是一位写实能力很强的作家,他历来关注现实,瞩目底层,对题材非常的敏感,但天行者虽得益于题材,却又超越了题材,它的重点不仅仅在于对教育现状的揭示,而是侧重于人性在艰苦卓绝之境中的挣扎与升华,生命在平凡卑微之时的迸发与扬厉,以及命运在历史荒诞苍凉之流中的无奈与决绝的喟叹与参悟。试想一下界岭小学民办教师的三次转正,哪一次不是像第二十二条军规SUW,伴随着荒诞促狭的历史轨迹以及命运的吊
17、诡而来,现实性、历史感与命运感,使得天行者的意蕴更加凝重而旷远。天行者在艺术上也颇有讲究。语言清丽简约而又不乏诗意的空灵,情感内敛克制而又不失刻骨铭心的尖厉与刺痛。行文自然,针脚绵密,特别注意富有诗意的细节的渲染,比如凤凰琴、笛音的穿插,叶碧秋母亲女苕读书的几次呈现,支教老师夏雪与神秘的宝马车的闪回等等,都充分显示了刘醒龙既有扎实的写实功力,又有把历史与现实诗意衔接,进而超越具象之上而抵达生命本真的能力。三关于蛙莫言的蛙以计划生育这一敏感题材为背景,塑造了乡村妇产科医生、计划生育干部姑姑这一典型形象。在姑姑身上,既有圣母般的光环,又有地煞般的狰狞,是亦神亦魔的合体人格。她是烈士后代,父亲曾是白
18、求恩的弟子,是八路军西海地下医院的创始人。姑姑很小的时候就经受了日本人的严刑拷打、威逼利诱,但坚决不动摇。新中国成立后,姑姑成为新法接生的积极实践者,她一生接生近万人,晚年被高密东北乡人民称为送子观音、活菩萨。但她也是计划生育战线的党的好干部,她对党忠诚,铁面无私,为了计划生育工作,她到扇拆屋,对孕妇围追堵截,死在她手上的孕妇和小生命也不在少数姑姑手上沾着两种血,一种是芳香的,一种是腥臭的。对姑姑晚年生活在地洞中,以捏泥娃娃表达忏悔的心理的叙写,是莫言对人在历史场域中的自我担当自我忏悔意识的呼唤。莫言曾说,蛙在他自己的写作历史上占有重要位置,是他自己比较满意的一部作品,因为这是一部开始执行自我
19、批判的作品,是我提出的把自己当罪人写的文学理念的实践。因此,我们不能相信一班浅薄之辈把莫言的蛙看作只是写了敏感题材或是向西方诺贝尔奖的谄媚与迎合的论断,力屏实在是小看了莫言。蛙借计划生育题材和姑姑的形象,实际上写出了一部民族生育史,或者说是借生育写出民族的现代化进程的历史。生育之于民族是最能体现文化伦理意义的,它绝不是简单的添丁进口,而是一个民族兴旺发达与否的大事,它既是政治经济的,又是文化心理的,甚至可以说与民族的集体无意识密切相关。古代原始部落的生殖崇拜,至今在一些少数民族中,仍可见出端倪。莫言把小说命名为“蛙,乃是取娃蜗同音之意,其图腾的意味十分明显。新中国成立伊始,万象更新,姑姑作为新
20、法接生的新人是共和国新生事物的代表,她击退“老娘婆,用科学方法接生,接生的第一个孩子是陈鼻。陈鼻是地主的后代,又是混血儿,那个硕大无比的大鼻子,难道没有一点隐喻的意味吗?新法接生既是科学现代性的指征,同时也体现国家意志对传统生育观的控制的开始。从此传宗接代的自然行为让位于民族国家现代化进程的一部分。当计划生育成为基本国策,极端化的乃至非理性的计划生育行为,就成为历史合理性的正义之举。姑姑作为执行者,无需替历史承担责任。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富人阶层的出现,许多大款、达官贵人开始包二奶、泡小三,袁腮的以牛蛙公司名义经营代孕”的公司应运而生,生育与金钱密切联系,新的生育上的不平等又呈现出来,资本以金钱
21、换算的方式剥夺了人之为人的基本权利,以工具合理性掩盖了价值的非理性本质。对蝌蚪以陈眉代孕的方式夺人之子,致使陈眉精神失常的描写,就说明了人是如何为以历史合理性的方式满足自己的贪欲而狡辩的。蛙的重要价值就在于,莫言一方面承认现代化历史进程的合理性,承认个体在这一进程中的无能为力与无辜性,另一方面,莫言又感到个体不能以历史进程的合理性来开脱个人行为的罪感,忏悔与赎罪是十分必要的。这就是为什么莫言要以给日本友人杉谷义人写信的方式进行叙事的缘故。杉谷义人正是侵华日军司令杉谷的后人,这位日本先生同样有着需要替历史忏悔和担当的意识。这也就是童庆炳先生所提倡的历史-人文双重价值取向的写作范式。童庆炳先生认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重审 第八 茅奖 及其 争议 网络 浏览 时代 阅读 问题 思考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1296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