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谦益《投笔集》用典的叙事意义研究.docx
《钱谦益《投笔集》用典的叙事意义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钱谦益《投笔集》用典的叙事意义研究.docx(5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钱谦益投域用典的叙事意义研究摘要:投笔集是钱谦益晚年纪录秘密从事反清活动的大型政治抒情组诗集。集中通过大量典故的巧妙穿插进行叙事,具体表现为以汉代典故贯串反清复明运动,通过众多人物摹写细致地表现随战势变化而起伏的心境及耿耿忠心,使诗歌叙事饱含深厚的历史内蕴,同时造就一种深沉悲凉的叙述语调。也正是这种深沉的禾黍之悲与故国之思,使得投笔集成为钱谦益作品中最真挚感人的著作。关键词:钱谦益;投笔集;典故;反清复明;叙事意义投笔集是钱谦益晚年纪录自身秘密从事反清复明活动的大型政治抒情组诗集,创作起于明永历十三年,止于清康熙二年,共计108首,是其最重要的一部诗集,也是叙事诗的代表作。陈寅恪先生曾在柳如是
2、别传中称钱谦益为“明清之诗史,较杜陵尤胜一筹。钱仲联先生在清诗三百首前言云:“钱谦益投笔集次杜甫秋兴韵诗十三叠之多,反映南明抗清和他个人参与其事的过程,诗史巨制,为七律韵事从未有过,以后也未有过。”全诗以大量典故的巧妙穿插使用进行叙事,考察其用典与叙事艺术的关系问题有助于投笔集艺术风格的深度挖掘。本文参考有关史料记载和近人研究成果,以程相占先生提出的理论为根据,论述历史典故如何影响投笔集的艺术构思与表达,具体表现为以下两方面。一、借汉史喻反清典故是一种表达技巧,也是一种创作构思机制。刘勰将“事类”定义为“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证今者也。”黄侃在文心雕龙札记中将“事类”与比兴联系起来,将“事类”纳入
3、艺术构思的领域。投笔集中绝大多数典故出自汉书、后汉书、史记、晋书、新唐书等史传类典籍,其中以汉史的典故为最。其原因就在于中国封建社会第一个顶峰时代汉代与匈奴长达数百年的战与和,是一场中原正统和边疆蛮夷之战。明末清军入关夺取政权,仍是一场中原与蛮夷的对抗。相类的史实以及汉最终的胜利使得钱谦益选取汉史典故为径创作投笔集,巧妙的穿插反清运动的发展,深化了其诗歌的内蕴。首篇金陵秋兴八首次草堂韵作于己亥七月初一日。此年六月,趁清军主力进兵云贵围则永历帝,东南空虚之机,郑成功、张煌言率水师大举进攻江南,发起北征之役。进攻之初异常顺利,沿途大败清军,数日内连克瓜州、镇江,矛头直指南京。钱谦益闻听起兴赋诗。首
4、句“龙虎新军旧羽林,八公草木气森森。楼船荡日三江涌,石马嘶风九域阴。”点出了咏颂的对象。汉书宣帝纪:“及应募饮飞射土羽林孤儿。”应劲日:“天有羽林大将军之星,林喻若林木之盛。羽,羽翼,鸳鸟之意,故名武官焉。”作者以汉“羽林孤儿”代郑成功之水师,突出其勇猛如虎,又暗含天星下凡必胜之意,充分体现此篇诗歌是为即将鼎定南京,光复大明的义军高唱的凯歌。同时以“楼船荡日”形容军士所向无敌、锐不可挡,对战争胜利充满了信心。之后又以汉高帝喻明军为正义之师,以“沟镇揭肉”,“竿挂胡头”宣泄对八旗贵族的蔑视和痛恨,体现出着作者强烈的民族意识和家国仇恨。后秋兴之二作于刚得知郑成功战败消息之后,钱谦益在搪忧和焦急之余
