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谦益的文献学成就撷析.docx
《钱谦益的文献学成就撷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钱谦益的文献学成就撷析.docx(5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斤一、钱谦益生平简述钱谦益(15821664年),江苏常熟人,字受之,号牧斋,又号蒙雯、牧翁等1。在文献学方面有所成就,收藏古籍,著录目录,校勘古籍版本,为明末清初的文献学发展发挥承上启下之功。他在佛学方面的贡献为历代称颂,其编撰的佛典目录,不仅是佛教疏解的代表作,也是佛典目录中的经典之作。钱谦益自幼好读史书,才思敏捷。万历二十四年(1956年),他随父亲前往无锡的东林书院,拜访东林党名家顾宪成。钱谦益在顾宪成的教导下,开始学习东林学派的政治思想与学术观点,为之后成为东林学派的代表人物奠定了基础。十八岁后,他遵从父命研读楞严经,这为他参研佛学经典奠定了基础,使其与佛典结下不解之缘,并终生致力于
2、佛学文学文献学研究,终获建树1。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钱谦益进京参加会试,考中探花,同年五月为父丁忧回乡。当时宦官把持朝政,钱谦益不得补职,赋闲在家11年。此间他守丧服制、遍读群书,还与当时的名家大儒、修道高僧,如程孟阳、高僧憨山大师等交游。这段时间的经历不仅对其文学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佛学理论研究也日益精进。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他重新入朝为官,几经离任,后又复职。至天启五年(1625年)五月,钱谦益辞官南归。几年后钱谦益又遭人诋毁未能入阁,此番经历对其造成了极大的打击。于是,他将更多精力投入到文献典籍的研读和整理上。作为明末清初的文人,钱谦益在文学风气上起到了承明启清的作
3、用。他出生于虞山钱氏,师友中不乏奉佛者,自幼耳濡目染,对佛学有着自己的理解,中年遭逢改朝换代的大乱,眼见生灵涂炭,便乐得寄情于书籍和佛理,晚年更是以佛教的护法居士身份,揭露了禅宗内部的种种问题。他曾提出“反经明教”佛教改革的论点,通过研究义理和阅读经典来改变教内空虚的习气,在益佛与尊经的双重作用下逐渐趋向儒禅合一。二、钱谦益藏书钱谦益是明末清初一位著名藏书家,藏书数量极为宏富,“大江以南,藏书之富,无过于钱”2。想要研究钱谦益的文献学思想就要了解其藏书,而研究其藏书,就有必要追溯其藏书源头。自古欲成藏书之业,凡三要素,其一是对图籍的喜好;其二要有足够的经济实力;其三得故家臧书散落之机会。此三点
4、钱谦益悉数皆备。历代名家藏书的来源大多有迹可考,一般来说首先为家族传承,即父子相承或祖孙、叔侄相传。如位于浙江宁波的天一阁自建成之初,便是范氏祖传的私家藏书楼。如果某家族的藏书传至某代子孙,突遇人生变故,不得已需散书,藏书便流向别家。通常这种大宗的藏书变动会先为本地大藏书家购得,去时愈久远,流传地域会越广、越分散。钱谦益的藏书数量众多,并非一次性购得,亦非来自家传,与钱谦益过从甚密的曹溶在绛云楼书目题辞云:“虞山宗伯(钱谦益)尽得刘子威、钱功父、杨五川、赵汝师四家书。更不惜重资购古板木,书贾闻风奔赴,捆载无虚日。用是所积充物,几埒内府。视叶文庄、吴文定及西亭王孙或过之。”3可见其藏书大宗来自于
5、刘、杨、钱、赵四家藏书。作为东林党魁,钱谦益丰厚的藏书并非一蹴而就,而是数十年广为求索之功,其文坛地位突出,加之家道殷实,在具有深厚文献学功底的同时又爱书、惜书,故书贾们“闻风奔赴,捆我无虚”4。郑子运先生认为,钱谦益大范围的藏书、购书行为,大抵于明朝天启年间开始,至明崇祯年间结束,此间其声望地位达到顶峰,在进行藏书活动时有一定优势。清兵入关后,其家道逐渐中落,康熙七年(1668年)绛云楼大火引发书厄,自此之后,无论财力亦或影响力都无法支撑他继续大宗购书和藏书。虽然自大火之后,其藏书规模逐渐减小,但他的购藏活动,带动当地形成良好的藏书氛围,使得当时的常熟乃至全国涌现出了很多藏书楼,开创一时之风
6、气,“自宗伯倡为收书,虞山遂成风俗”4,由此可见一斑。钱谦益的藏书地点很多,按照先后顺序有荣木楼、拂水山庄(包括朝阳榭和秋水阁)、半野堂(包括之后修建的绛云楼)和红豆庄等处,藏书地点的变化与其生平居所的变动一致。钱谦益出生在荣木楼,他生于此长于此,这里亦是其早年读书的处所,万历十年(1582年)前后,其藏书大多存于荣木楼中。万历三十年(1602年)前后,钱谦益购得拂水山庄,常与友人唱和于此,在这里度过了青年时代。明崇祯六年(1633年),钱丧母,遂在明发堂内为双亲守墓两载有余。明崇祯十三年(1640年)三月,钱谦益购得明正德年间张文麟所筑半野堂,并举家搬入其中。之后,钱谦益与柳如是于此结维,应
7、柳如是提出的“婚后不入本宅,不与他人共居”的要求,钱谦益遂在半野堂之后西北处筹建“绛云楼”。明崇祯十六年(1643年)秋绛云楼落成,他在这里收藏、整理典籍八载有余,这里也成为钱谦益最为著名的藏书阁。清顺治七年(1650年)十月初二日,正值子夜时分,绛云楼藏书因意外失火被焚毁,钱谦益搬回半野堂居住。清顺治十三年(1656年),钱柳“移居白的之芙蓉庄,即碧梧红豆庄”5。钱谦益半生藏书连同其所裒辑的明史稿,大多毁于绛云楼大火中,藏书剩余不多,但仍有书目可寻。藏于他处的典籍只占其藏书的一小部分,通过爬梳相关文献,虽也可以看出其递藏源流和轨迹,但本文仅就其文献学成就做具体论述,其他存藏内容不做过多赘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钱谦益 文献 学成 就撷析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1298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