5、又给予了鼓励与建议一“应以缕丸临峻坂,肯将传舍抵孱颜”。汉书蒯通传:“范阳令先下,而身富贵,必相率而降,犹如坂上走丸。”师古日:“言乘势便易。”这里化用此典表明了作者的意图,即建议得到“铁翁”(镇江)后需乘胜追击,以图最终定鼎金陵。尽管有如此愿望,但战势变化莫测。后秋兴之四之四题下自注:中秋夜,江村无月而作。此诗记录了钱谦益与柳如是分别后赶往郑成功处,途中夜晚渡江于江舟中所感。诗中对无月的夜景描写为“黑云有垒”、“金水无波”。“金水无波”化用了汉书礼乐志郊祀歌中的“月穆穆以金波”,暗示复明困难重重,战势难以预料。自后秋兴之七始其诗主要为南明永历政权而作。第七、八、九三叠均作于庚子年(清顺治十七
6、年),即郑成功北伐南京失败之后一年,诗中多为遥感、歌咏永历帝及抒发自己欲为国效力的衷慨。后秋兴之七之二云:“轩辕丘畔矢欹斜,望尽群山隐翠华。却喜九隆归日御,谁从三保访星槎。愿同律马扶车辇,欲傍旄牛听鼓笳。清酒一钟拼倒醉,恰如衙探杏园花。”诗中“九隆”典,出自后汉书西南夷传,指龙的九子中因被龙舐被公推为王者。喻永历帝朱由榔,为明神宗之孙,桂王朱常赢的第四子,表现出对永历帝日后称王的盼望。另外第七首中的“如日自应归出日”出自汉史西南夷传:“远夷慕德歌诗日:蛮夷所处,日之入部,慕义向化,归日出主。”。此处以蛮夷向汉的归顺预示天命正统所归,复明的希望更加明朗。第八首则用出自后汉书的“九阳浴日”之典讴歌
7、永历政权的中流砥柱李定国昔日两蹶名王的辉煌战绩。永历六年(顺治九年),李定国军于七月和十一月先后在桂林和衡州打败清定南王孔有德军和敬谨亲王尼堪部,孔有德自焚死,尼堪也在混战中毙命且首级被割,大大的打击了清军的气焰。但西南边陲毕竟势穷地整,且与中原相隔万里之遥,复国谈何容易,故钱谦益在后秋兴之八中流露出对时局无限的惆怅与忧心。其中“一丸函谷掩柴关”句反用了“一丸函谷”语,此典出自后汉书隗嚣传:“元请以一丸泥为大王东封函谷关。”此处悲叹明室曾有“一丸函谷”的勇猛大将,如今却落得“掩柴关”驻扎边陲的结果。后秋兴之十作于辛丑二月初四日。此前正月,清顺治帝驾崩,幼帝康熙即位。诚如张煌言所说:“今虏酋短折
8、,孤雏新立,所云主幼国疑者,此其时也”。钱谦益兴奋不已,复国中兴的志气再次高涨。第三首中用“蓬星”语典,“蓬星远”预指乱势将要远去,复国至此有望。然而,残酷的现实却无情的击碎了他的美梦,郑成功转而经营台湾,致使中原复明的信心丧失殆尽。至此反清复明的运动彻底失败,空留下这些“白茅青社旧孙枝”的遗老孤臣。钱谦益以汉代典故为径巧妙隐晦地叙述了反清运动的发展过程,并从侧面反映出自己对整个运动的参加,使全诗叙事蕴含深厚的历史感。二、以典故喻真情投笔集在以典映史的同时也以典故抒发了作者在复明运动中颠沛坎坷的心境以及至死忠心的真挚情感。例如金陵秋兴八首次草堂韵之五末句“枕戈席蒿孤臣事,敢拟逍遥供奉班。其中“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投笔集 钱谦益 用典 叙事 意义 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desk33.com/p-1129907.html